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6年2月21日晚,元宵节前夜,广州白云区太和镇一出租屋内,两名江西籍女租客疑因储水式热水器漏电而触电身亡。事发时一名女租客疑正在冲凉,触电后同屋另一名女子试图施救也被电击身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弓形虫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中存在的外层视网膜光感受器分离首次以体锥体分离(BALAD)来命名,表现为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上光感受器内节在肌样体水平上分离,形成独特的视网膜囊腔。随后许多研究相继报道了不同疾病中存在的BALAD。外层视网膜中,光感受器内节的肌样体区结构相对薄弱,当促进光感受器外节附着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上的外向力超过光感受器内节肌样体的抗拉伸强度时,肌样体带分裂,形成BALAD。BALAD具有其独特的多模态影像特征,识别BALAD可以为临床诊断、鉴别以及治疗眼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BALAD命名的发展过程、解剖结构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多模态影像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脱离 杆体锥体分离
  • 简介:辐射室内加热体发出的热射线,除了直接射向工件的少部分外,多数射线要在炉内进行入射、反射、吸收等,结果导致部分热量通过炉墙而损失了,到达工件的热射线较少,热效率不高。另外,随着时间的延长,炉内壁也逐渐腐化,壁面材料开始脱落,影响到传热效果。

  • 标签: 辐射传热 加热炉 节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作为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对光照依赖度较强,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必须配置辅助加热系统。本文就目前常见的几种辅助加热系统优劣势进行分析,以便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设计中更好地优化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一带一路发展下,当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时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目前的交通工具汇总,铁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铁路空调发电车是目前主要的运输车组之一,其使用的燃料多为柴油燃料,但是在柴油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弊端,虽然柴油油价较低,但是在一定的温度下会出现凝固情况,而铁路列车会南北不同的进行相关的作用,所以为保证其正常使用,可以使用柴油自动加热装置,在柴油自动加热装置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无法符合当前的使用要求,所以结合全新的科学技术,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提高,保证其课健康发展。

  • 标签: 柴油自动加热装置 空调发电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睑板夹辅助在睑板腺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9年1月至12月安阳市眼科医院行睑板腺囊肿切除术80例(8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术中使用作者设计的睑板夹辅助帮助固定睑板腺夹;B组40例,术中单纯使用睑板腺夹。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耗时、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A组手术耗时(10.1±1.1)min,少于B组的(12.6±1.2)min(t=9.42,P<0.05)。术后1周治愈率两组均为100%,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复发者。结论睑板夹辅助用于睑板腺囊肿切除术,操作简便,可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杆,辅助,夹,睑板,作者设计 手术,囊肿,睑板腺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决护理人员应用平车运送需要输液或同时输血、持续冲洗患者时,取用输液不方便及容易遗失问题,在原来的医用平车上安装可回收式输液,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在医用平车安装可回收式输液。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选取在我院手术室手术患者160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应用安装有可回收式输液的医用平车,对照组应用普通平车及活动旗杆式输液。比较手术结束后需要运送患者时,护理人员从手术室间走出去取平车回来的时间及患者运送完毕后输液遗留率,以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巡回护士取平车时间(63.34 ± 4.72)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61 ± 3.82)s(t值为-29.89,P<0.01),对照组巡回护士输液遗留率为6.25%(5/80),试验组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16,P<0.05)。结论在医用平车上安装可回收式输液,保持了输液的清洁,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使用平车时,也减少了重新拿取输液的时间,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杜绝了输液的遗失,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 标签: 医用平车 可回收式 输液杆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秀丽隐线虫(简称线虫)对照射后小鼠尿液的趋向性及与照射剂量和时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区组随机法将168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对照组为未照射的小鼠;照射组为使用137Cs γ射线进行全身照射后的小鼠,剂量率为0.84 Gy/min。(1)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爬行实验:将小鼠分为7.5 Gy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于照射后0、2、4、8、12、24、48、72 h收集尿液;(2)不同剂量照射后的爬行实验:将小鼠分为2、4、6 Gy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于照射后24 h收集尿液。(3)时间与剂量之间的正交实验:将小鼠分为2、4、6 Gy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于照射后4、8、24 h收集尿液。(4)风扇实验和加热实验:将小鼠分为7.5 Gy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于照射后24 h收集尿液,分别将尿液用风扇吹风和加热后进行爬行实验。线虫培养至L3幼虫期,将其分别和每组小鼠的尿液滴至培养皿的不同区域,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每个区域中线虫的百分数。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1)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爬行实验:7.5 Gy照射后8 h时线虫开始出现聚集,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在照射后8、12、24、48、72 h时线虫的百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73~67.518,均P<0.01)。(2)不同剂量照射后的爬行实验:与对照组相比,2、4、6 Gy照射组区域线虫的百分数均增加[(29.33±5.79)%对(69.58±7.00)%、(11.58± 3.60)%对(84.42±5.55)%、(9.08±2.19)%对(88.58±3.4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55、30.320、51.463,均P<0.001)。(3)时间与剂量之间的正交实验:在照射后8、24 h,2、4、6 Gy照射组小鼠尿液的线虫百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28~133.349,均P<0.001)。(4)风扇实验和加热实验:风扇实验结果显示,照射组和对照组的线虫百分数均增多,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0,P>0.05);加热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尿液加热前后整体重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0±0.028) g对(1.051±0.026) g,t=11.814,P<0.001],照射组和对照组的线虫百分数均增多,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05)。结论线虫对照射后小鼠尿液中挥发性代谢物具有趋向性,且可辨别低剂量照射。

  • 标签: 秀丽新小杆线虫 辐射损伤 尿液趋向性 挥发性代谢物
  • 简介:摘要本文对高架库出口夹包机无气缸预充气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预充气装置投入使用后,有效消除了加暴击的冲击问题,具有较强的经济性。本文对这种改进的预充气装置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 标签: 高架库 夹包机 预充气装置
  • 简介:活塞是车辆中的一个重要零件,活塞的缺陷检测已经成为目前各高校研究的热点。本设计从活塞的自动检测出发,设计了一套可以自动完成活塞的单独上料,搬运以及下料自动分选的检测平台,并通过三维软件PRO/E绘制出三维图进行相关分析。

  • 标签: 活塞杆 检测平台 上料 下料
  • 简介:摘要针对公司现有的活塞钻中心孔装置加工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到后续加工所用机床的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一种本公司设计的用于活塞钻中心孔的新型装置,不仅分析了该装置的整体结构和功能,还着重分析了其定位装置和压紧装置,该装置能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从而更好地辅助机加工车间。

  • 标签: 活塞杆,使用寿命,钻中心孔装置,定位装置,压紧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56 ℃加热30 min的灭活条件,探讨该条件下对于血清酶学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原则选取2021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3.2±9.5)岁。基于配对设计的实验应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灭活前和灭活后血清中淀粉酶(amylase,AM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tion enzyme,LDH)、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和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等8个酶学项目,分别比较其灭活前后检测结果的差异,并采用Bland-Altman图对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与灭活前的结果相比,灭活后ALT、AST、ALP、GGT、LDH、ADA、AFU的检测结果显著降低[ALT:19.00(12.75,22.60)U/L比14.50(10.75,20.25)U/L,Z=-5.978,P<0.05;AST:20.00(18.00,23.25)U/L比19.00(17.00,23.00)U/L,Z=-4.286,P<0.05;ALP:(85.68±36.11)U/L比(49.34±30.17)U/L,t=6.853,P<0.05;GGT:(22.14±10.20)U/L比(21.38±10.14)U/L,t=3.817,P<0.05;LDH:(154.40±24.34)U/L比(147.80±23.07)U/L,t=3.786,P<0.05;ADA:(8.61±2.22)U/L比(6.58±2.59)U/L,t=8.117,P<0.05;AFU:(25.64±6.29)U/L比(13.84±8.38)U/L,t=10.200,P<0.05],且Bland-Altman图分析显示上述酶学项目灭活前后结果不具有一致性。而血清AMY的检测结果在灭活前与灭活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00(58.75,87.00)U/L比67.00(58.75,87.25)U/L,Z=-0.725,P=0.468 7]。结论56 ℃加热30 min的条件对部分血清酶学项目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实验室使用该条件处理临床样本时,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校正检测结果。

  • 标签: 灭活 血清酶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在输变电线路中,220kV同双回路线路占据较大比重。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结合某220kV同双回路输变电线路案例,对线路测量方法展开了分析,提出采用GPSRTK测量方法实现线路测量。从方法应用情况来看,通过完成测量控制网的合理布设,利用GPSRTK方法能够保证线路测量相对高差精度,达到线路设计要求。

  • 标签: 220kV同杆双回路 输变电线路测量 GPS RTK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经不同灭活和储存处理后,SARS-CoV-2总抗体稳定性的变化,从而论证以56 ℃,60 min加热作为患者血液标本安全有效的灭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24日至2020年3月30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患者,另外选取同期因其他疾病入院的已排除患有COVID-19可能的33例住院患者。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的肘静脉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血液,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56 ℃,30 min灭活前后和60 min灭活前后血浆SARS-CoV-2总抗体水平,并在指定时间点检测SARS-CoV-2总抗体,进一步比较不同灭活处理方式及不同储存时间对SARS-CoV-2总抗体的影响。结果56 ℃,30 min灭活前后和60 min灭活前后,血浆样本中SARS-CoV-2总抗体检测阳性结果一致率分别为96.15%和100%,灭活前后总抗体样本临界指数(cut-off index,COI)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5(95% CI:0.9920~0.9984,P<0.05)和0.9981(95% CI:0.9962~0.9990,P<0.05)。血浆样本经先离心再灭活处理与先灭活再离心处理,SARS-CoV-2总抗体阳性结果一致率为100%,两组总抗体COI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95(95% CI:0.9950~0.9999,P<0.05)。未灭活样本4 ℃储存30 d;56 ℃,30 min或60 min灭活样本4 ℃储存10 d,SARS-CoV-2总抗体COI值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结论56 ℃,30 min或60 min灭活处理血浆样本及灭活后4 ℃储存10 d,未灭活4 ℃储存30 d均不会对SARS-CoV-2总抗体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体稳定性 病毒灭活 离心 储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肘内侧小切口联合空心钉操纵技术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6例肱骨内上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7例;左侧10例,右侧16例;受伤时年龄为(11.3±2.2 )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6±3.9)d。术前常规行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术中行肘内侧小切口联合空心钉操纵技术实现骨折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末次随访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 )评估肘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Papavasiliou分型:Ⅱ型骨折9例、Ⅲ型13例、Ⅳ型4例;MEPS评分为(94±5)分(85~100分)。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21.7±11.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5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骨不连、延迟愈合、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肘内侧小切口联合空心钉操纵技术是一种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可靠有效方法,可以实现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和满意疗效。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操纵技术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治疗25例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2~14岁。均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利用操纵技术。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无肘内翻、针道感染、复位丢失、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末次随访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结果:优19例,良5例,可1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是一种罕见而且极具挑战性的骨折,通过操纵技术使得传统闭合复位简单化,减少复位及透视次数,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肱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 操纵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CRPP)和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39例分别进行CRPP和经尺骨鹰嘴操纵技术辅助CRPP治疗的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资料,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6.68±2.52)岁(范围2.17~13.75岁)。23例(58.97%)单纯采用CRPP治疗(CRPP组);16例(41.03%)采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技术辅助下CRPP治疗(操纵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术后16周和末次随访时与健侧相比较,患侧Baumann角、提携角、侧位肱头角、肘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之间的差异。结果39例随访时间(1.98±1.43)年;术后4~6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CRPP组手术时间(48.59±15.75)min,透视次数(49.65±23.83)次,操纵组为(27.17±9.68)min和(24.25±5.9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术后侧位肱头角均恢复正常。CRPP组术后16周患侧冠状面Baumann角77.70°±2.16°,健侧73.78°±4.04°,操纵组分别为73.06°±1.81°和72.81°±3.45°;末次随访时CRPP组患侧冠状面Baumann角77.13°±2.20°,健侧74.17°±4.17°,操纵组分别为72.69°±1.70°和73.38°±3.48°,操纵组冠状面复位质量明显优于CRPP组(P<0.05)。术后16周CRPP组Flynn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2.61%,肘关节屈曲134.13°±8.61°,肘关节伸直-3.48°±6.47°,操纵组分别为81.25%,132.19°±9.48°和-3.44°±4.37°;末次随访时,CRPP组Flynn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1.30%,肘关节屈曲140.14°±5.76°,肘关节伸直-0.65°±3.79°,操纵组分别为93.75%,141.88°±5.12°和-0.31°±3.86°,两组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运动范围相似。结论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技术辅助CRPP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该技术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基础上,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透视频率和提高复位质量。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闭合性 内固定器 评价研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的高分辨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建立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氧化白藜芦醇、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二元梯度洗脱系统,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高分辨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结果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在考察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及重复性RSD均小于5%,回收率在96.28%~103.23%范围内。10批样本中虎杖苷含量最高,其次是白藜芦醇和大黄素,大黄酚和氧化白藜芦醇含量较低,在个别批次中未实现定量测定。不同批次间待测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同时定量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的UPLC-Q/TOF-MS方法简便、准确,可为虎杖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虎杖(中药)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酚类 有效成分 含量测定(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39例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6.68±2.52)岁,范围在2.17~13.75岁。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 CRPP)固定23例(58.97%),为第1组;行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技术辅助CRPP治疗16例(41.03%),为第2组。所有患儿术后随访时间均在16周以上。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Baumann角、提携角、肱前线与肱骨小头交叉点、肘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平均随访(1.98±1.43)年,术后4~6周骨折均获临床愈合。第1组平均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分别为(48.59±15.75)min和(49.65±23.83)次,第2组则分别为(27.17±9.68)min和(24.25±5.92)次,均较第1组明显下降,平均下降21.42 min和25.40次(95%可信区间,12.43~30.40 min和14.74~36.06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肱前线与肱骨小头关系均恢复正常。第1组和第2组术后末次随访Baumann角分别为(77.13±2.20)°和(72.69±1.70)°,提携角分别为(10.39±2.19)°和(12.96±2.37)°,两组比较,第2组冠状面的复位质量明显优于第1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即刻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运动范围相似。结论使用经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在不增加并发症风险的情况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频率和提高复位质量。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 骨折 内固定 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