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戏剧人类》一文是尤金尼奥·巴尔巴(EugenioBarba)为他与罗马大学教授尼古拉·萨瓦莱斯教授合著的《戏剧人类辞典》(Routledge,1993)写的导言,其中表达了他所从事的戏剧人类研究的一些重要观点,显示了当代戏剧研究和实践的进展。巴尔巴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真正的探索者,他的事业历经艰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表现出一种精神和理想。他在丹麦的赫尔斯特伯(Holstebro)小镇领导着他的戏剧人类国际学校(ISTA),不懈地传播自己有关戏剧的独特体验、见解、方法和实践。他和他的同事们的工作吸引了全球戏剧人的关注。巴尔巴认为戏剧人类的研究重点在表演的行动方面,但他并不研究如何通过身体动作描绘对象或者叙述过程。他研究纯粹的身体;研究那种非描绘、非表现状态下的身体魅力;研究身体动作视象的生命力;研究“以最小限度的动作最强烈地表现出来的生命之美”。他对表演者身体行动的论说,本质上与造型艺术极为相似。我们常常看到对当代造型艺术模糊、晦涩、苍白的论述或说明,而尤金尼奥·巴尔巴以明晰的语言提出了基本概念、原则,甚至是训练方法。我认为他的工作不仅仅启示戏剧和表演,同时也阐发了当代造型艺术中一些极为重要的方面。他的研究深切而充满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些从事造型艺术的人去思索。这就是我,一个从事舞台造型创作和教学的人,对表演者和导演尤金尼奥·巴尔巴感兴趣的因由。

  • 标签: 造型艺术 身体动作 人类学研究 大学教授 戏剧研究 国际学校
  • 简介:尤金尼奥·巴尔巴的戏剧人类,既是一种戏剧理想,又是一种戏剧理论。还是实现这种戏剧理论的一整套戏剧表演实践。通过奥丁剧院和戏剧人类国际学校的戏剧探索,通过他的理论著述,巴尔巴建构了他的戏剧思想体系:在戏剧理想意义上提出第三戏剧或欧亚戏剧;在社会文化学层面,创造了“表演交易”;在表演美学层面,发现了“前表现性”及其普遍原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从文化到跨文化追求一种普世戏剧理想,称为第三戏剧理想。

  • 标签: 第三戏剧 欧亚戏剧 表演交易 前表现性
  • 简介:<正>过去,一谈到繁荣影视剧创作,我们往往较多地从外部环境上找原因,如领导关心支持不够啦,体制不顺、财力匮乏啦等等。自然,目前文艺创作的环境距离理想的状态尚有相当的距离,但去冬今春以来,伴随着文艺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以电影发行体制的改革为先声,整个文艺体制都出现了或正在酝酿着实质性的大动作。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外部环境逐渐趋于完善,当体制问题逐渐理顺之后,是否就一定能顺理成章地出现文艺繁荣的局面?举例说,我们常羡慕国外搞影视剧的制作投资高,而我们则无法与之比拟,如果真给了你那么多钱,是否你就能拍出观众要看的片子来呢?前一段时间,关于文化“下海”的议论

  • 标签: 文化人 外部环境 文艺体制 文艺创作 经济模式 市场经济
  • 简介: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早在1941年5月,邓小平发表了他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宣传会议上的报告《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及其努力方向》,随后1942年1月又倡导召开了太行文化座谈会.同年的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当年的邓小平身处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太行山区,毛泽东则在敌我对峙线的边缘、相对和平的后方基地--延安.对比两个座谈会和两篇讲话,我们能够发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位伟人,在文化方向、文艺创作问题上的看法惊人的一致,并且两个座谈会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内存的联系.揭示这种联系,我们可以深刻地领会毛泽东、邓小平的讲话对当时的新文艺运动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深刻地体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革命家与文艺家对话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太行文化人座谈会 延安文艺座谈会 邓小平 文艺团体 毛泽东
  • 简介:2005年3月21日,“谢克纳人类表演研究中心”在上海戏剧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以美国著名戏剧导演兼理论家、纽约大学特级教授理查德·谢克纳的名字命名。谢克纳教授专程与会。

  • 标签: 研究中心 谢克纳 表演 人类 上海戏剧学院 2005年
  • 简介:于文秀在《文艺报》(2000.6.27)上刊登同题文章,文章认为,卫慧、棉棉等70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家被批评界称之为“文学新人类”,但走进文本后,感觉不但不新,反而呈现明显的仿制印迹.而且这种仿制颇有东施效颦的拙劣与贫困。在《糖》与《上海宝贝》中,我们看到“文学新人类”对欧美60年代文化怀有一种“古怪的激情”.向往、推崇、追随以至模仿。

  • 标签: 文学 《上海宝贝》 棉棉 卫慧 文艺 新人
  • 简介:山东省吕剧院演出的使我陷入了矛盾:一方面,这个戏的戏剧观念与"样板戏"基本一致,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但是另一方面,它在音乐、舞美、导演、表演的舞台艺术层面上达到了"样板戏"曾经达到的最好水平,而它所宣扬的理想主义与我的童年和青春又是那样地血肉相连.坦率地说,在最初的瞬间,我被这部戏感动了;我甚至怀疑自己的戏剧观念遇到了一个难以论说的例外.直到看了国家话剧院的,尤其是,我才感到这个难题逐渐明朗起来,可以动笔谈一谈了.

  • 标签: 吕剧 导演 《补天》 舞台艺术 演出 表演
  • 简介:人类和动物都充满爱──看童话剧《娇娇女王》陈有发大幕开启,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春天来了,在浓郁苍翠、梦幻神奇的深山老林里,蜂桶国洋溢着盎然的勃勃生机;在充满儿童色彩、童话韵味和四川地方特点的音乐声中;在朝阳的光照下,万木欣欣向荣,...

  • 标签: 娇娇女 童话剧 四川人 波斯猫 剧作家 二度创作
  • 简介:事物之永恒,是与生殖和衰亡之间彼此的更迭交替联系在一起的……威廉·哈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汤之《盘铭》①对着任何活着的人谈论他的死亡,无论如何都是最令人不愉快的话题。死亡的恐惧始终笼罩着人类,不论对于人类肉体或人类文化来说都是这样。人们热爱生命,...

  • 标签: 旧事物 新事物 中国文化 文化现象 昆曲 人类文化史
  • 简介:<正>前些年,中国人谈“文化”谈得十分热闹。什么“酒文化”、“茶文化”、“小吃文化”、“麻将文化”等等,不一而足。各类“文化节”也层出不穷。“文化”泛而又泛,其概念也就因此模糊了起来。“文化”这个词,在词书上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大概是八十年代初,有一位曾经颇有影响的同

  • 标签: 散文 文艺随笔 当代
  • 简介:文化消费足指居民在教育学习、享受艺术、休闲娱乐等活动中为获得知识、艺术熏陶、精神享受与满足而实施的消费行为。居民对文化消费数量及质量需求的提高,有助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推进文化大省的建设步伐。据山东省城调队抽样调查,近几年,文化消费已成为山东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

  • 标签: 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 山东 城镇居民 文化基础设施 文化体制
  • 简介:多重文化结构与中国戏曲的形成:市俗文化与宫廷文化的交汇廖全京来自源头的中国前戏剧河床,流入战国秦汉时代转了一个弯,便仿佛潜入地下一般在中国历史的漠野上倏忽消失了。对于这一特异现象,中国戏剧学者们已经作出了解释。他们的基本看法是,孔子及儒家礼乐相合的思...

  • 标签: 中国戏曲 宫廷文化 俗文化 傩戏 角抵戏 文化结构
  • 简介:当今世界,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实现本民族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课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劳动者。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才可能在一下个世纪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政府早在90年代初已明确指出: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以发展和完善音乐教育去适应素质教育。

  • 标签: 标的 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 完善 劳动者 高素质
  • 简介:1986年5月10日,北京市首都体育馆。以纪念“国际和平年”为名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令初夏的北京变得热浪滚滚。当舞台上那位衣着华丽、行腔婉转的歌星转入幕后之后,一位头发蓬乱,面容冷峻、身穿长褂子、裤腿卷得一高一低、捧着一把老吉它的青年出现了:正当人们满腹狐疑怔忡不安时,一股强劲的音乐伴着狂放的歌词迅速开始擅击演唱会现场18000名听众的耳膜和心灵:“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在音乐声嘎然而止的时候,掌声和欢呼声却如旋风一般从观众席上卷起。从此,中国摇滚乐界有了一个传奇性的摇滚歌手崔健,有了一个叫得响的

  • 标签: 中国摇滚 学乖中国
  • 简介:赛义德指出东方主义两大母题:东方是被打败的和危险的;但忽视了伏尔泰代表的第三个母题:浪漫化东方,批评西方。伏尔泰对东方的了解虽然肤浅,但他的剧作宣扬宗教和文化宽容,挑战占统治地位的丑化东方人的观念,成就卓著。西方社会内部对自身文化的批判和对他者文化的向往也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这一点应该引起当代学者的注意,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历史上跨文化交流的真实面貌。

  • 标签: 跨文化戏剧 东方主义 浪漫化东方 文化宽容 多元文化
  • 简介:当网页上滑动的广告图片幽灵般地向链接点慢慢靠拢,进而完全占踞链接点而使你不能正常工作时,你可知道:flash从小小的广告图片到有板有眼的flashMTV、游戏、故事、卡通,flash动画已形成了一道网络文化景观.

  • 标签: 动画另类 另类文化
  • 简介:关于“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我认为应该有—个比较明确的具体的解释。刘擎所说的“我们发现戏剧文化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它是综合性的又具有自身特质的艺术,它不是艺术家个人的而是集体的艺术……”很容易让人感到是把“戏剧文化”和“戏剧”完全等同对换地使用了。这不仅模糊了“文化”的特定内涵,同时也抹掉了使用“文化”这个新概念所可能带来的独特的新鲜意味。“文化”一词原指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所依据的共同观念。即该民族的概念性设计,或共同的意义体系。从而“文化”才具有着某种超越历史现实的属性,人也因之才在某种意义上摆脱与超越了人的生物属性,使人与动物相区别。就人类对其经验的解释和行动的指导角度而

  • 标签: 戏剧文化 历史现实 意义体系 生物属性 自身特质 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