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发脑梗死(CI)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择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护理)、研究组(心理护理)。对比护理内容。结果: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Barthel)为(79.56±12.44)分、对照组Barthel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麻疹疫苗免接种及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2013年9-10月份出生的在册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接种护理,观察两组麻疹疫苗的接种及时率。结果观察组通过综合干预措施,麻疹首针接种率99.35%高于对照组92.47%;接种及时率90.85%高于对照组74.90%。讨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儿童MV疫苗免接种及时率,同时各项护理措施到位,可提高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麻疹疫苗 接种率 及时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检验中试纸及镜检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试纸进行尿检,观察组采用镜检进行尿检。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镜检和试纸在检测中均能准确测出患者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的含量;试纸及镜检在检测阳性率、假阳性率、阴性率、假阴性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液检验中,试纸与镜检均是有效的检查方法,为提高检验准确率,可联合使用两种检查方法。

  • 标签: 尿液检验 试纸法 镜检法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尿液检验中试纸以及镜检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对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采用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的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近期疗效。通过分析患者总生存(OS)率和无瘤生存(DFS)率,评价该方案的远期疗效。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评判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48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7.5%(42~8),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30.7±4.6)d;年龄是影响完全缓解率的惟一因素。48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87.5±4.8)%、(85.4±5.1)%、(78.3±6.7)%;进入完全缓解后治疗的42例患者的1、3、5年DFS率分别为(97.6±2.4)%、(93.9±4.2)%、(89.5±5.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危险度分层、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均与DFS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治APL患者采用ATRA联合葸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诱导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维甲酸 蒽环类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然分娩初产妇应用早期护理模式对于产后疼痛的影响价值。方法:本次将2019.4-2021.4作为研究时间,从入院自然分娩初产妇中共计选取60例纳入实验,抽签将初产妇分成干预组、常规组,干预组均早期护理模式,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产后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产后疼痛评分与常规组进行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自然分娩初产妇应用早期护理模式可促进产妇减轻疼痛,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

  • 标签: 早期护理模式 自然分娩 初产产妇 产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助产护理配合体位干预对产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11例产妇分为对照组(58例接受常规助产干预)和观察组((58例接受体位护理干预))两组,分析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产后出血量也更低,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VAS、SAS、SDS、MAP指标改善结果更好,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更低,不良妊娠问题更少,对比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体位护理方式可帮助初产妇获得理想的分娩解决,减少剖宫产率,产妇的疼痛感降低且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改善,结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助产护理 体位干预 初产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后的对比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12月至2020 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诊治并符合研究标准;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分别采用PCR检验(实验组)和细菌培养(常规组)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临床检验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5.00%(棒状杆菌10例、肠球菌13例、加特纳菌15例),常规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0.00%(棒状杆菌例9、肠球菌例10、加特纳菌13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细菌培养,PCR检验的应用在阴道细菌检验中效果更加显著;可给予推广和采纳。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莫西沙星联合HRZE方案治疗治肺结核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6例治肺结核患者,时间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2HRZE/4HR治疗,观察组38例,行2HRZE+M/4HR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治肺结核患者莫西沙星联合HRZE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肺结核 莫西沙星 HRZ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本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30例肺结核患者,利用双盲将13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实施优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治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了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有利于增强患者痰菌转阴率、并且在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方面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初治肺结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治肺结核患者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样本由研究者医院感染科提供,共计77例治肺结核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患者均接受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经统计,纳入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70%,痰菌转阴率97.40%(75例)、空洞闭合率90.91%(70例);患者治疗后AST、A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无意义(P>0.05)。结论 治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疾病转归,且药物对肝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初治肺结核 利福平 抗结核方案 临床疗效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治肺结核患者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样本由研究者医院感染科提供,共计77例治肺结核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患者均接受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经统计,纳入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70%,痰菌转阴率97.40%(75例)、空洞闭合率14.29%(11例);治疗后咳嗽得分(2.14±0.88)分、咳痰得分(2.02±0.77)分、发热得分(1.54±0.63)分较治疗前低(T=13.3974;T=14.0069;T=17.8822;P<0.05);治疗后AST、A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 治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疾病转归,且药物对肝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初治肺结核 利福平 抗结核方案 临床疗效 肝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采血、末梢采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方法:共取78例研究对象(即:2019年07月至2021年07月来院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受检者),按照采血方式分为末梢组(n=39,末梢采血)和静脉组(n=39,静脉采血),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检查后,两组MCV、 MCHC、MCH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组PLT、 Hb、RBC比末梢组高,WBC(5.26±1.17)×109/L,比末梢组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血常规检验中,采血方式的选择可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静脉采血所取检验结果准确性比末梢采血法相对要高,应用更加广泛。

  • 标签: 应用效果 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