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正>“瓦”疑是古代“击壤”之遗风。晋朝皇甫谧曾言:十七时曾与徒姑子、梁柳等击壤于路。相传,“击壤”始于尧时,有壤父击壤于康衢。《风土记》云:“击壤者以木作之,前广后锐,可长尺四,阔三寸,其形如履。腊节,童少以为戏,分部如擿博也。”《太平御

  • 标签: 皇甫谧 康衢 木作 《艺经》 《太平御览》 飞去来器
  • 简介:<正>藏学研究中,有关云南藏族的文章是不多的。我个人虽然从1959年就开始到云南藏区进行调查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是限于材料搜存,写研究文章只是近些年的事。就所见有关云南藏族的文章中,邓锐龄同志所写《结木、杨木二城考》一文,是比较好的一篇文章。读邓文之后,赞服之余,犹感其有所不足,特写本文,以求促进对问题的研究。

  • 标签: 达赖喇嘛 十三年 中甸县 纳西族 云南藏族 吴三桂
  • 简介:<正>乌拉街位于吉林市西北约七十公里处(今吉林省永吉县内),辽金时代在史籍上被称为“乌拉国”。明代东北女真族三大部分,乌拉城为当时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乌拉部主纳齐布禄七世列孙布颜所筑。清初在乌拉城内,设立了专为皇室皇族牲捕采国贡的总管衙门,称之为牲乌拉总管衙门,由清朝内务府直挎管辖。当时,清朝内务府所直接管理的机构中,主要有以承办皇室及官署所需的缎纱紬

  • 标签: 乌拉 总管 松花江 衙门 内务府 八旗
  • 简介: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于天宝七年(748)年因写《梨花赋》远谪龙。诗友李白深表同情,曾写七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为此,五溪、夜郎、龙、王昌龄更负盛名,引起了历代人们对其人其地的探索。历来很多史籍都认为龙乃今之湖南黔阳县,具体位置在该县西南之黔城。然而《贵州通志》、《黎平府志》、《开泰县志》等则说龙为今之贵州锦屏县隆里所。后说虽未定论,然而,我认为王昌龄到锦屏一带是有道理的。故作比短文谈谈粗浅的看法。

  • 标签: 夜郎 七言绝句 五溪 开泰县 文谈 黔阳县
  • 简介:《癸辛杂识》人名校辨证陈明洁宋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至明代毛晋刻入《津逮秘书》,始以全帙面世。中华书局于1988年出版点校本,列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由于此书曾经历代辗转传抄,不仅文字上“鱼鲁亥豕之讹难以枚举”(钱大昕语),而且所记内容亦多有与...

  • 标签: 《宋史》 癸辛杂识 参知政事 枢密院 史嵩之 《四库全书总目》
  • 简介:关于毛公所兴体的意义是否与诗序相联系,古今诗经学者虽然看法不同,但几乎一致认为毛传“兴义”都与喻义有关。本文采取将诗序与毛传分开,仅以毛传文本为准的统计方法,在逐篇分析毛传“兴句”和“兴义”之间各种思理联系方式的基础上,归纳出毛公标示的三类兴体。认为其中至少有23首与喻义无关;其余80多首含有喻义的兴体中,有38首并无附会政教之嫌;另外近50首确实大多穿凿附会。但从毛公对这三类兴体的注解可以概括出“兴”在形式和思想上的一些共同特点,可见他确实抓住了兴体最重要的特征,即使是对“兴义”的附会,也正是利用了他对兴体特征的把握,这就在实践上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兴体的基本思路。在诗经解读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重新审视毛公所兴体,对于追溯兴体理念的形成,以及深入而又通达地分析兴的艺术思维原理,都是有启示的。

  • 标签: 兴体 兴句 兴义 诗序 诗经学 兴体理念
  • 简介:风起云涌的闽西各县农民暴动失利后,以邓子恢、郭滴人、张鼎丞为首的闽西特委,深感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武装的重要性,于是多次向中央军委及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求增派有军事才能的同志前来指导筹建地方红军。正巧,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的青年罗瑞卿,受命与曾省悟一同被派至闽西担任闽西北四区游击队教官,从此,一代骁将罗瑞卿与闽西这块红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 标签: 罗瑞卿 龙岩市 福建 军事才能 地方红军
  • 简介:半个世纪以来,每当听到鼓声,我就会跃跃欲试感到无比亲切,这是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我作为华北大学第三文艺工作团(简称华大文工三团)的演员,曾腰鼓祝贺;在庆祝大会上演出了大型腰鼓舞《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这也正是我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后进入舞蹈专业的开端。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前夕,忆及当年开国大典盛况,犹如昨日;翻阅当时的照片与文字资料时,更是激奋不已……。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接着,势如破竹又解放了上海、杭州、南昌、武汉等地,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已指日可待。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成立后,预示着万众期望已久的人民共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天安门广场 腰鼓舞 毛主席 1949年10月 打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