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48岁男性心肌梗死患者因行心肺复苏术后发生谵妄,给予泊酚1~2 mg/(kg·h)持续静脉泵入,共21 d。静脉泵入泊酚第19天,患者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0 ℃)、血压下降(最低90/60 mmHg,1 mmHg=0.133 kPa),尿量减少(10 ml/h),尿液呈酱油色。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WBC)17.3×109/L,血红蛋白(Hb)88 g/L,降钙素原(PCT)12.76 μg/L,心肌肌钙蛋白I(cTnI)0.342 μg/L,血肌酐(Scr)239 μmol/L,肌酸激酶(CK)34 667 U/L,肌红蛋白(Myo)58 284 μg/L,乳酸2 mmol/L,真菌(1-3)-β-D-葡聚糖457.9 ng/L;血培养结果示白色念珠菌生长。诊断:泊酚输注综合征,脓毒症。立即停止静脉泵入泊酚,更换为咪达唑仑注射液(5 mg/h)持续静脉泵入,同时给予抗感染、连续床旁血液滤过等治疗。治疗3 d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7 d后实验室检查示WBC 5.6×109/L,Hb 95 g/L,PCT 0.12 μg/L,cTnI 0.023 μg/L,CK 43 U/L,Myo 151 μg/L,Scr 78 μmol/L,真菌(1-3)-β-D-葡聚糖88.9 ng/L,尿量90~100 ml/h。

  • 标签: 丙泊酚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朱明炜 杨桦 陈伟 王新颖 江华 唐云 贾震易 周华 赵彬 陈丽如 康维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肝胆胰外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重庆 4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100730,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02,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成都 61007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外科,北京 100036,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 200233,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2218,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100730,北京医院营养科 100730,中国医学
  • 简介:摘要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分,进入体内可分解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具有维护肠屏障、改善免疫、促进蛋白质合成、调控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等功能。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其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合理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临床实践中发现,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在适用人群、使用剂量等多方面国内外尚存在不同意见。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遵循最新指南和共识编写国际标准,形成该专家共识,以期达到“规范应用、患者收益”的目标。

  • 标签: 谷氨酰胺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 肠屏障功能 感染并发症
  • 作者: 朱明炜 杨桦 陈伟 王新颖 江华 唐云 贾震易 周华 赵彬 陈丽如 康维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肝胆胰外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重庆 4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100730,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02,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成都 61007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外科,北京 100036,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 200233,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2218,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100730,北京医院营养科 100730,中国医学
  • 简介:摘要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分,进入体内可分解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具有维护肠屏障、改善免疫、促进蛋白质合成、调控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等功能。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其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合理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临床实践中发现,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在适用人群、使用剂量等多方面国内外尚存在不同意见。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遵循最新指南和共识编写国际标准,形成该专家共识,以期达到“规范应用、患者收益”的目标。

  • 标签: 谷氨酰胺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 肠屏障功能 感染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髂静脉囊扩张治疗对C3以上的浅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C3以上浅静脉曲张患者56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介入球囊扩张组、弹力袜治疗组和剥脱手术组,使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评价患者疗效。结果介入球囊扩张组47例,有效40例,无效7例;弹力袜治疗组82例,有效39例,无效43例;剥脱手术组439例,有效280例,无效159例。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球囊扩张组症状改善程度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囊扩张髂静脉可以更好地改善部分C3以上浅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静脉曲张 髂静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第二代冷冻囊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当上肺静脉未能被电隔离,在冷冻消融并电隔离同侧下肺静脉的同时,上肺静脉也出现了电隔离效应)的电生理和肺静脉-左心房解剖特性,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阜外医院首次行第二代冷冻囊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504例。选取首次180 s冷冻结束时未达到左上或右上肺静脉电隔离的患者89例,其中35例发生了交互效应,纳入交互效应组,余5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交互效应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术中肺静脉电位变化情况、肺静脉冷冻消融时间和次数以及肺静脉-左心房的解剖特征。结果交互效应组中,33例(33/35,94.3%)患者左上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交互效应组中所有患者在上肺静脉冷冻消融过程中均出现肺静脉电位延迟,而对照组有39例(39/54,72.2%)电位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发生交互效应的33例,其左上肺冷冻消融时间短于对照组[(281.1±103.1) s对(335.2±85.6) s,P<0.05],冷冻消融次数少于对照组[(1.85±0.86)次对(2.12±0.65)次,P<0.05]。交互效应组左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短于对照组[(6.12±1.19) mm对(7.63±1.39) mm,P<0.05],右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亦短于对照组[(6.25±0.21) mm对(8.44±1.58) mm,P<0.05];左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短于右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6.68±1.45) mm对(8.32±1.61) mm,P<0.05]。结论左侧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右侧肺静脉,肺静脉电位延迟是发生交互效应的前提,上、下肺静脉较短的间距对于发生交互效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肺静脉隔离 交互效应 解剖特征
  • 简介:摘要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症状,降低其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CRT的关键技术为经冠状静脉窦(CS)将左心室导线植入靶静脉,存在一定风险和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82岁患者在CRT术中因操作不慎而出现心脏静脉造影囊破裂及相应处理。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球囊 冠状静脉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泊酚进行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进行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麻醉;观察组51例,进行瑞芬太尼+泊酚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效果、麻醉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时、拔管时的收缩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喉罩拔除后3 min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苏醒时、苏醒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泊酚复合麻醉可改善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指标,且镇静效果更好,麻醉恢复时间更短。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丙烯酸酯明胶微(TAGM)门静脉栓塞(PVE)的安全性以及TAGM联合弹簧圈PVE与完全弹簧圈PVE诱导未来残余肝(FLR)增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连续完成的、因各种肝脏疾病需行大部肝切除21例患者资料。根据栓塞材料不同分为行远侧TAGM+近侧弹簧圈PVE组(TC组)和行远侧+近侧弹簧圈PVE组(CC组)。比较两组患者PVE后并发症、肝功能、血常规、FLR增生度、肝切除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TC组共纳入8例患者,其中男性、女性各4例,年龄(55.3±7.7)岁。CC组共纳入13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52.6±1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FLR体积、FLR体积比、标准化FLR体积比、手术类型及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肝衰竭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PVE,TC组均实现了FLR有效增长,其中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未能手术;CC组有4例患者未能最终手术,其中1例患者因出现门静脉左支、主干血栓,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另外2例患者因FLR增长不足。与CC组相比,TC组FLR增生度更高[(9.0±2.8)%比(5.2±3.8)%,P<0.05],增生速度[(11.4±7.1) ml/d比(6.9±5.2) ml/d,P>0.05]、增生率[(33.6±20.1)%比(20.9±15.1)%,P>0.05]有更高的趋势。结论采用TAGM联合弹簧圈行PVE安全有效,比完全弹簧圈PVE能诱导更高的FLR增生度。

  • 标签: 肝疾病 门静脉栓塞 三丙烯酸酯明胶微球 弹簧圈 大部肝切除
  • 简介:摘要为探讨采用动脉囊临时阻断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方式治疗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介入科门诊的20例颌面部AVM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26.8±3.0)岁(18~36岁),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AVM,并按照外周AVM的Yakes分类进行分型,介入术中采用囊临时阻断责任动脉主干,使高流量AVM变为低流量静脉畸形,再经皮穿刺畸形血管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影像学变化,参照Achauer标准评价疗效。其中Ⅱa型AVM占60%(12/20),且治疗均有效;Ⅲb型和Ⅳ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20例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5%(17/20),临床治愈率为50%(10/20),无皮肤坏死、器官功能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存在主要责任供血动脉的颌面部AVM病例适合用囊临时阻断对应责任动脉主干,再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处理,此种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 颌面部 球囊临时阻断 硬化疗法
  • 简介:摘要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囊阻断逆行经静脉闭塞术(BRTO)作为一种介入治疗手段,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胃静脉曲张出血,同时在治疗肝性脑病和改善肝功能上有明显的效果。就近年来国内外对BRTO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硬化 治疗 门静脉高压 胃静脉曲张 球囊阻断逆行经静脉闭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囊(CB)消融术后复发的好发部位与术中因素。方法入选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接受房颤再次手术的房颤患者39例(阵发房颤21例,持续房颤18例)。术中左心房行基质电压标测,记录肺静脉电位恢复部位(GAP)。回顾性分析患者首次手术肺静脉电位记录,肺静脉电位隔离时间(TTI),冷冻30 s时的温度(T30 s)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①肺静脉电位恢复好发于右前三叉处,左上肺静脉顶部,左下、右下肺静脉的底部;②有记录到肺静脉电位,术后无GAP的敏感性为78%,阳性预测值为80%;③T30 s<-25℃,TTI<60 s的敏感性为84%,阳性预测值为87%;④T30 s<-25℃,术后无GAP的敏感性为87%,阳性预测值为80%。结论右前三叉、左上肺静脉顶部,左下、右下肺静脉的底部是肺静脉电位恢复的好发部位,可记录肺静脉电位、T30 s<-25℃可以预测房颤冷冻消融术效果。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消融 肺静脉电位恢复 消融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代冷冻囊消融上腔静脉(SV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二代冷冻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共806例。所有患者先行肺静脉隔离,最终23例患者电生理检查证实SVC起源触发灶,其中,男12例,年龄(58.1±6.2)岁。将28 mm冷冻囊放置于SVC-右心房交界处进行冷冻隔离。回顾性分析术中隔离时间、隔离温度、冷冻次数等冷冻参数、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3例患者术中均可实时记录SVC电位,18例(78.3%,18/23)成功冷冻消融隔离SVC,冷冻1~4(2.1±1.1)次,SVC隔离时间为7~40(22.3±14.0) s,冷冻时间为30~150(96.0±23.6) s。术中5例(21.7%,5/23)患者出现一过性膈神经损伤,2例患者首次冷冻时出现一过性窦房结损伤。随访6~24(13.2±5.8)个月,4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结论二代冷冻囊可有效隔离SVC,一过性膈神经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术中需密切关注膈神经情况。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肺静脉 上腔静脉 窦房结 膈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中应用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麻醉维持应用芬太尼、泊酚,观察组麻醉维持应用泊酚、瑞芬太尼。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前、插管后、切皮即刻、术后即刻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5 h、10 h、15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74.90±11.09)次/min]低于对照组插管后的心率[(88.98±11.30)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切皮即刻、术后即刻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胆囊结石 腹腔镜 麻醉
  • 简介:摘要63岁女性患者体检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尖后段可见一薄壁透亮影,内见一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手术病理提示海绵状血管瘤。肺海绵状血管瘤是先天性血管畸形所致的肺内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与海绵状血管瘤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是否发生变性等有关。大多数患者无特殊症状,多在常规体检时发现,与肺内其他良、恶性肿瘤极为相似,临床上难以鉴别。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避免发生血管瘤破裂导致大出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第2代冷冻囊用于肺静脉电隔离的成功率显著高于第1代,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手术中使用广泛,在持续性房颤消融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但其应用于肺静脉以外心脏组织的消融仍处于探索阶段。

  • 标签: 心血管病学 冷冻球囊 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冷冻囊消融术中影响肺静脉电位(PVP)实时记录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首次使用2代冷冻囊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已完善左心房CT血管造影检查,收集其肺静脉内径(长径、短径)、椭圆度、术中Achieve电极位置和形状等信息,根据是否记录到肺静脉电位分为记录组、未记录组,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肺静脉电位记录的因素。结果共计对102例患者中的408根肺静脉进行了冷冻消融,年龄(64.9±7.3)岁,其中女58例(56.9%,58/102)。记录组共有262根(64%,262/408)肺静脉实时记录到PVP,不同的肺静脉PVP实时记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7,P=0.009),其中记录率左上肺静脉(LSPV)最高为75%,右上肺静脉(RSPV)63%,左下肺静脉(LIPV)66%,右下肺静脉(RIPV)最低为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hieve电极位于肺静脉近段、呈环状更容易记录到肺静脉电位(χ2=7.566,P=0.006;χ2=8.706,P=0.003);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仅肺静脉分类对于PVP记录率有影响(P=0.044),与RSPV相比,LSPV更易记录到PVP(OR=1.938,95%CI 1.028~3.654,P=0.041)。根据肺静脉类型行亚组分析显示:LSPV、RSPV、RIPV组肺静脉内径(长径、短径)、椭圆度、Achieve电极形态及位置在记录组和未记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LIPV两组间椭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肺静脉电位记录率在不同肺静脉有明显差异,Achieve电极位置和形态对此均有影响。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消融 肺静脉电位 实时记录 肺静脉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二代冷冻囊消融隔离犬上腔静脉(SVC),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开展冷冻囊消融SVC提供证据。方法本研究共选取14只犬,通过二代冷冻囊消融SVC,根据冷冻囊消融时间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90 s组和120 s组。术前行SVC造影显示SVC-右心房交界处,将28 mm冷冻囊放置于SVC-右心房交界处进行冷冻。术后观察40~60 d后再次行电生理检查,之后处死行组织学病理检查。比较术中冷冻参数、并发症及术后窦房结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犬均成功隔离SVC。90 s组与120 s组犬在SVC隔离时间[(24.3±8.1)s对(22.7±9.0)s,P=0.297]、隔离温度[(-23.4±12.5)℃对(-21.5±11.1)℃,P=0.370)]及最低温度[(-51.2±6.2)℃对(-53.3±7.0)℃,P=0.195]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90 s组1只犬出现暂时性膈神经损伤,120 s组1只犬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术后平均观察51 d,90 s组有1只犬出现SVC电位恢复,120 s组全部犬SVC电位均保持隔离(85.7%对100.0%,P=0.299)。术后组织病理显示所有隔离的SVC均达到环形冷冻透壁损伤,高倍镜下未发现窦房结及膈神经损伤。结论二代冷冻囊可安全有效的消融SVC,且有效冷冻剂量为90 s。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 消融 上腔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泊酚静脉麻醉对行取卵术患者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的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的患者110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55例):泊酚无痛取卵组(P组)和布洛芬组(C组)。术前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室后监护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P组麻醉诱导方法为静脉缓慢推注泊酚2.0~2.5 mg/kg,待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达6分后开始手术,泊酚8~12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麻醉;C组术前15 min于阴道深部置入布洛芬栓剂。记录两组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手术时间、ASA分级、所用超促排卵用药的天数、促排卵用药总量、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10 min(T3)4个时间点的MAP、心率、SpO2,T3时的VAS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集T0、T2、术后第1天晨(T4)、胚胎移植前(T5)静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数量;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结果P组MAP、心率在T1、T2、T3时低于C组(P<0.05)。与T0比较:P组MAP及心率在T1时升高,T3时降低(P<0.05);C组MAP及心率在T1、T2、T3时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3时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术中体动例数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2时NK细胞数量少于C组(P<0.05);与T0比较,P组T2时NK细胞数量减少(P<0.05)。两组患者受精卵形成率、胚胎形成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获卵数、获卵率高于C组(P<0.05)。结论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取卵术能够降低患者NK细胞的数量,虽对单次妊娠结局无显著促进作用,但可以取得更高的获卵率,对后续妊娠结局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丙泊酚 妊娠结局 自然杀伤细胞 取卵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扩张(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全面护理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TA治疗的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透析血流量、血管内径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内瘘狭窄复发率,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透析血流量、血管内径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组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组内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内瘘狭窄复发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囊扩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其临床疗效显著,干预后患者临床并发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水平相对提高。

  • 标签: 球囊扩张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 围术期 全面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