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形势下,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新型药物的研发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新型药物的应用必须经过临床试验,因此,如何提高临床试验药物管理水平成为现阶段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临床试验药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各个医院试验用药品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临床试验药物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不同管理模式的利弊,对药物管理流程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帮助有关单位优化调整后续临床试验药物管理工作。

  • 标签: 临床试验 试验药物管理 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0天喂养试验,分析蜂胶苦荞软胶囊毒性损害作用。方法:试验共设三个剂量组(3.33g/kg·BW /d、1.67g/kg·BW /d和0.84g/kg·BW /d),一个橄榄油对照组。采用经口灌胃方式给予受试物,各组均按体重0.7%给予。每周称一次体重,记录食物摄入量。30天后,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脏器系数计算。结果:大鼠体重、食物摄入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脏体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组织学变化。结论:30天喂养试验未见蜂胶苦荞软胶囊对受试动物有毒性损害作用。

  • 标签: 蜂胶苦荞软胶囊 Wistar大鼠 30天喂养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极其重要,特别是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在提高检测质量、准确性的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规范试验检测的方法及内容,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工作人员要细化检测规范,在提高检测有效性的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并在科学管理手段支持下评估出材料、技术的应用情况。基于此,文章就加强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建筑工程 试验检测 水泥 混凝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ELISA与TRUST在梅毒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梅毒患者(问题:我们没有确诊患者的相关资料,是否可以这样描述)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ELISA(Ⅱ组)与TRUST(Ⅰ组),对比检出效果。结果 Ⅱ组检出率高于Ⅰ组,组间对比(x2=12.180、p=0.000);Ⅱ组一期、三期、隐性梅毒检出率高于Ⅰ组,组间对比(x2=4.296、4.666、4.285,p=0.036、0.030、0.038);两种方式将二期梅毒均检测出来。结论   对于梅毒患者来说ELISA、TRUST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果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二期患者,可以使用TRUST进行检测,而一期、三期患者可以使用更高敏感度的ELISA。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 梅毒 检测率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在医院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本院住院部临床科室申请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的结果,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试验在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     结果  3137份检测样本中,阳性结果1415例,阳性率45.11%;阴性结果1677例,阴性率53.46%;结果不确定45例。  结论  在结核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试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核   感染   T细胞   INF-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介绍本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心药房的管理模式。分别从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管理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管理流程、管理费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的来论述。试验用药品的中心化管理模式对于规范试验用药品流程、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血站中2021.01——2022.01期间进行临床输血检验的献血者共计300名,在检验科中接受抽血检验。每份血液样品予以传统检验法(盐水凝集)设为常规组,卡式微柱凝胶检测法检验血型设为实验组。结果:针对所有献血者的样本检测发现,实验组正向定型符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反向定型符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300例献血者中阴性检查结果126例,RhD型阴性比率4.76%、E型阴性比率73.81%、C型阴性比率19.05%、交叉配血试验配血不符比率2.38%。结论:检验科中开展的输血检验工作借助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检测可以加强对血液性质的检测分析,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检验 输血 卡式微柱凝胶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病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挑选本院收入的血液病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66例作为样本,时间期限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所有病患均接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患者依从性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对于血液病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开展护理干预依从性为96.96%(64/66),明显降低脱落情况。经问卷调查统计患者的总服务满意度为93.93%(62/66)。结论:通过对血液病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依从性,降低标本脱落情况,确保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受试者安全性。

  • 标签: 血液病 Ⅰ期药物 临床试验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门诊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期间500例门诊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者作为甲组,以2021年1月至12月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期间500例门诊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者作为乙组,对比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 相较于甲组,乙组皮试缺陷总发生率、护理管理满意度更佳(P<0.05)。结论 门诊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患者在开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患者皮试缺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有所优化,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门诊 药物皮肤过敏试验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偏头痛采取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c-TCD) 对于病因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0例,将其分为甲组(先兆偏头痛)、乙组(无先兆偏头痛),相同时期的1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c-TCD,统计各组PFO(卵圆孔未闭 )和RLS(右向左分流)发生率。结果:甲组、乙组、对照组的RLS发生率依次是71.43%、46.15%30.00%;甲组和乙组患者RLS发生率和对照组对比(P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 心脏超声 TCD发泡试验 右向左分流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诊治、疾控、公共医疗体系内最关键的基础性装备,医疗器械的发展既要依赖先进科技的支撑,更要结合临床试验来保障新技术应用的安全与有效。这样便需要创建相应的质量保障、管控体系,来全面监管医疗器械的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以确保产品质量。为此,本文从我国医疗器械角度出发,分析了临床试验当前的监管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 标签: 临床试验 医疗器械 监督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儿童腹泻中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药敏试验操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的100例儿童腹泻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病原微生物检测、药敏试验方式对所有患儿进行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中100例腹泻患儿中病原微生物有84株,检测阳性率为84%,包括志贺菌51株(51%)、弧菌属18株(18%)、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5株(15%),其中志贺菌阳性率最高。药敏试验结果中,不同病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以及头孢三嗪等药物均存在耐药性。结论:在儿童腹泻中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药敏试验操作可帮助医务人员发现患儿病原微生物类型、机体耐药性,从而为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测 药敏试验 儿童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将吸收放散试验法和抗体增强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工作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选取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ABO疑难血型患者。对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吸收放散试验和抗体增强试验,对其临床鉴定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A抗原减弱,9例患者为AB抗原减弱,9例为B亚型,5例为A亚型。在吸收放散实验中,ABO血型抗原凝集强度在MF-1,其中有9例检测出IgM型抗A,6例患者检测出IgM型抗B。同时,共有30例低效价血清患者,其中A型血血清抗B抗体患者人数为9例,B型血血清抗A抗体人数有9例,O型血血清抗体人数有12例。结论: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将吸收放散试验法和抗体增强法进行应用,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保证鉴定准确性,增强临床输血安全性。

  • 标签: 吸收放散试验 抗体增强法 ABO疑难血型鉴定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对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的应用价值做深入分析。方法:研究筛选出共100例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血清样本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梅毒抗体临床筛查试验。结果:统计研究表明,对100例血清样本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梅毒抗体临床筛查试验,确诊梅毒患者2例,检出率为2.00%,TP-CLIA阳性4.00%,TRUST阳性3.00%;65岁以上患者血清梅毒抗体假阳性率最高18.18%;梅毒抗体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的复检率为7.00%,复检样本中S/CO值1-5组阳性符合率40.00%,S/CO值为5-10组阳性符合率为100%,所有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梅毒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方法安全可靠,对S/CO值较低1-5的检测样本,应给予复查,将假阳性予以排除,提高检验准确度,应用价值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并广泛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梅毒抗体 临床筛查试验 复检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凝血试验与血小板参数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3月-2022.10月,期间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或体检的无心脑血管疾病的60例检查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凝血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APTT、PT、AT-Ⅲ、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FIB、DDR、TT、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常规凝血试验与血小板参数水平的测定,或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干预有着指导意义,需要更多研究进行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转化产品-甲胎蛋白(AFP)检测试剂盒(爱福陪)筛查肝癌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间依赖性。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血清标本,使用爱福陪进行检测,以病理诊断肝癌为金标准,计算其真实性、可靠性及时间依赖性等相关指标。结果 对1302份携带者血清,2419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402份肝硬化患者血清和105份肝癌患者血清使用爱福陪检测,爱福陪的灵敏度38.10%(95%CI 0.30~0.48),特异度96.46%(95%CI 0.96~0.97),约登指数0.35,阳性似然比10.76(95%CI 8.04~14.40),阴性似然比0.64(95%CI 0.55~0.75),阳性预测值21.51%(95%CI 0.16~0.28),阴性预测值98.39%(95%CI0.97~0.99)。4%血清样本使用爱福陪二次检测,符合率97.04%(95%CI 0.93~0.99),kappa值0.65(P<0.05)。以病理诊断肝癌为金标准,5℃条件下爱福陪的符合率85.34%(95%CI 0.78~0.91),kappa值0.70(P<0.05),最佳反应时间超过30min;25℃条件下爱福陪的符合率100.00%(95%CI 0.97~1.00),kappa值1.00(P<0.05),最佳反应时间30min。5℃和25℃条件下比较,爱福陪的符合率85.34%(95%CI 0.93~0.99),kappa值0.71(P<0.05)。结论 以病理诊断肝癌为金标准,爱福陪的灵敏度较低,但特异度较高,可应用于高危人群AFP自我筛查。

  • 标签: 甲胎蛋白 爱福陪 肝癌 筛检试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碳14尿素呼气试验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01-2021.01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患者(n=66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碳14尿素呼气试验,分为两组,试验组(n=330例):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n=330例):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慢性胃炎、胃癌、胃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率、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慢性胃炎96.97%、胃癌39.39%、特异性胃、十二指肠溃疡96.36%高于对照组慢性胃炎90.91%、胃癌30.30%、特异性胃、十二指肠溃疡90.91%,有差异,P<0.05。试验组满意度99.60%高于对照组84.85%,有差异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碳14尿素呼气试验有效提高疾病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

  • 标签: 碳14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务人员配戴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效果评价的整群随机临床试验。方法:使用整群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140名医务人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自我意愿及口罩配戴习惯,将140名医务人员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有70名医务人员,这些医务人员具有佩戴口罩的习惯,参照组有70名医务人员,这些医务人员无佩戴口罩的习惯。对实验组与参照组的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佩戴口罩习惯的实验组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概率(4.91%)明显低于无佩戴口罩习惯的参照组医务人员(14.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务人员 佩戴口罩 呼吸道感染 效果评价 整群随机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