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及临床途径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88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不同的颅脑肿瘤病灶位置为依据采取不同入路方式的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对手术的临床途径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文研究的88例患者中行颅脑肿瘤全切除的有79例,次全切除的有6例,其余2例行大部分切除术;术后进行随访24个月,该组患者的临床原发症状基本消失,觉得多数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术后无致残以及生活无法自理等后遗症;患者手术前后在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上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颅脑肿瘤时应依据患者病灶的不同位置为依据选择不同手术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显微外科 不同入路 颅脑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70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并且进行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在护理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92±1.33d明显优于对照组还患者的住院时间15.23±3.63d,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29%,观察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评分8.24±1.7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5.03±1.04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效果更好,患者的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更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 早期显微外科手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肢皮肤套脱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诊治的上肢皮肤套脱伤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显微外科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显微外科治疗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30名患者套脱皮肤全部存活,占总数的88.24%;有2例在手术后第二天发生了血管危象,套脱皮肤远端张力高,占总数的5.88%,对患者的拆除部分进行缝线之后得到改善,皮肤存活;另外2名患者因套脱皮肤损伤较重,在手术后第四天出现伤口周缘坏死,通过对患者实施高压氧等辅助治疗后得到改善,大部分皮肤存活,另外一小部分通过换药后得到痊愈。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发现,所有患者上肢皮肤外形和肢体感觉以及手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患者均表示满意。结论对上肢皮肤套脱伤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上肢皮肤套脱伤 显微外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踝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对10例足踝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采用清创封闭式血压吸引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移位治疗。结果10例均获得一年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无坏死和感染。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VSD技术结合皮瓣移位或移植,对足踝部皮软组织缺损感染的创面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足踝部 钢板外露 VSD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分析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护理方法,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护理程序,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方法通过查阅我院外科在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一年期间收治的85例手术患者的资料,查找患者手术后产生疼痛的原因,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结果85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疼痛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手术后没有出现意外,全部安全、平稳的度过术后恢复期。结论通过对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分析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疼痛护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护理体系,减轻患者的痛苦,取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 标签: 外科 手术 疼痛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甲状腺结节最佳手术方式。进而得出结论术前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手术方式能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全切 次全切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痔疮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痔疮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25例痔疮合并脱垂、出血、嵌顿和血栓患者行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痔疮合并脱垂、出血、嵌顿和血栓行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后效果很好。

  • 标签: 痔疮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在接受普通外科手术后,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及特点,对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20名患者的病例经性分析,在120名患者中,有18例出现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现象,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8-68岁,120例患者中102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6例,女性56例年龄在13-76岁。结果通过对患者病例资料的分析,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就是手术时间过长,体质差,抗生素使用不当等。主要表现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脂肪液化等。结论为减少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及避免手术时间过长。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愈合不良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应用于腹外疝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在上级医院普外科选取12例住院患者是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和我院普外科12例住院患者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患者(对照组)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率,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开放修复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4.3±11.3)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0±1.4)d,复发率为0;腹腔镜修复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4±9.8)min,平均住院时间(3.1±1.3)d,复发率为0。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对腹外疝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腹外疝 开放式疝修补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胃肠肿瘤患者60例,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肿瘤选择性切除。结果切除肿瘤直径大约为1.41-22,60例患者中有32切除的胃肠道肿瘤的直径大于5.1,平均直径是9.51㎝左右,经过研究发现,患者进行手术后所切除的肿瘤中等偏大,手术后发现患者肿瘤边际与肿瘤薄膜清晰程度不一。结论早期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选用外科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是目前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

  • 标签: 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甲状腺疾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科收治的12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76例,应用不规则切除和囊内切除法,对照组50例,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法,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两组患者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比对照组少。结论甲状腺疾病采用不规则切除和囊内切除法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少,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较低,是一种安全、临床应用效果好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外科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外科手术后尿潴留的患者68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关于外科手术后尿潴留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经验与护理措施后,自行排尿成功率为95.5%,留置尿管的患者有3例。结论外科手术后尿潴留的患者,针对尿潴留发生的原因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自行排尿成功率,降低再次导尿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尿潴留 分析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端端吻合在外伤性截指治疗中预防残端痛的效果。方法120例外伤性截指,130指,全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端端吻合。结果120例130指均无残端痛。

  • 标签: 神经端端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外伤性截指
  • 简介:摘要目的手是重要的劳动器官,受伤的几率较大,手的解剖比较精细,功能特殊,在各类烧伤中,手部烧伤所占比例很大,可造成手部瘢痕及瘢痕挛缩,轻者可影响手的形态,造成丑陋的外观,重者可使手的功能完全丧失。整形外科手术是解决外伤后可造成血管、神经、肌腱、骨和关节的损伤,以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改善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方法我科从2008至2010年收治的89例手部烧伤患者的治疗及康复体会。结论手术是修复创面及恢复手部功能和形态的重要的方法,术后的康复治疗则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措施。精湛的手术技巧,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整形外科技术 手部烧伤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整体护理在肛肠手术患者中起到的作用与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期间期间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共有72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的是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及时的记录和对比。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与5.56%;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9.31±3.68)与(96.37±2.18);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术后0级患者分别有1例和7例;因此,该院观察组的整体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肛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工作的时候,可以采用整体护理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作进一步的降低,从而使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 标签: 肛肠外科 整体护理 护理满意度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常规治疗的7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给予研究组普外科手术治疗,整个治疗疗程12个月,最后采用对照分析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38例患者中,显效25例(65.8%),有效12例(31.6%),无效1例(2.6%),总有效率97.4%(37/38)。1年随访中复发4例,复发率10.5%。治疗后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0例(0%),有效8例(21.1%),无效30例(78.9%),总有效率21.1%(8/38)。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肿瘤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但相比于保守治疗而言其复发率较大,为了提高治愈率应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普外科手术 临床要点
  • 简介:目的:对普外科手术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诊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2012—2014年我院收治外科手术310例为样本,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观察组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诊治措施。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普外科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与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长度、血红蛋白含量有明显相关性,与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普外科 手术切口 感染 抗生素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