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显微镜下垂体病变切除术后患者鼻部症状的临床转归。方法前瞻性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采用显微镜下切除术治疗的53例垂体病变患者进入研究。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4个月时采用中文版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量表评估患者的鼻部症状,术前、术后1周、术后4个月时采用五味试嗅液法评估患者的嗅觉。结果53例垂体病变中垂体腺瘤47例,Rathke囊肿6例;术后常见鼻部症状有鼻腔疼痛、鼻塞、流涕、头昏、嗅觉障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患者SNOT-22量表22个条目总评分、5大条目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1个月时患者SNOT-22量表22个条目总评分、5大条目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4个月间患者SNOT-22量表22个条目总评分、5大条目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4个月时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4个月时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垂体病变切除术后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嗅觉障碍,恢复较慢,值得重视。

  • 标签: 经鼻蝶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嗅觉障碍 鼻部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不同禁水时间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中选出1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禁水护理,术后禁水6 h,观察组则采取新的禁水护理,术后禁水1 h,也就是术后1 h患者从全身麻醉中清醒过来后起,给予多次少量饮水。观察并记下两组患者术后6 h呕吐、恶心、误吸、口腔异味、口渴的发生率,还有术后焦虑状况及首次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呕吐、恶心、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腔异味、口渴、术后焦虑状况及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禁水1 h采取多次少量饮水的护理措施安全可行。

  • 标签: 麻醉护理 垂体肿瘤 禁水时间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6例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复发的预测价值,并采用Bootstrap自助抽样法(抽取1 000次)作为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结果646例患者术后的随访时间为(48.4±16.6)个月(28.6~57.6个月),其中82例(12.7%)患者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袭性肿瘤(OR=6.616,95%CI:3.287~13.317)、肿瘤增殖(OR=8.842,95%CI:4.390~17.807)、肿瘤最大直径大(OR=7.878,95%CI:4.530~13.699)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肿瘤全切除(OR=0.019,95% CI:0.003~0.100)是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均P<0.01)。ROC结果显示,上述因素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95%CI:0.895~0.966),灵敏度为81.71%,特异度为94.86%。内部验证显示AUC为0.929 (95%CI:0.893~0.964)。结论肿瘤直径大、侵袭性肿瘤、肿瘤增殖及肿瘤不完全切除是神经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预测肿瘤复发的效能较高。

  • 标签: 垂体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6例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复发的预测价值,并采用Bootstrap自助抽样法(抽取1 000次)作为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结果646例患者术后的随访时间为(48.4±16.6)个月(28.6~57.6个月),其中82例(12.7%)患者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袭性肿瘤(OR=6.616,95%CI:3.287~13.317)、肿瘤增殖(OR=8.842,95%CI:4.390~17.807)、肿瘤最大直径大(OR=7.878,95%CI:4.530~13.699)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肿瘤全切除(OR=0.019,95% CI:0.003~0.100)是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均P<0.01)。ROC结果显示,上述因素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95%CI:0.895~0.966),灵敏度为81.71%,特异度为94.86%。内部验证显示AUC为0.929 (95%CI:0.893~0.964)。结论肿瘤直径大、侵袭性肿瘤、肿瘤增殖及肿瘤不完全切除是神经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预测肿瘤复发的效能较高。

  • 标签: 垂体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窦腔的改变以及术后窦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106例垂体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磁共振成像(MRI)窦腔内积血、积液、炎症、黏液囊肿、黏膜重塑的改变。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术后窦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RI观察结果显示,窦腔内积血、积液于术后3个月均吸收消散,鞍底骨窗缺损均由新生的黏膜覆盖,但尚不完全;鞍上残瘤均不同程度向鞍内下沉;术后6个月窦黏膜重塑基本完全。106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发现窦黏液囊肿7例(6.6%),窦炎症26例(2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激素型腺瘤(OR=2.981,95% CI 1.480~26.207,P=0.014)、术前窦炎(OR=12.392,95%CI 2.927~52.462,P=0.001)、多次手术频次(OR=14.758,95% CI 2.431~89.584,P=0.003)及术中脑脊液漏(OR=11.644,95% CI 2.175~62.344,P=0.004)是术后窦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窦腔内容物的演变有其规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术前窦炎、多次手术及术中出现脑脊液漏患者,围术期需加强抗感染及鼻腔护理以降低术后出现窦炎的可能;分期垂体腺瘤切除再次手术的时机可能以前次手术后3个月左右为宜。

  • 标签: 垂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经鼻蝶入路手术 蝶窦炎 蝶窦黏膜 黏液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的垂体瘤患者口渴管理标准流程的构建及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0例行经手术的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预防术后口渴,试验组构建口渴管理标准流程并根据流程实施口渴预防和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口渴强度、口渴痛苦程度及静息唾液流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2、6、24 h口渴强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696、-10.008、-4.305;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口渴痛苦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6、24 h静息唾液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488、-4.124、-2.631;P<0.01)。结论实施口渴管理标准流程能够降低垂体瘤手术患者术后口渴强度,改善患者口渴感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口渴 标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选取临汾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5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经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及其视觉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缺损值为(3.18±0.87)dB,低于对照组的(6.87±1.35)dB,P<0.05。观察组模式标准差为(2.54±0.59)dB,低于对照组的(4.70±0.52)dB,P<0.05。观察组视野指数为(94.45±7.92)%,高于对照组的(82.36±7.7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2/50)低于对照组(25.71%,9/35),χ2=8.616,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具有更好的疗效,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恢复激素水平,改善视觉功能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 显微镜 视觉功能
  • 作者: 刘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单鼻孔切除垂体瘤的围术期综合护理策略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的68例的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患者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34例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围术期综合护理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却远在对照组之上,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温贴冷敷对神经内镜手术患者术后鼻部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外肿瘤三病区住院治疗的86例神经内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试验组患者于术后给予降温贴冷敷鼻部,首先清洁患者鼻部皮肤,将冷藏后的降温贴贴敷于患者两侧鼻翼至鼻根部,每8小时更换1次,连续使用7 d,如有脱落,立刻进行补贴。使用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2条(SNOT-22)和舒适度问卷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7 d的鼻腔鼻窦结局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SNOT-22总得分及生理功能、情感结果、功能限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SNOT-22总得分及情感结果、功能限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7 d舒适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温贴冷敷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内镜手术患者术后24 h的鼻腔鼻窦结局及舒适度。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经鼻蝶入路 冷敷 降温贴 鼻腔鼻窦结局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42例前颅底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20~78岁,平均49岁。42例患者中包括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鳞癌)15例(14例T4bN0M0,1例T4bN1M0)、嗅神经母细胞瘤27例(均为Kadish C期)。前颅底切除后采用大腿阔筋膜和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重建。患者术后第1天行头颅CT平扫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颅内积气和脑水肿,同时行鼻窦增强MR检查判定肿瘤切除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总体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452 min。术后增强MR明确显示:36例(85.7%)肿瘤全切;2例(4.8%)因侵犯眶内容物且患者强烈要求保留眼球行次全切;1例(2.4%)患者因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而终止手术;1例(2.4%)患者术后MR显示肿瘤残留再次手术切除;2例(4.8%)患者可疑眼眶内侧残留。术后随访2~52个月,平均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失访2例。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5%、76.9%、64.5%;鼻腔鼻窦鳞癌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2%、86.2%、57.4%;嗅神经母细胞瘤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75.3%、67.8%。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残留(P=0.001)和复发(P<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可行,预后较好。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颅底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脑脊液鼻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鞍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经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的11例鞍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8岁(范围:23~75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例,头晕4例,性欲减退1例,意识障碍1例,视力障碍7例和混合性垂体功能障碍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均可见鞍窝扩大,MRI增强图像显示鞍内蛛网膜囊肿囊壁未见强化,CT图像可见鞍底受压变薄。9例患者囊肿向鞍上扩展,鞍隔受压呈“弓形”,7例囊肿向上压迫视交叉。患者均于神经内镜下切开囊肿壁,充分引流并填塞肌肉。观察患者术后症状、垂体内分泌功能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鞍区MRI图像可见囊肿明显减小或消失。发生颅内感染1例,电解质紊乱2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例;垂体内分泌功能完全恢复2例,明显改善者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0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囊肿部分复发,因未出现新发症状,予继续随访,未再行手术治疗。结论神经内镜下单纯肌肉填塞法是治疗鞍内蛛网膜囊肿的可行方案。

  • 标签: 蛛网膜囊肿 蝶鞍 神经内镜 手术方式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内镜切除颅底肿瘤术中颅底缺损的修补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出现颅底缺损的202例患者的颅底重建疗效。术中根据硬膜缺损直径和脑脊液流量将颅底缺损分为Ⅰ~Ⅲ级,对不同分级的患者采用相应的颅底重建策略。结果202例患者中,颅底缺损Ⅰ级者占15.8%(32例)、Ⅱ级者占24.3%(49例)、Ⅲ级者占59.9%(12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6例(3.0%),接受再次神经内镜修补手术后均获得成功。术后颅内感染4例(2.0%),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1例(0.5%)老年患者手术后因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内镜修补颅底缺损安全、有效。根据不同颅底缺损分级采用相应的修补策略,可有效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颅底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颅底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对垂体瘤手术患者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临沂市中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7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监护室护理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可有效纠正垂体瘤患者的不良认知,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其心理障碍,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提高患者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 标签: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手术 认知行为护理 手术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底纵裂鸡冠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额底纵裂鸡冠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肿瘤全切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通过该手术,肿瘤全切率达90.1%(91/101),病死率1.9%(2/101)。术后并发症以钠离子代谢紊乱最常见[54.5%(55/101)]。结论额底纵裂鸡冠可以在安全、彻底的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下丘脑及周围临近组织的损伤。

  • 标签: 颅咽管瘤 额底纵裂 鸡冠入路 下丘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腹膜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的86例和128例腹膜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式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装机前准备时间、医师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两组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发生率、肾热缺血时间、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装机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腹膜后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机器人肾部分切除在围术期护理上有共性,也各有其护理特点和关注点。术前应充分评估、了解手术方案,根据手术方案针对性进行体位摆设,做好患者安全监护,术中备物齐全、熟练配合,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才能保证手术效果。

  • 标签: 手术入路 机器人 泊机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医护配合 手术间布局 体位 无菌屏障 安全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采用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病变患者72例,其中采用显微镜下垂体病变切除手术27例,采用内镜下垂体病变切除手术45例。术后1个月、6个月评估术后嗅觉障碍患者的嗅觉功能。术后3~6个月使用内镜检查患者双侧鼻腔情况。分析术中操作与嗅觉损害是否有关。结果采用内镜下垂体病变切除手术患者中3例(6.7%)出现嗅觉损害,采用显微镜下垂体病变切除手术患者中4例(14.8%)出现嗅觉损害,嗅觉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例患者的嗅觉功能轻度减退,4例重度减退,1例嗅觉丧失。术后6个月,2例重度减退者好转,但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余患者均无明显改善。术后3~6个月内镜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鼻腔伤口已愈合,2例患者鼻腔黏液分泌较多,3例患者术后鼻腔黏膜粘连。72例患者术中电灼窦开口上方区域黏膜6例,均出现嗅觉障碍;窥前端高于窦开口上缘2例,均出现嗅觉障碍。结论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并不罕见,应予重视。窥前端高于窦开口上缘或电灼窦开口上方区域黏膜可能是嗅觉损害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经鼻蝶手术 垂体病变 嗅觉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引导下内镜摘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影像学表现为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并行导航引导下内镜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摘除术(附视频)的12例(12只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32~59岁。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视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例术前视功能无损伤患者,术后视功能仍然正常。其余9例患者术前均有视功能损伤,其中3例术后视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例视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4例术后视功能无变化。12例患者中3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眼球内转轻度受限伴复视症状,均在术后1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导航引导下内镜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摘除术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37-843)

  • 标签: 眶肿瘤 血管瘤,海绵状 内窥镜检查 鼻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骨瓣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在神经内镜扩大颅底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扩大手术中出现高流量脑脊液漏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包括颅咽管瘤42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嗅沟脑膜瘤9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脊索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鞍区蛛网膜囊肿4例、鞍区生殖细胞瘤3例。病灶切除后均采用鼻中隔骨瓣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的多层颅底重建方式,术后均未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术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以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颅底重建情况。结果118例患者的鼻中隔骨瓣均制作成功,术后复查副鼻窦薄层CT显示鼻中隔骨瓣修复颅底情况良好,鞍区MRI平扫+增强扫描显示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呈倒"C"形强化,提示黏膜瓣生长良好。术后颅内感染2例,其中脑脊液漏1例,均治愈。无再次行颅底修补的患者。患者术后卧床的中位时间为2.0 d(2~13 d),肺部感染2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神经内镜显示颅底黏膜瓣生长良好,无脑脊液漏。11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2~23个月),均未发现迟发性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情况,复查副鼻窦薄层CT显示鼻中隔骨瓣愈合良好,鞍区MRI增强扫描显示鼻中隔黏膜瓣强化明显,提示颅底黏膜瓣生长良好。结论神经内镜扩大手术后采用鼻中隔骨瓣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颅底重建,不仅可以降低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避免术后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脑脊液鼻漏 颅底重建 鼻中隔骨瓣 带蒂鼻中隔黏膜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骨瓣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在神经内镜扩大颅底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扩大手术中出现高流量脑脊液漏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包括颅咽管瘤42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嗅沟脑膜瘤9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脊索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鞍区蛛网膜囊肿4例、鞍区生殖细胞瘤3例。病灶切除后均采用鼻中隔骨瓣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的多层颅底重建方式,术后均未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术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以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颅底重建情况。结果118例患者的鼻中隔骨瓣均制作成功,术后复查副鼻窦薄层CT显示鼻中隔骨瓣修复颅底情况良好,鞍区MRI平扫+增强扫描显示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呈倒"C"形强化,提示黏膜瓣生长良好。术后颅内感染2例,其中脑脊液漏1例,均治愈。无再次行颅底修补的患者。患者术后卧床的中位时间为2.0 d(2~13 d),肺部感染2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神经内镜显示颅底黏膜瓣生长良好,无脑脊液漏。11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2~23个月),均未发现迟发性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情况,复查副鼻窦薄层CT显示鼻中隔骨瓣愈合良好,鞍区MRI增强扫描显示鼻中隔黏膜瓣强化明显,提示颅底黏膜瓣生长良好。结论神经内镜扩大手术后采用鼻中隔骨瓣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颅底重建,不仅可以降低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避免术后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脑脊液鼻漏 颅底重建 鼻中隔骨瓣 带蒂鼻中隔黏膜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