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正>由国际经验美学学会主办的第11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于1990年8月22日——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近三十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本届会议。会议的议题有:(1)图像知觉——偏爱——审美经验;(2)艺术创造力;(3)艺术——计算机——数学美学;(4)音乐心理学;(5)文学理解心理学;(6)环境心理学。会议共收到70多篇论文。除主旨讲演以外,按以上6个专题分组宣读论文并进行讨论。

  • 标签: 艺术创造力 经验美学 数学美学 文学 会议综述 比喻
  • 简介:<正>虽然在过去我有几次途经日本,却没有访日的机会。最可惜是1950年9月中,我搭乘美国威尔逊客轮自美返国的那一次。在船上路过东京时已买好8元美金的旅游票,预定下船登陆一游。不料美军突然在朝鲜的仁川港口登陆,战事激化,计划临时取消,只能在船上遥遥观望。况且那时的心情异常沉重,归心似箭,游历的兴趣也顿时消失了。以后想想,未免憾然。

  • 标签: 欧洲中心 东京 威尔逊 比较文学 兴趣 大学教授
  • 简介: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漫谈任光宣甘世纪以来,科学领域生机盎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近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一个新的科技革命高潮。这种时代的新形势引起了我国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科学与艺术两者的关系问题,也愈来愈引起我国文艺界人士的广泛兴趣,成为文...

  • 标签: 艺术与科学 科学和艺术 科学家 艺术家 艺术作品 科学技术
  • 简介: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更要关注包括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在内的商业道德、社会责任指标,这已经成为企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责任的践行正逐渐影响着企业的声誉与企业间的合作,影响着国家形象与国际合作,中国目前需要一部符合中国特色并与世界接轨的社会责任标准

  • 标签: 社会责任标准 中国特色 企业间 社会可持续发展 发声 国际合作
  • 简介:2007年2月28日,农历春节后的北京,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后第二天,一位名叫彭桓武的科学家孤独地走完了他92年的生命历程。这位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勋章”获得者、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逝世的消息,除了在中科院网站、部分科技类报刊与其家乡——湖北麻城的地方媒体有报道外,彭桓武先生的离世,与那些天充斥各大网站头条的章子怡恋情猜测的消息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而他终其一生奋斗的事业: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等事物,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

  • 标签: 科学家 “边缘人”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理论物理学家 生命历程 两弹一星
  • 简介:围绕科学禁区与科学家责任的这些问题一直是知识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我们这个一步步滑进科技万能时代的社会亟待做出回答的。同样,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不可能也不应当躲在科学的象牙塔里,必须在狭隘和狂热的科学热情与沉重的社会责任之间做出选择。三位世界伟大的剧作家就这一系列问题在他们的剧作中展开讨论,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家面临的困惑和选择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家成为承担人类责任的伟大的人的种种可能性。

  • 标签: 科学剧 布莱希特 迪伦马特 弗雷恩
  • 简介: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仁商”评价体系研思会于8月15日下午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据介绍,“责任引领未来·仁商”是“2010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CSR)”活动的年度主题,倡导仁爱天下的和谐商道,寻找中国“仁商”,探求伟大企业之路。本次评选结合第三方评价机构为活动设计的评价体系,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仁爱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标准 评价体系 活动设计
  • 简介:<正>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在武昌举行第三届年会。年会的主要议程是:一、听取和讨论工作报告;二、进行外国文学教学和学术讨论;三、改选理事会。会议期间,华中师院副教授王忠祥作了题为《莎士比亚和〈威尼斯商人〉》的学术报告,华中师院副教授宋寅展就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作了中心发言,特别就教学的知识老化问题提出了自

  • 标签: 学术讨论 外国文学研究 师院 武昌 外国文学教学 湖北省
  • 简介: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表现出很强的科学性,本文以新批评和德里达的"文本"概念为例,认为这些科学化的研究,并不纯粹是对文学活动特征、真相的揭示,而包含了一种主观"信仰"的选择。

  • 标签: 新批评 德里达 批评理论 文本
  • 简介:本文在对解构主义关于语言的延宕性和语义相对稳定性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借鉴"执中"的中国哲学与人文思想,提出翻译标准的描述或界定,应参照这样一种思路:遵循翻译活动的特性,保证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最大限度的"共识"——即文本问基本语义的照应与关联.

  • 标签: 翻译标准 解构 中和 文本共识
  • 简介:菲利普·罗斯在取得早期成功后遭遇各方面的批评而陷入迷茫期,他在反思中大胆进行文学实验,所推出的《伟大美国小说》在其风格多变的创作生涯里具有分水岭意义。他以棒球队西征的遭遇反映美国社会逐步陷入20世纪60年代动乱的过程,并在创作中逐步完善有关伟大美国小说的标准,强调继承传统又观照现实,凸显了从后现代主义朝新现实主义的转向,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 标签: 菲利普·罗斯 《伟大美国小说》 经典标准 新现实主义
  • 简介:"圣灵从我眼前走过,我的心动了,我的生命受到鼓舞。"——2006年,冯秋子在她的散文集《圣山下》的扉页,写下了这句题记。那时,她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六年后会用文学之外另一种她相对陌生的艺术语言——水墨绘画,来铺陈心迹,捕捉意念,拓展力量,发出纯粹的艺术之声。面对她新近创作的现代水墨作品,观者不仅受到了鼓舞,还能感受到自在生命之建构和时空意象之生成——看着那蕴含其中的审美能量,如此生动地从我们眼前走过.

  • 标签: 现代水墨 冯秋子 实验 艺术语言 水墨作品 时空意象
  • 简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四届年会将于2015年6月12日-6月14日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承办,诚邀全国高校从事英语文学研究与教学的专家学者踊跃参加。

  • 标签: 大学英语 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 学会 中国 会通
  • 简介:近代意义上的西方文学诞生自18世纪法国的沙龙中,它曾经参与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在知识阶层爆发的激烈的政治论争。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奠定了文学研究的两条路径,即社会批评和审美批评。20世纪的形式主义理论在“文学性”追求的背后有着浓厚的哲学和意识形态含义,即人类精神的自由与完善,这与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以及二战之后萨特的“介入”理论并无二致。宗教和神学不断为文学叙述提供着不同的世界观和丰富而细腻的生命体验,同时,20世纪的神学和哲学解释学又为文学文本的分析提供了方法论来源,这不但使哲学与文学,而且亦使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文化史”写作与文学叙述渐次走向了融合。

  • 标签: 近代西方文学 形式主义 文学性 介入 叙述 新文化史
  • 简介:教会大学由于其西方文化背景,更容易接受新文学,因而纷纷设置了与新文学相关的课程。这吸引了一批较为关注新文学的学生,并培养了许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此外还培养了一些新文学的研究者。在促进新文学的发展方面,与新文学相关的学术演讲也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教会大学 新文学课程 演讲
  • 简介:正确理解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前提是将其放在对宗白华美学思想整体观照的视野中来进行考察。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是宗白华的基本美学观念。他的意境理论是他在对前人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对自己以"人格"为核心范畴的美学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其核心意旨是强调对人格境界的追求。

  • 标签: 宗白华 意境 人格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