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赣南地区被称为“客家摇篮”,与粤东、闽西地区一样,属于多山脉的丘陵地带,沟壑纵横,行人交通多有不便。因此倡捐募资建桥以利济行人,成为地方官员、士绅富商、僧众乡民所热心的事情。本期“文化瑰宝”栏目所介绍的赣南地区龙南太平桥、安远永镇桥、信丰玉带桥、崇义章源桥、南康永安桥和石城永宁桥,被称为赣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六大古廊桥。今天,这些桥梁本身已成为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所体现的古人的精神与智慧,同样值得我们后人珍视和学习。

  • 标签: 文化遗产 赣南地区 闽西地区 地方官员 人的精神 丘陵地
  • 简介:福建省地貌属丘陵地带,山多林密,溪流纵横。先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各式桥梁,其中又以木拱廊桥最具创造性与技术性。所谓木拱廊桥,又称贯木拱风雨桥,是指运用“编木”等技术,以榫卯结构连接构筑成拱架,上覆廊屋以遮蔽风雨、增加桥体稳定性的桥梁形式。闽西三明、龙岩等客家地区,因地形多为山间盆地,水流较为平缓,当地人民凭借其勤劳智慧,在山涧河流处建有大量廊桥以利通行。明末清初学者周亮工曾说:

  • 标签: 文化 木拱廊桥 榫卯结构 客家地区 技术性 风雨桥
  • 简介:本文通过对通俗文化流行与沿革的文化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对通俗文化要进行定向、改造、提升,使之成为高雅的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历史使命。

  • 标签: 文化 通俗文化 嬗变 引领
  • 简介: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推崇。在新世纪,学术界对于伏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伏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还有利于增进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在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时代背景下,伏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伏羲文化蕴含的丰富内涵,分析了伏羲文化的传承途径,并对伏羲文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不断开拓的创业精神和开天辟地的创史精神等精神特质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伏羲文化的当代意义。

  • 标签: 伏羲 伏羲文化 中华文化 华夏文明
  • 简介:俄罗斯人和波兰人拥有同一血脉,属于同一语族,拥有全斯拉夫种族的特性,却又如此不同,近乎对立,从鄙视到仇恨,也不排除莫名其妙的互相吸引,但始终互不信任。俄罗斯和波兰两个国家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政治制度: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和波兰贵族民主制度。俄罗斯人在专制制度和东正教会的熏陶下,养成了忠于沙皇、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波兰人在贵族民主制度和天主教会的培育下养成了酷爱民主自由与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和宽容开放的文化传统。普希金和密茨凯维奇是俄罗斯和波兰两个民族的伟大诗人,他们个人间的相互钦佩和对立,折射出俄罗斯和波兰两个斯拉夫民族间的文化关系。

  • 标签: 沙皇专制制度 贵族民主制度 普希金 密茨凯维奇
  • 简介:许多地方一直唯GDP是瞻,以GDP论英雄。当下,GDP的“指挥棒”已经深深扎根于一些地方官员的脑海里,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政绩文化。追求GDP本身没有错,关键要看它来自哪里、去向哪里。如果是通过科学的制度、技术的创新、生产力的提高等获得的GDP高速增长,就是通常所说的“又好又快”,当然是提倡的。但是,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波GDP高速增长都是以破坏社会基础为代价的,带来分配不公、环境恶化、社会分化、道德崩塌等一系列问题。

  • 标签: GDP 文化 政绩 畸形 “又好又快” 高速增长
  • 简介:俄国学者卡拉-穆尔扎所谓“葛兰西的悲剧”凸显思考文化领导权问题的新维度。文化冷战背景下苏联文化领导权丧失反面印证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揭示出文化领导权在文化阶级政治之外的文化国际政治维度。信息技术与全球化语境只能使文化领导权的对抗性质更为隐秘,而对抗本身却更为激烈,这使传统革命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当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更具现实紧迫性。

  • 标签: 文化领导权 文化冷战 文化国际政治
  • 简介:史学研究的拓展和进步除了仰赖新材料的发现,还有赖于新方法、新视角的探索,以及由此实现的新领域拓展。近年来,不少明史学者试图在明代政治史研究中探索出不同于以事件、人物、制度沿革、政策得失为中心的传统政治史的新的方法和路径,也是这种努力的表现之一。2013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故宫学与明清政治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后,本刊邀请参会的几位学者就“明代政治文化”做了一组笔谈,希望可以一定程度上展现此次会议在方法、视角方面的收获。其中,赵轶峰教授的《明代政治文化研究的视阈》对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的4个维度——政治制度、政治价值、政治思想、政治生态——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明代政治史研究实际,指出了适合从政治文化视角解析的论题。王剑教授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史研究的新增长极》提出,应将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范式、核心概念引入中国政治史研究,从政治学与政治史的交集点即政治文化角度对传统政治史进行创新性的研究。该文还讨论了政治文化研究方式可能遇到的质疑问题。吴艳红教授的《关于明代的政治文化建设》认为,人们大多偏重强调政治文化作为状态、传统的传承性特点,较少注意政治文化被人作为主体加以建设的性质。文章以明代朝廷祭礼和公案小说中折射出来的司法官员形象两个情况为案例,阐释了其对政治文化的主动建设性的看法。希望三位学者各自对明代政治文化的理解有助于读者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做更多的思考。

  • 标签: 政治文化研究 明代 视阈 中国政治史 故宫博物院 中国传统
  • 简介:文化因素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在世界的现代化历程中,儒家文化、天主教文化、基督教新教文化分别对东亚地区、拉丁美洲地区、欧美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的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力,既有可能阻碍国家的发展,也有可能推进国家的发展。日本、新加坡等部分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利用政治手段对本国文化进行了改造,使其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从而实现了国家的快速崛起。因此,文化是可以被政治力量改造和重新设计的,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而文化的改造方式和程度取决于政治决策者的意图和改造能力。

  • 标签: 文化因素 现代化 政治手段 改造
  • 简介:石经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龙泉山东麓,是川西五大丛林之一。但关于其兴建年代,所属宗派,以及除了肉身菩萨外,是否还有其它文化特色,成都人的认识一直有点模糊。实际上石经寺终年林木苍翠、郁郁葱葱,历史上访客留下“遥望石经半天紫,静觉古刹满园香”的诗句。与“朝肉身”并称石经寺三绝的还有“赏石经、品禅茶”。

  • 标签: 茶文化 龙泉驿区 文化特色 成都市 成都人
  • 简介: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优秀的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学校,是学校创新德育的一个“金点子”。在学校里营造“客味”十足的校园文化,讲好“原味”的客家话,推广“客家山歌”进校园,开展“客家系列”特色主题活动,建立“校馆”合作关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客家特色 学校 客家话 馆校合作
  • 简介:古代东亚各国官制无不受到中国朝堂政治文化的影响,但各具特色,同源异流。其中,地处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早且深,官制建设进展快,璀璨多彩。内政改革和官僚制度建设的需要,催生了百济冠带文化。接受中国儒释道文化要素的影响并加以吸收和再创造,则是百济冠带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较之高句丽和新罗,百济冠带文化具有崇德、尚紫和多样性的特点。作为大陆文化向日本列岛传播的主渠道,百济向倭国传播了包括官制在内的各种文化,促进了那里的历史进步。

  • 标签: 冠带文化 百济冠带
  • 简介:文化概念纷杂不一,大多隐含将文化视为一种既存状态的倾向,包括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也一样。赵轶峰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GabrielAbrahamAlmond)对政治文化的定义,阿氏将政治文化看做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制度、

  • 标签: 政治文化建设 明代 文化概念 政治学家 政治制度
  • 简介:霍州署衙作为州治衙署,与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共同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四级古代官文化系列,其建筑雄伟高大。本文通过署衙内的石碑、牌匾、楹联、展品,展现了我国古代的官德文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为官、从政、做人、办事的官德文化气息,对净化政治生态,弘扬社会公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 标签: 霍州署衙 官德 直隶总督署 内乡县衙 为官者 政治生态
  • 简介:梅州,今日的世界客都,素称“文化之乡”,文化教育事业发达,读书风气浓郁,人才辈出。其形成固然与客家先民南迁后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以及耕读传家的习气有关,也与当时一批竭力兴教的先贤密不可分,而侯安国更可谓开创梅州文教的佼佼者。

  • 标签: 文化教育事业 梅州 安国 文化之乡 读书风气 人才辈出
  • 简介: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为其在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战略资源。本文以西安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考察对象,在使用SWOT模型对西安市利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西安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丝绸之路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产业
  • 简介:中国现代民俗学兴起于20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日渐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理念、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文化观、多学科交叉研究、本土研究与跨文化对话等方面。回顾上述学术传统,对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教育改革及中外文化交流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中国现代民俗学 整体文化观 跨文化对话 民众教育
  • 简介:金刚宝座塔是依据密教五佛曼陀罗的义理修建的,起源于印度,是佛教东渐过程中的建筑遗迹。相比其他类型的佛塔而言,金刚宝座塔与《金刚顶经》体系中的五佛五智说具有直接的关联,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融合西域和汉藏建筑的元素和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中印风格兼具、汉藏佛教文化融合的建筑定式。

  • 标签: 金刚宝座塔 密教 曼陀罗文化 坛场
  • 简介:萨满文化的繁荣不仅需要政府重视,学者研究和企业开发,更需要民间大众的参与。所以,了解大众对萨满文化的需求、认知和态度就成为一个必要前提。经过调查可知:大众对萨满文化的一般性认知具有普遍性,认知需求较大;认知中存有"需求/排斥"矛盾和"主体/非主体"差异。针对此结果,本文提出三点策略:第一,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传播网络;第二,多方供给,积极化解;第三,巩固主体,扩大边缘。

  • 标签: 萨满文化 大众 认知度
  • 简介:“中华文化四海行”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联合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一项大型系列史化活动。每年上、下半年分刖举办一次,全国35个地方文史研究馆分批参加。活动以中央和地方义史研究馆馆员为主体,邀清馆外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参与,每次100人左右规模,活动时间不超过7天。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文化讲座、诗词吟诵、文艺联谊、书画联展、采风创作、文化调研等。

  • 标签: 中华文化 文史研究馆 省级人民政府 专家学者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