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 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

杨剑红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将吸收放散试验法和抗体增强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工作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选取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ABO疑难血型患者。对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吸收放散试验和抗体增强试验,对其临床鉴定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A抗原减弱,9例患者为AB抗原减弱,9例为B亚型,5例为A亚型。在吸收放散实验中,ABO血型抗原凝集强度在MF-1,其中有9例检测出IgM型抗A,6例患者检测出IgM型抗B。同时,共有30例低效价血清患者,其中A型血血清抗B抗体患者人数为9例,B型血血清抗A抗体人数有9例,O型血血清抗体人数有12例。结论: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将吸收放散试验法和抗体增强法进行应用,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保证鉴定准确性,增强临床输血安全性。

关键词:吸收放散试验;抗体增强法;ABO疑难血型鉴定


就ABO血型鉴定来说,其是临床中针对输血项目前所展开的必要检查项目,可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性。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基层医院输血过程仍然缺乏对基因普及的使用和重视,大多依然采用ABO疑难血型的检测依然以血清检验方法为主。吸收放散试验是临床当前应用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主要方法,检测准确性较高,但是从临床发展情况来看,此方法在低效价血清抗体检测中,其试剂红细胞与放散凝集强度较低,还需要将此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联合应用[1]。本研究则基于此,以我院患者为例,将吸收放散试验法与抗体增强方法进行联合应用,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

此次研究工作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患者选取均为ABO型疑难血型患者,人数为50例,患者中,男性人数有26例,女性人数有24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68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患者对应的平均年龄为(43.23±3.23)岁。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配合此次研究。

1.2研究方法

吸收放散实验,此实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对红细胞ABO抗原和血清抗A抗体展开检测实验,将其中的A型红细胞试剂进行应用,加入到受检人员的血清中,随后将人源抗A血清进行应用,将其与受检者红细胞进行混合,将其放置到冰箱中,促进吸收,吸收时间为2-4h,此过程需要对其进行摇晃,频率可在每15min展开一次。同时,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应用,实现对红细胞的洗涤,共尽兴次。随后将压积红细胞和氯化钠注射液以1:1的比例进行混合,放置到水浴中,放散10min左右,并进行离心处理,取出上清液,并在其中滴入1滴试剂悬液,再次给予离心处理,随后对结果进行观察记录。

抗体增强方法:此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低效价血清的重视程度,适当延长其反应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促进离心次数的增加,对血清进行置换,并加大血清检测量等方式,随后将其放置在温度为4℃的冰箱中,静置15min后,给予再次的离心处理和观察,此方法反复操作2-3次,以便于增强检验试剂中的红细胞抗体数量,提高凝集强度和效率,以便于为后期的血型鉴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1.3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为工具,对此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x±s)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6284995a82a34_html_8f0439ce4fc79953.gif2值验证,当结果呈现出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

2结果

2.1ABO血型结果

在5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A抗原减弱,9例患者为AB抗原减弱,9例为B亚型,5例为A亚型。在吸收放散实验中,ABO血型抗原凝集强度在MF-1,其中有9例检测出IgM型抗A,6例患者检测出IgM型抗B。

2.2ABO血型低效价血清抗体增强结果

共有30例低效价血清患者,其中A型血血清抗B抗体患者人数为9例,B型血血清抗A抗体人数有9例,O型血血清抗体人数有12例。

3讨论

ABO血型鉴定是对输血相容性进行判断的主要方法,对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ABO血型鉴定过程中,其主要需要对定型实际对血清抗体和红细胞进行抗原检测,在其出现正反定型相符的情况时,可以对患者的血型进行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在抗原凝集强度结果显示为+++以上,表明其血型鉴定准确性较高,相反,则表明其可能会在多种因素下导致患者出现亚型情况,因此,在患者发生正反型不相符情况后,会对患者的血型结果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输血安全性[2]

吸收放散试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促进患者血清抗体和红细胞抗原进行结合,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其出现物理变化后,会导致血清抗体从红细胞中脱落,随后将已知的抗原红细胞进行鉴别,实现吸收、放散的过程。此实验方法的应用,可将抗原凝集强度进行增强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对低效价抗体进行检测时,通常难以有效对患者的血型进行准确判断。因此,针对低效价血清,还需要将抗体增强方法进行应用,有效延长其反应时间,并适当增加离心次数和置换血清次数,增加血清检测量,以便于提高抗体数量,增强凝集轻度,促进低效价血型进行反应。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可将血型鉴定的准确性进行提高,是一种对输血相容性敏感度较高的检测方法,效果显著[4]

综上所述,将吸收放散试验法和抗体增强法联合应用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保证鉴定准确性,增强临床输血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菲, 苗天红, 孙崇云,等. 吸收放散试验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在ABO血型鉴定中的性能评价[J]. 中国输血杂志, 2021, 34(4):4.

[2] 何耀宗, 卢燕君, 梁铮,等. 一种红细胞热放散洗脱试剂盒及其在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CN112577796A[P]. 2021.

[3] 邱玉杏, 高裕城, 龙潺. 抗体筛查联合吸收放散试验在疑难配血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 2020, 27(7):2.

[4] 吴穗、和苗、董伟群. PCR-SSP法在ABO 疑难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 2020, 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