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2015,武汉初雪1月28日,凌晨5点一个历史时刻春的使者,悄然无息中自远方而来只有0.2毫米但绝对的纯纯的雪雪粒拥抱武汉三镇化了,无痕你走了更大的雪将踏着你的足迹,而来迎接武汉的初春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1920年代创刊于中国大连的《亚》被公认是体现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特点的重要杂志,而同期创刊于广州的《铜锣》则被视为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重要杂志,代表了日本1920年代广义上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另一个谱系。本文以《亚》和《铜锣》为中心,从两者创刊时的历史语境、不同的都市背景,以及杂志中心人物安西冬卫与草野心平各自不同的越境体验等方面,论述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的至深关联。

  • 标签: 现代主义诗歌 大连 广州 安西冬卫 草野心平
  • 简介:查尔斯·奥尔森提出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观点,综合了自身的创作实践,是对时代内容的体现。他的观点既不崇尚形式至上,也并不以内容为尊。在他看来,二者的关系从写作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并且贯穿始终,而且极其强调创作人与作品之间的交流,是对力量的极度渴望。他的创作实践深刻的体现了他的观点,对后来的后现代创作有很大的启发。前言查尔斯·奥尔森(CharlesOlson,

  • 标签: 内容与形式 奥尔森 创作实践 查尔斯 后现代
  • 简介:由于明初士人的诗学理论具有易代之际典型的过渡特点——即立足于理学的大背景之下,与朝代初兴所推行的风雅政教观念有所应合,但又受到祧宋归唐思想的影响,带有文学审美性质的反理学倾向;因此,明初士人对李白诗歌风雅正音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李诗豪放飘逸之艺术个性的无法回避,出现了理论上的矛盾交错,这使得明初对李白的理论评价,呈现出比元代更为明显的理学与文学相融通的特征以及艺术审美趋向。

  • 标签: 李白诗歌 明初 审美类型 选诗 批评 艺术个性
  • 简介:张大千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画大师,也是"用色(彩)最成功的彩墨大家"。从前半生的文人绘画、青绿山水、敦煌壁画等到晚年的泼墨泼彩绘画新风,色彩在张大千绘画嬗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仅以张大千绘画中的色彩研究为重点,探析他对中国绘画色彩的继承和创新,冀望能够进一步丰富张大千艺术研究。

  • 标签: 张大千 绘画 色彩
  • 简介:王昌龄近三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有近二十年是在迁谪中度过的。贬谪生活对他的诗歌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内容、情感、思想和艺术四个方面切入,阐明迁谪经历在其诗歌中留下的痕迹,从创作心态的变化中总结诗歌特色。

  • 标签: 王昌龄 贬谪经历 诗风 变化
  • 简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1985年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年里,文坛上涌现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文学思潮或事件,它们包括:以韩少功、李杭育、阿城、王安忆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以莫言、周梅森、乔良等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以马原、洪峰、残雪为代表的先锋文学,以及由刘再复的"论文学主体性"所引发的激烈的文学理论之争。

  • 标签: 先锋文学 新历史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史 李杭育 周梅森 马原
  • 简介:美学语言学是美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它意在研究言语中的美。广告语言是现代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刺激消费的实用价值,又不乏引人注目的审美价值。本文以美学语言学这一新兴角度审视广告语言中的美学价值,窥视广告语言与民族文化观念之间的联系。

  • 标签: 广告语言 美学语言学 言语求美律 民族文化
  • 简介:1937年,朱光潜曾经是这样评论过废名的诗:废名先生的诗不容易懂,但是懂了之后,你也许要惊叹它真好。有些诗可以从文字本身去了解,有些诗非先了解作者不可。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家与道人的风味。他的诗有一个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

  • 标签: 废名 艺术形式 思想特征 1937年 朱光潜
  • 简介:作为专业化语文教师,特别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时刻掌控自己语言表达的精准、趣味特性,切勿忽视小学生群体既有认知特征和专属化教学引导准则。想要系统化贯彻上述要求,就必须针对日常教学语言特征加以充分拆解探究,必要情况下结合优质化教师语言表达经验进行规模示范,力求令小学语文教师职业技能控制水准发挥到极致状态。

  • 标签: 学语文 日常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 教师语言 语言内容 启蒙教学
  • 简介:1951年创刊的英文版《中国文学》是一本由官方发行的向外译介中国文学作品的刊物。该杂志译介的作品中,诗歌所占比重较大。本文选取了1951—1965年间《中国文学》中的诗歌作为考察对象,梳理其编选方针、选译情况,以及不同时期选材的变化,阐释其特点,并揭示在诗歌编选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显性及隐性因素。

  • 标签: 中国文学 诗歌流派 读者阅读心理 现代诗歌 政治意识形态 两个中国
  • 简介:20世纪后期,随着西方诠释学思想的不断涌入,中国传统学术中的某些理论表达似乎已不言自明地成为“中国诠释学”的命题。在这种大而化之的逻辑之下,“依经立义”也被定义为意义建构与生成的重要模式。然而,对于“依经立义”的理论化与现代化.其首要任务是在“义意之辨”中“还原”其自身的意义场域。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并借之以西方现代诠释学.“依经立义”的“生存论形式构架”及“诠释循环”的诠释学内涵才能够真正地向我们显现。

  • 标签: 依经立义 义意之辨 意义生成 生存论形式构架 诠释循环
  • 简介:语法教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无论是作为语言教学的内容,还是语言课程及教材的编写与组织,语法教学都是关键。维语中的语法教学,以及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与表达,直接关系到语言学习的效率。但同时,对于语法教学的地位并非是语言教学的全部,更不能代替语言教学。为此,本文将从维、汉语教学实践中,从语法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展开探讨,并提出树立正确的第二语言语法教学观的建议,帮助学生从目的语的理解中来提升学习实效。

  • 标签: 语法教学 第二语言 维语教学 地位
  • 简介:五四到20世纪40年代末,围绕文学语言和一般应用文体的论争,先后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白话文运动时期,主题是“以白话代文言”。“白话”包括各方言区和各阶层丰富的口语,也不排斥依然活在当代人口头的一部分古白话书面语乃至成语和文言遗产,笼统称为“活人的语言”稍嫌宽泛,

  • 标签: 现代中国文学 语言论 白话文运动 40年代 20世纪 应用文体
  • 简介:形式主义兴起于俄国,主张用“陌生化”的方式延长审美感知过程中的审美感受。钱钟书在文学创作中注重文学语言表现技巧的运用,尤其是在文学语言形式上,遣词用字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在文辞上的苦心经营;在作品章法结构和情节上,灵活调整,巧妙设计,达到新颖奇特、刻意求新的陌生化效果。

  • 标签: 形式主义 陌生化 表达技巧 章法
  • 简介:一无论是从中国文学发展历程还是从当前的文学创作现状来看,没有人能够否定文学创作与政治的联系。当今的三农问题、打工文学以及文化研究的兴起,都说明了文学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面对现实问题而研究它们,在《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的作者刘锋杰等人看来,就不能完整地解释当代的文化与文学问题。

  • 标签: 创构 政治理想 文化心理 创作现状 美政 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