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变态反应鼻炎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变应鼻炎的治疗包括非特异性治疗和特异性治疗,前者主要指药物治疗,后者则主要指免疫治疗。

  • 标签: 变态反应性鼻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患者超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哮喘分级、肺功能水平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哮喘控制评估。

  • 标签: 哮喘 超敏感性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变应鼻炎(AR)是可分为常年变应鼻炎和季节变应鼻炎,其中约20%为季节,40%左右为常年,全球平均发病率为10%~25%,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变应鼻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现就变态反应鼻炎中医辨治作一综述。

  • 标签: 变态反应性鼻炎 中医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大多HIV初筛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定性检测,当检测标本的吸光度值大于试剂盒设定的临界值时为阳性,反之为阴性。对于强阳性和明显阴性的标本几乎不会错检,但是在检测临界值附近的弱显色反应的标本时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ELISA法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部分影响因素会导致出现假阳性;同时也要慎重低于临界值的阴性若显色反应标本,即假阴性反应,以免阳性标本漏检。为此对ELISA测定抗-HIV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率和可能导致假阳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

  • 标签: 人类免疫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查清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类型。方法回顾统计。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0.72%,反应类型主要有发热反应60.87%(14/23)、过敏反应30.43%(7/23)、血小板输注无效8.7%(2/23)三种,引起我院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主要以洗涤红细胞发生率有14.29%、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有7.41%,悬浮红细胞、血浆的输注。统计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结论我院总的输血不良反应率略低报导,但是发现洗涤红细胞、单采血小板、血浆输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报导值,需引起注意,加强防范。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变态反应鼻炎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3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痊愈起关键作用。

  • 标签: 变态反应性鼻炎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防护理干预缓解早孕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孕妇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服务,n=60),观察组(实施预防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服务,n=60),比较两组孕妇护理后早孕反应程度,以及SDS、S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早孕反应程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的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在早孕反应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缓解早孕的反应,还可以改善孕妇的焦虑情绪,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早孕反应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与系统炎症反应。方法通过研究CHF循环中炎症介质的水平,炎症反应的来源,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炎症反应的结果,总结抗炎治疗在CHF中的作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系统性炎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短声听脑干反应与多频稳态诱发反应联合进行伪聋鉴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主诉单耳听力损伤患者97例为伪聋组以及同期听力正常者40例(80耳)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短声听脑干反应测试(ABR)与多频稳态诱发反应测试(ASSER),比较两组测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ABR检测结果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受试者不同频率的ASSR测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声听脑干反应联合多频稳态诱发反应测试可以更全面的评估伪聋患者的听力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听力损伤程度。

  • 标签: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 多频稳态诱发反应 伪聋 鉴别
  • 简介:摘要反应关节炎(reactivearthritis,ReA)是继身体其他部位微生物感染后,引起远处关节的一种无菌关节病。中医属“痹病”之范畴。莫成荣教授是治疗风湿病的专家,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采用扶正祛邪为治疗反应关节炎的基本大法,重视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紧紧抓住内因和外因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反应性关节炎 辨证治疗 莫成荣教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女性反应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女性反应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治疗手段,对患者发病原因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发病原因均与生活刺激和疾病的打击有关,患者在发病之前的性格特点及行为特点比较固执,女性反应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心理及行为的极度障碍。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 标签: 发病原因 生活刺激 疾病打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时发现、规范治疗麻风反应的方法与措施,为有效防治麻风反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一例麻风反应病例的诊治资料。结果在治疗麻风病人时的麻风病防治专业知识,是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麻风反应的主要手段,及时足量的使用沙利度胺(反应停)和激素是有效治疗的关键因素。结论加强对治疗麻风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依从,同时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诊治水平,是减少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麻风病 麻风反应 病例 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移植术后患有急性体液排斥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肾移植术的90例病患,并随机抽取5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病患的排斥反应情况,对进行肾移植术的病患给予小剂量的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进行治疗术后的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结果50例病患的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情况逐渐逆转,病患的病情趋于稳定。术后半年随访,有2例病患由于合并肺部感染,即停服用免疫抑制剂,进而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需进行移植肾的切除、恢复其的血液透析,剩下的肾移植功能情况良好。结论病患进行肾移植术之后,及时运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进行术后的治疗,能较好较快地使病患的肾损害情况更好的恢复、有效减少CsA肾毒性对病患的危害;而且多克隆抗体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是有效预防淋巴细胞的抑制剂,能够对T细胞免疫反应具有较高抑制作用。对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排斥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病患的成功率较高;同时,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少,对患者的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

  • 标签: 肾移植术 急性体液性排斥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自拟加味益气汤对治疗变态反应鼻炎的效果,确定其疗效。方法采用加味益气汤(荆芥防风黄芪白术苍耳辛夷僵蚕蝉衣当归连翘生地甘草)为基础方治疗变态反应鼻炎85例。同期采用单纯西医药治疗的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服用加味益气汤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用加味益气汤治疗变态反应鼻炎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变态反应性鼻炎 中医药治疗 加味益气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患者的常见药品不良反应并分析相关。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在本院治疗肿瘤并发生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对其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轻重程度等分布特点,并予以相关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以女性居多,51~60岁年龄区间者占比最高。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以植物来源药物的注射剂型为主。类型主要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轻重程度和患者年龄、体重、药品种类等有关,P<0.05。结论:采用肿瘤药物治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 标签: 肿瘤 药品 不良反应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器及其它污染因素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的问题,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方法强化院感管理与无菌操作技术,杜绝注射器染菌,注重配药、输液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分析输液发热反应因素,用微生物学监测结果,教育临床医护人员。结果提高了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和无菌操作技术水平,注射器染菌率显著降低,配药和输液环境质量符合部颁标准,临床输液发热反应得到控制。结论提高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强化治疗环境消毒管理,护士练就娴熟的无菌操作配药技术,是保证静脉液体无菌质量,防止输液发热反应和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注射器染菌 环境质量 输液反应 无菌技术 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休克指数(SI)与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根据SI不同,将63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重度休克组(重度组,SI〉2.0)15例、轻/中度休克组(轻/中度组,0.5≤SI≤2.0)38例和无休克组(对照组,SI〈0.5)10例,比较各组氧化应激指标、促炎和抗炎因子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组及重度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白细胞介素-10(IL-10)、IL-13、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sTNF-RI)水平明显降低,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明显升高,但重度组降低及升高程度均明显大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SI的增加,脓毒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程度加剧。

  • 标签: 休克指数 脓毒症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