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民族化”是一个针对外来文化的口号。它要求把外来文化的影响置于民族文化传统的管辖之下,把外来文化改造(化)成符合民族传统特点的形态。在文化问题上鼓吹走“民族化”的道路,必然意味着今随古制,崇尚国粹。就艺术文化的范围来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历史性的、相对的,共同性是根本的、绝对的。重要的是探究中、西美学思想的“共同”之处,“中求同,同为根本”;所谓“创造意境”、“写意”之类,绝非中国艺术的特产。西方电影艺术史,并非以再现主义为起点,因而以“写实”与“写意”作为中,西电影艺术形式的分野之说是不能成立的;在强调中国电影理论要有“中国特色”的背后,潜藏着“民族化”的要求,即把对传统的依附程度作为衡量理论的价值的标准。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解决现代化问题,而现代化的核心是思想观念的革新,这就意味着对落后于时代的文化的改造,“民族化”的口号颠倒了矛盾双方的关系,与现代化步伐是不合拍的。未来人类文化中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艺术,将建立在对世界文化的广泛吸收的基础之上。

  • 标签: 民族化 民族文化传统 传统美学思想 异中有同 外来文化 电影艺术
  • 简介:通观两部影片,前一部以母题音乐重点突出了“疯妈”这一人物,细腻地刻画了文革背景下人与人之间被扭曲了的关系和情感,硬朗的音乐除了烘托诡异、变形的环境和气氛外,也突出了“疯妈”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后一部则以母题音乐主要刻画了“张麻子”这一人物,丰富了他的性格,让观众感受到除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之外,英雄的也有孤单落寞、需要独自承受的许多情绪,可算是“外刚内柔”吧。

  • 标签: 《太阳照常升起》 《让子弹飞》 配乐 情感 英雄主义
  • 简介:这次拍戏来到了江苏里,一个江南水乡小镇。“里”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在隋朝的时候,这里叫“富土”。有一年闹大灾,別的地方交不上粮食,皇上下旨让富土增缴皇粮三斗。富土的百姓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位秀才想出了一个对策,他说只需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即可——期限到了,钦差前来收粮,秀才带领百姓在岸上迎接,秀才说:

  • 标签: 江南水乡故事
  • 简介:寻找成龙家乡的故事,已成为近来香港娱乐圈热门的话题。有国际武打巨星之称的成龙,向来都是有情有义的,但前些时候,安徽省有两位姓房的男子自称是成龙的哥哥,指责他无情无义,一直都不肯认亲。为此,香港传媒深入成龙的家乡,探访了与成龙同宗祖的亲兄弟。

  • 标签: 同命 兄弟 宗谱 香港 家乡 元配
  • 简介:在中宣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中,太原电视台法制频道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从源头入手,把握实质,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一线、贴近民生,抓住源头活水,与太原市各级政法机关联合推出了以"深入基层,合作共赢"为主题的"记者驻警营(派出所、刑警队)、记者驻法庭(人民法院庭室)、记者驻街区(街办司法所、社区),同吃、同住、同工作的"三驻三"媒体创新工作

  • 标签: 三同创 创新媒体 工作机制
  • 简介:电影的催眠力量一直引起电影评论家的注意,但是这种直觉很难确定,因为催眠本身还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现象。雷蒙·贝卢尔很久以来就研究电影与催眠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先不谈他关心的其他领域,而把这次谈话的主题集中在他第一次提出的形式化的可行方式这一问题上来。

  • 标签: 贝卢尔 雷蒙 马布斯博士 精神分析 卢米埃尔兄弟 德吕克
  • 简介:<正>《焦裕禄》的确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影片。许多人因之潸然泪下。我的一位同学曾对我说,他看台湾第一大哭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没有流泪,却为王冀邢的《焦裕禄》而泣不成声。关于《焦裕禄》的成功,我曾专门写了一篇影评。这里,我想仅就它的结尾谈点个人的看法,以与王冀邢同志商榷。《焦裕禄》在强烈写实的同时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其中沙丘上那株剪影似的泡桐就是一例。

  • 标签: 台湾 结尾 商榷 句号 泡桐 人因
  • 简介:1895年,电影在法国诞生。一年后电影被洋人带到中国。从时间上看,中国与美国的电影业,几乎是同时起步的。但是,在电影百年之后的今天,只要张开眼睛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时间并没有使两者并驾齐驱,却是愈加拉开了彼此的距离。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电影的总体实力与...

  • 标签: 中国电影 好莱坞电影 张艺谋 类型电影 国产片 小人物
  • 简介:油画,色泽丰富、立体;笔触自由、奔放;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余林很喜欢油画的这些特质。为了学习油画,他放下生意,跨进校门,专门学习了两年。他在手中泼洒油画的色彩时,也在生命中创造如油画般的绚烂。在一路歌吟一路寻找之时,他又和电影结缘,书写自己的另一种传奇。

  • 标签: 人生 影像 油画 学习
  • 简介:我认为谈谈作为艺术基本范畴的创作方法电影表现力的相互关系的某些问题是重要的。电影表现力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如果不说是具有最宽泛的、也可以说是具有宽广的光谱。我们把这些具体表现形式称作影片的艺术语言及影片的艺术结构。

  • 标签: 艺术结构 艺术语言 艺术表演 高度艺术 艺术面貌 现实生活
  • 简介:序幕自19世纪90年代被发明以来,电影虽历经了两个世纪的变迁,但在这段时间里,胶片电影、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三合一的状况却从未被改变。然而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仅仅一年时间里,胶片电影就已消失殆尽,而这究竟是技术革命所致还是人类的情感被计算机所物化,这些问题至今都未有答案。电影的产业化发展必将促使商业电影文明也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电影文化又将去向何处呢?

  • 标签: 日本电影 进化论 全媒体 格斗 胶片电影 艺术电影
  • 简介:尽管还有人把李洽廷叫成“李延”,或者用“那个长得像王力宏的男生”来指代他,可这些错认的尴尬并没有阻挡李廷的星途。在《一夜惊喜》中,阳光、羞涩、浪漫的张童宇一角让所有看过电影的女孩子心跳到窒息,他本人也被搭档范冰冰调戏为小鲜肉。在此之前,我们也在徐静蕾的《亲密敌人》、口碑港片《寒战》见过那副英俊的而孔。出众的外形加上良好的修养,李廷被圈内集体视为香港男星新一代的接班人。

  • 标签: 接班人 李治廷 香港 王力宏 范冰冰 徐静蕾
  • 简介:作为越王灭吴雪耻的功臣之一,传奇女子西施在历史舞台上似乎只是昙花一现,更多的人生轨迹被人为忽略了。西施只是越王勾践实施文种亡吴七术中的一件重要工具,肩负着让吴王夫差荒淫腐败、沉湎女色与刺探吴国政治军事机密的家国使命,一般多被后世赞之为巾帼英雄、爱国女杰,始终限于一种标识化、脸谱化的单薄人物形象。除了已知的美貌和事迹,西施的身上潜藏了太多值得后世去探索和思考的谜团和误解。

  • 标签:
  • 简介:<正>流沙先生是我研究戏曲声腔的引路人,是良师,亦是益友。在流沙先生离休以前,我俩并没有在同一单位共事。他离休后,我才调到省艺术研究所工作。但四十几年来,我们总是在"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的交谈中度过的。先生研究戏曲声腔成果斐然,在海内外久享盛名。先生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和严谨周密的治学方法,令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一、相识相知四十年,声腔研究一线牵我认识流沙先生始于1970年南昌市举行的一次

  • 标签: 治史 艺术研究所 戏曲史 终生难忘 宜黄腔 戏曲研究
  • 简介:(一)在我家里,可以历数的东西,除了一堆DVD,剩下的恐怕就是这几架江南文史了.俚语云:"卖什么吆喝什么",打从告别了中国西部的雄浑野逸,来到了红翠沾衣的水乡,我已经作过了整整十年的江南题材,作江南就得弄些古书垫底,一来二去,这书堆也就渐渐垫高了.对我而言,这些古书可算是亦师亦友,它们每天都和我一起饮食起居,给我们讲一点江南的掌故.喜欢古书的人很容易对历史产生敬畏与神往,因此,听得多了,拍一部古镇的念想,便成了袅若游丝的梦,总在我心里不时地飘忽,后来竟也终于等到了机会.

  • 标签: 电视艺术片 格调 阐述 编导 印象 同里
  • 简介: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国有中小电影单位的体制机制转变正在逐步克服困难.有效展开,有序推进。经过院线制改革后.在2004年的电影市场中.除了西部7省仍然维持原有体制外.新组建的36条院线都是新型的电影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在市场中充分发挥出机制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千方百计搞活经营.扩大经营.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往年。全国票房的大幅度上升中.凝聚着新体制新机制带来的巨大变化.

  • 标签: 电影工作 票房 电影企业 院线制 电影市场 开创
  • 简介:以《疯狂的石头》、《我叫刘跃进》、《即日启程》等为代表的黑色幽默喜剧在剧作结构上大多采用多线索推进叙事,并利用小概率事件推动情节发展或者突转,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喜剧感。这一类影片还充分利用了“观众知道所有的秘密,但剧中人不如道”这个喜剧原则来展开细节,造成人物行为的错位感和荒诞感。与此同时,此类影片中批判现实风格的讽刺性幽默,也有效地疏解了观众对于现实的不满和不快。

  • 标签: 黑色幽默 结与解 小概率事件 批判现实
  • 简介:许常惠(1929—2001),台湾彰化人,是台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在推动现代音乐创作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在创作上。他强调中西结合,并致力于创作具有现代风格的中国音乐。在具体实践中,大量采用民族调式是其创作中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本文分析其第一首采用民族调式的作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试图掌握许常惠早期的调式处理技法特点.同时也为他中期以后的作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民族调式 现代音乐创作 作品研究 六十年代 中西结合 中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