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城市是经济和文化的产物:在漫漫五千年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也在辽阔的中原和遥远的边疆,建立起一座座雄伟壮丽的城镇和一处处幽美的江村渔市。今天,我们生活的城市除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外,还需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如何对城市进行形象设计和功能定位,如何协调它在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个性与共性、文化与经济、美学与生态上的关系,将对一个地区的对外形象甚至经济战略至关重要。城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能最大限度的反映出人类的思想、经济、政治和艺术成就。历史上,一次次民族沉浮和一次次文化盛衰无不或多或少地通过城市的变迁反映出来。因此今天,城市问题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鉴于昆明在城市建设上忽左忽右和屡屡走入误区,作者提出从“时空”的角度来分析昆明的城市问题。

  • 标签: 昆明市 城市价值 城市规划 城市经济 名胜古迹
  • 简介:萨特的存在主义是自由哲学,这已是常识。但萨特所说的自由指什么,其确切含义是什么,它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由区别何在?这方面人们常常发生混淆和误解。本文阐释了萨特哲学自由概念的产生和来源,特别是力图清晰地勾画出萨特哲学的自由概念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由的区别。笔者深信,对一种哲学的理解就是严密地分析其概念,把握其确切含义,否则就只能在朦胧和模糊中指向它,滋生混淆和误解就在所难免。

  • 标签: 自由 意识 虚无 意向性 目的 本质化
  • 简介:研究并构建地方志理论的概念体系,是地方志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理论概念体系的构建,首先应探索确定一些遵循原则。我国方志界对地方志理论体系构建的共识已初见端倪,大体框架主要由基础理论、编纂理论、应用理论、管理理论和方志史等5个部分组成,与此相应理论的概念体系也有了提示和导向,这就是围绕地方志这个核心概念而展开的延伸概念、派生概念、延伸和派生概念的属概念即再生概念等构成了一个上下衔接,左右关联,层次性和整体性都比较强的体系。

  • 标签: 概念体系 核心概念 延伸概念 派生概念 再生概念
  • 简介:<正>众所周知,《老子》虽极富哲学思辩之“吊诡”,却又极重其“道”之能有所用,道德经五千言,强半在说治天下的方略大计。可知,道家学派在初兴之际,是和儒家学派一样积极入世的。当然,入世者亦将有如何入世的区别,而在学界不少人的心目中,《老子》所表述的政治思想,只是冰冷理性的体现,绝无温情仁爱的道德情感可言。于是,一种颇觉简单的结论便自然出现:道家初祖的治世术,是以客观的法则规律为依据的,不像儒家之创始者那样执着于亲情仁义的社会规范。这种结论宜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为《老子》之中确乎有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之类的论说,而且又明确说过“治国如用兵”的话,用兵打仗,你死我活,当时似乎还没有不许虐待俘虏的约法,既然如此,政治不就和战争一样是残酷无情的吗?初看去,这一切都来得振振有词,不容置疑。不过,倘若本着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原则

  • 标签: 《老子》 道德政治 圣人 儒学 道德情感 道德理想
  • 简介:建构中国救灾研究的话语体系,需要对传统历史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澄清。义仓和社仓是传统民间仓储两类重要救灾仓储。他们在历史救灾实践中多有混同,从概念到实践,均有交叉,士人对此多有混同;不过,两者之间又存在显著的差异,包括救济方式、运行主题、运作模式等,因而他们本质上仍是两类仓储,不能混为一谈。从以往的学人讨论来看,两仓相同说有其历史史料,但是两仓相异说有更多历史依据。从清代义仓和社仓的救灾具体实践来看,两仓认识有模糊之处,但最终都走向积谷仓的发展,这是两仓最终的发展结果。历史概念的界定需要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依据特定的历史实践性质判断。

  • 标签: 义仓 社仓 救灾实践 积谷仓
  • 简介:"Lavie"是柏格森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其美学思想的基石。在法语中既指具体的社会生活,也指无形的精神生命。关注生命意味着柏格森美学具有形下与形上双向思考:艺术既要关注现实生活,借助智能反映当下的实用与功利,又要不断超越现实,凭借绵延直觉去感知终极实在。正如生命的不停变化,柏格森美学与其哲学如形随形,历经了从生活到生命、从喜剧到纯艺术、从同情到直觉的动态发展过程。

  • 标签: 柏格森 生命概念 美学思考
  • 简介: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李大钊著的《史学要论》,标志着李大钊的史学思想已经走向成熟。在此书中,李大钊提出了"历史"的完整的定义。他的这个定义是有两个形成的过程的。他曾经思考过诸多国内外历史学者对于历史的定义,但在接受了唯物史观以后,他才真正明确了"历史"的概念。他对"历史"的定义,是他的史学思想中很有价值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李大钊 《史学要论》 “历史”
  • 简介:  一  必须申明:文化与道德的关系极为密切,一定的道德是一定的文化的产物.文化有两重含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这是个广义的概念.文化的另一含义是专指一个人所曾受到过的教育的程度,也就是所谓的学历吧.题目上所标明的文化,实际上用的是文化的狭义概念,简单地说,也就是"学历拯救不了道德".……

  • 标签: 不了道德 拯救不了 文化拯救
  • 简介:本文对八十多年来校读法作为一种治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和学者们对这个名称的使用理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讨,认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多同文献学、校勘学混同与重合,六十年代初彭铎发表《古籍校读法》,对校读法的概念、具体进行的方法、涉及的范围作了论述,七十年代末彭先生又发表《古籍校读法与语法学习》,对校读法的作用等作了深入的论述。彭铎继承陈钟凡、孙德谦之说而加以发展,确定了校读法的基本形式,使校读法作为一种学习与研究古文献、古汉语的方法同校勘学、文献学相辅相成,鼎足而三。

  • 标签: 陈钟凡 校读法 彭铎 《古籍校读法》 《古籍校读与语法学习》 《文言文校读》
  • 简介:为了写好《世界文明史》,当务之急是要确立一个科学的'文明'概念,因为我们准备编写的是《世界文明史》,而不仅仅是通常见到的西方文明史,而目前国际学术界流行的'文明'概念,主要反映的是西欧文明的内容。目前流行的'文明'概念,在英文中写作'civilization',它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1)是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据宾维尼斯特考证,

  • 标签: 世界文明史 西方文明史 维尼斯 布罗代尔 CIVILIZATION 米拉波
  • 简介:由于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信念都指向孔子,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他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

  • 标签: 道德主义 孔子 不道德 道德水准 基本价值观 恐怖主义
  • 简介:“人丁”一词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曾经有着非常高的使用率,属制度性词汇。为政府财政税收的专业术语,不仅在社会管理中,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流行。但是到封建社会晚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税收制度的变革,“人丁”概念的内涵发生本质性变化,并且逐渐在人们的语境中消失。

  • 标签: 人丁 赋役 编审 属性
  • 简介:本文回顾了民族概念在中国的出现及其学术探讨的三个时期.前194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与国家和政治密切相关,受西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理论的影响深远.1949-198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被纳入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模式的分析框架,焦点是民族形成问题和民族译名问题的讨论.1989年以后时期,面对西方理论的冲击和与世界学术对话的需要,关于民族概念的讨论向解构和多元化反思发展,其中'族群'概念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本文认为,在持续一个世纪的发展以后,综合国家政治与学术讨论的影响,中国的民族概念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使用方式.

  • 标签: 民族概念 民族学 人类学
  • 简介: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盛衰。龙岩市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及市民思想道德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陆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德育人、依法治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五大创建”及“市民十个一”、“迎接新世纪,告别不文明行为”等活动,

  • 标签: 道德教育 公民素质 公民道德建设 精神状态 思想文化 价值观念
  • 简介: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至宋元时期最为鼎盛。但“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则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本文试图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产生与流变做一梳理,厘清其发展脉络。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 交通
  • 简介:“边疆”的本质属性涉及人口及其密度,也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从“边疆”的人类社会属性上讲,社会安全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则是衡量边疆特性的基本维度。根据边疆社会属性的两大维度——安全与发展程度的高低,通过2×2矩阵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纯粹型、控制型、相对型和中心型。在此基础上,总结抽象出边疆治理的基本路径:安全优先模式、发展导向模式、“钟摆”模式和安全发展并重模式。

  • 标签: 边疆治理 类型 安全 发展 模式
  • 简介:大家都知道,“国学”这个名词是梁启超、章太炎、邓实等人从日本引进来的。日本则是从欧洲学得“民族国家”观念之后,针对自己的情况创造这么个词。中国人把这个词引进之后就顺带把“民族国家”观念也引进来了。“民族国家’砚念中的“国家’,和中国原有的“天下’砚念中的“国家”,涵义很不一样。“民族国家”观念中的“国家”核心内容是“土地”、“人口”、“政权”三要素,“天下观念”中的“国家”,除了这些之外,涵义较为广泛,还包括:

  • 标签: 关系问题 国学 “民族国家” 概念 文化 “国家”
  • 简介:中国古代诗歌中,"江湖"一词的语义有"江河湖泊→隐居场所→不在都城、在野"的嬗变过程.这个过程肇始于庄子的寓言,转变于陶渊明,集大成于杜甫,其后文人相沿成习.一方面,江湖仍然保留着本义用法;另一方面,与"江湖"共存着"江海""湖海""沧洲"等近义词语.诗人可以交替使用"江湖"的不同义项和同义词,使得诗歌语言既有一定的约定语义色彩,又可以表现作者的各自个性特点.

  • 标签: 江湖 中国古代诗歌 诗歌语言 杜甫 陶渊明 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