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首都博物馆于2009年10月国庆期间推出了“早期国——中华文明起源展”(以下简称“早期国”),因为参与了该项目,所以笔者结合展览从立项到向观众展出的整个过程谈谈需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 标签: 文明起源 临时展览 中国 早期 项目 中华
  • 简介:本文从山西羊舌一座春秋早期晋侯墓出土的一件组合式玉器入手,集中讨论早期国存在的装饰神灵形象的组合式玉器,将其分为三大类共计六种,认为这三类组合式玉器应起源于良渚文化,后经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过渡,在龙山—二里头时期的山东和中原地区繁荣开来,后为商代所继承和发展,基本覆盖了早期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这些组合式玉器的寓意,基本是以象形和转喻的思维模式与艺术手法,沿着实物——组合玉器——单件玉器的逻辑,围绕鸟(鹰)崇拜制作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神物作品,拥有这些神物作品就意味着拥有了通神法力,亦即拥有了统治社会的合法权力。这实际上反映了早期国社会不断走向复杂化的进程,王室贵族阶层就此产生,也反映了早期国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不断熔炼的进程,政治文化上的"早期国"才逐渐形成。

  • 标签: 羊舌晋侯墓 组合式玉器 神灵形象 早期中国
  • 简介:本期《早期文明》专栏共刊载论文有《试析早期铜器在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的年代上限问题》和《南方系统商周铜鎛再研究》和共三篇,既有对早期铜器某些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又有对南方系一种青铜乐器和一个商代青铜器群年代的专题研究。

  • 标签: 早期文明 商代青铜器 文明进程 大洋洲 南方 商周
  • 简介:隋唐建都长安,又以洛阳为东都。这一时期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关中、关东地区,社会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尽管也出现过一些波动。这一地区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文化方面也属于首善之区,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隋唐王朝在亚洲影响很大,其经济文化也以辐射状向四方传播。以“丝绸之路”的畅通为条件,中原地区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当频繁。

  • 标签: 隋唐时期 经济文化交流 中原地区 西域
  • 简介:20世纪20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考古学,是中国学术界成绩最为突出,对人类历史贡献最大的人文学科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考古工作成为国家的事业,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中国考古学要走向大众.就必须做好传播工作。诸如新闻媒体的传递、出土文物的展示、文物保护的宣传、科研成果的普及和考古报告的编写等,其中考古报告是中国考古学发展与传播无可替代的基础工程。

  • 标签: 考古学 新闻媒体 文物保护 文物展览工作 考古报告 中国
  • 简介:墓葬所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对死者的处理方式,而种种处理方式都遵从一定的原则,应与墓主人生前所从事过的活动及其所属的社会阶层有关。由于葬俗具有很大的延续性与保守性,在同一考古学文化之下,不同的葬俗可能就反映了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别,这一点在早期秦文化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近年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项目的开展,发掘了一批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秦墓,本文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历年西汉水上游以及宝鸡地区沂河、渭河流域春秋早期及以前的秦墓资料,对早期秦墓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墓葬所代表的人群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揭示早期秦人的人群来源和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秦文化 早期秦人 西汉水上游 墓葬 分类 人群
  • 简介: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境内山岭耸峙,素有“东南山国”之称。封闭的地理环境。阻碍了福建与中原江淮的经济文化联系。福建早期经济开发滞后。商品交换长期处于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根据有关史籍记载及存世实物。福建铸钱的历史始于唐代,

  • 标签: 福建 早期 铸币 经济开发 东南沿海 地理环境
  • 简介:作为高句丽前期中期墓制的积石冢,分布于从鸭绿江及秃鲁江流域、浑江流域、清川江,直至大同江流域,乃至汉江流域。下面,按每一河川流域,以积石冢为中心,掌握古坟的分布状况;当然,在年代上也包括国内城、平壤城时代的古坟。

  • 标签: 高句丽积石冢 墓制 朝鲜 文物考古 分布范围
  • 简介:战国中山王(?)兆域图铜版(以下简称“铜版”),1977年于中山王(?)墓中出土。铜版平面呈横长方形,无铸接及铆、焊的痕迹,为一次模铸而成。原来的铜版表面平光,后因于墓中经过火烧和压砸而凸凹变形,所以各部分的尺寸需仔细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铜版长一侧为95.6厘米,一侧为96.6厘米,中间平整处为96厘米,应以96厘米为准;宽度于平展处量得为48厘米;厚度不匀,为0.7至1.2厘米,大部分为0.8厘米。按长96厘米,宽48厘米,其长宽之比正好为2:1。现器重32.1公斤。这样大的铜版在当时条件下,一次铸造成功,并达到表面平整的效果,在技术上也并非易事。

  • 标签: 兆域图 中山王 战国时期 内宫 后堂 建筑遗迹
  • 简介:现已收集到苏联早期10、15、20戈比银币多种,具体有1923—1930年,计8个年号24枚。

  • 标签: 银币 年号 前苏联 具体
  • 简介:本文通过对历史、考古文献的梳理,将学界对于中国陶器起源及早期发展的探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回顾;并指出早期陶器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将有利于中国早期陶器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 标签: 中国 早期陶器 研究回顾
  • 简介:江汉地区的早期楚文化遗存最早出现于夏商时期的盘龙城遗址,以鼎式鬲为代表,主要分布于鄂东地区。晚商至西周早期汉水东北地区出现柱足鬲遗存。西周中晚期时早期楚文化正式形成,出现早期楚式鬲和完整的早期楚文化陶器组合。此时早期楚文化遍及江汉地区,重心则在鄂西地区。夏商时期的早期楚文化与楚国无关,西周时期的楚国也只是早期楚文化中很小的一支。

  • 标签: 早期楚文化 江汉地区 楚国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众多中小博物馆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不仅成为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标尺,而且在宣传爱国主义、展示地方文化风采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了一块

  • 标签: 博物馆事业 中国 创新精神 人文精神
  • 简介:本文对殷墟二期中型墓中出土具有北方文化因素的器物进行了多角度分析,首先归纳种类以及组合,其次通过每种北方文化因素的出土位置探讨其所蕴含的意义,然后将北方文化因素分为单纯和融合型两种,最后根据出土环境对这些中型墓主的身份做了推测,并结合历史文献和甲骨文资料,大致勾勒出殷墟二期北方文化因素来到中原的途径。

  • 标签: 殷墟二期 中型墓 北方文化因素
  • 简介:本文试对东北早期博物馆的建立做一概述,以期为我国博物馆史的研究提供些微参考。一.日、俄在东北设立的博物馆东北地区第一个博物馆,是由日本侵略者在旅顺创建的旅顺博物馆。1916年日本关东总督府在旅顺创办“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博”,其馆址是原俄国人未建成的军官俱乐

  • 标签: 博物馆建设 关东都督府 日本侵略者 关东总督府 满蒙 陶瓷器
  • 简介:早夏文化在考古学上表现为新砦期遗存及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在考察两者文化面貌的基础上,本文对早夏文化的来源区分为主要来源和其他来源。从各遗址内发现的建筑遗存的形制及建造方法、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组合、灰坑、窑址等遗迹,以及遗物中石器、骨器、蚌器尤其是陶器的一脉相承性等方面分析,可知早夏文化主要来源于王湾三期文化。早夏文化陶器中的侧扁三角形足鼎、大平底壶来源于造律台类型,黑陶或黑皮陶器、贯耳壶、盆形豆、鬶及玉器中的玉钺等因素来源于山东龙山文化,花边罐、侈口罐、单耳罐、大口瓮等器物的造型来源于齐家文化。

  • 标签: 早夏文化 文化面貌 来源
  • 简介:新疆地区行使纸币,早在元代(13世纪后半叶)就见信息。近百年来曾在新疆吐鲁番发现元代中央政府在全国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贰贯票”和“至元通行宝钞或贯票”,但这些都是中央政府发行在新疆流通的钞票,不是新疆地方政府发行的货币。

  • 标签: 新疆地区 民国早期 纸币 中央政府 13世纪 地方政府
  • 简介: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部为岷峨山地,丛林茂密;东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土壤肥沃,适于耕种。全县面积4264平方公里。长江水系嘉陵江的一级支流——西汉水自东北经县境中部向东南蜿蜒流过。

  • 标签: 礼县 秦文化 考古 早期 长江水系 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