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应用α-硫辛酸注射液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进行评价。方法63例DPN患者分为两组,均行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31例同时应用甲钴胺治疗,研究组32例则同时应用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病变总症状(TSS)评分,密切监测血糖和肝肾功能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加快(P<0.05或P<0.0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TSS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alpha -硫辛酸注射液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肺结核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福平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利福喷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疗效的比较。结果实验组采用的利福喷丁针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利福平的治疗效果30.00%,且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小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25.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利福喷丁对肺结核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低,整体疗效安全有效,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利福喷丁 肺结核 利福平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小儿科近年来收治的72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地西泮治疗组(对照组)和咪达唑仑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的惊厥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未出现呼吸抑制、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控制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效果较好,且安全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惊厥持续状态 小儿 咪达唑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作出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被收治的52例患有短暂脑缺血的患者,将这5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服氯吡格雷片。两周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凝血检查,并就两组的实际情况做出评价。结果两组评定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能有效帮助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其卒中的发生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15%(25/26)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92%(20/26)。结论在TIA发作的急性期,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其利大于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常规预防输注地塞米松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必要及地塞米松对输血病人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方法通过对6年来27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06年1月~2008年12月813例预防输注地塞米松,2009年1月~2011年12月1927例取消预防输注地塞米松。结果输血前常规预防输注地塞米松与取消预防输注地塞米松两者比较输血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长期使用地塞米松对血液病患者存在潜在的影响与危害。结论输血前常规预防输注地塞米松对输血不良反应无预防作用,取消输血前常规预防输注地塞米松,能减少糖皮质激素对患者的药源性危害。

  • 标签: 输血 地塞米松 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发生原因,探讨其防治对策,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仅次于抗菌药物,其产生原因包含多方面因素。结论加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安全性 对策
  • 简介:目的观察负离子布料的安全及动物功效。方法采用局部封闭涂皮实验法(BT法)进行豚鼠变态反应试验。动物与负离子布料接触一定时间后,立即进行小鼠游泳试验10min,测定运动前后的小鼠血乳酸数值及变化情况,并在进行小鼠负重游泳试验后,测定小鼠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与血红蛋白。结果负离子布料的豚鼠试验未见皮肤变态反应;离子布料可降低运动后休息20min血乳酸值(P〈0.05),降低运动前后血乳酸变化值(P〈0.05);并可升高红细胞压积(P〈0.05)。结论离子布料对皮肤是安全的;对清除运动后血乳酸的堆积,缓解体力疲劳有一定作用;且可提高机体的携氧能力。

  • 标签: 变态反应 血乳酸 负离子布料 红细胞压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因素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2年30例接受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并发症。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30天内的不良事件共3例,其中高灌注综合征1例,脑梗死1例,短暂视力丧失1例。结论高龄不是CAS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高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衰的安全。方法68例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患者不加用螺内酯。B组加用螺内酯40~120mg/d口服。随访6个月,监测血钾、钠、氯、肌酐、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结果治疗前后A组和B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无肿瘤发生,男性患者无乳腺发育,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衰是安全的。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卡托普利 螺内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癌症相关乏力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对110位伴有乏力症状的晚期肿瘤患者,给予地塞米松片剂治疗,运用简明乏力量表,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乏力评分,分析癌症相关乏力缓解疗效;以及影响其疗效相关因素。结果地塞米松片剂能有效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癌性相关乏力且与年龄和性别无相关。结论地塞米松对癌症相关乏力治疗有效。

  • 标签: 地塞米松 癌症相关性乏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术应用丙泊酚、利多卡因静脉麻醉的安全。方法将203例ASAI—Ⅱ级年龄在70-90岁之间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应用丙泊酚、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行无痛胃镜检查,对照组123例患者行普通胃镜检查,两组患者均进行BP、P、sPO2监测,询问并记录术后感觉。结果无痛胃镜组术中患者安静,术后无任何痛苦经历,但诉有头晕感觉,休息后可缓解,较普通胃镜组更为安全。结论无痛技术应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是比较安全、舒适,但应把握好麻醉的禁忌证及适应证。

  • 标签: 无痛胃镜 丙泊酚 利多卡因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腹症患者手术时麻醉处理的方法及安全。方法整理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急腹症手术患者实施术中麻醉处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9例急腹症患者未出现麻醉失败,麻醉手术成功率为100%;在手术过程中有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循环紊乱,经处理后恢复良好;术后1例患者死于休克并发症,1例患者因术后失血过多而死亡,死亡率为34%。结论急腹症患者因病情复杂、变化快,要严格掌握各类型的病情,应做好麻醉前的评估及准备工作,为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以减少或避免因麻醉引起的意外事件发生,可提高急腹症手术麻醉的成功率。

  • 标签: 急腹症 手术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一2013年10月120例患者临床中药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其中药用药安全进行评估。结果120例患者中,末实施辨证论治42例,用量、用法错误33例、中西药联用不当22例、中药炮制不当15例、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8例。结论中药临床要合理用药,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和保障患者的安全,应加强对中药的辨证、炮制、煎煮、配伍、对症治疗等方法的监督力度。

  • 标签: 中药 合理用药 临床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手段,观察组实施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呼吸、体温、心率和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67%。观察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雾吸入可以有效的治疗肺炎,十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氨溴索 雾化吸入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中医方法对冠心病心率失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方法抽选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78例。将他们随机平均分组,并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87%)、复发率(2.56%)以及不良反应率(7.6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9.49%,15.38%,20.51%),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率失常的临床诊疗过程中,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因而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诊疗方法。

  • 标签: 冠心病心率失常 中医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中药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应用的安全。方法通过具体的中药举例说明,中药的毒性作用以及配伍后带来的不良反应。结果及其结论影响中药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中药 应用安全性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华法林临床应用安全及最佳初始剂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C三组。给予A组患者2.5mg华法林治疗,给予B组患者3.75mg华法林治疗,给予C组患者5mg华法林治疗,对比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C两组在IRN达到稳定时的时间、达到稳定时的服用剂量方面明显大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轻微出血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B、C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血栓栓塞,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临床应用安全较高,最佳初始剂量为3.75mg,此时疗效最佳,不良反应最少。

  • 标签: 华法林 应用 安全性 最佳初始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技术和开放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疗效与安全进行一个深入的比较分析,旨在对这两种技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疗效和安全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推广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电脑在NCBI中PubMed数据库、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从数据库建库日起一直持续到2014年03月。纳入与腹腔镜术和开放手术来治疗腹股沟疝的相关文献,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手术中的出血量及手术后恢复正常日常生活的时间。结果通过筛选我们最终将5篇相关文献纳入研究范围(共586名患儿)。数据结果指出,腹腔镜术治疗腹股沟疝与开放手术治疗相比,可明显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但是整个手术时间相对延长,术后该病症总的复发率不能降低,手术后恢复患者正常日常生活的时间也不能缩短。结论利用腹腔镜术治疗腹股沟疝与开放手术治疗相比,可明显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腹股沟疝不复发,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增加)。但是腹腔镜技术并不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日常生活的时间,并且会延长手术治疗单侧腹股沟疝的时间。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术 开放性手术治疗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2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2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腹腔镜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对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分析比较可得,两组手术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0.02±10.23(min)、121.27±6.21(min),而观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对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急性胆囊炎 可行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安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低,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6%,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后,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的作用极为重要,具有较高的安全,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人性化护理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