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乳腺患者绝经症状困扰与应对体验,为制订绝经乳腺患者绝经症状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本研究为质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和门诊随诊12例合并围绝经症状绝经乳腺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绝经乳腺患者绝经症状管理体验提炼出2个类属和6个主题,类属1症状管理困境,包含负性情绪增加、症状认知缺乏、消极应对方式、信息支持不足;类属2症状管理应对策略,包含积极自我调整、社会支持。结论绝经乳腺患者绝经症状困扰较重,医护人员应关注绝经乳腺患者绝经症状管理阻碍因素,激发患者积极自我调整、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围绝经症状评估和长期随访,提供专业健康指导和便捷医疗服务。

  • 标签: 乳腺肿瘤 围绝经期症状 应对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血性乳头乳腺保留乳头乳晕可行。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乳腺中心收治术中选择并完成保留乳头乳晕16例女性乳腺患者。年龄(49.6±6.2),年龄范围为41~70肿瘤最大径(2.5±1.4)cm,最大径范围为1.0~6.0 cm。对于有非肿块样强化(NME)患者采用切除乳头内全部乳管,保留乳头乳晕皮肤或楔形切除部分乳头皮肤以及乳头内乳管手术;对于无NME患者采用完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手术方式。结果13例患者行保留NAC乳房切除术,3例患者行保乳手术。导管原位癌5例,黏液癌1例,浸润导管癌2例,浸润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8例。术后乳头表皮坏死2例。随访24~48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对于伴有血性肿瘤未侵及NAC乳腺乳腺磁共振可作为保留NAC必要影像学检查,同时对于NME延伸至乳头乳头内乳管线样强化病例,采用乳头内乳管切除而保留NAC具有较好肿瘤安全

  • 标签: 乳头溢液 乳腺癌 乳头乳晕复合体 非肿块样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分析胸廓类型和对称,对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乳腺患者治疗效果影响。方法2018年1—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中心对30例行即刻假体乳房重建单侧乳腺女性患者,年龄33~48(39.6±4.6),用胸部CT进行胸廓类型和对称分析,测量指标包括胸廓最大横径、左右侧最大纵径、左右侧最大横纵径比值、左右侧前胸角、后胸角、外胸角。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痊愈,无1例出现感染、假体取出等并发症。22例患者选择解剖型假体,其中中高突假体12例,低突假体10例;8例患者选择圆形低凸假体。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BREAST-Q问卷量表和3名非手术医师对术后随访照片进行美学评估,其中优22例、良4例、及格3例、差1例;优良86.7%。及格3例中1例为局部切口瘢痕增生,2例为轻度包膜挛缩;差1例为假体移位。结论术前对胸廓类型和对称进行测量分析能够对所选假体进行调整,排查胸廓畸形避免对手术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即刻假体乳房重建 胸廓类型 对称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大乳房乳腺上皮细胞(hMEC-GAHB)原代培养方法,观察该原代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0.25%胰蛋白酶和Ⅰ型胶原酶混合,结合长时间4 ℃和短时间37 ℃消化,配合低转速离心方法,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治疗10例乳房肥大症患者(M组,实验组)和10例正常体积乳房患者(N组,对照组)乳腺组织中消化获取乳腺上皮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评价获取原代细胞效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特点,采用多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法(MICC)鉴定原代细胞种属,并采用碘化丙锭(PI)染色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各组细胞细胞周期和体外增殖及凋亡等生物学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肥大乳房每克乳腺组织可获取细胞数为5×106个,细胞存活为70%,接种后48 h细胞贴壁60%,贴壁细胞活性良好,接种后72 h胞质展开,120 h相互融合。细胞增殖明显,未见明显凋亡。hMEC-GAHB与正常体积乳房乳腺上皮细胞在细胞形态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正常表达典型上皮细胞骨架蛋白[CK8、CK14、CK18、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在含有相同浓度17β-雌二醇体外环境中,处于同一时期细胞对数生长期时,hMEC-GAHB组群体倍增(PDR)为0.548、1.634、2.062、3.946、5.210、8.700,正常体积乳房群体倍增(PDR)为0.394、1.455、1.820、3.822、4.467、5.21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EC-GAHB组和正常体积乳房G2/M期与G0/G1期细胞数比值分别为0.45±0.01和0.34±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酶消化法可获得较满意细胞数和细胞活性。hMEC-GAHB具有典型上皮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点,在含有雌激素体外环境中,hMEC-GAHB比较正常体积乳房乳腺上皮细胞具有更强增殖活力,并具有正常细胞衰退期。

  • 标签: 腺性肥大乳房乳腺上皮细胞 原代细胞 体外培养 形态学 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围绝经乳腺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情况、中医体质类型、肿瘤诊治方法以及体质对其Kupperman评分影响。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法对2015年在本院乳腺科就医绝经乳腺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患者基本信息、诊治情况、体质以及改良Kupperman评分症状情况。应用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从而观察围绝经乳腺患者常见中医体质及其Kupperman评分情况,并探讨肿瘤治疗方式和体质与患者Kupperman评分联系。结果纳入228例,年龄(52.50±4.75)。被调查者体质常有兼夹,228例被调查者最常见体质为血瘀质(116例,50.9%)、气郁质(110例,48.2%)、阳虚质(109例,47.8%)、气虚质(101例,44.3%);96.1%(219/228)受访者Kupperman评分>6分,89.0%(203/228)患者呈现疲乏,情绪激动和失眠(均85.1%,194/228)紧随其后;与未接受化疗患者相比,化疗过患者Kupperman评分程度更重(P=0.013);而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和质Kupperman总分较其他体质患者低,除了特禀质外其他7种偏颇体质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瘀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为受访者常见体质;多数被调查者均出现了围绝经症状,化疗则是患者症状加重危险因素。从体质角度而言,受访者围绝经综合征保护因素为平和质,而除了特禀质外7种偏颇体质则是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体质 Kupperman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乳腺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长期复发及生存结局影响。方法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预防治疗中心数据库中回顾收集1999年12月至2014年12月2 778例原发性乳腺保留乳房治疗病例资料,中位年龄47(范围:21~91)。根据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40组(677例)与>40组(2 1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动生存(DDFS)、无病生存(DFS)及乳腺特异性生存(BCS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复发及生存预后因素。结果≤40组和>40激素受体阳性比例(490/677比1 581/2 101,χ²=6.981,P=0.030)、腋窝淋巴结阳性比例(314/677比713/2 101,χ²=34.966,P<0.01)、T1期比例(301/677比1 160/2 101,χ²=37.660,P<0.01)、接受新辅助化疗比例(413/677比1 010/2 101,χ²=34.27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02个月。≤40组和>40组10年局部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1.6%,P=0.147)。≤40组和>40组10年DDFS分别为90.6%和95.3%(P<0.01),10年DFS分别为86.5%和91.1%(P=0.001),10年BCSS分别为91.0%和93.7%(P=0.105)。年龄不是局部复发独立预后因素(P>0.05);淋巴结状态(阳性比阴性,HR=2.73,95%CI:1.94~3.84,P<0.01)、年龄(≤40比>40,HR=1.73,95%CI:1.24~2.42,P=0.001)、肿瘤最大径(>2 cm比≤2 cm,HR=1.61,95%CI:1.14~2.28,P=0.001)DDFS和DFS独立预后因素;激素受体状态(阳性比阴性,HR=0.54,95%CI:0.39~0.74,P<0.01)、淋巴结状态(阳性比阴性,HR=2.94,95%CI:2.12~4.07,P<0.01)、肿瘤最大径(>2 cm比≤2 cm,HR=1.45,95%CI:1.05~2.01,P=0.025)BCSS独立预后因素。结论≤40与>40乳腺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局部复发风险相似,前者长期生存劣于后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区段 发病年龄 复发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扩张术在乳腺术后乳房再造中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173例乳腺术后需行乳房再造女性患者,年龄(38.2±8.0),体质量指数为(21.5±2.1) kg/m2。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76例,左侧97例;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术8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165例;接受化疗150例,放疗9例。一期行即刻或延期胸壁软组织扩张;二期行单纯假体置换、置换假体联合自体组织移植或单纯自体组织移植完成乳房再造。术后进行随访,并采用Harris方法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73例中,即刻乳房再造95例,延期再造78例。组织扩张周期为(7.7±3.2)个月,二期手术中采用单纯置换假体105例,置换假体联合自体脂肪注射移植48例,置换假体联合内镜下背阔肌肌瓣移植17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3例。术后随访3.5~41.0个月,平均12.6个月,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最终取出假体;其余大部分患者乳房再造效果良好,Harris评价结果为外形完美23例,优129例,良13例,差7例,优以上者为88.4%(152/172)。结论组织扩张术在乳腺术后乳房再造中可起到重要中转站作用,二期手术时可灵活选择乳房再造方式,其适应证广泛,尤其适用于乳腺术后乳房即刻再造,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组织扩张 乳房植入物 自体移植物 脂肪组织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乳房轮廓保留(BCP)指通过保乳手术(BCS)、乳房切除即刻乳房重建(IBR)外科策略,保留乳腺患者术后乳房轮廓。随着乳腺外科技术发展,乳腺患者术后外形和生活质量获得了明显改善,最近研究报道中,将BCP作为一项新指标来衡量或评价乳腺治疗效果。在早期乳腺手术中,需要根据术前对乳腺患者全身情况和乳房肿瘤全面评估以及乳房形态特点,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合理提高乳腺术后BCP,改善患者术后外形效果。结合我国女性乳房形态特点,不仅可以通过BCS和IBR保留乳房轮廓,在部分乳腺患者中,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切除术也可作为保留乳房轮廓术式选择,从而减少乳房缺失给患者带来身心影响。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保乳手术 乳房重建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手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胸部肿瘤外科接受乳房改良根治术乳腺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组(根治+重建组,n=25)和根治术后未行即刻乳房重建组(单纯根治组,n=125)。术后6个月时,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乳腺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BR45)调查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自制乳腺配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配偶生活满意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结果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发现:根治+重建组患者在身体形象、性欲、未来预期方面的得分优于单纯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问卷分析结果显示:根治+重建组配偶在身体形象、自身性功能和感情家庭方面的得分优于单纯根治组配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和经济水平与手术方式选择有关(P<0.05)。结论乳腺手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生活质量优于未行即刻乳房重建患者。年龄和经济水平可能乳腺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影响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乳房切除 即刻重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总结国内外乳腺患者乳房切除术皮瓣管理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系统、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循证数据库、原始研究数据库,查找关于乳腺患者乳房切除术皮瓣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2020年4月。由2名具有循证护理知识研究者独立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24篇,包括系统评价17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3篇,临床决策2篇。从术前、术中、术后管理3个方面汇总了17条最佳证据。结论现有证据涵盖了术前、术中、术后管理3个方面,在临床应用中,应以系统改变为主要切入点,实现证据向临床转化,从而减少术后皮瓣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皮瓣管理 循证护理学
  • 简介:摘要乳房肥大(巨乳症)合并乳腺患者接受传统保留乳房治疗后往往会出现难以接受美容并发症。乳房肥大乳腺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后,放射治疗常常导致乳房外形不佳,巨大乳房又会影响放射治疗剂量分布和定位,影响放射治疗效果。治疗缩乳成形术可以使乳房肥大乳腺患者达到保留乳房和美容成形双重效果。笔者从治疗缩乳成形术肿瘤治疗安全、并发症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总结。既往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缩乳成形术不仅可以提供安全肿瘤治疗方式,还可以防止或减轻合并症,成为乳房肥大乳腺保留乳房患者有利选择。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整形 保留乳房手术 治疗性缩乳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术后一期乳房再造对根治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乳腺手术112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乳腺术治疗,研究组应用乳腺术加乳房再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年内患者疾病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结果研究组术后各方面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2年内总生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2年内局部复发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乳腺术后进行一期乳房再造取得了满意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降低了患者局部复发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乳房再造 根治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该讨论指出放置扩张器乳腺切除同期无法完成即刻乳房再造时选择之一,其基本目的为后续乳房再造保留最佳组织条件;提出保证扩张法乳房再造成功关键因素包括:对扩张后乳房再造方案有合理预判,置入腔隙精准剥离,置入扩张器即刻充分扩张等。基于应用脱细胞真皮补片"胸大肌延伸技术"和"胸肌前技术"实现以上要求有效方法。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组织扩张 胸大肌延伸技术 胸肌前技术 评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测量乳房体积及腺体体积在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NSM)术后行假体乳房重建中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乳腺患者,均拟行NSM术后假体乳房重建。术前行MRI检查评估肿瘤距离乳头乳晕复合体及皮肤距离,并计算出乳房体积及腺体体积指导假体大小选择。比较乳房MRI测量体积、腺体MRI测量体积、术中标本称重与放置假体体积数据,利用Prism 8.0软件进行分析,两样本均值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线性回归分析2组数据之间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0.8为相关好。结果共纳入15例乳腺患者,年龄28~45,平均35.5。其中单侧13例,双侧2例。临床分期中0期、Ⅰ期、Ⅱ期患者分别为8例、5例、2例。术前肿瘤边缘距离乳头乳晕复合体距离为(3.1±0.8) cm。1患者术后出血,及时经原切口再次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出现乳头、乳晕感觉障碍或减退,未出现感染、血清肿、包膜挛缩、假体破裂、假体移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4~12个月,所有乳房外观基本对称,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均满意。术前乳房MRI测量体积、腺体MRI测量体积、术中标本称重与放置假体体积分别为(471.10±45.60) ml、(244.60±29.14) ml、(243.60±31.16) g、(244.30±16.63) ml。乳房MRI测量体积与术中标本称重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P<0.001),而腺体MRI测量体积与术中标本称重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47)。同样,乳房MRI测量体积与放置假体体积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P<0.001),而腺体MRI测量体积与放置假体体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104)。腺体MRI测量体积与术中标本称重决定系数(R2=0.98),高于乳房MRI测量体积与术中标本称重决定系数(R2=0.82)。同样,腺体MRI测量体积与放置假体体积决定系数(R2=0.71),高于乳房MRI测量体积与放置假体体积决定系数(R2=0.54)。结论术前磁共振检查对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术后假体乳房重建手术具有指导作用,腺体MRI测量体积相对于乳房MRI测量体积更接近于术中标本称重及放置假体体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乳房成形术 体积测量 硅凝胶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硅胶假体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30例女性乳腺患者,年龄30~55,平均42;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改良根治术联合即刻假体乳房再造,对照组15例乳腺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之间差异及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成功完成假体乳房再造。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8、23.9,均P<0.05)。两组在术后皮瓣缺血坏死、皮下血肿、术区感染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40.0%,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美容效果评价显示再造乳房外形饱满,与对侧基本对称,优良83.3%,患者乳房外观比较满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数24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改良根治术同时,即刻应用硅胶假体行乳房再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硅胶假体 乳房再造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α(ERα)在肥大乳房乳腺组织上皮细胞中定位和表达,探讨其在乳房肥大症病因学上意义。方法对10例乳房肥大症患者和正常体积乳房乳腺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IFHC)对乳腺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观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组织及细胞中ERα蛋白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ERα表达于导管和小叶上皮细胞内,在肌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等细胞内几乎不表达,且肥大乳房乳腺组织导管上皮处ERα阳性细胞数多于小叶,两者比例较为恒定(1.7∶1.0)。ERα阳性细胞在肥大乳房和正常体积乳房乳腺组织阳性表达(PER)分别为17.25%和6.13%。肥大乳房组、正常体积乳房组细胞株中ERα蛋白表达值(PEV)为1.965和1.002。肥大乳房乳腺组织中ERα PER和ERα PEV与正常体积乳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R和ERα PEV与乳房肥大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Rα在乳腺组织表达定位具有特征。与正常体积乳房乳腺上皮细胞比较,肥大乳房乳腺上皮细胞ERα PER和ERα PEV均明显增高,且ERα表达情况高低与乳房肥大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由此推测,乳房肥大症发生乳腺组织内ERα分布特点和上皮细胞内ERα表达增多有密切关。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α 腺性肥大乳房乳腺上皮细胞 乳腺组织 定位和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保留乳头乳腺切除术(NSM)及传统乳腺根治术(CM)在早期乳腺患者临床效果及近远期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76例早期乳腺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术式不同分为NSM组(n=42)和CM组(n=34)。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年龄、肿瘤大小等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美学评估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利用log-rank检验,评估5年预后生存情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SM组38例接受Ⅰ期乳房重建,4例接受Ⅱ期乳房重建;CM组3例接受Ⅱ期乳房重建。NSM组术后发生组织缺血坏死大于CM组(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NSM组乳房重建美观度优良90.5%高于CM组79.4%(P<0.05);术后5年两组局部复发(7.1% vs. 5.9%)、无病生存(83.3% vs.82.4% ),总生存(90.5% vs.91.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CM术相比,NSM在早期乳腺治疗中同样具有安全,且术中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并不会增加其术后局部复发风险,两组5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性 保留乳头的乳腺癌切除术 预后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患者乳房再造术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300例乳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乳腺自我形象量表(BIBCQ)、接纳与行动问卷(AAQ-Ⅱ)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结果将275例乳腺患者分为接受组和不接受组,其中接受组110例,不接受组165例。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BIBCQ评分和AAQ-Ⅱ评分乳腺患者乳房再造术接受度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患者乳房再造术接受度较低,其影响因素涉及患者年龄、收入、自我形象水平以及经验回避态度等,提供相关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其接受度。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再造术 接受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ANDA-NOC-NIC(NNN)-链接护理在乳腺患者乳房重建围手术期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68例异体乳房重建术乳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围术期常规干预,观察组同时联合NNN-链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不同时刻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自卑量表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失血量[(142.27±28.76) ml比(145.79±30.61) ml)]和手术时间[(97.35±15.36) min比(93.89±13.67)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总量[(208.49±26.49) ml]、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4.77±1.38) d]、进食时间[(11.58±1.89) h]、下床活动时间[(19.62±2.11) h]、住院时间[(5.18±0.97) d]均短于对照组[(312.67±30.78) ml、(7.89±1.65) d、(19.62±2.11) h、(35.81±4.87) h、(7.82±1.3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内两组VAS、自卑量表、SPB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术后1、3、5 d时观察组VAS[(5.09±0.80)、(4.34±0.77)、(3.46±0.77)分]、自卑量表(自评、外貌、社交、学习评分)、SPBS评分[(29.57±5.29)、(22.57±4.34)、(15.24±3.25)分]均低于对照组[(5.94±0.88)、(5.14±0.99)、(4.21±0.98)、(29.31±5.29)、(23.40±5.01)、(18.70±4.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感染、胃肠道问题、疼痛和尿潴留等各项并发症为11.09%发生均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N-链接护理干预用于乳房重建术患者能够改善围手术期疼痛及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同时还能够改善术后疼痛、自卑及自我感受负担。

  • 标签: 乳腺癌 乳房重建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对侧乳腺组织瓣移植在乳腺改良根治术乳房再造中应用。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女性乳腺患者57例,年龄45~73,均一期完成乳腺改良根治术及自体对侧乳腺组织瓣转移乳房再造,供侧乳腺术前均接受乳腺超声、钼靶、磁共振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可能。随访其手术效果。结果57例患者均完成了一期乳房再造,术后两侧乳房基本对称,2例在术后早期有"并乳"现象,均于术后3个月内消失。随访2~1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迹象。结论自体对侧乳腺组织瓣移植作为一种即时乳房重建方法,对于乳腺女性尤其乳房肥大下垂者,一种可供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乳腺癌 对侧乳腺 乳房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