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异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儿童斜视手术中的生命体征、术野出血、眼肌松驰及麻醉苏醒情况。方法:选择45例ASAⅠ级择期斜视手术儿童,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分次重复流向异酚复合单次氯胺酮静脉麻醉;Ⅲ组微泵输注异酚复合单次氯胺酮静脉麻醉。监测MAP、HR、RR、SpO2,观察异酚首次剂量后下颌松驰呼吸抑制例数;眼肌松驰评级;手术中止血棉签应用数量;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试验组各时点MAP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3min时点显著性增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3min时点显著性增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显著性增快(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显著性增快(P<0.05),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眼肌松驰评级高(P<0.05);止血棉签数量少(P<0.05);意识恢复时间显著性缩短(P<0.05),Ⅲ组比Ⅱ组显著性缩短(P<0.05)。结论:三组麻醉方法的生命体征均较平衡,Ⅱ、Ⅲ组的术野渗血少,眼肌松驰好,利于手术操作,麻醉苏醒快,采用微泵输注异酚的效果更好。

  • 标签: 儿童 斜视手术 异丙酚 氯胺酮 静脉复合麻醉法
  • 简介:目的:多中心大样本对比观察开颅手术血浆靶控输注(TCI)或持续输注(CI)泊酚-芬太尼-肌松药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个研究中心共600例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TCI组或CI组,两组麻醉诱导分别采用5ug·ml^-1、3.2ug·ml^-1或6mg·kg^-1·h^-1、7mg·kg^-1·h^-1、5mg·kg^-1·h^-1、7mg·kg^-1·h^-1。术中记录泊酚的累计用量,BIS、MAP、HR的变化,各辅助用药时间和次数,术后恢复的时间及随访内容。结果:两组泊酚使用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输注速率TCI组(6.54±1.25mg·kg^-1·h^-1)高于CI组(6.18±0.82mg·kg^-1·h^-1)(P〈0.01),诱导剂量TCI组(1.72±0.46mg/kg)低于CI组(2.00±0.03mg/kg)(P〈0.01)。两组应用佩尔地平的平均药量和应用佩尔地平和艾司洛尔的病例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比较两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的两种泊酚静脉麻醉方案均可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静脉麻醉 靶控输注 丙泊酚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复合静脉麻醉中的作用,以及对异酚、瑞芬太尼的影响。方法:60例鼓室成形手术的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RL)组,对照组不复合利多卡因(R)。观察利多卡因复合麻醉时异酚、瑞芬太尼的用量,复苏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呼醒时间。结果:复合利多卡因能降低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自主呼吸、唤醒时间不延长(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麻醉能降低异内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且心率稳定,不影响麻醉苏醒。

  • 标签: 利多卡因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 瑞芬太尼
  • 简介: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常需施行手法复位,但因病人疼痛而致局部肌肉紧张,使复位操作术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常需要一定的麻醉配合。由于手法复位操作所需的时间甚短,麻醉的选择应以诱导快、止痛满意、苏醒快为要求。我院采用异酚-曲马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3例髋关节手法复位,初步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特报告如下。

  • 标签: 异丙酚 曲马多 静脉复合麻醉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静脉麻醉药咪达唑仑或异酚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ASAⅠ级,年龄23-57岁。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异酚组(P组),每组15例。术前不用任何麻醉前用药。M组诱导期用咪达唑仑0.2mg/kg静脉注射;P组用异酚2mg/kg静脉流向,注速均在1min以内。分别在注药前和注药后2min、5min、10min、15min、20min、30min记录MAP、HRV及各频段数据。结果:二组的MAP在注药2min后均显著下降(P<0.05),HR则无显著变化,M组的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M组的HRV在2-10min时较基础值显著上升(P<0.05),此后恢复至基础值;而P组的HRV在10min-20min时显著下降(P<0.05)。二组的LF、HF、LF+HF从2min-5min均显著降低(P<0.05),以HF降低更明显,且持续30min以上,而LF/HF显著上升(P<0.05)。结论:咪达唑仑或异本分对心脏植物神经活性及各频段成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以抢制交感占优势,循环受到较严重干部,咪达唑仑的起效较慢、作用时间较长。结论:在连续HRV监测下,应用咪达唑仑或异静脉诱导,均可出现显著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导致诱导后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且以异酚组的抑制强于咪达唑仑组。

  • 标签: 咪达唑仑 异丙酚 静脉麻醉法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98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会麻醉。术中观察SpO2、BP、HR、PETCO2.ECG和拔气管导管时间。结果:术中患者在手术期间各时间点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基本平稳,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最长15min.最短5min。结论: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腹腔镜手术病人,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术后苏醒恢复快、镇痛作用强、麻醉效果好、安全。

  • 标签: 瑞芬太尼 腹腔镜手术 胆囊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评价氟诺昔康合用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妊娠1-2月自愿施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为单纯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组先静注氯诺昔康8mg后行泊酚静脉麻醉。2组泊酚均采用2次推注法即首次给药至深外镇静,2—3min后扩宫口时再追加首次量的50%。观察诱导过程及术中血压心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苏醒时间,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晕、术后宫缩痛(采用VAS评分)。结时:泊酚用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对照组83%,治疗组50%(P〈0.05),术后宫缩痛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诺昔康合用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可以减少泊酚用量和呼吸抑制的发生.增强镇痛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氯诺昔康 丙泊酚 人工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