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声乐与戏曲,作为民族艺术的两大瑰宝,并立于民族艺术之林。声乐与戏曲作为同宗异族的两种艺术,有共通之处,亦有差异之处。笔者将之归纳为“四”。“四”,即渊源相同、演唱方法有相通之处、曲作旋律的和鸣、美学精神相同;同时具有“五”,即概念有别、艺术追求有别、练声方法有别、风格表现形式有别、音乐体制有别。正是这些相通相异之处,让民族声乐与戏曲能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互相借鉴,融合。

  • 标签: 民族声乐 戏曲唱腔 相通 相异
  • 简介:<正>瑞雪兆丰年。2010年12月15日在漫天飞雪中,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成立三周年暨艺林书画院成立一周年"艺林墨韵"书画展在浙江图书馆展厅举行。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田宇原、来颖杰,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钱法成,原浙江省文化厅巡视员张廷竹,浙江省文化厅各处室负责人,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新老同志,艺林书画院的艺术家及市民观众参加了开幕活动。

  • 标签: 浙江省文化厅 省文化厅厅长 书画院 文化艺术 处室负责人 瑞雪兆丰年
  • 简介:策是一位在现代戏剧史上做出重要贡献但已经被人们遗忘的剧作家。陈策曾致力于外国戏剧的改编工作,留有“外来”改编剧16部,其中多数作于河北定县农村戏剧实验时期。陈策主要采用异域故事的“中国化”、历时故事的“时代化”和经典剧作的“大众化”等改编策略,将外国戏剧移植到中国,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陈策的“外来”改编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个时期段的“剧本荒”问题,为现代戏剧的“大众化”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标签: 陈治策“外来”改编剧 中国化 大众化
  • 简介:据有关专家考察,并已形成传统的说法,黄梅戏起源于我省的黄梅县等鄂东一带,发展在安徽境内。那么,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人们反思:“发源地”为何一起码落后于“发展地”?从我们县这几年抓黄梅戏的实践中,我们感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天仙配》、《女驸马》一类的代表剧目和严凤英、王少舫那样代表一个剧种的表演艺术家。由此,我们认为要发展“发源

  • 标签: 女驸马 王少舫 严凤英 《天仙配》 职业剧团 新编历史剧
  • 简介:本文就张先生水彩作品简述了水彩画在中国的地位、发展与水彩画特性,探讨了张先生作品中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与其绘画语言中诗性意境的空间再造之独特。

  • 标签: 张同 水彩画 诗性意境
  • 简介:京剧《玉门关》为小生唱工戏。据《燕尘菊影录》记载,龙德云、姜妙香、张宝昆等均工此戏。剧情叙述东汉班超出使鄯善。开始国王对他很客气。可不久,匈奴使者(剧中改为匈奴王)也到鄯善活动,鄯善王首鼠两端。班超警觉,怕他倒向匈奴,自己不但难以完成使命,并可能危及生命。

  • 标签: 玉门关 京剧 词赏析 归一 姜妙香 鄯善
  • 简介:2012国家大剧院歌剧季中,有一部原创民族歌剧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由黄维若、董妮编剧,印青作曲,廖向红导演的《运河谣》。6月21日至24日,这部歌剧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连演四场,观众反应非常热烈,很多人都对它的清纯、自然和新颖感到意外,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 标签: 民族歌剧 运河 国家大剧院 观众反应 歌剧院 作曲
  • 作者: 闫威刘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2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情节,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关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发展过程。由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和人物、人物和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所构成,用以显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辞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根据目前中大型演播室和剧院的功能需求,结合建筑结构,从设计原则、系统构成、扬声器系统、调音台系统、拾音器等方面对两类音响系统设计的异同进行分析。

  • 标签: 演播室 剧院 音响系统 系统设计异同
  • 简介:一切现实主义表演艺术都是以体验创作为灵魂。它们在表演艺术上的分水岭,就是写实和写意。戏曲表演是写意的艺术。它的体验创作和写实体的话剧、电影表演有共性,但有原则的区别。

  • 标签: 表演艺术 戏曲表演 写意化 创作 现实主义 电影表演
  • 简介:2009年12月16日至22日,杭州举办了浙江省第三届曲杂节。我有幸参与编排了杂技节目《墨荷·蹬伞》,也因此观看了所有演出。此次大赛云集了浙江省各地最高水准的演员,是历年来参赛人数最多,节目最为丰富的一次比赛。纵观所有的节目,新意不断,精彩纷呈。许多节目达到了国内的最高水平。大赛在让我们感叹节目精彩的同时,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回味与思考,尤其是杂技类节目使我感受颇深……

  • 标签: 杂技节目 浙江 比赛 技艺 2009年 参赛人数
  • 简介:京淮合作风雨舟──李慧芳与筱文艳的一段佳话金宝山岁月匆匆,转眼年已古稀。三十年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慧芳与著名淮剧演员筱文艳在上海同台献艺的一段佳话,至今还在上海戏剧界流传。1937年芦沟桥“七·七”事变后,日寇铁蹄践踏了华北大地。同年秋天,李慧芳的...

  • 标签: 筱文艳 李慧芳 京剧表演艺术 金宝山 京剧艺术 地方戏曲
  • 简介:好的唱词不是蜜,却能粘住人的思绪情性;不好的唱词不足糠,但能引发人的逆反心理。在浩翰的戏曲作品是,剧作家们写出了多少如诗如蜜情真意浓美如珠玉的好唱词。使唱者言真字确,声韵传神。使听者闻声动情,入耳生根(?)但也有个别不通或谬于历史的词,倒人胃口。所以李笠翁说:“琢字炼句,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笠翁全集·窥词管见》)理者:事理、辞理、道理也。本文不拟侈谈唱词高一级的诗、味、美。只谈谈由妥而确的来表达事理的“理”。

  • 标签: 李笠翁 戏曲作品 窥词管见 卓文君私奔相如 姬昌 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