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韩树站在《杜弗莱纳现象美学》(《光明日报》1985年3月14日)一文中指出:现象美学是当代西方美学重要流派之一。它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波兰籍美学家罗曼·茵加登(代表作是“文学艺术作品》),另一个是法国美学家米凯尔·杜弗莱纳(代表作是《审美经验现象》)。杜弗莱纳认为,审美经验包括创作者审美经验和欣赏者审美经验。历来各派美学都是建立在创作心理学基础上,这些美学有陷入心理主义危险。他继承现象创始人胡塞尔对心理学

  • 标签: 现象学美学 西方美学 法国美学 美学家 心理学方法 审美知觉
  • 简介:<正>现象基本原理现象是当代西方最主要哲学思潮之一。它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作为一种独立哲学运动。现象于本世纪初在德国兴起。到了六十年代,现象成了一股声势浩大国际性哲学思潮,它不仅在哲学方面对后来存在主

  • 标签: 现象学 文学批评 哲学思潮 创始人 胡塞尔 哲学运动
  • 简介:“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属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一个热点话题,现已形成了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重建论,希图重新理清、还原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范畴,并将此应用到古今文学批评;一种是转换论,通过中西文论比较、阐发,发掘古代文论有价值东西,古为今用。这两种观点共同目标是一致,即建立中国自己文论话语,以抵制西方文论的话语霸权。其中重建论在当下取得了一项重要成果,那就是余虹教授《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年8月)。它被评价为:“此书另辟一路,试以现象还原方法探究两者(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在入思前提与意识空间上突出差异和不可通约性,并对‘中西比较诗学’命题研究提出质疑。”其结果究竟是怎样呢?

  • 标签: 西方诗学 中国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文论话语 东西 中西文论
  • 简介:也就在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或米开朗基罗时代,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躯体内部也在孕育着划时代变化,长篇小说《金瓶梅》正是这一时代产物。它不同于李卓吾标榜“童心”和汤显祖张扬“情”,它以标榜箴诫“酒、色、财、气”形式露骨地宣扬市井众生对于“酒、色、财、气”向往、艳羡和追求。无论是从思想还是从艺术上看,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所标志转变都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以市井人物为主人公,以他们群体为表现对象,淋漓尽致地描写他们生活,渲染他们情趣,这在中国小说史上还是第一部。在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在以西门庆为中心那一社会环境,新的人物群体、新社会关系、新追求、新观念、新道德准则在潜滋暗长,在迅速崛起,传统生活模式出现“礼崩乐坏”局面,这些现象在长篇小说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这一现象我把它称之为“金瓶梅现象”。这里,拟以书中几个人物为标志,试加以陈述。

  • 标签: 《金瓶梅》 中国 长篇小说 文学评论 古代小说 价值观念
  • 简介:张艺谋《我父亲母亲》演过好久了,先在威尼斯电影节夺得了金狮,前不久又在南宁抱了金鸡,关于这部影片宣传,似乎已达到了“把话说尽”地步,再去评说,怕没什么人想听了。但我却觉得有话在喉,不能不吐。有一个现象我很奇怪,就是宣传、评说这部影片为时已经很长,有关文字不说是汗牛充栋,也绝对已经满盆满钵,但却基本上都集中在关于母亲的话题上:

  • 标签: 影片 电影节 《我的父亲母亲》 张艺谋 威尼斯 文字
  • 简介:<正>一、两次“否定”启示著名作家柳青在近40年所经受褒贬毁誉,“在从解放区文学环境成长起来第一代作家”,是颇具代表性.在当代文学史第一个时期,即1949年至1966年17年,柳青以他两部优秀长篇小说《铜墙铁壁》和《创业史》,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宝库增添了光彩,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特别是《创业史》,

  • 标签: 柳青 《创业史》 作家 社会主义文学 “十七年文学” 解放区文学
  • 简介:“擦边球”是乒乓球运动一个术语。其得分率极高,但命中率极低,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即使是世界一流运动员,也无人以“擦边球”作为比赛战术而专门进行训练。近年来,“擦边球”这个球类术语被文艺界引进,而且作为某些人创作“战术”,它对中国文艺所产生影响,比乒乓球运动更深更广,已

  • 标签: 乒乓球运动 得分率 中国文艺 文艺产品 艺术事业 社会文化氛围
  • 简介:<正>近代文学一个主要、实质性变化,就是小说逐渐成为主导文体。在整个古代时期,戏剧特别是诗歌始终是语言艺术代表形式,所以,古代文学理论相应地也几乎全部是一种诗学①。以诗为对象和文学正宗理论兴趣,在中国从孔子起直到宋明诗话,绵延二千年之久;在西方则从柏拉图到黑格尔,也恒久不衰。小说一方面作为后起文体,同时,最初作为大众性通俗性文学,在诗古老传统和雅正地位面前就显得浅薄和粗鄙,因而迟迟不能得到文学学者尊重,甚至直到本世纪,美国仍然“有一种

  • 标签: 小说学 语言艺术 古代文学理论 近代文学 黑格尔 柏拉图
  • 简介:事物发展都可以被概括为一定范畴加以分析或言说,根据哲学基本原理,事物范畴一般都是在两两相对意义上得以呈现。正是基于这样认识,我曾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过范畴研究。不过我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范畴研究都是在一种逻辑对称意义上展开,其中不免包含着一些勉强和尴尬成分,那就是,无法解释有些范畴并不符合这种逻辑对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存在着大量逻辑范畴不对称现象

  • 标签: 不对称现象 逻辑范畴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引论
  • 简介:学界对于左翼文学论述历来都陷入一种两难困境,这与左翼文学本体矛盾有关:一方面虽然出现了一些在艺术与政治之间具备某种平衡左翼文学作品,但不可否认大部分左翼文学创作品质在审美维度参差不齐,甚至有天然缺陷;另一方面是它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相濡以沫联系使其具备政治正确优势,并且参与建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为无产阶级夺取和建立文化领导权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种政治与文学交叉文化现象,左翼文学不能完全隶属于政治范畴或文学范畴,因此审美、政治,或是两者兼顾角度都难以抵达左翼文学本体,无法获得对其全面客观认知。

  • 标签: 左翼文学 主流意识形态 文学本体 审美维度 无产阶级 文化领导权
  • 简介:2000国电影呈现出整体疲软和局部亢奋状态,表面上看,不时有一些兴趣热点激起波澜,但艺术散化状态和文化潜流起伏构成却是创作较为平淡表现。随着世纪交替到来,原本应当激动人心影像世界平铺直叙,艺术话题被市场、进入WTO、降价风潮、评奖风波、贺岁片等所遮盖,电影的确成为大众文化重要角色,但中国电影生生不息艺术传统却依旧潜流般绵延,探究世界末创作走向和主题,应该会更好提示我们关注艺术本质表现,并对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前景有启发意义。一、艺术表现探究走向百年门槛中国电影,在大半时候是流连在艺术和商业争斗,也许东方传统无法像好莱坞那样缝合艺术片与商业片截然界限,商业与低谷

  • 标签: 中国电影 现实主义 贺岁片 《生死抉择》 影片 时代英雄
  • 简介:尽管新世纪来临之时我们没有陷入世纪末忧虑和狂躁之中,尽管我们对中国电影期盼依旧殷切,但中国电影进入2000年确是被困惑纠缠不休一年,也是各种议论纷争而不休一年,从创作到理论界,思考虽在,但疑惑丛生,电影艺术出路到底在何方?中国民族电影发展前景何在?我们在世纪交替转折口上难免喜忧参半,却还是放不下心怀高远心思。因为2000又是中国电影潮流演变关口,对它回顾和对2000国电影重要现象探讨,也许对中国电影未来不无裨益。一、大势:谷底还是高潮随着创作产量低落和票房陷入前所未有的减少境地,中国电影困境是显而易见。但也许应当说,产量和票房不是绝对价值评判标准,那么,从发

  • 标签: 中国电影 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现状 艺术个性 市场化 2000年
  • 简介:<正>刘心武在《近十年国文学若干特性》(《文学评论》88年1期)一文中指出:到1980年左右,绝大多数中国作家都彻底冲破了原有的以阶级斗争模式,以阶级分析手段,以群体意识结构作品塑造人物抒发感情框框,而使中国文学汇入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学所遵循探索人性、人情,不仅表现社会人生这“第一宇宙”并且楔

  • 标签: 中国文学 文学现象 文学评论 中国作家 阶级斗争 刘心武
  • 简介:<正>我在阅读当代小说时候,常常会产生一种沉重受难感,那种悲凉苍郁氛围总是死死地缠绕着我心灵。这也许是一种不可摆脱时代美感特征。这里不仅有着《人到中年》式的人生不幸,有着《犯人李铜钟故事》式慷慨捐躯,有看《老井》式对苦难宿命感叹,同时还有着《棋王》式对人生痛苦颇具美学意味自觉体验……。这不仅因为人在现实中所承受种种痛苦和折

  • 标签: 当代小说 文化现象 人到中年 人生痛苦 美感特征 文化背景
  • 简介:余秋雨"文革"参加上海"石一歌"写作组事,闹得沸沸扬扬,成为文艺热点,传媒卖点,这是传媒界一次成功商业炒作.在热闹喧嚣背后,掩盖和遮蔽了当今文坛某些一直存在着、比余秋雨个人履历更值得我们关注问题,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

  • 标签: 余秋雨 为文 文艺 文坛 遮蔽 “文革”
  • 简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90年代是迄今为止被言说最多一个时代。这其中原因,我想,应该不仅仅与它世纪末时段位置有关,事实是,在这个年代,中国文学的确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批评家意识亦获得了空前自觉。这一年代所承当转折,急剧得几乎可以用“心惊肉跳”来形容,身处此种转折过程的人们,自然无法细品其中深长意味,只能留待事后再作反思回味了。尽管有相当多的人,在尚未完全走出这个时代之时,便开始企图回头观望,清理思绪了;但真正透彻认识,还当属于远离这一年代起点。人们对于这90年代急切讲述,说明正是该年代难以拒绝魅力。如果换个说法,那就是人们对于这个年代,着实怀有着太多眷恋。无论是就90年代本身来说,还是就人们之于它情感而言,都不能不承认90年代的确是一个必须给予充分关注年代。在我看来,90年代是一个“精神事故”频发年代。这里我之所以用“事故”而不是“事件”来指称精神现象凸现,原因就在于它们发生,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对于既有精神健康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作为一种精神障碍出现。格外需要指出是,制造这些事故“肇事者”,常常并...

  • 标签: 写作现象 年代长篇小说 现象分析
  • 简介:<正>一、色彩感知主体性诗歌色彩语言特别富有主观感受性质,带有明显主体意识。色彩知觉主体性,既表现于主体视觉系统对来自客体刺激要作符号化和程式化处理,把信息编码为大脑语言,同时也表现为现实世界缤纷色彩必将由主体心灵进行观照和同化,从而使客体物象色彩具有深邃审美意义。在这些方面,绘画同诗歌大体上是一致。既然画家对自

  • 标签: 审美意义 程式化 象征性 色彩知觉 艺术效果 色彩语言
  • 简介:<正>最近重读茅盾《子夜》,多半是因为刚读了孙中田教授研究力作《〈子夜〉艺术世界》。但原因又似乎不仅仅如此。应该说,今天读《子夜》,是够让人内心骚动、遐想翩然。时间在我们身后,把一切存在过都历史化了,但时间不可避免地趋向消逝和虚无,而历史则总能从生存和记忆缝隙突入现实,垫高或指引未来。70年代后期,我们这些青年人终于能够坐在大学教室里来读“重见天日”《子夜》,那时感受是陌生而淡然。证券交易所里的人头攒动和众声喧哗已遥渺不再,股

  • 标签: 艺术世界 众声喧哗 瞿秋白 历史化 美学 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