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筛试验的准确率及HIV抗体筛实验。方法用ELISA方法对体检、哨点及VCT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筛检测,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试剂或方法对筛阳性样本进行复检,得到反馈结果后与假阳性率对比。结果对该筛实验室HIV抗体筛试验假阳性率(0.2727%)明显高于(0.07%)。结论影响HIV抗体筛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但是客观因素能通过严格规范、校准仪器等方法得以解决,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才是降低假阳性结果出现的关键。

  • 标签: HIV初筛实验 假阳性 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ALT筛,减少采血后因ALT单项不合格血液的报废。方法: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ALT筛,对筛前后ALT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ALT筛后,降低了ALT不合格血液的采集,极大地减少了单项ALT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结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可靠、微量、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 标签: 供血者 丙氨酸转氨酶/血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孕妇妊娠糖尿病及产后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收治的孕妇妊娠和产后孕妇住院患者共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个重量不同的组,每组100例,一组孕妇的体重偏胖,另一组孕妇的重量正常,分别进行有关糖尿病的各项检查。结果孕妇妊娠及产后孕妇的肥胖一组中有35例能够糖尿病的检查中发现患有孕妇妊娠糖尿病及产后糖尿病,孕妇妊娠及产后孕妇正常体重的一组中有12例在糖尿病的各项检查后发现患有孕妇妊娠糖尿病及产后糖尿病。结论孕妇妊娠糖尿病及产后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为孕妇的体重。

  • 标签: 初孕妇妊娠糖尿病 产后糖尿病 发病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PCR检验及细菌培养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与观察。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具有典型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分泌物标本作为试验研究,检验时分别予以PCR检验以及细菌培养等检验办法。比较两种检测措施的检出结果。结果PCR检验的检出率与细菌培养法相比显著偏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标本实施PCR,其检出率比较高,应用前景较广。

  • 标签: PCR检验法 阴道细菌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用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进行牙齿修复的效果。方法此次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齿修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其种植方式分组为对照组常规种植,观察组即刻种植,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修复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修复时选择即刻种植的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性高,患者修复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即刻种植法 常规种植 牙齿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发性甲亢的过程中使用栀子清肝汤加减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收集2016-2017年我院发性甲亢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为栀子清肝汤加减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参照组为甲巯咪唑片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参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甲状腺激素水平要优于参照组。结论栀子清肝汤加减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栀子清肝汤加减 甲巯咪唑片 初发性甲亢 甲状腺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与开放手术治疗肾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肾脓肿患者88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肾镜穿刺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2.1±7.1)min、住院时间(5.5±1.2)d、术中出血量(13.2±3.2)ml,对照组手术时间(55.3±10.2)min、住院时间(8.5±1.5)d、术中出血量(55.6±9.5)ml,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皮肾穿刺术治疗肾脓肿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少,能够减轻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经皮肾穿刺 开放手术 肾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方式降低产剖宫产率的作用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4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分娩,观察组实施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无痛分娩干预可以明显减轻产妇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无痛分娩 初产妇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下肢生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实际情况对全部患者进行分组。静脉通畅率在50%以下的劣效组(51例),在50%以上的(包括50%)为优效组(55例)。结果优效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劣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DVT分期、治疗方法、发病部位是下肢DVT治疗后静脉恢复通畅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高、DVT分期晚、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受累血管位于膝上时DVT治疗效果差,不利于静脉通畅率的改善。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初治患者 静脉通畅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与化学发光检测泌乳素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进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B组采用化学发光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结果A组检测异常率为14.0%(14/100),B组检测异常检测率为25.0%(25/100),A组检测异常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女性泌乳素的检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其异常率低,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 化学发光法 检测 泌乳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免疫检验金标与酶联免疫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活动性结核患者、60例肺外结核患者、60例非结核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及同期来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四组对象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免疫检验金标和酶联免疫检验和分析。结果免疫检验金标对肺外结核患者、活动性结核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健康体检者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分别为81.67%、71.67%、8.33%、3.33%;酶联免疫对以上患者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67%、63.33%、5.00%、3.33%;免疫检验金标检出率均高于酶联免疫(P>0.05),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检验金标对痰涂片阳性及阴性检出率分别为92.11%、72.73%均高于酶联免疫的84.21%、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验金标与酶联免疫对于临床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明显,前者准确率稍高,采用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核病的确诊率。

  • 标签: 免疫检验金标法 酶联免疫法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和微柱凝胶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分析,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2月以来75例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依照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凝聚胺(对照组)和微柱凝胶(观察组)两组,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结果微柱凝集凝聚胺中,不规则抗体标本显著多于凝聚胺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组,值得临床检测血液样本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检测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手工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两种手法对所有的患者实施两次尿常规的检查,首先对所有患者采用尿液分析来进行检查,然后再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对患者进行检查,将两次的检查结果详细的记录,然后再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数据的对比发现尿液分析患者尿液蛋白率(54%)和隐性血阳性率(68%)要明显高于显微镜手工所检查得到的结果(33%和57%),然而显微镜手工检查所得到的白细胞阳性率却是(63%)要员高于尿液分法所得到的(27%),两种检查方式所得到的尿液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尿常规的检测中,尿液分析对于尿液蛋白率和隐性阳性率的检查效果要好于显微镜手工,但是在对于白细胞阳性率的检查中尿液分析的效果要强于尿液分析

  • 标签: 尿常规 尿液分析法 显微镜手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胶体金与酶联免疫对艾滋病抗体的检出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本单位进行检测的艾滋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检测艾滋病抗体,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艾滋病抗体,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现阳性患者22例,阳性检出率73.3%(22/30);实验组发现阳性患者29例,阳性检出率96.7%(29/30),阳性检出率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敏感率100%、对照组敏感率84.6%。结论胶体金与酶联免疫对艾滋病抗体检验中均有一定的检测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比较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检出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筛查,并对筛显示阳性的血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复查,为探讨防止HIV经血传播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进行抽血和相关检查的40000例血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ELISA)进行筛,结果显示阴性者,可排除感染可能;结果显示阳性者,将血样送入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检,统计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对40000例待测血样进行检测,其中阳性检出率为0.31%(124/40000),其中124例阳性血样中,男性待测血样占81.45%(101/124),女性待测血样占18.55%(23/101),男性远多于女性(P<0.05);男性待测血样阳性率逐年上升,组间差异均满足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多为男性,且2015-2017年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对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有效预防感染,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 标签: 艾滋病 初筛 复检 酶联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福平不同剂型在治空洞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空洞性肺结核病患6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双盲分成A组和B组(n=34)。A组应用利福平注射液,B组应用利福平胶囊。分析两组的用药效果,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比B组的79.4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比B组的47.06%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利福平注射液对空洞性肺结核病患进行施治,药物副作用轻,病情控制效果较好,建议采纳。

  • 标签: 空洞性肺结核 利福平 临床疗效 不同剂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治急性儿童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应用有何意义。方法选取100例2015年到2018年医院接收的治急性儿童白血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常规的办法为对照组的患儿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9%。观察组患儿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有21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治急性儿童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初治急性儿童白血病患儿 化疗期间 应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顺产分娩的产妇的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分为常规会阴切开分娩组和无保护会阴分娩组。结果对两组产时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会阴III度裂伤,无保护会阴分娩组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第二产程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保护母亲身心健康,我们应倡导无保护阴道分娩,降低头位分娩时会阴切开率,故此方法值得推行。

  • 标签: 分娩 无保护会阴分娩法 常规会阴切开分娩法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次和多次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2015年1月22日-2017年1月22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一次、多次根管治疗术,探究治疗总有效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的差异性。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7例,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例,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比较,较优,P<0.05,差异较为显著。结论一次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推广。

  • 标签: 一次法 多次法 根管治疗术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细菌检验中运用革兰氏染色法、PCR检验以及细菌培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革兰染色法、PCR检验以及细菌培养对患者进行阴道细菌检验,并且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与革兰氏染色法相比,细菌培养和PCR检验的检出率均较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是PCR检验和细菌培养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三种方法的细菌检出情况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PCR检验进行阴道细菌检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阴道细菌 革兰氏染色法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