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写生,对画家来说,终其一生都是不可缺少的伴侣,只是随着岁月和阅历的变化悄然生变,重要的是心境与看世界的眼睛。古人“搜尽奇峰打草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今人为之,当为一种文化观,亦即东方绘画看事物的方法,不为写实,而为写意。写生,直观生活,心照自我,写生、写心、写情,“一览众山小”,“一花一世界”,无不是画家心境的自我写照。

  • 标签: 解读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东方绘画 写生 文化观
  • 简介:<正>袁英教授(字兰子、兰紫,1894——1973),生于湖南醴陵农村的一个乡绅家庭。父袁家普(雪庵)是一位思想先进的饱学之士,民国官员。他对女儿的教育极为重视。袁英幼时在家乡读私塾,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少时由其父送到长沙、上海读书,1916年毕业上海中西女塾。其父自费送她到英国留学,一去五年。先就读伦敦Black-heath中学,1918——1921年就读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为该校攻读英国与欧洲文学的第一位中国妇女,主修古典与近代戏剧。1921年7月以论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论文获文学硕士学位。因她是中国妇女在英国获文学硕士的第一人,当时路透社特为此发了消息,国内各大报刊随即登出,但误将姓名译为“张英女士”。此时,她已开始写文章寄回国内发表。现仅发现的一篇写1920年的《论女子留学的必要》,响彻了五四运动时代倡导妇女解放的呼声。

  • 标签: 莎士比亚 袁昌英 中国妇女 法国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 妇女解放
  • 简介:因为“虚荣”,走上音乐之路“如果那时,我选择去北大,可能这辈子就不会和音乐结缘了。幸好当时的虚荣心让我进了音乐学院,现在能够为观众奉献美妙的音乐。”

  • 标签: 民族音乐 世界 音乐学院 虚荣心
  • 简介:《悖立与整合:中西比较诗学》(以下简称《悖立与整合》)是一部理论体系构建严谨且宏大的学术专著。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这部厚重的中西比较诗学读本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杨乔教授至今为止撰写的惟一一部专著,共72万字;在这部专著的《后记》中,他曾陈述了自己思考、书写、修订及最终完成这部专著所经历的三个重要学术阶段:“1992年至199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立论,形成了初步体系性的架构;1995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完成了理论体系上的规模性构成;2006年至2017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就文献的使用、校对及理论逻辑的自洽化、深度化再度做出大规模的修订。”

  • 标签: 中西比较诗学 整合 悖立 学术专著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 简介:宇,号渔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2年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1962年毕业湖北艺术学院,现为中国职业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国画院专业画家,深圳福田美协副主席,湖北省书法创作院研究员。

  • 标签: 花鸟画 作品 协会会员 职业画家 湖北省 艺术学院
  • 简介:<正>一个作家进行创作,总有某种文艺思想作指导,即使这种指导思想不是自觉的,也许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系统的理论。有些作家先学习文艺理论,然后创作,在这种情况下,他运用理论是自觉的;另外一些作家事先并未有意识地学习理论,就进行创作实践活动,

  • 标签: 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作家 文艺观 小说创作
  • 简介:<正>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进行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便逐渐走向低潮。失去了往日"神圣"色彩之后的生活更加平庸,没有了亢奋情绪的人们更加萎靡,在这种状况下的农村生活显得了无声息,死

  • 标签: 狗日 性压抑 人道主义关怀 活着 性幻想 会说话
  • 简介:杨宪益与戴迭夫妇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工作,更是影响巨大。令人遗憾的是,他们这个特有的贡献并没受到学界、特别是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足够重视。本文对杨宪益与戴迭夫妇对中国古典文学英译工作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现实意义及学术意义予以详细阐发,对二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基本理论原则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引起学界对中国文学英译工作的普遍重视。

  • 标签: 杨宪益 戴乃迭 翻译文学
  • 简介:<正>刘心武、易中天、丹等知名学者在央视《百家讲坛》讲《红楼梦》、《三国志》、《论语》、《庄子》等经典作品,引起了学界不小的争鸣。对于丹阐释的《论语》、《庄子》,一些反对的人称: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①;而有的人则在于丹的阐释中经历了一次会心的微笑,称赞丹等人对经典的阐释起着慰安人际、稳定社会、健康身心的作用。

  • 标签: 于丹现象 经典阐释 《三国志》 刘心武 百家 易中天
  • 简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是研究中古文学与文论的重要文献,可惜原书散佚,只能通过后人的辑补,略窥其貌。其中有一段辨析五、七言诗体的,很具有理论价值,今人频频引述,作为立论的依据。然而今人引述的这段文字是有讹误的。以讹传讹,得出了似是而非的结论,需要重新给予校核。

  • 标签: 《文章流别论》 俳谐 五言 中古文学 似是而非 引述
  • 简介:细节是文学作品的最小单位,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与血肉。艺术的魅力在于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的优雅、精致与细腻是徐訏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几个角度简论徐訏小说的细节及其原因。

  • 标签: 徐訏小说 细节 深刻
  • 简介:<正>以诗才名闻于世的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生前出版的诗集有百十多本。《吉檀迦利》是他在五十岁生日那年(1911)编辑的,并译成英文一九一二年出版,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这本诗集早由我国著名老作家谢冰心译成中文出版。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把这本诗集收在十卷本的《泰戈尔作品集》中。这本诗集共有一○三首短诗,均无题。

  • 标签: 泰戈尔 作家 理想境界 诺贝尔文学奖金 短诗 冰心
  • 简介:<正>§,从作品的沉浮和文艺理论界情况,审度观察作品的立脚点和切入问题的角度米·亚·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开始创作1926年,1928年出版第一部(第一至三卷)和第二部(第四五卷),立即引起文艺理论界的关注,对作者、作品的阶级性和思想倾向等问题展开争论。第三部(第六卷)的发表经过了众所周知的一番波折,但到1932年终于出版。第四部(第七八卷)1940年出版。从1940年评论界对这部作品趋向作肯定性的评价。次年获斯大林

  • 标签: 肖洛霍夫 作品 思想倾向 文化 斯大林 俄罗斯
  • 简介:对于曹雪芹其人,现在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也已是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然而,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除了对它辉煌的文学成就、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深有感悟外,还对书中广泛涉及到的有关医学、建筑、园林、烹调及绘画、工艺品等方面的描写有着深刻印象。

  • 标签: 艺术家 曹雪芹 “博于材艺” 《红楼梦》
  • 简介:象任何领域个别而又伟大的人物一样,普希金善于对历史、对古代文化进行饱含哲理的思考。他把握历史的立足点是现在,因此,他没有沉迷在史料的海洋中津津乐道考证,而是总能跃出历史的事象,将过去贯通现在,用历史解决当代的问题,进而找到对未来的决断,对未来的责...

  • 标签: 普希金 历史主义 俄国历史 俄国文化 达吉雅娜 《叶甫盖尼·奥涅金》
  • 简介:本文从莫泊桑《羊脂球》和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两篇小说中各自的悲剧性艺术形象为范例,比较丁玲与莫泊桑相似的民族创作立场,及其不同的批判角度,分析不同艺术形象之间的相似和相异点,探寻文学创作借鉴和个性化问题。

  • 标签: 屈辱 构思 风格 比较
  • 简介:李商隐的《锦瑟》是迷人的,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其魅力来自诗中那些带有悖论色彩的复杂情感。然而从根本上说,这些复杂情感的形成恰恰得到了儒、释、道三家文化资源的有效资助和涵养。正是携带着这些精神之花,《锦瑟》才得以流芳百世,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

  • 标签: 《锦瑟》 李商隐 诗歌 艺术风格 主题 时代背景
  • 简介:酿菜,是非常有意境的平乐桂江船家的传统菜肴,是在一种食材中夹进、塞进、包进另一种或几种其他食材做成的馅,然后制熟成菜。酿菜较之一般的菜肴口感更为丰富,具有三大鲜明的特点。

  • 标签: 美食 广西 传统菜肴 酿菜 食材 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