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图勾勒出一个更为合理的基础课之轮廓。我将努力说明,改变舞台美术概念及其基础教学结构、设置设计基础课的重要性。在第一部分里,愿与大家再讨沦舞台美术的概念问题;第二:部分,想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成为“画家”还是“设计家”,并就现有基础课结构提出疑问;第三部分里,我将提出设计基础课课程设置的构想。

  • 标签: 设计基础课 设计教学 演出 教学结构 舞台美术 概念问题
  • 简介:《罗慕洛斯大帝》作为一次实验演出,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导演对原剧的解释及舞台处理,存在不同看法。这里发表两篇评论文章,供读者参考。

  • 标签: 理性 还原 癫狂 舞台处理 评论文章
  • 简介:讨论式戏剧(dramaofdiscussion),或称论辩式戏剧的主要特征是:剧中人物讨论本身的问题和处境,从而使观众更注意戏的思想而不是戏的激情。这种戏剧形式并没有形成过鲜明的流派,但自从十九世纪末易卜生的剧本中使用了一种新技巧之后,它就一直作为现代戏剧的重要因素存在着。本文将通过讨论式戏剧的产生与发展,对其与欧洲现代理性戏剧的直接关系加以论述。

  • 标签: 现代戏剧 现代理性 易卜生 处境 剧本 人物
  • 简介:当前,我们国家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基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下同)。作为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若干意见》阐述了包括文艺院团(指国有院团,下同)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复杂性,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由于文艺院团无论是在人员数量上.还是在文化事业与产业的份额上都占据着“半壁江山”,因此,其改革发展就成为整个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关键和重要标志之一。

  • 标签: 文化体制改革 文艺院团 制约因素 人全面发展 纲领性文件 中共中央
  • 简介:形式的边缘———非具象形式因素在舞台设计创作中(节选)孙大庆●综合元素的互涉关系舞台设计的造型形象组构以令人惊叹的多样化显示了戏剧综合艺术的魅力。一台设计的形式感不仅要从自身的组构更要从其与戏剧其它综合元素尤其是表演艺术的综合中获得。因而设计者首先要...

  • 标签: 舞台设计 具象形 设计者 舞台造型 戏剧艺术 形式结构
  • 简介: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却相对滞后.这种状况,引起了文化界、学术界人士的关注,也受到了国家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着手对民族民间文化实施立法保护,成立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颁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实施纲要,举办各种规格和不同层次的学术研讨会等.这对于唤起全民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形成对我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自觉传承与弘扬,都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但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究竟居于怎样的位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人们的认识并不是一致的.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 标签: 民族民间文化 演变趋势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文化旅游业 文化保护工作
  • 简介:一十字架上1上帝窃笑上帝笑谁?人类。上帝为什么偷着笑?他要摆出一付正经、尊严、神圣的面孔,好去捉弄人类,让人恐惧,让人信奉。怎么有了人?上帝创造的。他用地上的泥土,捏成人的模样,吹一口气,这就是人了。

  • 标签: 审美对象 西方 理性 上帝 十字架
  • 简介:一在中国当代话剧研究领域,向来有着“南黄北焦”之说法。“北焦”当然是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他是一个戏剧实践家,对于中国现当代话剧的贡献功不可没。而“南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把目光对准的黄佐临先生了。黄佐临先生一生执导舞台剧上百部,即使放眼世界戏剧导演领域,这个数目也不可谓不高。而以今天戏剧界的标准和要求来察看,对于一个戏剧导演,

  • 标签: 戏剧观 黄佐临 现代理性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话剧艺术
  • 简介:本文通过对比“赵氏孤儿”事件在史书、戏剧中的不同面貌,力图从文化结构分析的角度,揭示《赵氏孤儿》题材剧的文化蕴涵。

  • 标签: 《赵氏孤儿》 文化结构 实践理性
  • 简介:素描历来被认为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它作为基本功训练的形式成为大多数从事绘画艺术追求者的必修课。可以说,任何立志从事造型艺术的人都无法逾越过素描而独步进入自由的艺术创作天地。它的重要性在于使人们能够在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培养出敏锐、准确的造型能力,对任何想要表现的东西进行最自由和生动的传达。

  • 标签: 素描 造型艺术 造型能力 艺术创作 绘画艺术 基本功训练
  • 简介:在京剧界中,“京朝派”自恃“正宗”,蔑视“海派”,由来已久。然而,被视为“正统”的“京朝派”名家——谭鑫培、王瑶卿、梅兰芳、马连良,莫不都是“京朝派”的叛逆,而以善于改革、独辟蹊径著称!尤其是最为京剧界所推崇的艺术大师梅兰芳,恰恰是因为他早年到上海演出,备受启发,锐意革新,才逐渐形成戏曲艺术中闪烁异彩的“梅兰芳体系”。1931年,梅兰芳初到上海,“打炮戏”是专重唱功的《彩楼配》,给人的印象也颇不差,但是,比较受欢迎的,还是后来所唱的二本《虹霓关》。通过比较,梅兰芳发现上海的观众爱看唱做并重,而且要新颖生动一路的玩意儿。而不很喜欢那类抱肚子傻唱的老戏。这就促使

  • 标签: 梅兰芳体系 京剧界 彩楼配 虹霓关 谭鑫培 马连良
  • 简介:<正>在莎士比亚剧作中反复出现的喜的语言修辞手法,不仅是莎士比亚语言的一个主要特征,而且也是莎士比亚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喜剧中,它伴随着喜的戏剧动作而更加体现出“欢乐的英格兰”的时代精神;它给历史剧带来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历史风貌;而它在悲剧中的具体运用则又使观众在得到“喜的放松”的同时达到“悲的加剧”的效果。由于英语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莎士比亚诸多剧作的不同版本因校勘等原因而引起的文字拼写和标点上的差异,以及在翻译中所存在的难以克服的语言障碍等问题,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修辞手法 历史剧 语言技巧 喜剧创作 修辞手段
  • 简介:<正>舞台设计理论中一种新的变化正在东欧出现,被称之为‘‘动作设计”。它既是从弗朗齐歇克·特罗斯特、约瑟夫·斯沃博达和拉吉斯拉夫·维考第尔等人所发展的舞台设计理论中成长出来的,又打破了这些理论。这种新的理论正在被老一辈的舞台美术家和新一代的捷克舞台设计家如雅罗斯拉夫·马利纳、简·杜萨克、艾伯特·普拉泽克和米罗斯拉夫·梅伦纳等人不断地发展着。

  • 标签: 动作设计 舞台设计 设计理论 戏剧场面 造型空间 设计师
  • 简介:希腊悲剧对后世西方悲剧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从古罗马到现代,这种影响不绝如缕,可以说,希腊悲剧影响的历史本身已构成了一种传统。这种传统一如T·S·艾略特对文学传统所持的勰释,是一种观念性的秩序,一种体系,一旦在它们中间引进了新的(真正新的)剧作时就会引起相应的变化,

  • 标签: 希腊悲剧 变形 文学传统 西方悲剧 古罗马 艾略特
  • 简介: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派别很多,道徒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住观、院或庙宇的“出家道”,他们是“以道为本,正心修身”;另一类是“伙居道”,俗称“俗家道”,他们是“以道糊口”,“以道谋生”的职业性道教徒。以道谋生,必须迎合市民要求,因此,在活动中除自编项目外,自然要积极向民间艺术靠拢,并注意吸收民间艺术的精华,以充实自己。

  • 标签: 道教音乐 以道 十番锣鼓 一曲多用 八仙庆寿 伴奏音乐
  • 简介:<正>中外演出史上,有过没有布景的现象,却从未有过没有服装的正式演出,戏剧服装既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又要帮助演员塑造角色。即使原始人日常生活习惯于穿最少的衣服或全身裸露,在舞蹈时也要重新装扮一番,努力仿摹动物与精灵的外表。戏剧服装中对时代考据及风格样式的追求开始于十九世纪,到了二十世纪,人们越来越注重它的舞台价值,认为它是整个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戏剧服装 服装设计师 十九世纪 角色 戏剧艺术 观众
  • 简介:戏词字幕映分明,艺术语言助视听。唱做形神相衬托,功存诠释岂能轻!在2000年第5期上拜读了吴宗麟先生写的《“戏曲字幕”在戏曲整体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很受启迪。对戏曲字幕艺术的重要性、独特性、规则性有了较深的理解。于是,就写下了开头的俚句,略表心情而已。希望吴先生的精辟论述和热切呼吁,能引起艺术团体、传媒单位和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并予以切实改进。

  • 标签: 戏词 艺术团体 京剧 戏曲 艺术语言 形神
  • 简介: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文化的作用越突出。一方面文化的繁荣与特点体现了经济实力与产业特色,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因为产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以文化为底蕴的观念价值。这就是说市场竞争已从产品之争转向文化之争;或者说越来越依托于文化的辐射力。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两大趋势。目前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此我国产业发展要形成竞争优势,就应该立足于文化战略上,借鉴发达和先进地区的经验,积极扶持、引导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 标签: 创意 创意产业 物质与非物质 非物质性设计 休闲 时尚
  • 简介:“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的这句名言,不仅为其绚烂而凄惶的一生下了脚注,同时也道出了对于人生精准而深刻的观照,诚如烟花乍放般,璀璨与寥落交错,永恒与须臾参差。成长于上海,求学在香港,游历过台湾的张爱玲,以“华丽与苍凉的手势”在全球的文坛、学界、媒体与表演艺术中回旋发酵,各式的“张看”窗口、“张学”研究、“张派”版图以及“张腔”声带。组构出一片众声喧哗的“张爱玲现象”。在这勾魂摄魄、令人迷乱难以自持的的传奇物语中,被翻译家傅雷赞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被旅美学者夏志清肯定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金锁记》,此次由国光剧团的艺术总监王安祈与当家青衣魏海敏联袂作场,在堆栈的意象与压抑的冷隽中。引领看官们玩味隐身于浮华红尘中的颓废与苍茫;且在学者们不同视角的解读与剧评中,一起来检视并见证台湾“京剧现代戏”的华美新乐章。

  • 标签: 苍凉 华丽 设计 剧场 《金锁记》 京剧现代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