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明确管道输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防护对策,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工程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类比检测结果表明,原煤分级筛工作场所煤尘浓度超限倍数计算结果超标,其他工作场所煤尘浓度超限倍数计算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各设备巡检工接触煤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类比企业10个接触噪声作业点中,除原煤分级筛、刮板运输巡检工接触噪声的8h等效声级测量结果[97.1、89.4dB(A)]超标外,其他岗位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的8h等效声级测量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 标签: 管道输煤 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和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充气压力泵治疗,观察疗效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2.5%),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12.5%)。结论在常规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上采取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充气压力泵 颅脑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病例痊愈31例,中残10例;重残8例;植物样生存1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19.35%。结论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严格的护理计划,耐心细致的护理方法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病死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挑选实施基础护理的8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的80例作为实验组,统计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死亡6例,占比7.5%,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的30.0%,P<0.05;实验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干预作用突出,能预防死亡,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学习。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负有救死扶伤职责的医生如何在保证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自我减压、调整情绪、保证自身健康,成为广大医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了解压力的来源,正确认识压力压力过大时寻求他人的帮助,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排遣不良情绪,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等都是医生压力与情绪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医生 压力 情绪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救治的患者200例进行比较研究,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为期两个疗程即一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统计数据显示,加治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病毒性肝炎 前列地尔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站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以便有效控制血液污染。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方法,连续5年对玉溪市中心血站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进行化学和生物监测。结果2011~2015年共采样监测样品1715份,灭菌效果总合格率为99.65%。3M指示胶带全部达到变色标准。2例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均。生物指示剂有4例培养有细菌生长。结论玉溪市中心血站压力蒸汽灭菌质量总体较好,但针对不足需要常抓不懈,完善灭菌操作规范,切实有效做好监督工作。

  • 标签: 灭菌效果 监测 化学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科在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较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的改善程度对比参照组更加明显,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促使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还可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效果研究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重型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017年期间我们辖区内纳入社区规范管理的重型精神障碍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心理干预组实施特定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X2检验结果。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再次入院率降低。结论对重型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其社区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重型精神障碍患者 社区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45,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和治疗组(n=45,给予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普及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手术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总结,探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采用药物+物理降温的方法,将患者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0例治疗患者中18例治疗有效,8例因并发器官衰竭死亡,4例放弃治疗。结论亚低温治疗降温迅速、疗效可靠、减轻护理工作量,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落实相关护理措施。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案,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2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2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6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应用常规麻醉,在研究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应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麻醉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性更优,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统计学存在意义且P均<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的麻醉效果明显更佳且存在临床推荐价值。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不同麻醉方案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现场急救方法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该症死亡率较高,所选病例中,死亡31例,死亡率为52%;其中由于手术死亡患者19例,死亡率为31.67%,未经过手术死亡的患者41例,死亡率未68.33%,手术者死亡率与为受术者死亡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正确的现场救治,能够极大的阻止和预防病情的恶化,同时获得更好的手术机会,从而极大的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 创伤性休克 现场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型蛇伤的护理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4例危重型蛇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注射抗蛇毒血清,服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治疗组再进行抗蛇毒血清治疗加服用维生素C排毒的基础上,再对其穴位放血、拔火罐进行局部排毒处理,在医生嘱咐下服用中成药治疗。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对患者进行救治后的伤口护理,统计患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两组蛇伤患者在治疗了3个疗程后,通过中西医治疗手法相结合的治疗组的伤口恢复更快,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伤口的悉心护理,患者的气色也都有明显改善,治愈周期也明显缩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型蛇伤患者,并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蛇伤 危重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监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细致的治疗,观察和护理,我院共治愈重度颅脑外伤患者55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死亡5例,总体生存率93.75%,无并发症患者71例,占88.75%。治疗前GCS评分都是3-8分,经过治疗护理一段时间后,55例患者GCS评分达正常标准15分。结论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全程细节护理,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重型 颅脑外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患者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例)和实验组(n=3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①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干预后SF-36量表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意识、功能的恢复,并对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大帮助,值得借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监护患者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护对患者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降低颅压药物的生效时间与持续作用时间,监护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与生命体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监护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30.95%;组间监护效果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总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持续颅内压监护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增强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观察。方法选择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9.07%,同时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1%,与此同时,在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中,患者的预后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生存率较高,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术后并发症较低,预后效果较理想,降低了致残程度和死亡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舒适护理对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将其分为研究组(27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29例重型肝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27例重型肝炎患者给予个体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与不良情绪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27例患者的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更快,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GCQ各单项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肝炎患者给予个体化舒适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重型肝炎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