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  技术的进步,信息的交流,使得书人彼此间的互动日益频繁,为避免造成风格撞车,个性打造就变得至关重要.创作中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临摹获得,但个性风格作为评价创作优劣的重要标准,并不是唾手可得的.电子、网络和数码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或设计师,因而时代对艺术个性风格要求更高、更纯粹.……

  • 标签: 中色彩 书法形式 伤痕书法
  • 简介:周末,几位朋友小聚,品茗神侃。从伊拉克之战说到SARS,从天下足球谈到中国2008奥运会会徽,又说到“兰亭奖”获奖作品的水准、硬伤,“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陕西、河南主办权争夺的龙虎对峙,风马牛全及。谈及当代书法创作,朋友中有人说今年《青少年书法》青年版“点击·2003”栏目文章有可读性。这些年,因各类报刊、杂志充斥市场,能引起读的欲望的东西不太多。受其感染,转天,从朋友处借来《青少年书法》青年版浏览,其中第7期关于对聂成文书法的批评,颇能感觉出一些批评的学术味道。又仔细读了聂成文的草书作品,第一感觉是乱糟糟的。浓墨、涨墨的运用与游离、干枯的线形反差极大。章法的纵横无度,造成了欣赏视觉的紊乱,下意识地想到破败二字。我只是一个票友,受朋友影响,喜欢书法。我实在读不懂聂成文现行草书的美。倒是该期第7页右栏刊发的独体草书,还觉出一些清润之美。□破败!重庆@廖伟

  • 标签: 破败感
  • 简介:在寂寞的画室中,我们常常希望更客观地观看我们的作品。我们希望知道的不仅是一幅画是好是差——还想知道它为什么好或者为什么差。设计原则给予了我们评价作品的标准。在绘画过程中和绘画完成后都应进行这种评价。如果你用铅笔草图来规划你的作品,那么在绘制之前也可评价。设计的同义词是形式,秩序,构图和结构。设计表明训练有

  • 标签: 设计原则 水彩画 艺术作品 评价 明度对比 绘画
  • 简介:从字面上来看,“形式”与“形质”没有多少差别,但在实际内涵上,二者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具体所指。“形质”与“神采”相对而存在,通指书法作品可见之形象,在书法审美中,它重要性远远不及“神采”。然“形式”强调的却是书法作品外观形象(甚至包括作品载体,如装裱、尺幅、纸色等)的独立性与首位性,形式的本身就是书法审美之目的、之主旨。也就是说,同作为审美范畴,古典之“形质”还要为体现他物——“神采”服务,自身尚是手段,充任着“桥梁”、“媒介”之角色;而现代之“形式”展现的即是自身,角色的“主人翁”,具有强烈的“视觉艺术本位”立场。形式之所以能作为现代书法审美范畴初步确立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了适应现代书法特有的交流方式——展览会之效应。展览会的方式本来是西方的产物,近代社会以后开始逐步引进我国。在我国古代,书法作品的交流方式大多是书斋雅玩式的,或将作品时常展开独自观赏,等等,总之,它不会同时与众多同道进行优劣比较,因而也就不具备竞争性,这一属性,即使在明清之际多作“壁上观”的巨幅作品(如王铎等人的一些作品)那里,亦没有丝毫改变。但引进展览会的方式之后,同道之间就有了非常强盛的比较性与竞争性,作品谁的好谁的坏,一眼...

  • 标签: 书法现代 审美范畴 形式感
  • 简介:东日西雨──缪鹏飞近作所李超展厅并非被演绎为《水浒》中的“忠义堂”,农民英雄也没有成为形象的主角,然而作品既有着“水符”众生相的图象寓示,也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印记的纵横交错……架上内容和空间装置的结合,证明了澳门画家缪鹏飞为自己和观众设定了一种...

  • 标签: 抽象主义 东方情结 传统文化 近作 视觉语言 作品
  • 简介:朱刚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油画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大美术系,1989年结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四届研修班,1994年获德国特殊艺术家资助,赴纽伦堡美院讲学,后攻读研究生课程。有作品参加第六、第九届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中国油画展,中国艺术大展等。

  • 标签: 油画艺术 中央美院 朱刚 中国美术家协会 硕士研究生 形与色
  • 简介:在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反光会对眼睛的视觉细胞产生刺激,使人们的眼睛能辨认光线的强弱、物体的大小、色彩的对比。在同一时间内,对视觉细胞刺激强的物体我们会较先看到,也看得更清楚。招贴画是靠眼来传达情感的一种视觉艺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形式,设计者在招贴设计中应根据观众的心理特征,巧妙地运用物体对视觉细胞的刺激程度的不同,使观众产生情感体验和联想,以达到过目难忘的最佳宣传效果。

  • 标签: 视觉层次感 招贴设计 招贴画 插图 标题 文字说明
  • 简介:作为一个整合了美术美学和造型艺术形式规律的观念,在吴长江绘画中得到了适当的诠释。他的绘画造型观突出地表现了对传统和现代、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平衡意识,在传统的题材中赋予了新的美学价值。

  • 标签: 形感 造型观 传统 公共性
  • 简介:无论在西方绘画还是中国绘画中,空间都是极其重要的元素。西方传统绘画追求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西画上逼真空间的出现得益于透视法的运用。早在文艺复兴早期,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就在透视学上进行研究并取得很大成果。画家马萨乔以科学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运用到绘画上,从其作品《出乐园》、《纳税钱》上可以看出,准确的透视运用使画面呈现出逼真的空间效果,这种真实即所谓“物质的真实”。画家弗朗切斯卡写出《论绘画透视》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透视的原理及其在绘画中的运用。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品还有曼坦那的《基督去世》,这幅画采用的是正面透视法,画面上基督的双脚对着观者,透视角度很大,难度可想而知,但画家画得十分准确,成功地营造出逼真的空间。此外,凡·艾克的著名作品《羊毛商的婚礼》也是运用透视的经典之作。在此基础上,后世的画家把绘画的空间幻觉发挥到极致。此后的几百年间,基于这种空间透视规则的经典之作层出不穷,这种格局直到后印象派出现以后才被打破。

  • 标签: 空间感 中西比较 中国画 中国绘画 西方绘画 客观事物
  • 简介:强骨静气一味霸悍——《潘天寿书画集》编后王肇达董春晓潘天寿是中外美术史家公认的20世纪中国画大师。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潘天寿的艺术成就越来越为人们所知,在国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对于我们浙江的文化事业是很有意义的。目前,尽管国内众多的画家专集出版...

  • 标签: 潘天寿 书画集 美术史家 强骨 美术出版 王肇
  • 简介:黄明兰、朱亮同志的新著《洛阳名碑集释》即将付梓了,要我作序,我于碑刻虽有爱好但并无研究,岂能作序。但我是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我可以谈谈我的读后,所以就把我匆促读完此书的初,随笔写下来,说它是随感也好,说它是笔记也好,总之是不拘一格的信笔所至。

  • 标签: 《洛阳名碑集释》 黄明兰 朱亮 碑刻 体例 艺术价值
  • 简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清六家画丛》读后胡正谷桌上是一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清六家画丛》,清六家是指清初六位画坛上的主流派画家,即被后人称为“四王”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以及恽寿平、吴历。这六位画家都生活在17世纪至18世纪初这段时间里...

  • 标签: 清六家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 王时敏 恽寿平 四王
  • 简介:洪亮君奇我《中国篆刻百家·洪亮卷》,我读之再二,不忍释卷。并与洪亮君通电话,告之:“我极喜欢你刻的细朱文小印章。”我知道洪亮君的性格是:人誉之,一笑;人非之,亦一笑。我不篆刻,却喜欢翻翻印谱,聊以读书之余闲,获得美的享受。

  • 标签: 《中国篆刻百家·洪亮卷》 篆刻艺术 洪亮 篆刻风格 印谱
  • 简介:且待日后更风采──大型画册《翰荣轩藏云南历代名人书画选》(第一集)编后彭晓大型画册《翰荣轩藏云南历代名人书画选》(第一集),从策划、编辑到出版,为时一年多,现终于同读都见面,实乃可喜可贺之事。众所周知,云南素以民族美术的丰富多彩而著称于世.这大概与...

  • 标签: 民族美术 历代名人 彭晓 张胜温画卷 孙太初 张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