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凡研究鲁迅或熟知现代文学史者,没人不知道台静。20年代末,台静曾以《地之子》和《建塔者》两本小说集名世,得到鲁迅先生的很高评价。鲁迅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收入台静的4篇小说,入选量与他自己相等,是这部大系中入选作品最多的两位作家。台静祖籍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他生于1902年11月23日,1990年11月9日病逝于台北。早在1922年,台静为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毅然走出故乡,到五四运动发源地北京求学,考取了北京大学旁听生资格。次年,他又考取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的研究生。在国学门学习3年,台静结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其中就有刘半先生。台静与刘半相识于1925年的秋天

  • 标签: 台静农 刘半农 国学门 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先生 诺贝尔奖金
  • 简介:台静方面大耳,身材奇伟,仪表堂堂,宽厚豁达,热爱人生,淡泊名利,是一个颇有魏晋风度的现代知识分子.他对生活有着多方面的趣味,对艺术和学术则有着多方面的建树.作为一个作家,他是新文学乡土文学的杰出代表,其小说集曾受到鲁迅很高的评价;作为一个学者,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研究,不仅视野恢弘,而且精微独到;作为一个教育家,他献身教育50余年,无论是道德、学问,还是敬业精神,都堪称一代师表,说他的'桃李满天下',确是名实相副;他又是一个书法家,有传世,书法家启功评价他的书法艺术是'虎虎生气'、'浩浩落落'、'沉郁顿挫'.启功还说:'台先生从人品、性情、学问,以至他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成就,可以说是综合而成的一位完美的艺术家.'

  • 标签: 台静农 小说集 乡土文学 新文学 魏晋风度 鲁迅
  • 简介:解放前,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在中越边境龙州县一带搞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追捕,在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情况下闯入吉政家得救,后来便结拜成亲密兄弟,成为中越革命情谊的佳话。

  • 标签: 胡志明 兄弟 中国共产党 革命活动 中越边境 解放前
  • 简介:3、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以之作为“三”一体中的重要问题来考虑。早在1953年9月29日,他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的报告中就说,中国农民对生儿育女的事情是很高兴的。喜欢多生几个孩子。但是,这样一个增长率的供应问题,却是我们的一个大负担。我们现在的粮食,以粗粮算.每人每年平均500斤左右,当然今后还会增加,但增加的数目不会太快。可是,粮食的消耗却增加得很快。过去,

  • 标签: 周恩来 “三农”问题 发展思想 中国 农民生活
  • 简介:周恩来在领导和主持20多年的国民经济工作中,凡安排农业或谈到农村问题时,总是把农业、农村、农民融为一体来考虑,即“三”一体的总体发展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思想方法论和扩大再生产原理的具体运用,反映了社会主义大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周恩来 “三农”问题 中国 经济发展 思想认识
  • 简介:张大千晚年在台湾定居以后,闭门谢客,仅与极少数故旧往来,台静便是这“极少数”者之一。如今,张大千与台静已先后逝世于台北,但他们晚年交往中的许多佳话,仍流播于两岸。倪元璐墨宝寄深情台静与张大千相识于抗战前,而相交于抗战之间。张大千任中央大学教授期间,每到南京,便在张目寒家落脚。张目寒是台静的同乡好友,20年代初,他们在北京求学时,与鲁迅交往甚深。学生时代结束后,台静走上了教坛,先后在北平辅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张目寒则追随于右任,在南京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议事科长,进入了政界的核心层。张目寒虽身在官场,但颇重交情,且爱好书画金石艺术,与文艺界名人雅士广有接触。他与张大千

  • 标签: 张大千 台静农 台北 居士 沈尹默 石窟
  • 简介:我国的“三”问题,是与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交织在一起,1978年以前,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大中城市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同农村问题的解决无关。这条城市化道路不仅没有带来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还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滞缓,以及“三”问题日趋尖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提出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是同解决农村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中国 “三农”问题 城镇化道路 因果关系 城乡二元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简介:1916年7月至1917年6月间谷钟秀出任北洋政府商总长,他曾于就职之初莅临商部,就当时全国办理实业概况发表演说,并针对时弊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北洋政府 就职 演说辞 1917年 相应对策
  • 简介: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后,山西省委在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遵循中央的统一部署,着重在全省农村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 标签: 三个代表 “三农”问题 山西 学习教育活动 中国共产党 党建工作
  • 简介:本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三"问题的实际含义出发,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对于解决当时"三"问题三个方面的重大历史贡献;扼要分析了他对"三"问题的探索、思考,对于探索、解决今天中国"三"问题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三农”问题 毛泽东 历史贡献 现实意义
  • 简介:法国重农学派关于净产品的生产、财富的流通、赋税、国家的经济职能、自然秩序等经济思想涉及到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领域.他们的经济思想不是狭隘地关于某个或者某类经济实体,而是关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言,是对要求个人和政府了解和遵守的经济规律的揭示.

  • 标签: 重农学派 农业经济思想 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