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医学伦理》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的教学研讨,才能真正发挥《医学伦理》在护生职业素养形成中的作用。主要方法是对《医学伦理》教学改革作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并将研讨结果实施在07级护理学本科生的《医学伦理》实践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本项成果可在今后《医学伦理》教学中应用。

  • 标签: 医学伦理学 案例教学法 实践教学 研究
  • 简介:关于教育惩罚问题已有较多研究。但教育惩罚是什么、教育惩罚为什么、教育惩罚向何处去等核心命题仍待进一步厘清,因此需要进一步澄清教育惩罚的概念、追问教育惩罚的目的、重构教育惩罚的可能性空间。教育惩罚的教育意义不容否定,但需要厘清合理的教育惩罚是什么。教育惩罚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使儿童行为合于规范,而在于为儿童走向幸福生活引领道路。教育惩罚的发展空间应是无限广阔的,具有丰富而灵活的多样化可能。

  • 标签: 教育惩罚 教育惩戒 体罚 可能生活 无立场分析
  • 简介:赫尔巴特主张以伦理来说明其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文集》为依据,试图进一步探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思想。包括其研究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学的伦理基础以及教育性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并思考其在当代的意义。

  • 标签: 教育思想史 赫尔巴特 教育学 伦理学 教育性教学
  • 简介:长期以来,教学伦理研究一般采用职业伦理视角研究教学伦理活动,把学生视为教学伦理生活的旁观者。当前,有必要转换研究视角,采用活动伦理视角来观察分析教学伦理活动,即把教学伦理活动理解为师生共同的道德生活。从活动伦理视角看,学生主体问题是教学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需要努力建构教学伦理研究的学生主体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点是:学生是教学伦理活动的责权主体,教学伦理活动是学生道德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 标签: 教学伦理学 学生主体 职业伦理 活动伦理
  • 简介:伴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关于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的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索高校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合理内涵,并且提出高校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建设的策略。

  • 标签: 高校教师 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伦理道德建设
  • 简介:教育伦理是在教育科学和伦理科学之间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旨在以伦理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提升教育的伦理内涵,从而推动教育向善的、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教育伦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

  • 标签: 教育伦理学 研究综述 研究对象 基本原则 教育伦理评价
  • 简介:伦理视角对课堂对话进行审视,对于形成师生彼此尊重的课堂氛围,转变教师“师本位”的观念,形成民主、开放、平等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信息的反馈效率,给予学生更多人性的自由与关怀和做人的尊严与自信。形成有伦理的课堂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课堂对话 伦理缺失 信息传递 信息反馈
  • 简介:核心素养发展重在关键能力的提升。聚焦物理学科能力,基于理论研讨和多轮实证测评检验,确定了三个维度、九项一级指标的物理学科能力表现框架。通过大样本跨年级测评探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划分了学生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7级水平,从关键能力的角度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诊断性描述,为核心素养的分级评价提供了实证资料。在物理教学中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针对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发展现状,特别是测评中发现的薄弱点,引导学生关联整合知识、建构物理观念,在科学实践中培养能力,并基于系统评价改进教学。

  • 标签: 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能力 能力表现测评
  • 简介:在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伦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互联网的诞生地,其互联网技术和使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高校网络伦理教育方面也率先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目前,我国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将网络伦理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而仅仅是在德育实践层面有所涉及。因此,加强我国高校网络伦理教育刻不容缓。

  • 标签: 信息化时代 中美高校 网络伦理教育 比较
  • 简介:(二)物理学研究方法拓宽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有老师应用这种模式,即提出问题→物理实验→得出定律。这种演示了简单实验后真的能由此得出定律吗?难道没有积累和继承的前提?没有科学家进行分析和演绎等思维加工过程?显然,象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给学生以研究物理问

  • 标签: 物理学史 物理教师 研究方法 物理教学 加工过程 物理实验
  • 简介:制度伦理是学校危机管理的“软件”部分,它对危机管理具有启动、导向和制约功能。危机管理的制度伦理建设包括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两个基本部分。制度伦理化是制度合法化的基础,它包含以人为本、程序公正和负责等基本价值。伦理制度化是把伦理要求以制度“硬化”,可以采取分散渗透和专门化规定两种形式进行。

  • 标签: 学校危机管理 制度伦理 制度伦理化 伦理制度化
  • 简介:什么是伦理?《辞海》的解释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按郭思乐教授所认为便是对学生的高度尊重。为什么学生应当得到尊重?从学生内部来认识,有应当得到充分尊重的理由。小学生是儿童,儿童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不应被忽视的生命阶段。儿童保留着人性中最美丽的方面,对此,鲁迅先生就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 标签: 伦理观 语文 小学生 《辞海》 生本教育 尊重
  • 简介:边玉芳同志在2002年第4期的《心理科学进展》中撰文《警惕心理学研究中的统计误用》,阅毕颇有感慨。笔者就近年从事心理学研究与教学的经历谈谈拙见,以与边玉芳同志达成共识。

  • 标签: 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 共识 误用 教学
  • 简介:本文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为线索,以《论语》有关“文、行、忠、信”的言论为依据,在具体分析孔子言论的基础上考察孔子伦理道德之教的要义。

  • 标签: 孔子 文、行、忠、信 伦理道德之教
  • 简介:教学的根本乃人之培养。何以为人?人之生成,必然关涉德性的培养,也必然关涉主体生命的展现。从教学成人的根本性基调出发,伦理品性应当是教学的根本属性。教学实践中教学伦理品性却被遮蔽而陷入了迷失,表征为教学逻辑起点的迷失、教学观念系统的狭隘化、教学实践逻辑的应试化、教学培养方式的线性化和个体生命特性的缺失。

  • 标签: 教学伦理 伦理品性 迷失
  • 简介:关于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问题,前不久本人曾发表过一些看法,但现在回头看,觉得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追问,因为一个对象的构建并不是通过某种开创性的理论行为就能够一劳永逸地予以解决的问题,相反,它是一项费时耗神艰苦细致的工作,只能通过一系列细小的矫正修补甚至否弃重构等活动来加以完成和完善.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教育管理学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
  • 简介:华南师范大学赵敏教授主编的《学校管理学》于2017年9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规划教材。该书自2000年初次出版以来,先后十余次印刷并修订再版,受到了读者的好评。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是作者在2008年再版的基础上,调整了全书体例,进行了重要修改,增添了许多新篇章的教学研究的又一成果。

  • 标签: 学校管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介 华南师范大学 课程体系建设 修订再版
  • 简介:高校教师伦理共同体是通过建立共同的道德价值判断、道德意识、价值信念、价值认同或相关德性等,组成一个学习的、关怀的、同辈的、全纳的、探究的具有共生共存关系的教师职业组织形式和教师道德共同体。其具有包容性、道德性、发展性和责任性等特点。该共同体基于情感的德性生活诉求、差异的规范伦理诉求、交往的学术共同体诉求以及和谐的高校教师伦理秩序诉求,需要从专业知识共同体、伦理精神共同体、德行规范共同体、科研学术共同体和社会服务共同体五个方面来建构。

  • 标签: 高校教师 伦理共同体 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