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72名患有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患者和70名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昼夜之间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压和心电图监测,观察对比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血压、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根据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发现,患有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患者组血压值要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P<0.05);通过夜间观察发现该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要显著高于高血压患者组(P<0.05)。结论:通过对肾实质性患者进行昼夜密切动态血压以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发现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可以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

  • 标签: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高血压
  • 简介:【摘要】动态心电图仪在多种心脏疾病之中均得以广泛应用,具有诊断准确性强、操作简单、无创等诸多优势,故临床医师、患者均较为青睐。对此,本文就当前动态心电图仪特点进行分析,就动态心电图仪近年来临床运用相关学术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其运用进展情况。

  • 标签: 动态心电图仪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以嗜铬细胞瘤为例,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共计3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研究组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心理干预、用药方面管理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护理之后,患者护理有效率、满意度均较高,住院时间缩短,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均较高,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为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效果理想。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动态血压监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作用实施分析。方法 本研究当中共计选择了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之间于本院内实施了高血压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将患者随机地分为了动态组(n=31)和常规组(n=31)。对患者实施24h动态监测和常规监测,对两组中患者地24小时血压变化以及白天夜间血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动态组中患者的DBP、SBP以及脉压以及白天和夜间的DBP、SBP以及脉压水平均高于动态组,组别数据进行对比之后有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地血压以及脉压不存在显著变化规律,对其采取24h动态监测可以对患者的高血压监测准确度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浅析重症脑卒中病人的动态监测护理及临床护理评估成效。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接收的94例重症脑卒中病人,采用系统抽样法开展分组,分别是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7例,动态监测护理及临床护理评估),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于护理前,差异不大(P>0.05);而经护理后,两指标均明显改变,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效果更佳,差异较大(P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动态监测 临床护理评估
  • 简介:摘要 动态心电图不同普通的心电图,它可以24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连续不断的采集记录、存储、分析、处理,编辑并打印患者日常所有活动时的心电生理信息,由于采集记录时间长又是无创开放式,周围的电磁环境对动态心电图心电生理信息采集记录影响很大,周围电磁环境在这里主要是指交流电磁干扰和直流电磁干扰。如何解决电磁对动态心电图的干扰影响,临床上一般主要是依据电磁抗干扰的原理对周围电磁环境影响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电磁干扰对动态心电图的影响。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电磁干扰 解决办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取的6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的方法,观察组利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方法。比较两组检出率、心率与ST段压低幅度。结果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以及ST段压低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检出率,降低患者心率与ST段压低幅度,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无症状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在骨科患者中运用动态肌力康复训练治疗PFPS髌股疼痛综合症(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侧上尿路梗阻术后疗效评价中核素肾动态显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样本:66例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经放射性核素锝标记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行肾动态显像,分析应用价值。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不同损害程度的患肾梗阻解除前后核素肾动态显像GFR值较高(P<0.05)。结论:解除上尿路梗阻后患肾的平均恢复能力与术前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术后不同损害程度的患肾梗阻解除前后核素肾动态显像GFR值会升高。

  • 标签: 单侧上尿路梗阻术 疗效 核素肾动态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前后,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0例出现伪心律失常、伪基线漂移;伪低电压率、伪ST段改变率均为1.92%,数据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P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护理干预 动态心电图伪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在小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采取动态血压监测进行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小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常规组75.00%;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常规组70.00%(P<0.05)。结论:对需要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连续性血液净化 动态血压监测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基层医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相关文献,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 以“基层医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测量”、“primary health care”、“physician”、“influence factor”、“turnover”等为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梳理基层医师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结果 基层医师离职倾向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工作因素和社会因素三类,测量方法研究发展较为丰富,其中Michael和Spector编制的量表较为适合用于测量我国基层医师离职倾向。结论 从政府、医学院校、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师四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基层医生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基层医师 离职倾向 影响因素 测量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管理模式在门诊采血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3-4月之间,选取对象为300例在我院门诊进行采血的患者,将3月的150例未实施动态管理模式的采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月150例实施动态管理模式的采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动态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的平均等候时间和满意度评分,依据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动态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间比实施前患者的短,满意度评分比实施前患者的更高,两组对比(P<0.05)。动态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97.33%)高于实施前(81.33%),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门诊采血室护理工作中,应用该动态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对采血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检查中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50例资料回顾分析,其中常规心电图检查资料设为A组,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设为B组,比较检查可行性、诊断准确性。结果:检查可行性比较,A组操作用时、操作难度、检查费用低于B组(P<0.05);诊断准确性比较,B组检出室性和房性早搏、短阵室上速、室性和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效果较好,在检出房室传导阻滞方面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准确性较高,但检查成本、难度较高,用时较长,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合使用两种检查。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诊断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法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式诊断,对比并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成对、室性二、三联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成对、心房颤动的占比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差异明显(P

  • 标签: 冠心病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ST-T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于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临床动态心电图检测来看,其中79例存在心律失常,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余62例为对照组,继续对其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并探究ST-T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通过实验分析来看,年龄、冠心病病程、冠心病家族史、动态心电图ST-T段异常、是否合并有基础病、CABG史等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后,也可明确患者心律失常的具体情况。结论:ST-T异常可提升心律失常发生率,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可以明确患者心律失常具体情况,并防范ST-T异常的再次发生。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ST-T异常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对性护理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月的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诊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效果、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诊断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的检查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都能够有效提高,对显像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 依从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区间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以诊断方法差异性分组,40例采取静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对比组)、40例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研究组),比较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ST-T改变阳性率87.50%较对比组65.00%更高(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科学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当高血压患者出现胸痛、心慌等相关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便于尽早发现患者是否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作为推荐诊断方法,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24h动态心电图 ST-T改变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血清IgG4的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挑选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31例AIP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运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动态检验AIP病患血清中的IgG4水准,剖析其病程状况与医治前血清IgG4水准的联系。结果 有病症的AIP病患血清IgG4水准明显高于无病症的AIP病患,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弥漫性肿大的AIP病患血清IgG4水准明显高于节段性或者局灶性肿大的AIP病患,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胰腺外器官受累的AIP病患血清IgG4水准明显高于单纯胰腺受累的AIP病患,同时胰腺外受累器官种类越多,血清IgG4水准越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P病患血清IgG4水准与病情、疗效、复发、预后有着直接的联系,动态检验IgG4水准对评价病患实际状况、医治检测、复发检测与辨别预后有重要价值与作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 胰腺炎患者 血清IgG4 动态变化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