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互文性理论是具有哲学方法论意义和可用之于实证分析的文本理论。2012年,继1966年首推互文性理论四十六年后,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复旦大学开设系列讲座演绎互文性理论的发展演变。第一讲“主体与语言:互文性理论对结构主义的继承与突破”内容博大精深,浓缩了互文性理论的基本阐释,兼容了互文体系的核心概念。本文选取了讲座展示的、过去学界不予重视的四个方面来读解:可视为克氏人生镜像和法国学术思想编年史的《武士》;中国哲学家张东荪中西哲学理念对克氏互文思想形成的影响;克氏与巴赫金互为成就的关系与克氏对本尼斯特结构主义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弗洛伊的精神分析为克氏的互文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本文试图通过这四个方面史实的挖掘,再塑克氏思想大师的形象,丰富对不断创新发展、多元构成的互文性理论的认知。

  • 标签: 互文性理论 多声构成 《武士》 张东荪 巴赫金与本维尼斯特 弗洛伊德
  • 简介:文章从事实和认知理论两个方面证明测度疑问副词“”来源于劝止词“”。从事实上看,劝止词“”是先于且常用于疑辞“”产生之前的“”,这为两者之间的演化提供了可能性;而中间状态“”的存在,则说明两者的来源关系是现实的。从理论上讲,劝止词“”和测度疑辞“”在对不利现实的认知上是相通的,都是表达对“不希望”的“未确知”的情况的看法,而仅在对现实的可控性上存在差异。当这种可控性差异受到事件时间状态等的影响而消失时,测度疑辞“”也就得以产生。

  • 标签: 语法化 情态 疑问
  • 简介:里斯推动了符用思想的发展,符用学分支的提出是他符用思想的集中表现,话语类型的划分则是他符用思想的具体运用。里斯结合符号意指方式和符号用途两个维度将常用语篇分为16种类型。基于行为学符号理论,他的这一区分不仅虑及符号与对象、符号与符号,更关注了符号与其使用者的关系,是他符用思想的具体运用。符号的起源、用途与效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符号的充分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等问题也同时得到了关注。将符号使用纳入符号学研究,突破仅从符形和符义方面对符号意义的考察,突出符号解释者在符号意义过程中的作用,使符号学处于开放的系统中,必将进一步促进符号学的繁荣发展。

  • 标签: 莫里斯 符用思想 话语类型 符号意指方式 符号用途
  • 简介:在早期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来华传教士的作用不容小觑。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汉学功底。来自德国的罗存就是其中一位。可惜的是,这位对我国英汉词典的编写起了很大作用的人在现有的词典史文献中却很少被提及。文章对罗存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从词典学角度对他的代表作《英华字典》做出全面的评介。

  • 标签: 罗存德 英华字典 词典史 传教士
  • 简介:摘要《左傳》隱公元年記載“莊公寤生,驚姜氏……遂恶之”。寤生一詞,歷來眾說紛紜,有作“啎生”、“夢生”、“窒息”、“惡生”解。筆者以為,以上說法中難產的“啎生”說、易產的“梦生”說,和“生而窒息”說,都不足使姜氏惡之如此之甚,於情於理不合,至於“寤生”為五月五日出生之說更屬臆想。姜氏厭惡莊公,極可能是莊公“寤生”妨父母,古有“兒墜地便能開目視者謂之寤生,舉寤生子妨父母”一說,然考慮醫學常識,“墜地便能開目視”較為反常,遂驚姜氏,因此,“寤生”應指莊公出生便睜著眼睛。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越来越多的现代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运用方言,而言文学中运用方言是十分成功的。言以自己的家乡高密为背景,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大量的运用了高密方言向我们展示了高密的风土人情,使文学中的人物具有独特的个性。本文对言文学语言中高密方言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莫言文学 高密方言 运用
  • 简介:之或欺"、"之或止"这类短语的确切含义及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文章认为"之或V"不是单一结构,""、"或"的词性词义在不同结构中是不一样的。部分"之或V"的"或"应训"能",是助动词,此点长期未被揭破;这时短语中的""基本是无定代词,但也可能是副词。部分"之或V"的"或"则应训"有",为无定代词,这时""是副词,不过它不是修饰某一个词,而是对其后整个主谓结构的的否定。"(副词)之或(代词)V"所表达的意思与"(代词)之V"基本相当,而与"(副词)之V"差别明显。《尚书》"不其或稽"、"无时或怨"与"之或V"相类而出现更早,可能对后者产生过影响。

  • 标签: 无定代词 助动词 宾语前置 同形异构
  • 简介:本文通过引介弗洛伊在失语症研究方面的成就,从而证明:弗氏的失语症研究是其精神分析学说创立的基石,同时也是世界失语症学发展史上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

  • 标签: 弗洛伊德 失语症 精神分析
  • 简介:<正>1989年12月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了张明同志的《语言风格学》,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体性》篇中将作品风格分为八种类型: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张的《语言风格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把每一类型,作了相反的对比;一、简约、繁丰:捐表现的含量,词语的多少;二、含蓄、明快:指表现的曲直,词语的隐显;三、朴实,华丽:指表现的文采,词语的浓淡;四、庄严,幽默:指表现的气氛,词语的庄谐;五、文雅,通俗:指表现的深浅,词语的雅俗;六、谨严,疏放:指表现的态度,词语的严宽;七、刚健,柔婉:指表现的气象,词语的刚柔;八、平易,奇

  • 标签: 语言风格学 张德 词语 修辞风格 繁丰 《文心雕龙》
  • 简介:<正>由著名修辞学家谭永祥先生集十数年之功撰写的新著——《修辞新格》(增订),最近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继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唯一的一部研究修辞新格的专著,提出了《发凡》和其它修辞论著尚未触及或不曾确切阐述的30种修辞现象,其中诸如“舛互”、“列锦”、“断取”、“歧疑”等新格的提出,解决

  • 标签: 《修辞新格》 增订本 修辞论 《修辞学发凡》 修辞学家 断取
  • 简介:里斯的符号观的核心,是将符号过程视为介于一个“载体”和两个“它者”间的联系的行为:“符号载体”指涉“意指”;“符号载体”引起“解释项”.这个符号观的两个“它者”范围太小,不能涵括很多符号现象;“符号载体”和“解释项”间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引起关系;“意指”和“解释项”也不可能同时存在于符号过程中.里斯的符号观,受皮尔斯三元关系符号论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不足所限,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莫里斯 行为主义符号论 意指 解释项 符号载体
  • 简介: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的阅读需要深入的研究文章的表达的主题和文章的写作顺序、结构、文彩等一系列问题,还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标签: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探讨
  • 简介:姿先生的《教学语言艺术》以清新鲜活、意蕴深厚的独特风采,探讨了教学与语言的密切关系,揭示了教学语言的神奇魅力们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方方面面,是现今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教学语言艺术的专著。该书在阐明教学语言的内涵、特点及其作用之后,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为线索,将数学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大形式,又结合语言学通过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篇章等角度研究音节的协调,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篇章的修辞,开头结尾的处理等。

  • 标签: 教学语言艺术 钥匙 语言艺术化 教学过程 数学语言 书面语
  • 简介:疑问副词“莫非”至迟在宋元之际就已产生,它并非直接由义为“没有谁/什么不是”的跨层结构“莫非”衍生而来,而是与测度疑问副词“”、“是”、“莫不”、“莫不是”有渊源关系。疑问副词“莫非”生成的语境是疑问句,生成的机制是类化。疑问副词“莫非”的演化表现在使用频率、句法功能和语气等方面:元代以降,“莫非”在“”系疑问副词中逐渐占有明显的优势;“莫非”用于NP前的功能在逐渐消失,基本上只用于VP前;“莫非”最初只表示测度,至迟在明代后期语气开始分化,可以表示反诘,但表示测度仍是其主要用法。

  • 标签: “莫非” 疑问副词 跨层结构 来源 演化
  • 简介:<正>为了向出国人员以及从事外事工作人员提供一有关外语会话的工具书,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即将出版一《中英俄会话与词汇手册》(赵兴仁、杨松林编著)。这本手册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在同外国客人交谈时和出国人员出国后的常用会话。内容包括:海关、旅途、城市、交通、衣、食、

  • 标签: 工具书 词汇手册 工作人员 科技文献 会话 经济文化
  • 作者: 乐安林
  • 学科: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 2017年第1期
  • 机构:绘本,翻译成英语学科的说法,也就是PictureBook,反倒更加简明易懂。绘本以“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将学生们带入彩色世界,意犹未尽地向他们讲述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又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基于这样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若将其引入英语口语教学中,以绘本创设情境,营造故事氛围,想必对于开展口语训练,落实口语教学大有益处。在如下的教学探索中,我根植于自身的口语教学经验,就如何将绘本故事你嵌入口语课堂,激活口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