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一罗兆甡,字鹿游,清遵义县人。生于明朝末年,卒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六十余岁。其父罗以忠,原为明朝进士,曾官永平知府,清兵入关后,随南明永明王到贵州,后隐居遵义县南龙坪。其时陈启相(字枚庵)也隐居当地掌台上,罗兆牲因从其学。罗兆甡无书不读,学问淹博,所作文、词、诗俱佳。郑珍在《播雅》中称他“为文雄峭,不规矩前人,词亦入苏辛之室”,并誉为“遵义诗人之冠冕”。诗原有《明日悔》、《覆瓿》、《北上》、《问石》诸集,可惜大都散佚,惟《播雅》中录存其诗百首,可资鉴赏研究。

  • 标签: 郑珍 枚庵 鹿游 清兵入关 永明 乐府民歌
  • 简介:<正>家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记述了以家族世系为中心的重要历史,是研究历史及探索人物的重要资料。在我县发现的家谱中,多数是一张谱单,记述也较为简单,《巴雅喇氏家谱》也是如此,但要详细研究,也可对满族的一些具体问题,提供一些较为有益的历史资料。

  • 标签: 家谱 浅探 努尔哈赤 满族人 名字 爱新觉罗
  • 简介:剑川石窟的造像内容,一般认为有四类:一是佛、菩萨、观音、天王、明王、力士等;二是南诏王者及其侍从:三为古代外国人像;四是女性生殖崇拜石雕。而石窟中特有的本主造像,却较少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无疑是全面开展石窟研究的一大缺憾。

  • 标签: 剑川石窟 白族 本主崇拜 中国 原始宗教
  • 简介:<正>一、观音形象之性别改变自从佛教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原地区之后,关于“观音菩萨”的信仰便越来越广泛地在民间传播开来;以至数百年后,观音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位

  • 标签: 白衣观音 观世音 观音菩萨 佛教 渊源 汉明帝
  • 简介:莫里亚克的小说心理描写手法──读《黛莱思·德克罗》王晓雪Resume:FrancoisMauriacaunstyleoriginaldanssadescriptionpsychologique.Danssonchef-d'oeuvre《There...

  • 标签: 莫里亚克 描写手法 贝尔纳 心理小说 女主人公 心理活动
  • 简介:崛起于7世纪,历时253年的南诏政权的建立,不仅结束了中国西南边疆部落豪酋长期纷争的局面,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增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而且创造了灿烂的南诏文化。本文将讨论与南诏文化有关的若干问题。

  • 标签: 南诏文化 南诏文学 宗教文化 形成条件 中国 云南
  • 简介:明末清初西学在中国传播的情形因朝代更替发生了相当明显的变化。传教士在清宫中除接触皇帝外,与公卿士大夫已很少交往。其传教的目的和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又因满汉对立而加重了非我族类的排外色彩。入清后,传教士才能的蜕化和西学中国化速度的加快,使西学对中国知识阶层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西学传入的规模和内容均较明末有所不及。康熙帝既未对西方社会与自然科学进行深究,也并未倡率天下以身示范,其利用西学只在于显示“柔远能迩”和“圣学渊深”。西方殖民侵略引起国人对西人的警觉与教廷对中国内政的干预,导致西学终被取替。

  • 标签: 清代 传教士 西学 康熙帝
  • 简介:<正>建国以来,在对我国藏区民族戏曲的介绍和零星的论述中,一般都只说有藏戏,或称藏剧。包括1980年问世的新版《辞海》还是说“广泛流行在藏族地区的”只有一种藏剧。其实不然,在我国西部和西南五个省区广阔的藏族聚居地域内,因各个藏区的方言语音不同,民间文化艺术传统特别是音乐曲调基础不同,以及流布地域和历史发展渊源不同,已经形成多种民族戏曲剧种,如藏族的和门巴族的不同剧种。

  • 标签: 安多藏戏 藏剧 西藏 剧种 面具 民族戏曲
  • 简介:<正>一、关于黄梅戏来源的传說黄梅戏原名黄梅調,是安徽的主要剧种之一。它发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調;成熟于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徽安庆地区,因此黄梅戏又有一个别名,叫“怀腔”或“怀調”。黄梅戏是在劳动人民哺育之下,成长起来的。从采茶調与其他民間艺术形式相結合,发展到現在的黄梅戏,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黄梅戏經过了艰难而曲折的途徑。旧社会里,它每

  • 标签: 黄梅戏 黄梅县 采茶歌 民歌 徽剧 剧目
  • 简介: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南、长廊东端,坐落着一处大型四合院—乐寿堂,当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乐寿堂精美华丽有余但绝无庄严宏伟可言,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因了慈禧的缘故,晚清时京师及各省大员呈递的奏折、章本都要送到乐寿堂,由

  • 标签: 颐和园 寿堂 慈禧太后 万寿山 灯架 四合院
  • 简介:建构厦门艺术之城的目标,指向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开放性、现代化的特区文化。这明确的价值取向,前三个“特”属于原生型的因素,它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坚实的基础,自然也是发展厦门特区文化的前提条件。后一“性”一“化”,即属于新生型的指标。此间,我认为“现代化”是关键指数,它融聚着原生、新生质素的内在实值,也即是到达目标、实现理想的价值规范和实值函数。

  • 标签: 厦门市 文化价值取向 中国 福建 时代特征 民族特色
  • 简介:4年前正式出版发行的《汕头市志》,全志四册约650万字,历15载编纂,三易其稿,凝聚了6000多位甘于奉献的专兼职编志人士的心血,汇集了潮汕地区的天文地理、政治历史、社会经济、地方风俗、人文科研等丰富资料,堪称是潮汕有史以来首部较完整的地情书和工具书。

  • 标签: 《汕头市志》 地方特色 篇目设置 史料 文化内涵
  • 简介:<正>从语言学上说,对做生意的“圩市”和商业活动上的“买”、“卖”等名词,壮语都有自己的民族语称,如南部方言谓圩市为非(fei~4)、买为取(si:4)、卖为开(hai~4),北部方言叫作伟(wei~4)、初(Caw~4)、该(Ka:i)。不难看出,壮语的这些语音与汉语的读音是不同的。表明壮语的这些语音并非袭自汉语,壮族地区的商业活动,自古以来就有,壮族应是一个善事买卖、经商的民族,壮族并非是象一些史书所说的是个“不知商贾”的民族。历史上壮族地区“多妇人为市”就证明了这一点。但不容讳言,历史上壮族人经营商业

  • 标签: 壮族人 探原 壮族地区 壮族先民 圩市 壮语
  • 简介:关于唐代后期的散试官,李锦绣的《唐代'散试官'考》有开拓之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主要是对散试官的认定上,指出:散试官并不是试散官,而应该是散官和加官的结合体。同时分析了散试官的来源,认为散试官是从唐后期阶官性质的试官演化而来的。本文还探讨了散试官在唐后期官制中的地位,指出散试官在地方相当活跃的情况。

  • 标签: 试官 使职差遣 官制 唐代后期 唐代墓志 蔡广成
  • 简介: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和藏族人民的美学理想.

  • 标签: 藏族 舞蹈 审美特征 身韵 动作 姿态
  • 简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指“: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这既是规定,又是新方志编纂实践经验的总结。七种体裁,各有所长,综合运用,优势互补,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 标签: 续志 体裁运用 地方志 《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