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思想自康德以降,构成现实的基础条件的性质已然是审美的。美学疆域在现代的扩展使美学突破专与艺术结盟的成见,从一门特殊学科转身为理解现实生活世界的媒介。现代美学外延的不断扩大,已然远远超越传统美学的视域,科学、政治、艺术、伦理学都已成为审美思维的对象,

  • 标签: 艺术 形而上 价值 维度 现实生活世界 现代美学
  • 简介:一、引言从理论上说,无论那一种绘画理论,其核心应该是统一于某种美学的观念之中的。中国古代的某些理论家,往往兼受着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常常会因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或因不同的需要而变换自己的立场和语调。这种历史的

  • 标签: 中国画论 绘画观念 绘画理论 石涛 张彦远 气韵生动
  • 简介:几乎所有在这里讨论的艺术家均否定作品的意义是艺术家自己赋予的。相反,认作品之后就与他们无关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吴山专曾尖锐地指出了这一点。他举了个例子,艺术作品好比植物,而艺术家则是土壤,植物的本质属性不因土壤肥沃与否而改变。所以,艺术家也无权和不能去确定作品的本质和意义。顾德新也坚持这一观点,所以他从不解释作品的意义。中国艺术家很少受到后结构主义的影响,罗兰·巴物“作者的死亡”的文章也鲜为人知。但吴

  • 标签: 中国 “极多主义” 另类艺术 “形而上”
  • 简介:  如果说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绘画一直是决定性的开拓与主导力量,那么随着绘画中抽象表现主义狂潮的退却和雕塑中极少主义和波普艺术的崛起,雕塑在整个现代主义艺术的历史中,第一次取代绘画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 标签: 主义雕塑 哲学诗性 形而上绝唱
  • 简介:展览“孤寂的地平线”主要展出高名潞先生70年代创作的近百幅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中蕴含着“日常性”和“形而上精神”,两者既有对立性,又有整一性。展览分为“草原岁月…‘乌盟风景…‘师生友人”等七个主题,这同时也是高名潞先生在70年代的日常生活。在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中,又能看到高名潞先生寄予其中的形而上精神。看似互不相容的“日常性”和“形而上精神”最终都整合于高名潞先生80年代至今的学术工作中。

  • 标签: 日常性 形而上精神 极多主义 理性绘画
  • 简介:王刚的作品让我们重返现实主义的一个中心命题,对“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深切关注。更确切地说,是对社会底层的那些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注。在王刚,则是对那些从田间走来的下矿井,打零工的民工兄弟们的深切关注。多少年来,他一直在画他的“老万”系列,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体。

  • 标签: 王刚 人文关怀 艺术感 力量 人性 弱势群体
  • 简介: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智慧的时代。设计,作为人类改变原有事物,并使其更丰富、更有层次、更具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接让消费者通过包含各类创新元素传递的商品信息感受到时代嬗变对人的影响。而商品的包装设计无一例外地以人性化设计为坐标,糅杂其他设计元素,使现代化包装在表达商品内容的同时,体现出商品内涵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 标签: 现代包装设计 人性化设计 人文关怀 多层次 商品信息 诉求
  • 简介:法国著名文艺评论家雷蒙·柯尼亚,曾这样给"现实主义"定义:"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都创造着自己特别的‘现实’——外部的和内部的现实,用独立的、自己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一种旨在表现现实,另一种旨在通过比喻和抽象化给予暗示。"当戴平均的女性宫廷人物开始深入人心的时候,他毅然告别了这个题材,从丝绸这一柔和而悸动的介质重新出发,开始了他的"丝绸系列",把一个极具东方魅力的神秘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丝绸,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结晶,戴平均利用其出众的质地和飘逸的美感,表现了女性的至柔至美。将丝绸作为一种油画语言,本身就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支持,选择女性人物作为绘画语言的载体,将丝绸的萧索、不安、渴求和战栗,淡化为女性角色的沉思和宁静。他用柔美的

  • 标签: 人文关怀 绘画语言 丝绸 中国油画 艺术家 当代女性
  • 简介:毕业创作(设计)教学,是整个艺术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最重要一环。广州美术学院采取了创新本科毕业创作(设计)教学的机制、建立形成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创作(设计)开放包容与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等措施,从而实现了在短期的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办学意图。具体来说,就是确立了观念与理论的引导、多种视觉资源的整合与刺激、人文主义关怀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指导模式。

  • 标签: 毕业创作 教学改革 美术专业
  • 简介:面对21世纪,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各种民族和国别的艺术,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文化多样性与现代科技和经济主导下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趋势所形成的矛盾,人类的精神生活依然渴望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而现代生活却要求突破民族、国家的限制越来越便捷而实用。在经过20世纪漫长的激烈的争议之后,中国画作为民族的画种、东方文化标志性的艺术,在东西方文化对话中,在对当代社会的适应中,正如中国儒家文化思想,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掀开新的一页。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远副主席对中国画当下的语境、应对的策略和努力的方向,谈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艺术作品 中国画 终极关怀 人文精神 冯远 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