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讲的“方言”,特指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方言共分七人类:一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又称“官话”),二是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方言,三是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湘方言,是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吴方言,五是以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的闽方言,六是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方言,七是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省内至少有

  • 标签: 四川方言 方言类别
  • 简介:在义和团和人民反清斗争打击之下,光绪二十七年(1901)九月十二日,清廷上谕云:"最因各省制兵防勇积弊甚深,……著各省将军督抚将原有各营严行裁汰,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以成劲旅."①此后,和全国各省开始编练新军.

  • 标签: 四川 新军 清朝末年报 地方军事史 等级编制 第十七镇
  • 简介:川剧是我国较大的地方剧种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民间文化形式。由于川剧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川剧中的一些行话便自觉不自觉地被用到了日常生活中,并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含义,大大丰富了方言的表现力。打杂师·下手过去的川剧舞台上,常有一位既不穿戴戏装,也不粉墨的普通人,他不时穿插在演出之中,或安置舞台陈设,或为演员递送所需道具,

  • 标签: 四川方言 川剧 翎子 民间文化 歇后语 顶板
  • 简介:谚语植根于深厚的巴蜀文化土壤,是劳动人民为总结和传播社会生活及生产经验不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谚语源于历史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是为总结和传播社会生活和生产经验而逐渐形成的.谚语的形成,有赖于人类的劳动生产、生活经验积累到一定的高度,同时也有赖于人们的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成熟到一定的高度.

  • 标签: 四川 谚语 地域特色 传统文化 农耕文明 生活习俗
  • 简介:在词汇中最具地域性的莫过于地名词了.有的地名词只出现在一个地方,例如:(出阝)江(chūjiāng),地名,在(《现代汉语词典》158页).《辞海》、《辞源》均未收这个词.东汉许慎的《说文》有39处直接提到巴蜀的名物、方言和风俗,这对于探讨方言的历史很有裨益.其中涉及巴蜀地名的最多,包括江名、山名、县名等达20条.郫县、什邡、(执衣)江(今垫江)和阆中4个县名今天依旧.岷山和涪、潼、江、沱、沫、温、滇等11个江名也多半流行至今.下面举例说明地名的一些共同特点.一、坝(坝子、坝坝)、巴“坝”是城乡地名中广泛使用的一个通名.《广韵·坝下》云:“蜀人谓平川为坝”,今

  • 标签: 文化内涵 四川方言 “都” 甘孜州 天然气煮盐 《现代汉语词典》
  • 简介: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殿试第一名,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独占鳌头","大魁天下",而后天子赐诗,礼部赴宴,身着锦袍,打马游街,故里建坊,最为风光.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开科取士到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除科举的一千二百多年间,全国历代参加各级科举考试的举子多达几百万人,而荣登金字塔尖顶的文科状元不过512人,其中只有15人,他们是唐代的范崇凯、尹枢、尹极、李余,五代时后唐的王归朴,后蜀的费黄裳,宋代的苏易简、陈尧叟、陈尧咨、马涓、何桌、赵逵,元代文虚中,明代杨慎,清代骆成骧;而阆中就出了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4个状元,占了全状元1/4以上,可以说阆中是的状元之乡.

  • 标签: 四川 阆中市 状元 中国 状元 科举考试
  • 简介:<正>亲爱的青年兄弟姊妹们:当我提笔给你们写这封公开信的时候,我的内心里,正浮起一种文字所不能描绘的情感。诸君知道的,我离开故乡已经二十五年了,羁留海外前后整整二十年,特别是生活在敌国这最近的十年间,正是中华民族由苦难中扎挣上进的时代,我没有机会来参加这一阶段建国事业,尤其是文化建国事业,算是我人生过程上最大的一件遗憾。现在应该感谢敌人,卢沟桥的烽火,把我唤回了祖国,残暴的侵略,结束了十年来艰难困顿不自由的流亡生涯。重新投在祖国怀里的我,这情绪,正似一个迷途的羔羊等到他亲爱的母亲时一样。但我很惭愧,没有甚么工作成绩来慰安我久别的母亲。我从去年七月踏回上海码头起,已经决心,誓以生命全部贡献给暴风雨中的祖国。——这是我最低限度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应有的决心。

  • 标签: 二十年 中国青年 工作成绩 公开信 祖国 母亲
  • 简介:编辑同志:贵刊1987年第5期上李远国的《陈抟其人其事》一文中有陈抟的生卒年(871——989),并说他是'普州崇龛(今安岳县境)人'。这是缺乏根据的。陈抟究竟生于何年?《中国人名大辞典》未谈,《辞海》打'?',尚待继续考查;至于他的出生地,据查历代《亳州志》和《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都说是'亳州真源人'或'真源人'。

  • 标签: 陈抟 中国人名大辞典 真源 普州 缺乏根据 生卒
  • 简介:所谓五老七贤,只是一个民间的称谓,远而言之,或类似于东汉的李膺、陈藩等在民间的声望。但他们又往往能起实际的作用。应该说,这是一个古老的落后的文化、社会现象,是中国尤其未入近代社会的表征。非民治,无法治,乃成此象。

  • 标签: 四川 近代社会 社会现象 蒋介石 民间 表征
  • 简介:自清末至民国,钱币制度的紊乱繁杂和实力派军人割据统治的混战,导致金融风潮此起彼伏,年年不断,蔓及全省,扰乱经济秩序,破坏社会安宁,危害国计民生之烈,实为全国所仅见!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11年至1933年,实力派军人之间的混战,有人统计约有470余起。由于战争和政潮的起伏而引起的省、县大小金融风潮也近百次。这些金融风潮约可区分为几类:1.全国政治性的金融大风潮。

  • 标签: 军用票 官银号 挤兑风潮 刘成勋 尹昌 云南起义
  • 简介:郡县志》是民国年间《重修通志》的惟一公开发行部分,“是考订历代政区沿革的第一部专书”。然而,至今学术界没有专门文章对它进行系统介绍。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 标签: 《四川郡县志》 龚煦春 地方志 文献资料
  • 简介:《吴佩孚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以吴佩孚流寓五年为主,直至晚年在北平,不受日伪威逼,拒不出山,最后被日寇害死为内容。该书在清末民国军事、政治的大格局中,记叙了吴佩孚的生活趣闻、轶事、诗文、书画,以小见大,寓功过褒贬于史实中。

  • 标签: 《昊佩孚在四川》 马宣伟 史料 叙述方式
  • 简介:陈独秀的大名,在我国近代史上毁誉了大半个世纪,他的子女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死在杀场上”。他的一生,坡坡坎坎的事多,平平坦坦的事少。关于他的是非功过,因时而异,因势而异,盖棺也难论定。

  • 标签: 陈独秀 四川 中国 生平事迹 邓蟾秋
  • 简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曾饬各省都督将清末各省所设谘议局改组为“临时省议会”,作为正式议会成立之前的过渡性机构。省谘议局中的多数议员进入临时省议会。1912年7月1日,省临时省议会在成都成立。议长骆成骧,副议长胡骏、邓孝可,秘书长姚弼宪。议员共289人。会址设成都纯化街原谘议局旧址。临时省议会于是年11月17日议决通过了《省临时省议会法》。该法共九章三十九条,基本体现了资产阶级议会的性和特征。第一章《总纲》规定:省议会为本省最高立法机关;《权限》第六条规定:省议会议决事件由都督府公布施行。第八条规定:省议会对于都督认为违法时。得以全体议员3/4以上出席,2/3以上决议,向中央政府弹劾之。

  • 标签: 省议会 四川军阀混战 孙中山 袁世凯 副议长 国民党
  • 简介:的成都、眉山一带,是宋代全国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所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宋开国后不久,太祖就派人到成都监雕大藏经,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开宝藏》。南宋初,眉山刻有大字本《七史》。以上只是著名的两例,事实上,蜀中刻书极为丰富,经、史、子、集门类俱全。到南宋中叶,蔡宙曾上奏,说“全蜀数道文籍山积”(见《道命录》卷),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蜀中图书业的发达。我国现存的许多重要典籍,都出于蜀刻;当日的蜀刻版本,有少数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还保存至今,珍贵不啻珙璧。宋代蜀中刻书既然如此之多,如果没有人将那有如“山积”的典籍记录整理,那将是令后人十分遗憾的事。

  • 标签: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四川荣县 图书目录 图书业 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