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正>民主德国洪堡大学亚洲部是新兴的蒙古学中心之一。它的活动与著名的蒙古学家费特采教授的名字密不可分.费特采博士回忆道:“早在上中学的年代,外国语言就吸引着我,中学毕业以后,我抱着这一目标考入了大学。鉴于欧洲语言彼此之间相似,它们对我吸引力不大。当时我手中偶然得到几本有关中央亚和蒙古的书。幸运的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洪堡大学开设了蒙古语专业。这样我就开始学习蒙古语,研究蒙古。”

  • 标签: 蒙古学 蒙古语 电子计算机 民主德国 蒙古文字 洪堡
  • 简介:校对工作是图书出版流程中的独立工序,其作用是将文字差错和史实、版式等其他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可以说,校对是出版物付印前保证其文字和内容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校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图书质量的优劣。

  • 标签: 计算机辅助校对 年鉴编纂 应用 文字差错 图书出版 出版流程
  • 简介:在修志工作中,利用计算技术提高效率和质量已多有论述,其效果也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笔者谈一谈在本单位现有条件下,如何应用计算的检索功能,对续修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计算机 检索功能 续修工作 资料共享 检索软件 广州市
  • 简介:尔班尔调查是我们考古研究所和蒙古学学会的学者们联合进行的一个科学考察课题,目的是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墓所在地。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运用了一些科学手段,诸如卫星照片分析,地球物理学的地下勘探和田野考古研究等。这项工作从1990年到1992年一直持续了近三年多的时间,1993年又作了一次补充性调查。现在,我不无遗憾地说,我们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调查目的,当然,还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到了一些重要的考古资料。11989年的夏天,在依旧保留着斯大林铜像的蒙古国立图书馆,我们和蒙古学学会的学者们共同讨论了尔班尔调查的覆盖地域问题。蒙古方的学者们,包括蒙古调查队队长班德姆坎坦博士在内

  • 标签: 成吉思汗 卫星图像 克鲁伦河 斡耳朵 《元史》 卫星照片
  • 简介:<正>《四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全书总目提要》统计,共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目6793种,93551卷;总计10254种,172860卷,几乎囊括了清代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因而被誉为传统文化之总汇,古代典籍的渊薮。而它的副产品《四全书总目提要》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解题书目,则又标志着清代目录学的最高成就。二百多年来,许多学者围绕着《四全书》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有的探讨其板本,有的订正其讹误,有的述其征集与纂修,由此产生了数以百计的专著或工具书,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学问——四学迄今而止,四书目数以百计,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书目家族。从应用目录学角度看,这个家族可分为“四修纂前目录”(如征书目录等),“四修纂中目录”(如《总目提要》及各种禁书目录等),“四修纂后目录”(如各种续补目录),及“专门目录”(如板本目录)。它们各司所职,从不同角度记载了我国文化概貌和修纂《四全书》的历史,而决非一部《四全书总目提要》所能全部包容。此治目录学者不可不知。下面谨就所闻,分别介绍四书目家族如下:①征书目录②永乐大典辑出书目③提要目录④书名目录(无提要)⑤禁书目录⑥荟要目录⑦板本目录⑧续补目录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目 禁书 目录 板本 家族
  • 简介:1.勐大雪山野生古茶林群落分布情况:野生大茶树夹杂在原始森林中,面积宽阔,分布在东经99°2′15″~99°4′21″,北纬23°40′49″~23°44′25″之间;垂直分布海拔2250~2720米,面积373公顷(5595亩)。植被基本为杂木林和(实心)竹林,在茶树生长比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都有树高15米以上,

  • 标签: 勐库大雪山 野生古茶林 双江勐库茶 中国 分布情况 亲缘关系
  • 简介:八十年代海峡两岸先后影印出版了《四全书》,应当说这是近世文化建设一件值得赞扬的大事。四书自修成二百年来利用率很低,学人难得一窥。如今中等以上城市和一般高校、科研机构差不多皆有购藏,阅读、研究是十分方便了。这部书近百年来迭遭兵燹,屡临不测。如今化身众数,其长久保存庶可无忧了。从方便使用、保存文献意义上说,《四全书》的印行确有必要,学界给予它的很多关注也自在情理之中。但是这部书从版本学角度看,问题是很多的,对它的印行应当有所节制,印得过多、过滥,势必会产生淆乱古籍文字、影响科学使用古代文献的负面效应。

  • 标签: 八十年代 版本学 影印出版 科研机构 海峡两岸 笔记小说
  • 简介:《孝记》撰者蔡保祯字端卿非瑞卿提要卷61史部传记类存目三云:'《孝纪》十六卷,明蔡保祯撰。保祯字瑞卿,漳浦人。'按谓保祯字瑞卿误。《孝记》卷首有朱露、林日瑞二序,皆称保祯字端卿,卷端自署为'明清漳蔡保祯端卿甫',皆非瑞卿。检《续文献通考》卷165,称保祯字瑞卿,提要之误当本此。《鉴戒录》并非'皆近俳谐之言'提要卷140子部小说家类一云,《鉴戒录》'其书多记唐及五代间事,而蜀事为多,皆近俳谐之言'。按此说未允。全书10卷66则,除极少数事例如卷7'四公会'、卷8'改桥名'、'作者同'、'走山魈'、卷10'蜀才妇'外,皆关乎家国兴亡、生死祸福,与书名大体相称。朱彝尊在足本《鉴戒录》后有

  • 标签: 《四库提要》 孝纪 卷端 文献通考 清漳 存目
  • 简介:章学诚与四诸臣的因缘,以及与四修书的关系,实为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在这里,他给后人留下众多可供研究的材料。如信函札记、论赞序铭等,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知到其人其学,感受到当时的学风时风。从章学诚评《四全书》、他的学术学风与学术命运,可以分析出章学诚与四修书的关系。

  • 标签: 章学诚 《四库全书》 关系
  • 简介:清代乾隆年间的编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浩大的文化工程.著名学者纪昀参与其中,既总揽全局,"撮举大纲",负责全书的编纂审核工作,又主持纂成及,并先后主持文渊阁、文源阁和文津阁的复校事宜以及各阁的补遗工作,成为纂修工作中惟一始终其事而总其成者,为的修成及其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纪昀 《四库全书》 文化工程
  • 简介:1997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要求: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方志地情资料,推向社会,逐步实现信息网络化。这是摆在全国地方志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信息库之我见 建立方志地 情信息库
  • 简介:清代七阁《四全书》,历时二百余载,中经种种劫乱,今存世者四:日文渊、日文溯、曰文津、曰文澜。所存者又以江南文澜阁《四全书》之经历最为艰辛,护书之事迹最为动人。然岁月流逝,物换星移,世之知之者日见稀少。

  • 标签: 文澜阁 《四库全书》 浙江图书馆 图书馆馆长 尊经阁 张宗祥
  • 简介:《四全书》乃我国历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巨型丛书,堪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突出象征。它对于古代文化的积累和当今的学术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极大的价值。许多文史论著中都提及这部规模空前的巨书。但笔者经眼的不少专著和论文中.对于《四全书》绢面之颜色众说不一。这似乎是个细枝末节的问题,无需深究,然而就这样一部人称“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的超级丛书来说.笔者认为仍有考辨清楚之必要。现择取数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简述如下,并略陈管见。

  • 标签: 《四库全书》 丛书 古代文化 学术研究 绢面 颜色
  • 简介:<正>我国的史学,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到清代形成了又一个高潮。其原因除当时客观的政治、经济条件之外,还由于史学领域本身经历了一个极而思变的过程。自从刘知几著《史通》,总结评判史籍、史法以后,历经唐宋元明,史书不断增多,到了清朝,人们已觉“盈箱积案,或汗漫而难寻。”①有读不胜读的感觉了。再加上由于历代编纂不尽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史书体例 史书编纂 纪事本末 史学 正史
  • 简介:乾隆帝在位六十年(1736-1795),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仅比其祖父康熙帝少一年而位居第二。乾隆在位期间组织全国学者大量编撰各种经说、方略、官书、续三通以及十三经刻石、翻译佛藏外,最为重要的还是乾隆帝钦定组织编纂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全书》,该书共收书三千四百多种,近八万卷,几乎涉及到秦汉以来所有我国历代典籍文献。

  • 标签: 《四库全书》 藏书家 乾隆时期 私家藏书 乾隆帝 鲍廷博
  • 简介:殷周金文是地下出土文字材料,语言是传世文献,二者大体可以认为是共时的语言材料.前者局限于格式,后者损失在历代流传抄写过程.将二者进行参互比较,对于降低两种语言材料的读解难度,认识该时段语言及用字特点、频率,建立专家数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开发研制的.所收青铜器铭文释文对应的青铜器囊括2001年上半年以前所出土并发表者共13271器,为以往任何金文著录形式所不及.本文是在对历代传本基本用字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基于计算的文献用字研究.本文所给出的有关数据,就目前而言都是穷尽性的.文章的第一部分刊于第3辑.

  • 标签: 商周金文 原拓 《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