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正>看了199O年第4期《辞书研究》中几篇关于辞书学的学科地位的文章后,有一个总的感觉,即这些文章都不能痛痛快快地说辞书学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一个学科。他们或认为狭义“辞书学”(即语文词典的编纂理论和工艺)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或认为传统词典是语言的一个分支,现代词典虽处于众多学科交叉之中,但仍然没有走出语言的大门,或认为辞书学要从语言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为时太早。

  • 标签: 语言学 辞书学 词典学 辞典学 语文词典 词汇学
  • 简介:文化语言以语言文化功能为研究目标,由于语言的文化功能具体体现在语言符号系统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文化语言中,无论是音韵、文字、语法学、语义学、词汇、语言史学,还是一般语言和语言哲学,都获得了不同于这些学科本身的意义,即文化语言的意义。它们自身的规范研究在文化语言中都只是揭示语言的文化功能的手段,并在文化语言中得到了新的组合,当然修辞也是如此。

  • 标签: 文化语言学 修辞学 意义 文化功能 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哲学
  • 简介:语用是七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及语言使用的各个方面。关于语用的定义,现在人们一直沿用莫利斯的说法,认为它是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关系的学科。不难看出,作为符号学分支的语用,把语言的研究范围从抽象结构扩大到语言的具体使用,它所关心的是流动着的语言,即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为不同的目的而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

  • 标签: 语用学 修辞学 语言使用 简论 新兴学科 七十年代
  • 简介:<正>语言的实质问题是语境问题。现代修辞的基础是语境。但是至今语言学界对语境理论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王占馥同志为尝试建立语境所著的《语境导论》,于1993年8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此书侧重从语境的构成、语境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语境学 语境理论 交际言语 语言学 现代修辞学 1993年8月
  • 简介:丁金国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15章,计31万余字。作者多年从事语言研究工作,凡被公认为语言最新成就而与语言教学、运用有关的内容都尽量地加以吸收融化。全书内容系统而新颖。书中关于社会语言、语言与文学、心理语言、计算语言、对比语言等部分,尤为写得精彩。

  • 标签: 语言学基础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 简介:<正>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语言研究由语言体系向言语规律的转向,修辞研究也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研究对象由语言体系中的修辞手段转向了言语规律,研究领域大大开拓,古老的修辞传统在言语交际的沃土上获得了新生。马克科奥斯科·詹母斯的《修辞交际导论》(JamesC.McCros-key,AnIntroductiontoRhetoricalCommunica-tion,PRENTICE—HALL,INC,EnglewoodCliffs,NewJersey.1968)一书就反映了修辞的这种发展趋势。本文想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詹母斯的一些基本观点。

  • 标签: 修辞交际 传统修辞学 修辞学研究 古典修辞学 语言体系 交际理论
  • 简介:<正>词典的形成和发展是运用语言学理论从事词典编纂实践和词典理论研究的必然结果。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糟动和理论研究中,新的学科不断地产生和发展,形成各门科学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科学体系。一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不仅要从本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而且要从科学体系的角度,从学科间的相互关系来认可。世界上没有最终的理论,也没有孤立的学科。探讨词典的地位和作用,既要考虑到它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更要考虑到它在科学体系中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标签: 词典学 应用语言学 专科词典 提供信息 科学体系 理论语言学
  • 简介:<正>(一)"语体"及其相关概念随着语体研究的逐步展开,"语体"已作为修辞的一个基本概念而被经常运用。但对语体概念的理解和名称运用至今并不一致。早期有的学者把语体看成是"在运用上受到各种范围所限制的词语类别";有的从跟语言的地域、社会方言等变体相并列的角度把语体称为"言语方言"。而历来认为"语体"即是"文体"("文章体裁"或"语言体裁")和"语体"即是"语言风格"这两种看法的影响为最大。与此相应,"语体"、"文体"、"语言风格"("言语风格")也被看作是可以彼此替换

  • 标签: 学简介 语体学 语体语体
  • 简介:<正>现代修辞的诞生如果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发凡》问世算起,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对于什么是修辞的问题,修辞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几乎象一块难以消化的口香糖,被人们不停地咀嚼着,反复地品味着,这不能不发人深思。这里我也想再把它抖落一番。我想还是从认识与存在的关系说起。世界是客观的存在,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认识必须通过表达才能进行社会交流,产生社会效果。存在于思维中的认识是潜性的认识,以特定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认识是显性的认识。从客观存在到主观思维是一个由存在到认识的过程,即由客观到主观的过程。由主观思维到社会交流是又一个过程,是认识由潜在到显在的过程,即由认识到表达的过程。表达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但不是机械地简单复制的反映,而是经过主观筛选、模拟、评判,染上主

  • 标签: 修辞学 再思考 言语表达 逻辑学 语言学 主观思维
  • 简介:<正>1987年到1988年,我们曾经打算编一部《应用语言导论》。我们设想,这个应用语言应该是应用语言学学,讲语言同各有关学科接触部的共性和个性。我们谈的应用语言是广义的,大致有四个方面:一语言教学,二语言同自然科学,三语言同社会,包括语言修养,四语言计划。而且我们中国的内容要比较多。我们到上海、哈尔滨、广州跟同行讨论,还在广州开

  • 标签: 神经语言学 跨学科 应用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语言应用研究 文学作品语言
  • 简介:戴磊同志的修辞专著,题名为《修辞探新》。作为第一位读者,我读这本书时,首先注意的是它“新”在哪里。读完后,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方法论。传统修辞注重例证的搜集和研究,运用的大多是归纳的方法,往往陷入一种经验的思维,难以从本质规律上科学地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把自己置于自相矛盾的境地。陈望道的《修辞发凡》注意用辩证法研究修辞,是一大创新。但有些部分,比如积极修辞的辞格部分仍然运用归纳的方法,因而未能找到科学的、让他自己满意的辞格分类标准。

  • 标签: 传统修辞学 《修辞学发凡》 本质规律 积极修辞 分类标准
  • 简介:国内外出版的有关社会语言的论著认为美国H.C.Currie1952年首次使用"社会语言"术语.这种提法尚待商榷.法国学者A.多扎1910年使用过"社会语言",原苏联学者Б.А.拉林和Е.Д.波利瓦诺夫1928年都使用过"社会()语言",英国东方学学者托马斯·卡伦·霍德森(Hodson)1939年使用过与如今使用的英语对应词完全一致的术语.英国J.R.弗思和法国M.柯恩等也都早就使用过类似术语.

  • 标签: 术语 社会语言学 语义学 学科内容
  • 简介:<正>由复旦大学申小龙副教授主编的"文化语言"丛书最近由吉林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首批出版的有:《文化的撞击——语言交往》(姚亚平著)、《文化的镜象——人名》(王建华著)、《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史有为著),《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申小龙

  • 标签: 中国文化语言学 教育出版社 语言交往 语言变异 外来词 丛书
  • 简介:1840年至1918年的近代修辞史的主要标志,是复古与创新的交织、西学与中学的辉映。体现在小说、词典修辞理论的弘扬深化.文体修辞理论的革新拓宽,翻译修辞理论的开创建树等方面。分三个阶段:一、鸦片战争时期修辞学说,从古代转向近代。

  • 标签: 修辞学史 近代 史略 修辞理论 鸦片战争时期 词典
  • 简介:修辞需要修辞术。但把修辞只看成是修辞术、修辞技艺:“研究语言襄达技巧”,则阻滞了修辞学科学化的进程。作为科学的修辞,回答的是“人们事实上在怎样运用语言”以及“为什么要如此运用语言”;作为技艺的修辞,回答的却是“人们应该怎样运用语言”。

  • 标签: 修辞术 修辞学 运用语言 研究语言 科学化 技艺
  • 简介:为积累辞书学研究资料,本刊曾陆续刊载1911年以来我国报刊发表的辞书学论文篇目索引,颇受读者欢迎。自本期起,将分期刊登上海外国语学院语言教研室收集、翻译、整理的国外各主要语种学术性杂志、论文集上发表的有关辞书学的论文篇目索引,按语种编排,供读者参考。

  • 标签: 词典学理论 词典编纂学 文献目录 语言学研究 双语词典 辞书学
  • 简介:<正>(一)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修辞专著,从而显示了我国现代修辞的首次繁荣。这些专著是:以研究辞格见长的唐钺的《修辞格》;以借鉴日本修辞体系著称的王易和陈介白的《修辞》;以强调实用闻名的金兆梓的《实用国文修辞》;以开辟修辞研究新领域、创建汉语修辞新体系而驰名于世的陈望道的《修辞发凡》;此外,也还有一些别的著作,不一一列举。如果说上述这些专著一经问世就成为一朵朵鲜花的

  • 标签: 专著必须 个性评 修辞学专著
  • 简介:<正>一1.1961~62年,本文作者在《中国语文》和另一份刊物上发表了《修辞?风格?辞章?》、《谈辞章之学》两篇文章,提出了"辞章"的构想,建议建立"汉语辞章"这样一门学科。此后间断地作了一些探索。1981年春,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标签: 汉语辞章学 汉语语法学 语言艺术 形容词 现代汉语 动词
  • 简介:华东是中国现代修辞研究有代表性的一个缩影,它的历史可分为四阶段:1.本世纪初,它是中国现代修辞的发源地。龙伯纯、王易、陈介白等引进的日本修辞和唐铖、龚自知等引进的英美修辞,同我国传统修辞在上海。撞击”,爆发出耀眼的火花。

  • 标签: 中国现代修辞学 修辞学史 华东 修辞学研究 传统修辞学 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