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砻即利用石磨木砻的反复碾压摩擦将稻谷去壳,使米粒与谷壳脱离的方法。经砻的稻谷再经箩筛、鼓风等工序,谷壳和米就分离开了。

  • 标签: 绘画艺术 艺术评论 艺术创作 磨砻
  • 简介: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练功场,是促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专家的有效途径。然而聚焦课,不难发现,这一过程仍然带有诸多的功利和浮躁,往往是为"比赛"而"",为"公开"而"",面向的是个别"优秀典型",而非全体"一般教师"。课堂教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公开课,一种是常态课,二者相互补充,不可或缺。一所学校,仅凭几位教师的几节公开课、优质课是支撑不起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作为教师日

  • 标签: 常态课 教师日 专业化成长 课堂教学 教学思考 教学质量
  • 简介:乍暖还寒春三月,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园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徐飞老师提出的“和融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顺利完成了《陋室铭》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回顾近一个月的课经历,从备课、试上、修改、开课、评课到反思、分析,

  • 标签: 《陋室铭》 语文教研员 心得 教学实践活动 展示活动 公开教学
  • 简介:在唐朝近300年的发展时期中,有过无数危机与转折,其中“贞元册封”在云南历史,而且在唐王朝的历史上也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在这次转折中,涌现出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有德宗皇帝、大将军韦皋、云南王异牟寻等,还有被人忽略的些(音梭,下同)武官。

  • 标签: 唐朝 韦皋 磨些族 武官 将军 云南
  • 简介:新中国成立前在三联书店的11年生活,范用自称那是他的大学。而作为一位杰出的出版家,他的人生华彩乐章集中在1979年到1989年这10年间。这期间,他担任三联书店负责人,编辑出版了一套又一套经久不衰的丛书、一本又一本颇具分量的著作和杂志:《新华文摘》《读书》《傅雷家书》《随想录》……是什么活跃了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圈?是什么成就了这一个又一个中国出版界的骄傲?答案别无其他,正是

  • 标签: 华彩人生 范用十年磨剑
  • 简介:书法艺术的本体,可用“书肇自然”、“书为画”两语概括。前者谓书与天,重在其形态;后者谓书与人,重在其内涵。即是说,书法是华夏民族以自己独特的文字为依托所创造的一门沟通天人、

  • 标签: 书法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董其昌
  • 简介: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我把它视为心灵实施的“文化摄珍之旅”,因为我心驰神往在七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时空高速通道中。

  • 标签: 台北故宫 历史文化 故宫博物院
  • 简介:2010年10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主办、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承办的“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年会暨第二届全国周恩来纪念馆论坛”在天津举行。我作为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理事、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应邀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 生平研究 文献研究 常务理事 2010年
  • 简介:<正>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日,《甲寅杂志》第一卷第四号发表了署名“独秀”的《爱国与自觉》一文,“独秀”的名字从此见诸于刊物。这篇文章全文约四千五百字,结构严谨,文笔洗练,观点奇特。陈独秀在这篇文章里首先指出:“国人无爱国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者,其国亦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然后他分别对爱国和自觉作了阐述,指出中国人与欧美人对待国家的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中国人把国家看作“与社稷齐观”,爱国与“忠君同义”,

  • 标签: 爱国心 陈独秀 名字 章士钊 结构严谨 结论
  • 简介:关于“苏莫遮”(“飒遮”)的来历和性质,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启发性的意见是德国学者认为“飒遮”与梵语的对音是samatja(阳性词),原指一种伴有音乐舞蹈的公众集会。本文认为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说“飒遮”之“戏”的全部要素来源於北印度公元六至七世纪兴起的祭祀湿婆(Siva)神以及杜尔加(Durga)、卡利(Kali)女神的节庆风俗。在龟兹则成为一种“禳厌”的娱乐方式。因其中有洒水和戴面具的歌舞,初唐时经龟兹传到唐朝的“苏莫遮”和“乞寒胡”、“浑脱舞”糅合在一起,以致在唐代文献中混为一谈。

  • 标签: 飒磨遮 湿婆教 女神祭 节庆风俗 娱乐方式
  • 简介:凡游历过长江三峡的人一定难忘夔门之险,而最难忘的恐怕还是镌刻在瞿塘峡峭壁上巨大的“夔门”二字。那一笔一画,一勾一折无不显示出其险峻。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经过长江三峡,盛赞“夔门”二字,遒劲洒脱、风格独具,堪与明朝肖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媲美。这二字谁人所书?恐怕鲜有知者。这二字的作者便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文学家刘源。光绪皇帝亲赐九龙杯光绪二年(1876年),28岁的刘源进京参加殿试,名列二甲第二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翌年庶常馆散馆。光绪皇帝授刘源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在此期间,刘源结识了光绪的老师翁同和。翁同和与其

  • 标签: 心源 石鼓文 郭沫若 书法艺术 大学图书馆 光绪皇帝
  • 简介:<正>1914年5月25日.龚湛赴安庆就任安徽省财政厅长.他刚一上任,就被安徽都督倪嗣冲委派去与洋人谈判一起教案.原来就在这一年的元月间,白朗为配合革命党人的反袁斗争,亲率农民起义军从豫东南进袭安徽境内.连克六安、霍山重镇.焚毁衙署、监狱和教堂,并枪杀了反抗的法籍传教士奚凤鸣.为此,法国公使向北洋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巨款赔恤.袁世凯即着令安徽部督倪嗣冲办理.倪嗣中正忙于镇压“二次革命”的余党,又苦于一时物色不到办洋务的官员.决定把此事暂搁一边“再议”,恰在这时龚湛来了.他赶紧委派龚先去处理这件教案.

  • 标签: 安徽省 革命党人 教案 北洋政府 袁世凯 传教士
  • 简介: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宪兵害死的作家有多少呢?手头没有相关的统计资料,但最让人痛心的两位浙江人是杭州富阳的郁达夫和台州天台的陆蠡,郁达夫死时53岁,陆蠡仅34岁。

  • 标签: 陆蠡 文心 抗日战争期间 统计资料 郁达夫 浙江人
  • 简介:罗佩光,祖籍福建连城,八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团到台湾参加受降仪式和光复接管台湾。和他一起去台湾的还有一位同乡、连城旧制中学的老同学卢云光。1973年2月18日,连城同乡会在台北正式成立,选举张福滨、罗佩光、罗庆和、林家楠、吴振彬等11人为理事,张福滨当选理事长,黄际蛟当选常务监事。罗佩光从首届至第6届均任常务理事兼《连声》会刊的总编辑。罗佩光,生于1909年8月,连城旧制

  • 标签: 云光 罗庆 张福 冠豸山 吴振 思乡之情
  • 简介:走进两江总督署西花园(煦园),众多清朝旧址遗物、碑文题刻扑面而来。沿雨花石径,过鸳鸯亭,掠不系舟,绕荷花池,在园之西南角,即有一望楼式亭台:印石屋碑亭。入园向北,越六角亭、枫桥夜泊诗碑,在桐音馆之后,花厅之前,棕榈亭之旁,又有巨大石匾一块。碑亭和石匾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关于它们的来历,还要从两江总督陶澍说起。

  • 标签: 两江总督 陶澍 遗物 碑文 枫桥 清朝
  • 简介:芮传明先生近日完成了封摩尼教“相、、念、思、意”等“五种净体”的研究,我得以先睹为快。他的研究引起了我的兴趣,草成此文,希望于其大作有所增补。最近又得读张广达先生大作《唐代汉译摩尼教残卷——心王、相、三常、四虎、种子等语词试释》,更觉得应以此文就正於张广达先生。

  • 标签: 中国 古代汉语 语词
  • 简介:王涛1943年生,原名王守信,号独天斋主,安徽合肥人。196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1985年后出任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安徽省政协委员、政协书画社副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政府津贴。80年代至90年代前后,先后应邀赴美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日本举办画展和讲学。组织的安徽省书画院"黄山风"中国画展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太原、杭州开展,受到学术界好评,被誉为"光大新安画派当看黄山风"。

  • 标签: 中国画 老屋 中国美术 安徽省 安徽师范大学 研究生班
  • 简介:衡(1900—1993年),字梦湘,福建闽侯县甘蔗街道洽浦村人。1914年入福州英华学校学习,1924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1953年,洪衡到北京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与著名学者叶圣陶、吕叔湘、吴伯箫、张志公、张中行等人共事,编写全日中学《汉语》教科书。人们认识洪衡,多从语青学家方面开始。

  • 标签: 福建协和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生 诗词 英华学校 著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