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基于肿瘤体积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具有一定的滞后,难以满足对临床各种治疗手段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分子影像能反映细胞葡萄糖代谢,实现生物学水平早期评价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从EORTC、PERCIST到PREDIST,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更有针对骨转移瘤的MDA标准。该文详细概述以上4种分子影像学标准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 标签: 实体瘤 骨转移瘤 疗效评价 EORTC标准 PERCIST标准 PREDIST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方法:对拟行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的113例尿毒症晚期患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造瘘血管的手术条件.结果:本组113例最终实施手术者98例,90例造瘘血管可用,8例术后因血流量不足、血栓形成,造瘘血管不可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选择动静脉造瘘术的适合血管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造口术 动静脉瘘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9例急性期KD患儿(KD组)和31名正常患儿(对照组),采集基底水平左室短轴清晰二维图像并存储,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计算两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及跨壁扭转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急性期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为临床早期干预KD患儿心功能损害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较敏感的指标。

  • 标签: 急性期川崎病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左室扭转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82岁,已婚已育。患者半月前因少量阴道流血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右附件包块",本院门诊以"附件包块"收治入院。体格检查:下腹部稍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下腹部扪及平脐肿块。妇科检查:右附件可及肿块最大径约15cm,活动尚可,稍有压痛;左侧附件无异常。患者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卵巢BRENNER瘤 交界性 附件包块 医院就诊 阴道流血 体格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局灶自身免疫胰腺炎(AIP)的CT和临床特征,提高该病与胰腺癌的CT鉴别能力。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AIP及9例胰腺癌患者的动态增强CT特征和临床表现。局灶AIP选择美国梅奥医学中心AIP诊断标准,均由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胰腺癌均由手术病理证实。对比病灶在部位、形态、强化方式、胰管改变、胰周及胰腺外改变等方面的不同。结果9例局灶AIP患者中,8例(88.9%)有局灶胰腺肿大,1例(11.1%)外形正常。9例(100.0%)病灶均在CT平扫中呈相对低密度,8例(88.9%)增强后呈延迟强化,3例(33.3%)出现病灶远端胰管轻度扩张,以上特点与胰腺癌患者表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例(22.2%)出现胰周包膜样改变。仅1例(11.1%)具有梗阻黄疸及AIP合并硬化性胆管炎。3例(33.3%)有胰周淋巴结肿大。以上特征与胰腺癌患者表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对局灶AIP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技术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增加组(T2DM-1组)30例和IMT正常组(T2DM-2组)30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常规二维超声观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CCA内径、IMT及斑块情况;采用VVI技术对受检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右侧CCA管壁短轴方向二维图像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6个节段的径向最大速度(Vs)、切向最大应变(Smax)及切向最大应变率(SRmax),对各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1组IMT厚度显著高于T2DM-2组和对照组(P<0.05);T2DM-2组IMT厚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1组、T2DM-2组及对照组CCA内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1组患者CCA6个节段的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T2DM-2组和对照组(P<0.05);T2DM-2组患者CCA6个节段的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CCA二维形态未改变以前CCA弹性已经降低,VVI技术可用于评价CCA的弹性状态,能够早期发现初诊T2DM患者的CCA弹性降低。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总动脉 超声检查 DIABETIC mellitus type
  • 简介: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骨显像的骨转移患者42例,平均年龄(53.62±12.48)岁。其中未进行任何治疗患者18例,另11例治疗后多次(2-5次)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两种检查在1周内完成。比较两种方法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符合探测显像有36例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3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320)。18例未行治疗患者中,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均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1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治疗后疗效评价,符合探测显像复查结果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有较强的正相关(r=0.834,P<0.02)。结论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在初诊骨转移患者诊断及患者疗效评价中较99mTc-MDP骨显像有优势。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显像 骨转移
  • 简介:明确的诊断是创伤神经损伤获得最佳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键。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反映的神经功能改变、损伤部位及神经形态学变化等信息,可评估神经损伤的性质、程度。该文综述了神经电生理、临床检查、超声及MRI等目前创伤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检查方法在诊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超声 磁共振成像 神经电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性神经源肿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良性神经源肿瘤的MSCT表现,其中嗜铬细胞瘤12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12例嗜铬细胞瘤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其中6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4例节细胞神经瘤形态不规则,呈嵌入式生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具有延迟强化特点;1例神经鞘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良性神经源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 神经节瘤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顽固便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排粪造影、盆底四重造影、结肠运输试验、脾曲综合征专项检查4种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排粪造影诊断顽固便秘的阳性率达43.37%,而盆底四重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有意义,结肠运输试验对顽固便秘而无便意者比较适宜,脾曲综合征专项检查是对结肠运输试验的补充和细化。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对无便意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 标签: 排粪造影 盆底四重造影 结肠运输试验 脾曲综合征专项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囊肾癌的MS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囊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囊肾癌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囊肾癌14例,其中多房型9例,单房型5例。有壁结节者6例,无壁结节者8例;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匀者12例,囊壁光滑者2例。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明显或中度强化。结论:囊肾癌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在肾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炎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误诊的原因,以提高CEUS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4年3月—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68例肝脏局灶炎性病变患者的CEUS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8例肝脏局灶炎性病变中,24例肝脓肿、5例炎假瘤、2例肉芽肿、37例其他局灶炎症,全部经病理证实。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占61.8%(42/68);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以低增强为主,占75.0%(51/68)、80.9%(55/68)。出现17例假阳性,包括肝细胞癌10例、肝转移瘤6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及CEUS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可提高CEUS诊断肝脏局灶炎性病变准确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 超声造影 误诊
  • 简介:胰腺囊肿瘤(PCN)是以囊改变为主胰腺肿瘤的统称。常见的PCN分为浆液肿瘤(SCN)、黏液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实假乳头肿瘤(SPT)等。各型肿瘤生物学特性各异,良恶性均有涉及,因此提高PCN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PCN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囊性肿瘤 囊腺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 简介:大脑的功能偏侧在近一个半世纪中,经历了从被人们发现到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近年fMRI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脑功能偏侧的研究中,更多的脑功能被发现存在偏侧,主要存在偏侧的脑功能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及语言功能。脑功能偏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脑功能偏侧及其影响因素的fMRI研究,提出应深入研究利手因素与疾病的相关,为脑功能偏侧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优势半球 大脑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胃肠道囊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成人胃肠道囊淋巴管瘤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例患者中,3例单发、2例多发;发生于胃壁1例,十二指肠1例,回肠1例,回肠伴肠系膜多发病灶1例,回肠、结肠伴腹膜后多发病灶1例;病灶大小为2.4~23.7cm;其中4例病灶呈匍行生长趋势,伸入组织间隙;5例病灶均呈水样低密度囊性病灶,边界清晰,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结论胃肠道囊淋巴管瘤多为单房囊腔,呈匍行生长,内含均匀液低密度影,囊壁边界清楚,囊壁及其内容物一般无强化,与其囊性病理学特征相符。

  • 标签: 淋巴管瘤 胃肠道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 简介: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之一,能客观评价乳腺肿块的相对弹性硬度。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乳腺弹性应变比、面积比和直径比等在区分良恶性肿块方面的文献,就声弹性成像半定量参数的诊断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声弹性成像 乳腺肿块 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H患者10个病灶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脂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脂膜炎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结节脂膜炎超声表现具有多样,根据超声图像表现不同可分为结节、液化性及钙化性3种。32例中,超声诊断结节脂膜炎27例、脂肪瘤2例、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2例、蜂窝织炎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4%(27/3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结节脂膜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结节性脂膜炎 病理
  • 简介:资料患者1:女性,76岁,绝经20余年,无意中发现右乳头外侧肿块就诊。乳腺钼靶像示:乳腺腺瘤可能大。超声检查示:右乳乳头外下结节,大小约1.0cm×1.0cm×0.6cm,边界清,内部为低回声呈类囊改变,后方回声略增强;彩色多普勒血

  • 标签: 影像学表现 黏膜相关性 淋巴瘤 临床 彩色多普勒 乳腺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复发性及初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方法对395例(共438个肿瘤)初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和400例(共458个肿瘤)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患者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将PHCC和RHCC分别分为≤20mm及>20mm组。比较PHCC与RHCC造影增强时相变化在不同大小肿瘤之间的差异。结果在≤20mm的肿瘤中,动脉期PHCC的等回声比例高于RHCC,门静脉期RHCC的等回声比例高于PHCC。在>20mm的肿瘤中,门静脉期及延迟期RHCC等回声肿瘤的比例均高于PHCC。不同大小的肿瘤中,RHCC达等回声的时间早于PHCC,达低回声的时间晚于PHCC。结论不同大小RHCC与PHCC的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差异。

  • 标签: 超声造影 复发 初发 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