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音乐传播新探曾遂今对社会音乐传播现象的考察与梳理,是当代音乐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什么是音乐传播?当代有什么样的音乐传播?这些音乐传播对我们的社会音乐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力图从音乐传播的原始形态分析入手,来开始探讨我们试图了解的问题。一、音乐传播...

  • 标签: 音乐传播 民间音乐 音乐作品 音乐传播媒介 音乐艺术 原始形态
  • 简介:<正>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们为其极度专门化而自豪的时代。各学科倾向于独立于其它学科而存在,其结果是,我们的思想、努力和兴趣的各个方面很容易变得互无联系而且也不协调。艺术像科学一样,变成了抽象的研究,它们试图达到一种纯洁的境界,脱离常规、更脱离心理及人性的范畴。音乐是否能够对我们的生活施以道德和精神上的影响呢?它是否使我们的情感更加高尚呢?它给我们的存在增加光彩了吗?这些功利主义的想法使我们吃

  • 标签: 当代音乐 音乐艺术 音乐形式 伦理 爵士乐 功利主义
  • 简介: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包含伦理观念,有学者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学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为了伦理和道德的目的。文学与艺术美的欣赏并不是文学艺术的主要目的,而是为其道德目的服务的。……也就是说,文学是因为人类伦理及道德情感或观念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

  • 标签: 宋元戏曲 婚姻伦理观念 民俗解读 道德观
  • 简介:朱有燉以有明宗室贵胄,生当承平之世,雅善吟咏.有诗文集《诚斋录》《诚斋新录》《梅花百咏》《玉堂春百咏》《牡丹百咏》《元宫词》传世,另有散曲集《诚斋乐府》,虽残缺不全,然今存散曲作品之多,仍为明人翘楚。

  • 标签: 朱有燉 版本 杂剧 诗文集 散曲 宫词
  • 简介:二十世纪音乐作品中,以九声音阶为基础进行创作已不鲜见,但本文着意深层挖掘,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对其进行研究,并结合陕西地方音乐中“欢、苦”二音阶的调式、调性思维,进行了大胆的组合、尝试,这不仅仅是为了体现民族地域音乐风格,从整体创作思路来看,它具有广泛的意义,并无局现性,可为各民族所汲取。因此,“九音作曲技法”不失为二十世纪新音乐创作中的一葩。

  • 标签: 九音作曲技法 九声音阶 欢音 苦音
  • 简介:<正>《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引发新闻集团旗下多家报纸采用非法、不道德的的手段获取消息的做法曝光,某些媒体的沉沦,使得公众在震惊之余不禁质疑其道德责任和职业伦理。本文将借助"波特图式"对《世界新闻报》失踪少女窃听事件以及一系列类似的媒体道德缺失现象进行剖析,探索其形成根源,从而明确即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新闻媒体的选择也必须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强化新闻媒体的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的媒体生态势在必行。

  • 标签: 波特图式 道德缺失 世界新闻报 舆论监督 英国《卫报》 默多克
  • 简介:南宋蔡元定(1135~1198)非但为博学硕儒、"朱学干城",在音乐理论上也自有成绩.本文以蔡氏为研究对象,并以书中主要见解之一的"十八律"为研究重心.文分三节,第一节为朱子书信及语录探讨.与朱子,确定此书与朱子关系甚深,甚至可代表程朱一派的思想.第二节分析十八律的生成背景、理论内涵,及意义功能.第三节则探溯十八律的理论渊源,上、陈仲儒奏议,至杜佑,十八律体系逐渐成形,脉络俱在.最后陈明季通在乐学上的功过瑕瑜及其影响,以为全文的结论.

  • 标签: 蔡元定(季通) 朱熹(朱子) 《律吕新书》 十八律 变律
  • 简介:多年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始终如一地注重探索教学艺术,其结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对教学艺术的总结就是“近”“活”“美”。“近”即备课贴近学生,内容贴近学生,语言贴近学生;“活”即选用教材灵活,组织教学灵活,教学方法灵活;“美”即示范美,声音美,姿态美,服饰美。

  • 标签: 数码钢琴 集体课 教学艺术 “近” “活” “美”
  • 简介:本文以战时上海(1937.11-1941.12)为时间段,以租界代表性的几个音乐团体为研究对象,将其呈现的不同音乐状态作为“孤岛时期”的研究个案,考察这些音乐事项面对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市场压力。分别采用何种策略、产生了何种效果,对战时上海的城市音乐文化产生了何种影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使我们重新思考战争和娱乐的关系,并试图对以政治史为中心的传统史学研究予以回应。

  • 标签: 抗战 孤岛 工部局乐队 上海歌剧团 俄侨芭蕾舞团 俱乐部
  • 简介:<正>一九八○年九月起,我们在一年级入学的新生中进行了音乐教学改革的实验——探索普通音乐教育新路,以提高儿童音乐素质。实验的宗旨是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科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为低年级学生适当加强早期音乐教育,在处理美育与德、智、体三者的关系,尤

  • 标签: 小学音乐教育 新探索 普通音乐教育 早期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改革 音乐素质
  • 简介:目前,初中音乐的欣赏教育存在着无效的现状,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展正规的音乐课程。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也需要实现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质量。本文旨在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探析,并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 标签: 新课标 初中音乐欣赏 教学方法
  • 简介:本文试图从内隐学习理论研究视角来探讨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笔者首先通过分析内隐学习理论及其本质特征,探讨内隐学习适用于音乐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而分析目前音乐教学的现状和所出现的问题,指出内隐学习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 标签: 音乐教学 内隐学习 教学探索
  • 简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是高等教育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教学课程,其教学内容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创新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优选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素材体现民族音乐精华、挖掘民族民间音乐内涵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展示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等多种途径来践行该课程的创新教学方式,旨在促进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 标签: 中国民族民间 音乐 课程教学 创新
  • 简介:<正>自改革开放以来,郭汉城先生继续坚持着他建国之初就显现出来的理论研究密切联系戏曲艺术实际的扎实学风,对"推陈出新"以及戏曲现代化、戏曲化等课题仍进行不断的深入探讨,同时又以更大

  • 标签: 郭汉城 姊妹艺术 艺术语言 红线女 红腔 表演手段
  • 简介:<正>《乐记》触及音乐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内容极为丰富。剖析《乐记》的思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史将有重要意义。自郭沫若《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问世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已在这方面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本文试图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从音乐的特征、音乐的本源、音乐的功用(包括“乐”与“欲”的关系)、“德”与“艺”的关系、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包括乐与礼的关系)、音乐的阶级沦等方面,全面研究分析《乐记》的音乐思想,探讨其历史地位,提出管见,以求教于专家、读者。

  • 标签: 《乐记》 思想述评 音乐理论 音乐思想史 “德”与“艺” 历史地位
  • 简介:从1956年开始至文革前,毛泽东不仅作了《与音乐工作者的谈话》,而且作了与音乐问题有关的4次批示,从而给中国音乐界带来深刻影响。毛泽东的音乐思想提高了中国音乐的民族自信心,指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民族化芳向,倡导了形式上的创新;但由于他以革命家、政治家的立场关照音乐,特别强调音乐的政治性,因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毛泽东 音乐问题 音乐思想
  • 简介:《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中最关键的命题“大音希声”不断的被注者予以新的诠释。由于不顾及《老子》的整体思想,这些诠释往往脱离全书主旨和作者本意,使人无从把握《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所在。本文通过对《老子》及其有关资料的研究,意在指出《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非乐,并对其它观点加以分析,兼与墨子的非乐思想比较。

  • 标签: 《老子》 大音希声 非乐 愚民 墨子
  • 简介:<正>《乐记》是闪耀着我们祖先的文明和智慧、闪耀着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美学光辉的有着不朽价值的艺术思想遗产。尽管对《乐记》的成书年代有着两种传统的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它是出自春秋战国之际的公孙尼之手,一种意见认为它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所编纂。正像《周礼》虽不是成书于西周时代,但它所反映的大体上是西周时代的制度一样,我以为《乐记》所反映的基本上或大体上也是西周时代的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思想。《乐记》对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本质,已经有了朴素而正确的理解,它说:“故人不耐(能)无乐,乐不耐(能)无形。”“夫乐者,象成者也。”音乐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形象。这是关于音乐艺术的形象性的最早的论述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它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形态的特点,是通过声音的运动(高低、长短、节拍、旋律)和声音的往复回旋,构成抽象的形象。音乐的形象,便是通过音响对欣赏者听觉的刺激,唤起的对作曲家所创造的形象的把握,它把欣赏者带进为音的世界所构筑的典型意境和典型情绪中来,从而搅动起欣尝者情感的

  • 标签: 现实主义 艺术形态 欣赏者 自然形态 劳动人民 音乐美学思想
  • 简介:《乐论》为荀子所作,而非公孙尼子.《史记·乐书》、《礼记·乐记》、《说苑》、《白虎通义》等接受、改造了荀子的音乐思想,并形成了系统的、具有汉代特色的音乐理论.这一方面说明,在汉人看来,荀子的音乐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也表明,汉代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

  • 标签: 荀子 《乐论》 《乐书》 《乐记》 《说苑》 《白虎通义》
  • 简介:蔡邕是东汉末年的文坛领袖,精于音律,工于书画,并通典章礼仪之学,是位温文儒雅多才多艺的学者。蔡邕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救世情怀,是儒家音乐思想的继承者。他强调艺术的政治功用,认为音乐应洒脱自由,个性鲜明,即“任情态性”的艺术观念,故他的艺术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就蔡邕音乐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政治作用、审美观点、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求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 标签: 蔡邕 儒家思想 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