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7 个结果
  • 简介:<正>前言石(村)位于河南省长葛县西南约12.5公里处。遗址就在老石村与岗河村之间的地方。它西距老石村1公里,东离岗河村约0.5公里。遗址西近伏牛山余脉,东连豫中平原,土地肥沃,是先民们劳动生息的好

  • 标签: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遗址 口径 红陶 陶器
  • 简介:1999年5月21日,山西大同市南郊小南头村民在挖沙时发现古代墓葬。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接到群众报告后立即前往现场展开调查和保护,并在南郊区文委的配合下做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位于小南头村东南,西临御河,南靠艾庄,北距市区10公里,地……

  • 标签: 发掘 古代墓葬 考古研究 明代 大同 夫妇
  • 简介:胜,又称厌胜.源于先民原始信仰的祝祷行为。后演变为用符咒等法祛邪祈吉的一种较普遍的民间传习。例如,清袁枚《新齐谐·滇绵谷秀才半世女妆》云:“蜀人滇谦六.富而无子,屡得屡亡。

  • 标签: 文化 古代 原始信仰
  • 简介:经过多次调查,我们确定城乡五座古城,是合水境内修建最早的古城堡,其中固城古城、巷口古城、丈八寺古城、午亭子古城修建于商武乙时期。(图一)

  • 标签: 兴衰 古城堡 亭子
  • 简介:辉县围村战国墓国别问题讨论张新斌围村战国墓①位于河南辉县城东6公里围村东的崖地上。已发掘的1—3号大墓3座并列在150米×135米的长方形土台上,规模最大的2号墓居中,稍小的1号、3号墓西、东相对,在其附近还发掘了附葬的5、6号两座小墓,合在一...

  • 标签: 战国墓 《战国策·秦策》 考古研究所 赵王陵 《史记》 战国时期
  • 简介:《唐宋绘画史》是民国时期第一部中国画史断代研究成果,影响颇著。然而针对此书写作所据之“底稿”的认定,目前学界仍有所偏误。通过细致考证,‘【广氐稿”最初写作时间应在1926年年;《唐宋绘画史》所据之“底稿”既不是《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史的考察》,亦非滕1111932年提交的博士论文。理清其中系列关系,对探计臻自《中国美术小史》至1933年的画史专题研究状况以及其博士学位能以较短时间取得之原因,都会有所裨益。

  • 标签: 滕固 《唐宋绘画史》 “底稿” 博士论文
  • 简介:通过对河南安阳杨河遗址东周墓葬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性别和年龄的鉴定,并对颅骨进行了细致观察与测量,显示其具备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且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比较接近,与古代上马组、乔村合并组、曲村组最为接近,其次与将军沟组、西村周组、潘庙组接近,与朱开沟组、毛庆沟组也存在一定的形态特征的相似性,表明杨河组东周时期古代居民属于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古中原类型居民,同时不排除受到了古华北类型居民人群的影响。

  • 标签: 杨河固遗址 东周时期 墓葬出土人骨 体质特征
  • 简介:正定现藏有三方朱熹书“容膝”刻石,一方存隆兴寺,两方藏于民间。隆兴寺藏的一方刻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原始刻石,但漫漶严重。第二方系摹刻前石而重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文字保存较完整,可弥补第一方刻石文字之缺。第三方仅见拓片,应为三方“容膝”刻石时代最晚者。

  • 标签: 正定 明代 “容膝”刻石 范志完
  • 简介:中国的古代钱币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以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枚枚小小的钱币,蕴含了不同社会时期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商贸往来、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除了正式流通的钱币外,还有一种钱币,形制与流通货币相似,只是在特定的渠道流通,主要用于馈赠、赏玩、祈福等,钱面上的图案和文字有特定的意义,表达人们的一种心理愿望和向往。此类货币被称为钱币的非正用品,一般都统归为胜钱,它们虽然是正式流通货币的衍生物,但也是中国钱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标签: 古代钱币 民俗性 流通货币 功能 政治生活 经济发展
  • 简介:在汉代胜钱,许多钱上有带钩图案。《中国钱币》2010年第3期发表了刘春声先生题为《趣味盎然的早期压胜钱》的文章。文中介绍了五枚汉代胜钱,其中三枚都有带钩图案。那么为什么汉代胜钱上会有带钩图案,这种图案代表什么含义,它为我们研究此类胜钱的性质、用途和断代提供了怎样的依据和启示,本文试谈一点浅见。

  • 标签: 图案 汉代 《中国钱币》 2010年 断代
  • 简介:《浅析怀宁藏“永通万国”胜钱母范》一文报导:“1986年春.怀宁县在开展全县文物普查时,于该县秀山乡秀山村一村民家,发现了一件‘永通万国’胜钱范……此‘永通万国’胜钱范,铜质,盆形,长方形圆角,范面长15.5厘米,宽11.3厘米,范厚2厘米,重810克,范中心有一方形凸起,高约为0.6厘米,左右各有一宽0.5厘米,高0.3厘米,‘×’字形浇铸槽,

  • 标签: 钱范 铜质 文物 辨伪 山村 发现
  • 简介:关于青铜质双面回鹘文钱币,国际与国内学者已相继译出了钱币上回鹘文相同的钱文。即钱面文字为:阙·毗伽·卜古·回鹘天可汗(Kuibilgaboguuighurt(a)ngriqaxan):钱背文字意为:奉王命颁行(elturmisy(a)r(i)r-inga)①。这样的译法已为大家所公认。对于钱币为回纥(鹘)哪位可汗所铸,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过去,我国和日本钱币学家均认为是回纥牟羽可汗所铸,如彭信威先生在《前接书》中就认为两面回纥文钱是磨延啜之子牟羽所铸。

  • 标签: 双面回鹘文钱币 中国 文物考古 钱币铭文 形制
  • 简介:明人于谦治黄河水患时曾铸铁犀于开封城外,类此镇河兽在黄河边及其它水系都有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也有遗存。文章描述了这一特别的文化现象,认为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并与古代民间宗教的“镇”“”巫术及其风俗背景密切相关。

  • 标签: 黄河 镇河兽 镇压 风俗背景
  • 简介:甲骨卜辞的“雀”与传世文献和战国竹书中的“傅说”有诸多相似之处。第一,生活时代相同,均是武丁早期属臣;第二,其名皆与鸟有关,且从音韵上能通假;第三,主要事迹相仿,是武丁重臣,多次参与祭祀和征伐,特别是都曾征伐“失”国;第四,所居区域相近,都在晋南豫西一带。故“雀”当即“傅说”。

  • 标签: 传世文献 战国竹书 卜辞 傅说
  • 简介:侄儿偶见人钥匙串上挂枚古币。就请对方解下看看,是枚从未见过的古币,即问卖不卖。对方见侄儿是个中学生,反问道:“你买得起吗?收古董的出我20元,我没卖。”侄儿想,可能是稀有币,会有相当价值,机会偶然,不能错过,即说:“我出你40元!”同学惊讶,40元买枚生锈铜钱,还以为开玩笑。物主说:“卖!”说是挖地基时偶得,白拣40元。

  • 标签: 收藏 中学生 古币 对方 古董
  • 简介:甲骨文中的“菔”字是象形宇,典型字例可参看《甲骨文合集》的320、473。《说文》云:“菔,弩矢菔也。从竹,服声。《周礼》仲秋献矢菔。”卜辞的“菔”字用为祭名,又是一种用牲方法,读为“副”。《说文》云:“副,析也。”《山海经·中山经》云:“其祠泰逢。勋池、武罗,皆一牡羊,副。”郭注云:“副,谓破羊骨磔之以祭也。”又,《说文》云:“磔,辜也。”《史记·李斯列传》云:“十公主砘死于社。”《索隐》云:“磔,谓裂其肢体而杀之。”……

  • 标签: 殷墟卜辞 甲骨文合集 《周礼》 象形字 典型
  • 简介:在汉代画像,最常见的布局是“对举”,即构图两相对应地布置。如:日神与月神、伏羲与女娲、天禄与辟邪、青龙与白虎的对举等。这种布置方式有的是因两个构图中心的需要、有的是方位的原因等,更多的则带有哲学寓意——阴与阳的统合等,这些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为便于进行这篇文章下面的探讨,我们将这种“对举”现象姑称为汉画中的“二”。

  • 标签: 汉代画像 “三” 布置方式 对举 “二” 构图
  • 简介:《山海经》里的《海外》和《大荒》两经;笔者以为是同一部书的两个不同版本。上古书籍在传抄过程不断增删改易,是常见的事,所以很古的书中也会混进稍晚的材料。该书主要是我国西部的地理书,大致以昆仑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四部分。从内容来看,《海外》四经所记比较原始,并且有系统性;而《大荒》四经则次序杂乱,又混进一些较晚的材料。不过,有些信息却十分珍贵,能弥补《海外》之不足。

  • 标签: 《山海经》 《海外》 《大荒》 历史地理学 成都市 中国
  • 简介:地处三国古战场的宜昌市(古夷陵之战遗址),近几年出土了许多古钱。但很多古钱被送入废品收购门市部。甚至当作炼铜的原料,化为乌有。本人业余爱好收集古钱币,对此深感可惜,于是克服困难,争取多方支持,尽自己的努力,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力抢救出一批比较少见的古钱,这里仅列出数枚,供读者参考,亦希望有关单位为保护国家文物而努力。

  • 标签: 古钱币 夷陵之战 秦半两 废铜 五行大布 炼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