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文学翻译要做到'信、达、雅',要有深厚文学功底广泛生活阅历;科技翻译要做到'正确、准确、精确',必须掌握科技词汇专业知识。文学翻译科技翻译有着本质区别,但在某些契合点上两者可以交叉重合。

  • 标签: 文学翻译 科技翻译 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的辨证关系
  • 简介:俄罗斯生态语言学研究晚于美国,始于1980年代末。本文从语言是生命有机体,人、语言、环境相互作用两方面追溯生态语言学产生基础;从'生态学'术语提出、'文化生态学'创立、语言()生态学、生物语言学产生;环境语言学提出等勾勒出生态语言学形成轨迹;从国外成果引介、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学术会议、学术刊物等方面梳理俄罗斯生态语言学发展脉络。

  • 标签: 生态语言学 语言生态学 语言(的)生态学 环境语言学
  • 简介:俄罗斯庄园是社会文化空间,具有独有的特征,它是作家们一直描写对象。但是文学中庄园已不仅仅是人物日常起居之地,它已经具有了更多功能,承载了更多意义。屠格涅夫向来就喜爱描写庄园,在《罗亭》《贵族之家》与《父与子》中庄园更是必然出现空间。本文正是在巴赫金时空体理论观照下,分析这三部作品中屠格涅夫笔下庄园。

  • 标签: 巴赫金 时空体理论 屠格涅夫 庄园
  • 简介:俄罗斯历史人物传记题材影片——《维京·王者之战》以10世纪末基辅罗斯为背景,以弗拉基米尔大公一生为主线,讲述了其建立伟大帝国,皈依基督教传奇故事。其中不止有权利与战争、流血与杀戮,更聚焦于战火之中的人性与信仰。本文通过对比来研究电影历史反映异同,全方位认识弗拉基米尔大公这一人物及浅析'战斗民族'性格中蕴藏维京人血性。

  • 标签: 《维京·王者之战》 弗拉基米尔大公 维京人的血性
  • 简介:固定比喻是熟语表现形式之一,其同义性因受到其结构特点制约而具有一定特殊性。本文选取了"人物外貌"语义场中约430个固定比喻,并对其同义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了定义固定比喻同义性标准。分别研究了单义、多义固定比喻同义性特点及常见问题,提出了应当结合语境从语用学角度来观察固定比喻同义性。

  • 标签: 固定比喻 同义性 多义性 单义性 语用
  • 简介:曼德尔施塔姆为俄国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其诗用典丰富,富于哲理,该特点使他诗作常令读者不解,然而也正是因此诗歌能在阅读者反复推敲下,不断给人带来新感受与启发。本文从时间、空间,及意象色彩语言角度探析曼德尔施塔姆诗歌《白雪蜂房更为平缓》中暗示性抒情表达,通过对立意象来分析曼德尔施塔姆饱含深意诗歌语言。

  • 标签: 曼德尔施塔姆 诗歌 意象 对立
  • 简介:近年来,俄罗斯学界对旧礼仪派研究持续升温。这与旧礼仪派对古罗斯东正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继承有关。在旧礼仪派信仰传统中,书籍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尼康书籍改革成为17世纪俄罗斯教会分裂主要原因。为何书籍对于旧礼仪派具有如此重要意义?书籍文化在旧礼仪派信仰和文化传统构建方面发挥着怎样作用?揭开这些问题答案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俄罗斯旧礼仪派世界观及其信仰特点,也对全面理解俄罗斯东正教信仰文化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俄罗斯 旧礼仪派 教会分裂 书籍
  • 简介:普希金被视为俄罗斯精神文化象征、俄罗斯文学'万始之源'。19世纪俄罗斯文学掀起了崇尚古希腊罗马之风,普希金在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基础上不落窠臼,怀着对古典精神热忱,创作出大量带有古希腊罗马风格诗歌。本文试图以普希金诗歌文本中出现古希腊罗马元素为研究对象,探索古希腊罗马风格为普希金诗歌带来崇高与优雅、静谧与自然之美,从而加强对普希金诗歌艺术表现力赏析。

  • 标签: 普希金 诗歌 古希腊罗马
  • 简介:视觉隐喻是视觉修辞主要实践形式。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直观视觉形象,通过一定修辞手段及视觉策略来达到其理想宣传效果。本文在视觉修辞理论框架下,讨论视觉隐喻在现代俄语公益广告中表现特点,探究视觉隐喻在现代俄语公益广告中修辞劝说、信息传播审美功能,进而分析现代俄语公益广告中视觉隐喻运作机制。

  • 标签: 视觉隐喻 现代俄语公益广告 功能表现
  • 简介:本文介绍了'乌鸦'在俄语中文化伴随意义。列举出了笨拙、马虎、虚荣、标新立异等7种与'乌鸦'有关消极文化伴随意义经验丰富、聪明、爱护后代等4种积极文化伴随意义以及乌鸦在民间文化中三种形象。作者认为,'乌鸦'象征意义丰富,在俄汉语中文化伴随意义既有某些相似之处,又有各自民族特色。

  • 标签: 乌鸦 积极的文化伴随意义 消极的文化伴随意义
  • 简介:阿尔弗雷德·黑多克(АльфредХейдок)虽然是一位成名比较晚俄罗斯侨民作家,但是他作品都很具有代表性,也可以说他作品是中俄合璧文化下产物。他具有令人惊叹才华,他每一部作品都能使每一个刺痛人心社会问题变得可以触摸,引起人们注意。在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中,阿尔弗雷德·黑多克作品是最缺少内在规律性,其基本状态是:一个作品,一种特点。通过研究阿尔弗雷德·黑多克小说《满洲公主》(《Маньчжурскаяпринцесса》),我们不仅看到了东北历史上中俄两个不同民族共处特殊时期里的人和事,体会到了阿尔弗雷德·黑多克对生活理解诠释,而且还感受到了这位作家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

  • 标签: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 阿尔弗雷德·黑多克 《满洲公主》
  • 简介:俄罗斯圣像画艺术是俄罗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俄罗斯东正教紧密相连。圣像画跨越千山万水,从拜占庭引入古罗斯,穿越千年,至今不绝,仍然在社会生活中焕发着强大生命力。圣像画中包含了众多精神文化内涵,其中不仅包括东正教神学思想、俄罗斯历史事件、还包括俄罗斯人民价值观等众多文化信息。本文介绍费奥方·格列克、安德烈·鲁布廖夫、季奥尼西和西蒙·乌沙科夫四位圣像画大师及其代表作,从中对俄罗斯圣像画发展历程以及其中包含内在思想历史文化意义进行探究。

  • 标签: 圣像画艺术 圣像画大师 东正教 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精神
  • 简介:巴别尔小说主题呈现出明显悖论特征,表现为对立双方同在性与审美化、对话性与互动性。在《骑兵军》《敖德萨故事》与"童年与成长故事"中,主题悖论性表现为暴力与人性多层关系,文明与野蛮对立冲突,欲望与苦难彼此勾连,以及艺术与生活相互关联。这种悖论叙事融合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诗学理念,以审美的力量消弥严肃文学与通俗小说文学范畴,把阳光南俄写进20世纪俄罗斯文学,并见证知识分子与作家共同悲剧命运。

  • 标签: 巴别尔 小说主题 悖论叙事 身份认同
  • 简介:中篇小说《暴风雪》(《Метель》,2010)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弗拉基米尔·索罗金一部独具特色名著。小说一经问世便引起了文艺界大众读者广泛关注,于2010年获得俄罗斯'新文艺'奖1,更荣获2011年俄罗斯大书奖,2012年在中国被评为'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小说构建了一个过去、现在、未来交织虚幻时空,以医生车夫在暴风雪中赶路为主线,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近乎离奇事件。小说融合了后现代主义荒谬、怪诞、互文性、解构、重构等元素,并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俄罗斯经典文学优良传统,不仅具有极强艺术性,更有深刻思想性。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试图解读小说现实时空荒诞性,并进一步分析出荒诞性背后严肃主题。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索罗金 《暴风雪》 现实时空 荒诞性
  • 简介:俄汉身势语中社会性别定型是客观存在普遍现象,具有不尽相同民族特点、历史渊源、社会习俗、文化理念、思维方式、非口头表达习惯等,主要体现于动作语言、空间语言、触摸语言及面具语言。希冀通过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掌握男女两性使用俄汉身势语基本规则,为国内俄汉语教学提供可资借鉴语用实例。

  • 标签: 俄汉语 身势语 社会性别定型 对比
  • 简介:随着科学探索不断深入现代个体认知活动不断进步,21世纪俄罗斯语言科学发展生发着诸如语言文化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民族语言学等传统语言学所衍生出学科发展新趋势。它们交叉相融,既有契合,又有不同,共同支撑着俄罗斯语言科学发展。本文概述了上述各新趋势,旨在使广大俄语学习者对21世纪俄罗斯语言科学发展有个总体认识。

  • 标签: 俄罗斯语言科学 新趋势 语言文化学 认知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 简介:洛特曼以文化文本空间共性为基础,提出了文化模型构建,并认为艺术文本是对各种类型文化模型完美模拟。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对希什金长篇小说《爱神草》中文化模型进行解析,能够让读者更为深入地理解该作品中关于爱与永恒主题思想。同时,这种文本解析方法对阅读理解其他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也颇有裨益。

  • 标签: 文化模型 空间 洛特曼 希什金
  • 简介: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文化特色与个性在语言中集中体现,在文化翻译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文化负载词翻译既要求译者准确理解其丰富文化内涵,又要求译者恰如其分地运用译入国语言将之传达给读者。莫言《生死疲劳》是一部中国文化内涵丰富、民族性格鲜明小说,富含大量中国文化负载词。无疑,对《生死疲劳》中中国文化负载词合理有效翻译将有助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 标签: 《生死疲劳》俄译本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