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听脑干反应属短潜伏期电位,一般用短声进行测试。可以与其他听力学检查结合用于鉴别听力损失性质;最常用于检查有无耳蜗后病变:如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延长、双耳间潜伏期或波间期相差明显,以及波形分化变差都提示耳蜗后病变存在的可能。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本病给予总结。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 突发性耳聋 诊断及预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回顾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4例患者,考察不同中西药联用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类别、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分布。结果194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7%,中药注射剂联用西药注射剂、中药固体制剂联合西药固体制剂、中药注射液联合西药固体制剂、中药固体制剂联合西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9%、11.29%、11.63%、10.53%;消化系统、皮肤和粘膜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20.83%、20.83%、16.67%、8.33%;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分布女性略多于男性,小儿和老年人发生率更高。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给药前做好患者信息的问询,对药物合理配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西药联合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变态反应皮肤病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方法  使用化学发光过敏原体外测试系统,对1120名过敏反应皮肤病患者,进行特殊的血清测试。结果  IgE对吸入血清过敏反应为63.39%,而常见的吸入过敏原是尘螨、粉螨和尘螨;点状青霉,杂交孢子,黑根霉菌;IgE对侵入血清过敏反应为68.75%,侵入血清过敏包括:牛奶、鱼、螃蟹和虾、蛋白质;大多数病人对两种以上的过敏原过敏。结论 化学发光过敏原检测方法可以用来识别皮肤过敏反应疾病的原因,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过敏原体外检测 检测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师药学服务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3—2020.03期间在我院各科室用药治疗的各类疾病患者116例,采取简单随机法开展分组工作,共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组内包含患者均108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具体的疾病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在此期间观察组患者配合实施药师药学服务干预,对照组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重复用药发生率、用药剂量错误发生率、用药剂型不合理发生率均相当,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师 药学服务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对于降低过敏紫癜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作用,并总结具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过敏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跨度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平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预防护理。结果:实施预防护理的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过敏性紫癜 不良反应 预防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红斑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8 年 5月 -2020年 5月来我县麻风病治疗定点医院 治疗的 3 例 麻风结节红斑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以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单独西医治疗组( 1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2例),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 2例患者疗效佳,分别有 1例显效与 1例有效,单独西医治疗组的 1例患者判定为治疗有效。就两组患者的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平均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单独西医治疗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红斑反应能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红斑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8 年 5月 -2020年 5月来我县麻风病治疗定点医院 治疗的 3 例 麻风结节红斑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以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单独西医治疗组( 1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2例),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 2例患者疗效佳,分别有 1例显效与 1例有效,单独西医治疗组的 1例患者判定为治疗有效。就两组患者的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平均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单独西医治疗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红斑反应能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前预防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血站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420例成分输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输血前给予的处理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各210例。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预防用药,对照组患者在输血前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体温升高9例,过敏反应8例,气管痉挛、休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体温升高8例,过敏反应9例,支气管痉挛、休克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分输血前预防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预防作用,不推荐常规进行输血前预防性药物输注,科学合理地输血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前预防性用药 输血不良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莫西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160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80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前提下予以莫西沙星治疗。对两组病患负面反应出现状况开展对比。结果 研究组皮肤损伤、心血管系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胃肠道损伤与其他类型损伤出现状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当对莫西沙星药品的运用安全维持高度关注,对其负面反应的出现也应当提高警觉,增强对病患负面反应状况的预防,定期开展检验与剖析,减少莫西沙星运用中发生安全性问题的概率。

  • 标签: 莫西沙星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现分析高校医院临床非过敏输液反应常见原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高校医院院门诊接受输液的180例患者,分析统计发生非过敏输液反应并制定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者输液期间非过敏输液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非过敏输液发生率为4.44%,参照组为15.56%,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经相关处理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结论:针对高校医院临床非过敏输液反应的原因较多,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策略对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出现非过敏输液的发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非过敏性输液反应 常见原因 护理策略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评价乳腺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反应护理中针对护理对策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患者的时间标准是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期间接受乳腺癌化疗患者,且全部患者均存在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纳入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100例,分组采用针对和常规护理模式,评价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常规组患者呕吐分级情况和实验组比较占据劣势,多数患者分级较高;护理后实验组SDS、SAS评分经统计学标准衡量确实低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护理模式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来说可以有效减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帮助维持患者健康的心理状态,降低不良情绪影响,临床应该推广应用针对护理措施。

  • 标签: 护理干预,乳腺癌化疗 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利迭对于治疗我院稳定期慢性阻塞肺疾病48例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4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肺疾病的患者都是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该病治疗。进行本次回顾研究的患者一共48例患者,我们经过自由组合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4例一共患者全部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的24例患者则是采用舒利迭治疗方法。经过两种药物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24例患者经过舒利迭治疗之后在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4例患者,P<0.05。结论舒利迭对于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肺疾病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显著改善该病的不良反应,因此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舒利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炎症标志物(脂联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61名志愿者按ADA标准分为3组(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和2型糖尿病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和IL-6水平。结果 与血糖正常组比较,糖尿病前期组及2型糖尿病组CRP、IL-6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与糖尿病前期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CRP、IL-6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因子失衡(脂联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在健康人群向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脂联素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炎症因子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