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缠腰”是带状疱疹的俗称,也叫“盘疮”、“缠腰龙”、“缠腰火丹”等,发病率不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病,中老年居多,病程有自限性,年轻人常2周左右消退,而老年人病程可达3—4周消退,预后较好,患了“缠腰”后机体会获得较长久的免疫能力,因此很少会再次复发。“缠腰”是怎样引起的呢?又该如何治疗呢?会不会传染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正确认识“缠腰”。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伤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救治与护理。方法通过查阅病历、文献及临床观察,对收治17例2~14岁伤患儿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其特点及护理要点。结果小儿毒蛇咬伤的特点为种辨别难、伤防护知识缺乏、症状较成人严重、易发生并发症;经过早期综合治疗与护理后,17例患儿的伤口渗血、肿胀和疼痛及皮下瘀斑、坏死溃疡等症状明显缓解,16例痊愈出院。结论掌握小儿毒蛇咬伤特点对提高伤疗效、预防并发症及减少病死率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小儿 毒蛇咬伤 特点 抗蛇毒血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芦丁油膏对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创面愈合的作用和机制,为临床应用其治疗深Ⅱ度烧伤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2-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 A 组(假伤组)10只、B 组(单纯烧伤组)10 只、C 组(低浓度复方芦丁油膏组)10只和 D 组(中浓度复方芦丁油膏)组10 只,E 组(高浓度复方芦丁油膏组)10只。制备深Ⅱ度烧伤模型,A 组除常规喂养外不做任何处理,烧伤各组烧伤后除常规喂养外,B 组创面给予隆力奇油膏进行治疗,每天三次,C 组创面涂抹低浓度复方芦丁油膏,D组创面涂抹中浓度复方芦丁油膏,E组创面涂抹高浓度复方芦丁油膏。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并于造模后第3、7、14天取材,检测各组创面组织TNF-α、VEGF水平。结果 D 组创面愈合率最高;与单纯烧伤组相比,C、D、E 组各时相点TNF-α水平明显改善,而D组效果尤为明显( P <0.05);D 组创面组织中VEGF 含量的水平各时相点均高于 A、B、C、E 组( P <0.05);结论 复方芦丁油膏能改善创面炎症反应,提高生长因子水平而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

  • 标签: 复方芦丁蛇油膏 深Ⅱ度烧伤 创面愈合 炎症水平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刃针治疗肱二肌长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抽取2022.01-2023.03在我院就诊的肱二肌长肌腱炎患者,共计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给予刃针治疗,对比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情况。结果 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对照组VAS评分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1月,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月,观察组的外展、外旋活动度比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刃针治疗肱二肌长肌腱炎的疗效显著,利于缓解肩关节疼痛感,改善预后,临床可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刃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肱二肌长肌腱( 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 LHBT)病变的认识也不断更新。肱二肌长肌腱炎是引起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肱二肌长肌腱的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容易转化为肩周炎。目前,治疗 LHBT损伤的途径包括手术疗法和保守治疗,其中针对大部分人群,保守治疗仍是肱二肌长肌腱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很多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可以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除。

  • 标签: LHBT 复合损伤 滑车系统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辨证分型治疗串疮100例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辨证分型方法对串疮患者进行诊断和对症施治,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诊断判定。结果100例串疮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结论针对串疮患者,在进行辨证分型诊断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内服及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病症,有效控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高康复疗效,安全科学,在临床有进一步探究应用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蛇串疮 辨证分型 临证体会 方法 疗效 痊愈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娩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剖宫产娩困难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娩困难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胎深嵌骨盆66例,占33%;②胎高浮48例,占24%;③巨大胎36例,占18%;④麻醉不满意34例,占17%;⑤皮肤及子宫切口相对小16例,占8%。采取的对策:①胎深嵌骨盆时取低臀高位,牵拉胎肩向上,协助胎娩出,或用单叶产钳插入胎后缓慢将胎撬出切口;②胎高浮时,术者用手推压宫底,使胎下降至切口以下,纠正胎位置后用产钳助娩;③巨大胎时子宫切口采用“U”型切口向侧弧型剪开,延长子宫切口以娩出胎;④麻醉效果不满意时,除调整麻醉外,尽可能延长子宫切口及皮肤切口,以利胎娩出。结论:对剖宫产孕妇应术前了解胎位置高低、胎儿大小,术中选择恰当的切口,当发生娩困难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娩头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头位难产的识别与临床处理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且临产后经四步触诊法结合B超检查而筛查出的横枕位和枕后位的产妇100例,按照产妇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均设置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均给予顺其自然分娩,不给予任何特殊临床处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处理。对于组宫缩乏力的产妇均给予催产素加强产力,行胎心监护。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2.0%,对照组产妇仅为74.0%,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潜伏期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活跃期观察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熟练掌握位难产的征象,严密观察产程,及早识别位难产,并及时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等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产程胎难产发生率,对于确保产妇与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头位难产 识别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护理配合 中药口服及熏药联合灸法对 串疮的临床影响效果 。方法: 68 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收治的串疮患者,研究时间选取 2019年 4 月 -2020 年 3 月, 随机分组,对照组( 34 例)患者服用西药配合常规护理 ,观察组( 34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中药以及 熏药和针灸配合中医护理 。对比种方案对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疱疹结痂时间以及水疱、红斑、疼痛评分的影响情况 。结果: 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短于对照组,水疱、红斑、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中药及 熏药联合针灸在治疗 串疮疾病时,效果较高,加快疾病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临床要推广 。

  • 标签: 中医护理 中药口服 熏药 灸法 蛇串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位难产产妇中选取 80例,起止时间是 2017年 3月~ 2019年 12月。按照入院编号分成 2个小组:对照组 40例,给予常规助产护理;试验组 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徒手旋转胎。比较 2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妇的顺产率更高( 57.5%vs30.0%)、剖宫产率更低( 7.5%vs25.0%),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5.0%vs20.0%),差异显著( P< 0.05)。 2组新生儿的 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但试验组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更短( P< 0.05)。结论: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胎能提高顺产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徒手旋转 分娩方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科分娩的过程中实施胎吸引助产及低位产钳助产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产科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产妇分成组,针对参照组40例产妇实施胎儿吸引助产的干预,针对研究组40例产妇实施低位产钳助产的干预,比较组产妇的干预效果。结果:组产妇干预后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产程时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组对比的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在临床分娩干预的过程中为产妇实施低位产钳助产及胎吸引助产的干预效果均较高,但低位产钳助产能很好的预防和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缩短产程时间。

  • 标签: 胎头吸引助产 低位产钳助产 妇科分娩 产程时间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蛭通络胶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组。组均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B组添加蛭通络胶囊治疗,并对比疗效。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位难产产妇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观察组予以徒手旋转抬头助产护理,对比组患者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P<0.05,组的阴道助产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P<0.05。结论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促进产妇的产程加快,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