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黄斑病变(myopic maculopathy,MM)是高度近视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本文基于近视性黄斑病变分类(ATN分类),同时加入圆顶状黄斑这一特殊病理状态,就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及相关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病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上皮高度病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处理方法。方法本文开展分析的资料是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本医院收入诊断以及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30例宫颈上皮高度病变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阳性),实施回顾分析,对30例患者开展随诊,分析其术后切缘阳性的处理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全子宫切除术及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总例数与再次宫颈锥切术例数、未行处理例数比较,P<0.05,展示数据之间比对和检验的统计学意义,患者的2年内复发合计率仅为3.33%。结论宫颈上皮高度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理结果影响其术后处理方法的选取,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的患者常选取全子宫切除。

  • 标签: 宫颈上皮 高度病变 宫颈锥切术 切缘阳性
  • 简介:要知道,高度近视不仅只是屈光不正的问题,也是眼底异常的问题。如果高度近视患者不重视眼底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有失明的危险。什么是高度近视近视根据度数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度数小于300度为轻度近视,300~600度之间为中度近视,大于600度的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主要是眼轴变长,眼轴每拉长1毫米,度数增加300度。近视度数最高能达到多少呢?可达4800度!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眼底病变 视网膜脱离 近视度 患者 中度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的磨镶手术(LASIK)前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临床处理与分析。方法搜集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的磨镶手术前高度近视患者213例(426只眼),全部患者都实施散瞳眼底的检查,比进行记录。结果在426只眼之中,有9只眼发生干性视网膜的裂孔,其中,3只眼出现玻璃体的牵引、1只眼发生视网膜的脱离、5只眼发生严重视网膜的变性;78只眼发生视网膜的变性,其中有8只眼是格子样的变性、58只眼是霜样变性、1只眼是囊性病变、5只眼是视网膜的裂孔、2只眼是视网膜的脱离、4只眼是玻璃体的牵引。结论把散瞳查眼底当作准分子的激光术前普通检查很有必要,如果存在严重的视网膜变性与视网膜裂孔,需要进行眼底激光的加固治疗,如果黄斑病变的患者一般不采取准分子的激光手术治疗。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术 高度近视 眼底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截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5例患者,50只眼,回顾患者资料,证实患者有一眼是高度近视,所有纳入的患者都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和检眼镜检查,并分析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正视眼中PDR9只、重度NPDR4只、中度NPDR4只、轻度NPDR6只、无DR2只,在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都有发现正视眼病人。高度近视眼中PDR0只、重度NPDR4只、中度NPD4只、轻度NPDR6只、无DR11只。结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高度近视作为重要保护性因素,患者近视度数越高,保护程度也会随之提升。

  • 标签: 高度近视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高度近视患者3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临床检查及诊治资料齐全,统计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发生率,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眼底病变高度近视患者中男性、年龄大、屈光度高、眼轴长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眼底病变组,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眼镜、用眼习惯良好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无眼底病变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中男性、年龄大、屈光度高、眼轴长、眼睛保健情况差为发生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以上高危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发生率。

  • 标签: 高度近视 眼底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高度近视患者3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发生率,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眼底病变高度近视患者中男性、年龄大、屈光度高、眼轴长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眼底病变组,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眼镜、用眼习惯良好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无眼底病变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中男性、年龄大、屈光度高、眼轴长、眼睛保健情况差为发生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以上高危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发生率。

  • 标签: 高度近视 眼底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选择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时间2013年9月—2016年1月,病例数共27例,共54只眼,收集患者资料,通过散瞳眼验光证实病人有一眼是高度近视,所有患者均予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及检眼镜检查,分析病人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正视眼中,无DR2只,轻度NPDR6只,中度NPDR5只,重度NPDR4只,PDR10只,于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均可发现正视眼病人;高度近视眼中,无DR12只,轻度NPDR7只,中度NPDR4只,重度NPDR4只,无PPDR。结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度近视为重要保护性因素,随着近视度数的上升其保护程度也就越高。

  • 标签: 糖尿病 高度近视 视网膜病变 眼底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斑兜带手术(MB)治疗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MB治疗的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患者57例5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15只眼,年龄(51.80±10.72)岁;女性42例42只眼,年龄(59.14±11.51 )岁。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合并黄斑脱离(MHMD)21例21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合并黄斑脱离(FSMD)36例36只眼,并据此分组。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均行MB治疗,对于存在明显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的患眼,联合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后1、3、6个月及1、2、3、4年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两组患眼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手术前,MHMD组、FSMD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35±0.47、1.17±0.59;手术后4年,分别为1.02±0.49、0.73±0.55。两组患眼手术前、手术后4年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01)。MHMD组患眼手术后3年起BCVA较手术前显著提高(P=0.042);FSMD组患眼手术后3个月起BCVA较手术前显著提高(P=0.013)。手术后4年,MHMD组患眼黄斑脱离均复位(100.0%,21/21);裂孔闭合14只眼(66.7%,14/21)。FSMD组患眼黄斑脱离复位、劈裂恢复均为35只眼(97.2%,35/36 )。手术后,黄斑区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2只眼;黄斑区视网膜内囊泡3只眼。结论MB治疗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长期疗效、安全性均较好。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黄斑劈裂 黄斑裂孔 黄斑兜带手术
  • 简介:十三团中学的教学楼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声中落成了。教学楼前立起一根高高的圆木旗杆,上面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每个星期一在国歌声中,在全校师生注视下升起一面五星红旗。然后做课间操、解

  • 标签: 教学楼 五星红旗 旗杆 老师 课间操 物理教研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HM)引起的眼底病变常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但HM及其眼底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微量样本的眼内液检测技术为眼底病变的早期诊断、监测、干预带来了新的前景。与HM相关的分子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分子间相互作用交错,分子机制复杂。随着微量眼内液检测技术的发展,在逐步揭示各分子在HM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同时,有望未来成功辅助临床工作,提供近视发生进展的前哨标志及早期干预的靶点,或可在分子水平针对发病机制为HM眼底病变提供靶向治疗的新选择,未来有望为HM患者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眼房水 蛋白质类 细胞因子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纤维蛋白溶酶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61例101眼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入选者需在同一天内行散瞳眼底检查、OCT及FFA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联合造影(FFA&ICGA)。分析不同类型的OCT及FFA形态学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探讨其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及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FFA分类的漆样裂纹型在OCT分类的1型中所占比例为57.14%,显著高于新生血管型和黄斑萎缩型(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在OCT分类的2型中所占的比例为67.80%,显著高于漆样裂纹型(18.64%)和新生血管型(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3型均属于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OCT1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明显低于2型和3型,而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心凹厚度则明显高于2型和3型。FFA的漆样裂纹型与新生血管型在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上虽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BCVA及中心凹厚度显著低于前者(P<0.05)。漆样裂纹型及新生血管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黄斑萎缩型,最佳矫正视力则明显高于黄斑萎缩型(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OCT和FFA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结合OCT和FFA的图像特征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提高我们对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的认识,更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黄斑扣带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48例(378只眼),其中男性136例,女性212例;年龄(56.68±11.59)岁。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内解剖学结构恢复情况,包括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劈裂腔恢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次要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轴长度。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随访结果。使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8只眼中黄斑劈裂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216只眼,黄斑裂孔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162只眼。296只眼行单纯黄斑扣带术,82只眼行黄斑扣带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随访期间373只眼(98.68%)视网膜复位;在黄斑劈裂眼中,204只眼(94.44%)劈裂腔恢复;在黄斑裂孔眼中,89只眼(54.09%)裂孔闭合。BCVA的术后随访结果均优于术前,从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持续提升,随后保持稳定,最终从术前的1.459±0.841的提升至术后3年的0.908±0.606(t=6.896,P<0.01)。眼轴长度的术后随访结果均短于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前缩短(4.423±1.740)mm(t=33.144,P<0.01),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眼轴长度逐渐增长,随后保持稳定,术后3年眼轴长度较术前缩短(2.101±1.643)mm(t=6.392,P<0.01)。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短暂性高眼压98只眼(25.92%)、视网膜表面出血67只眼(17.72%)、玻璃体积血9只眼(2.38%),术后1个月内均自行缓解。术后早期所有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眼球运动受限,39只眼(10.31%)出现双眼复视,术后6个月内基本自行缓解。6只眼(1.58%)因内斜视角度较大行斜视手术矫正眼位,1只眼(0.26%)因无法耐受复视取出黄斑扣带,8只眼(2.11%)由于黄斑扣带偏位,需要二次手术调整扣带位置。4只眼(1.05%)由于免疫排斥反应取出黄斑扣带。结论黄斑扣带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眼引起的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以及黄斑裂孔,术后眼轴缩短,视力提升。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安全性较好。(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33-439)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黄斑变性 巩膜扣带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高度近视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中的表现。方法:此次研究入组样本选自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30例59眼高度近视患者,统计并分析高度近视患者眼组织结构病变情况。结果: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能定量测量且可分析患者眼组织结构病变特征。结论:OCT检查是一种非创伤和有可重复性的检查方法,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眼部病变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也可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病情进展,在临床诊断和后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高度近视 表现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液基细胞学(TCT)筛查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其组织病理结果、治疗方法及治疗后情况。方法2015年3月到2017年11月在作者所在两所医院接受TCT检查的患者,137例结果为HSIL,其中90例有完成随访资料,包括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治疗后复查情况等详细资料。结果90例TCT诊断的HSIL病例中,组织病理诊断66例为HSIL(73.33%),10例诊断为LSIL(11.11%),10例诊断为鳞状细胞癌(11.11%),3例诊断为慢性炎(3.33%),1例诊断为腺癌(1.11%)。66例HSIL中59例行宫颈leep刀锥切术,1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鳞癌和腺癌患者均行子宫切除根治术,10例LSIL中3例leep刀锥切术,7例药物治疗及定期复查处理。所有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TCT检查能早期敏感发现HSIL以上病变,对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宫颈上皮内病变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高度病变患者治疗后HR-HPV(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情况和预后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高度病变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统计患者生存及宫颈癌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与HR-HPV转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46例患者中,40例HR-HPV转阴,6例持续阳性;2例患者发生宫颈癌,远处转移1例。治疗后患者HR-HPV是否转阴与3年宫颈癌发生率、生存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有细胞学检验,HR-HPV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更高,其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高度病变治疗后HR-HPV持续阳性患者死亡和发生宫颈癌风险更高;HR-HPV持续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危险更大,但远处转移危险不会因此增加;HR-HPV阴性患者仍有发生宫颈癌和远处转移风险;相对于细胞学检查,HR-HPV监测宫颈癌发生特异度和灵敏度更高。针对宫颈高度病变治疗后患者开展HR-HPV监测,对于了解和预测宫颈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肿瘤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视网膜病变情况及激光治疗的防治效果。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2月本院收治的72例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对侧眼全面眼底检查,对于存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裂孔患者予以激光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2例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对侧眼检出视网膜格子样变性23眼,占比31.94%;检出视网膜裂孔10眼,占比13.89%;检出黄斑出血5眼,占比6.94%。其中32眼实施预防性激光治疗,结果显示激光斑清晰,且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表现。结论: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通常会存在一定视网膜病变现象,其中以退行性病变居多,需加强眼底检查。对于存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患者实施激光治疗,可有效预防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的出现。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病变发生的频度并初步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对变性视网膜的影响.方法对286人(568眼)屈光度在-7.00D以上的LASIK术前患者进行散瞳眼底三面镜检查,并对其中存在视网膜变性的115眼术后的眼底情况进行12~18个月的随访.结果568眼被检者中,发现各种网膜变性125眼,占被检眼数的22%,其中格子样变性53眼(9.33%),霜样变性30眼(5.28%),囊样变性8眼(1.41%).其他类型变性34眼.发现网膜干性裂洞及亚临床视网膜脱离共11眼(1.94%).格子样变性以颞侧区域出现的频率最高,占其发生率的77.4%,鼻侧占22.6%,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125眼眼底变性中,115眼接受了LASIK手术,其中28眼行氩激光光凝治疗后1~6个月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对以上患者进行12~18个月的随访观察,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屈光手术前,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眼底三而镜检查可避免或减少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眼 术后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频度 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