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以课例分析的方式,探讨了学生自发疑问的教学价值,要充分发掘其教学价值,教师应关注学生自发的疑问,并保持一定的敏感性,进而通过引导学生解答疑问,促进知识建构。

  • 标签: 疑问 教学价值 知识建构
  • 简介:〔摘要〕高中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味的教,学生一味的听是一种传统教学方法,但经调查发现,学生一味的占配角,无助于能力的提高,应提倡培养学生对教学的“疑问”,课堂才有活力,从而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 标签: 〔〕疑问能力培养高中生
  • 简介:<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正说明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说明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要鼓励学生“放胆”大胆地提问。开始的时候,学生往往抓不住主要矛盾,提出的问题扣不住中心,但即便是这样,也要充分肯定学生动脑积极思维的一面。不要轻易说一些刺激学生的语言,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更不能批评他

  • 标签: 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 教师 明学 独立阅读能力 易说
  • 简介:在组织光合作用的教学过程中,相信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水的光解的反应式中为什么没有酶?(2H2O→O2+4H+4e)到底这个反应要不要酶呢?这个问题在各大生物教学网站上引起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都莫衷一是。而我们的教参上说需要酶,那为什么在反应式中没有体现出来呢?到底是什么酶呢?这里想和同事们讨论一下。

  • 标签: 反应式 教学过程 光合作用 教学网站 教师 生物
  • 简介:谈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徐爱军在教学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可以使学生在一课书教学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质疑问难的时间可以在课前、课中,也可以在课后。在课前,要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并指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但不予解...

  • 标签: 质疑问难能力 提出问题 主要人物 引导学生 教师 教学思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课程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然而,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低效探究、形式探究的现象,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搞形式,毫无意义。如何使探究更有效,本文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意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科学探究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 标签: 形式探究低效探究有效探究
  • 简介:分类思考一般是指在解决某些问题时,根据问题的"已知"或"所求"或"已知与所求"相互间的关系,确定恰当的分类标准,依据这一分类标准,把所研究的对象分为若干种情况;然后对每种情况进行分析、思考,使问题获得解决。现举例说明如下:1.依据"所求"分类例1100人排成一列,自1起往下报数,报奇数的出列,留下的人再重新报数,这样继续下去,……,最后留下一个人,问这个人每一次报数时,报的数是多少?分析:据"所求",按每人每次报数的奇偶性这一标准进行逐次分类思考.总的人数:1,2,3,…,100。第一次报偶数的:2,4,6,…,98,100;第二次报偶数的:4,8,12,…96,100;第三次报偶数的:8,16,24,…96;

  • 标签: 分类标准 人排 奇偶性 在三
  • 简介:〔摘要〕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的工作质量,关系着未来人才的质量,关系祖国的未来。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繁琐而又辛苦的工作。班主任除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有效管理班级,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习惯,使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 标签: 〔〕班级管理德育教育思考 探讨
  • 简介:“细节”释义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也有解释为琐碎的事情、无关紧要的事情。古人所谓“为人有志,不修细节”,但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中,对于关注“细节”这个话题,却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在已经形成的“细分”社会中,分工中的每个细节岗位都在被挖掘和重视。在“质量为生命”的思想影响下,每一项检测和管理都在细微处比拼。

  • 标签: 文化思考 细节文化
  • 简介:<正>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是我国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许多学校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构建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体系框架,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就我国庞大的基础教育而言,在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形成有特色的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尚存在着某些偏颇之处,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察觉并纠正偏差,将会阻碍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目前,我们在发展特色教育时要特别注意抓好以下若干问题:1.保持社区内初、中等教育之特色的相应衔接随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取消了初中入学考

  • 标签: 发展特色 创建特色 特色教育 学校 素质教育的实施 科技领域
  • 简介:当前,人们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和"快乐教育"。受其影响,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以表扬为主"。但教师常用表扬不但会导致表扬失去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教师常用表扬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和正确对待挫折,易使学生对道德行为失去兴趣,作出虚假的道德行为,甚至还可能使他们作出不道德的行为来。所以,教师在教育中要慎用表扬,应采取合作、对话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追求自我完善,去欣赏他不得不做的事情的内在价值,从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足感,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和道德品质。

  • 标签: 赏识教育 表扬 道德品质
  • 简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纲要》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工作都作了明确而科学的论述。学习《纲要》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个由改革课程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也是基础教育承担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

  • 标签: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
  • 作者: 郭海英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1-1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
  • 机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提到:“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可以看出,拼音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识字。但是拼音学习比较枯燥,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拼音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唐云臻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低年级学生之间常常因为不小心将对方的一本书弄下书桌,或撞歪对方一个小字的一个笔画,或玩耍时恶作剧地踩掉对方的一只鞋子……对方想不通,便向老师“告状”。这种事在学校很常见的。对此,有的老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问清缘由,辨明是非,晓之以理,解其心中不快;有的老师也耐心的解决一次或几次,以后就觉得太麻烦,便以“好,我一会儿解决”!搪塞过去;有的老师甚至立即马起脸到;“讨厌,你们只会告状,怎么不把功夫用在学习上?”学生便只有委地藏起心中的不快,悻悻而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