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作者: 刘鑫 廖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68 刘鑫为山东大学与康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68 廖利民为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 100068
  •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上尿路动力的研究朝着数字化、模拟化和无创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上尿路动力的生理机制、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起搏细胞被认为是上尿路蠕动发生的基础,但具体的启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广泛应用上尿路动力技术研究灌注速率与压力的关系,Whitaker试验可作为可疑病例诊断的辅助检查。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多学科融合可能是未来上尿路动力研究的重点手段。

  • 标签: 上尿路动力学 起搏功能 肾盂内压 上尿路疾病
  • 简介:摘要容积动力是在输液过程中连续多次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Hb)水平,以Hb衍生的血浆稀释度作为输入数据、尿量作为输入变量的两室组成动力模型,适用于麻醉、手术、脱水和低血容量患者补充晶体液。容积动力还可以量化应力、低血容量、麻醉和手术引起的液体分布与清除的变化。影响容量复苏的伴随因素很复杂,包括性别、年龄、血流动力状态〔如平均动脉压(MAP)〕、健康与应激状态、肾功能、意识及手术麻醉状态等,可影响液体的半衰期、分布和容量。本文对晶体液在体内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危重患者的容量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容积动力学 两室模型 血浆容量 间质液间隙 晶体液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病,我国是全球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死亡最多的国家。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可为防控措施的有效制定提供针对性的科学依据。传播动力模型着眼于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可通过增减、细分仓室来模拟真实情景开展疾病的流行规律研究,灵活度较高,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的动力模型研究,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是必要的。本文基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对动力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总结。回顾发现,现在的文献多是使用SIR动力模型或其扩展模型(如SEIR模型),较少含有复杂的因素仓室,研究或通过对某区域的手足口病数据拟合以获得某些重要流行病学参数(如基本再生数);或对不同干预场景进行模拟,评估措施效果;或进行预测,揭示未来流行趋势;也有一些文章考虑了模型中参数的影响因素,尚无动力模型同时考虑年龄结构、人口流动、季节性与周期性、疫苗接种等因素。

  • 标签: 手足口病 数学模型 传播动力学
  • 简介:摘要线粒体动力影响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随增龄线粒体动力失衡,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加速了老化进展,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为止,衰老和线粒体动力之间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综述分析了线粒体动力与衰老的关系,探索了线粒体动力对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旨在为研发衰老相关疾病的药物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 标签: 线粒体 线粒体动力学 衰老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促使我们对重症产生了新的思考与认知。我们将重症理解为损伤或疾病发生发展为致命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桥梁是广泛的机体失调反应和血流动力紊乱。机体反应是重症病理生理学的要点与重点,血流动力是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与重心,两者形影不离,相互关联。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宿主/机体失调反应”和“重症单元”两个新概念,并强调制定血流动力干预措施的新要求,从而突出了机体反应与血流动力对于重症的关键作用,亦丰富了重症体系化认知的内涵。

  • 标签: 重症 应激 血流动力学 宿主/机体失调反应 重症单元
  • 简介:摘要传统的穿支皮瓣因面积较小而无法满足大面积创伤修复的需要。因此,包含多个穿支体的跨区皮瓣越来越多地用于创面修复。然而,跨区皮瓣中choke血管的阻力较大,导致跨区皮瓣远端血供匮乏,易出现坏死。因此,跨区皮瓣远端坏死成为大面积创面修复的一大难题。研究choke血管的血流动力变化及血管重构对改善跨区皮瓣远端血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choke血管血流动力及血管重构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降低跨区皮瓣远端坏死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穿支皮瓣 跨区皮瓣 choke血管 血流动力学 血管重构
  • 简介:摘要玻璃体切除术是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为了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微创玻璃体切除技术于21世纪初期被提出,并且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手术效果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已有大量对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流体动力特征以及重要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玻璃体切除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旨在阐述近年来玻璃体切除系统中流体动力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优化后的玻璃体切除设备加以介绍。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流体动力学 进展,研究
  • 简介:摘要蒙花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野菊花和密蒙花等药用植物中的天然黄酮苷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肿瘤、保肝、镇痛、退热、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镇静安眠、神经保护、降压、降糖、防治骨质疏松症、美白护肤防晒等。蒙花苷难溶于水,口服疗效差,但与不同物质联用或复合后(如形成磷脂复合物)可提升其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其药理功效。

  • 标签: 蒙花苷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 中药药理学 有效成分 综述
  • 简介:摘要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占小儿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发病率在新生儿中为1/5 000~1/1 500。该病常表现为肛门狭窄或肛门闭锁,伴或不伴瘘管和泄殖腔畸形。其中泌尿生殖系统伴发畸形最多见,发生率为26%~55%。35%~50%的儿童出现脊髓束末梢畸形或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这也是ARM合并排尿异常症状的常见原因。尿动力检查(UDS)是评估ARM合并下尿路功能变化最好的方法,可以对膀胱尿道功能进行客观分类指导并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和随访治疗效果。现就ARM合并排尿异常的原因及相关UDS评估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排尿异常 尿动力学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药代/药效动力(PK/PD)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研究对象为在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45例胃癌患者,其中80例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阿帕替尼组),65例采用替吉奥进行治疗(对照组),治疗3个月。收集治疗期间的静脉血样测定阿帕替尼血药浓度,并分别采用肿瘤生长抑制(TGI)模型和总存活数模型来评估甲磺酸阿帕替尼抗肿瘤的量效关系。结果甲磺酸阿帕替尼首次口服的Tmax为(2.35±0.95) h,Cmax为(952.02±323.24) ng/ml,AUC0~24 h为(2 120.02±669.52) mg/(ml·h)。治疗3个月,阿帕替尼组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8.47%比73.45%,χ2=4.422,P<0.05)。TGI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肿瘤直径、CEA、CA199、VEGF及VEGFR2的Kdrug分别为0.036、0.005、0.009、0.026及0.055。总存活数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阿帕替尼血药浓度(β血药浓度=1.853)、肿瘤最大径之和(SLD,βSLD=1.235)、VEGF(βVEGF=1.055)和VEGFR2(βVEGFR2=1.388)对无进展存活率均有影响。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用于胃癌治疗可提高抗肿瘤效果。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 胃癌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疗效
  • 简介:摘要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作为免疫抑制剂是肾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的一线选择,具有治疗窗狭窄,药动学过程个体间变异大,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开展MPA浓度监测的意义已经受到众多临床研究的广泛讨论。本文对MPA药代动力特点,影响MPA药动学变异的因素及MPA总浓度、游离浓度、外周血单核细胞内浓度的检测方法与治疗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指导临床肾移植受者MPA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霉酚酸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动力指标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邵阳医院确诊为DNB的141例患者,按糖尿病病史分为A组(病史≤10年)73例和B组(病史>10年)68例;将同时期的单纯糖尿病患者152例纳入对照组。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尿动力相关指标[膀胱壁厚度(BWT)、初尿意膀胱容量(VS1)及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Qmax)、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最大容量(VSD)、膀胱顺应性(BC)等]的差异及其单独与联合的诊断价值。结果B组的BWT值高于A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的VS1值低于A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的PQmax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三组的Qmax、BC和VS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Qmax、BWT和VS1均为DN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通过对PQmax、BWT、VS1的单独与联合诊断效能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VS1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6,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0.14%、69.19%;BWT的AUC为0.823,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19%、89.32%; PQmax的AUC为0.714,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4.18%、72.38%;联合诊断的AUC为0.879,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90.28%、90.23%。结论PQmax、BWT、VS1对DNB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尿动力学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的ICU血流动力管理进展。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管理是当前我国器官捐献的核心环节。科学的供者管理、保护和优化器官功能是ICU的工作重心,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可供捐献的器官数量。血流动力的管理是脑死亡潜在供者的管理中最大的挑战,做好供者管理可最大限度保护供器官功能,提高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的移植成功率。

  • 标签: 器官移植 器官捐献 脑死亡 供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良恶性骨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和声像图特征。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骨肿瘤患者110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肿瘤的诊断效能;比较良、恶性骨肿瘤的血流分级、血流动力参数、声像图特征。结果病理结果证实恶性43例,良性67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恶性46例,良性6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骨肿瘤性质灵敏度为93.02%(40/43)、特异度为97.01%(65/67)、准确度为95.45%(105/110)、漏诊率为6.98%(3/43)、误诊率为8.96%(6/67)。恶性骨肿瘤血流分级优于良性者(P<0.05)。与良性骨肿瘤相比,恶性骨肿瘤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较低,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较高(P<0.05)。恶性骨肿瘤多表现为周围软组织浸润(83.72%,36/43)和骨皮质有破坏不连续(95.35%,41/43),良性骨肿瘤声像图特征主要为无周围软组织浸润(82.09%,55/67)、骨皮质无破坏连续(88.06%,59/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骨肿瘤良恶性效果好,且良恶性骨肿瘤血流动力和声像图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可为临床诊断鉴别提供丰富信息支持。

  • 标签: 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跨区供血皮瓣早期血流动力基本规律。方法以游离皮瓣和带血管蒂转位皮瓣为原型,以血管体区理论为基础,参照流体力学、电流学等相关知识,系统分析皮瓣内血流通路、阻力网络及其串联或并联方式,最后利用数理模型进行推演。结果跨区供血皮瓣早期动脉和静脉内可实现流量动态平衡,皮瓣可分为有效循环区、静脉淤滞区、相对缺血区和绝对缺血区。并且推导出:(1)血管蒂的血流为压力恒定,而不是流量恒定;(2)皮瓣的阻力因动、静脉血管蒂的位置或其二者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而改变;(3)皮瓣从蒂部到远端其血流速度逐渐递减;(4)导致皮瓣远端坏死的主要因素因其所处的区域而异。结论跨区供血皮瓣早期血流动力变化规律及特点可以通过该数理模型进行阐释,早期皮瓣动、静脉可以达到流量的动态平衡,并且血流量由蒂部至远端逐渐递减,皮瓣的成活范围依赖于动、静脉内的压力差及其皮瓣内血流通路的阻力,皮瓣远端坏死区可分为静脉淤滞区和动脉供血不足区。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跨区供血皮瓣 血流量 理论模型
  • 简介:摘要肾脏替代治疗相关血流动力不稳定(HIRRT)是血液净化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见于各种模式的肾替代治疗。HIRRT表现为血压下降、超滤不耐受、心排血量下降、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良等。引起HIRRT原因包括血容量改变、基础疾病因素和心血管功能障碍等。本文综述HIRR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发生机制、监测与预防措施等。对血液净化患儿进行个体化血流动力监测、设置合适的治疗参数,可以预防HIRRT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可以替代肺脏和心脏功能的生命支持技术,在各种危重症呼吸、循环衰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由于自身严重疾病及介入性导管的使用,接受ECMO生命支持的患者常使用广谱抗微生物药物,进而增加了真菌感染的风险。ECMO期间发生真菌感染可导致病死率增加,如何有效控制真菌感染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及ECMO的氧合膜、循环管路等因素均有可能改变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特征,进而影响药物临床疗效。本文对ECMO支持期间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特征进行分析综述,以期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药代动力学 体外膜肺氧合 治疗药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2016年冬季出现了一种重组型GII.2[P16]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并造成了我国急性胃肠炎大规模暴发,本研究旨在探究2016—2017年该病毒在我国的进化动力和时空传播模式。方法利用MEGA 7.0和BEAST等软件对先前获得的暴发标本中GII.2[P16] NoV全基因组、主要结构蛋白(viral protein 1,VP1)和RNA依赖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基因全编码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序列分析显示此次重组型病毒VP1相比于RdRp基因的进化速度更快,在暴发中期,VP1蛋白的第256位出现了特异性氨基酸突变,即Val256Ile突变,且该突变位点形成的新型变异株在暴发后期成为优势流行株。基于该毒株P二聚体晶体结构的分析,发现该病毒VP1蛋白中第256位残基位点可能参与了B细胞抗原表位的组成,提示Val256Ile突变可能导致了新型变异株的抗原性发生改变,这可能是该病毒在暴发后期优势流行的原因之一,但需要进一步血清学实验的验证。基于贝叶斯地理推演结果显示,广东省可能为我国此次病毒流行的起源地,对该病毒在我国的暴发流行起了重要的作用。结论鉴于出现功能性改变的GII.2[P16]新型变异株和广东省为我国该型病毒的暴发中心,提示有必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对GII.2[P16] NoV开展持续的监测和研究。

  • 标签: 诺如病毒 进化动力学 传播模式
  • 作者: 杨凯 万林枫 陈莉 史伟浩 谭晋韵 宗原 余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201399 上海市血管病变调控与重塑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99,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7,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201399 上海市血管病变调控与重塑重点实验室,上海 2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NISR)患者的血流动力差异,判断“壁面剪切应力变化度(CDWSS)”对ISR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筛选得到发生ISR患者8例,并按1∶2配比NISR患者16例。随机从两组中各选择4例患者,对其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的颈动脉CTA进行三维重建并开展血流动力分析,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参数差异。引入特殊点位上“CDWSS”概念,以术前CTA所对应的壁面剪切应力(WSS)为基准,对比术后即刻及随访的CDWSS数据。结果与NISR相比,ISR在分叉处及最狭窄部位的WSS高值区域扩大,且整个心动周期中数值波动幅度大。NISR组中振荡剪切指数(OSI)的数值下降,相反,在ISR组中OSI数值有所增加。高OSI区域与低WSS值区域重合度较高。随访模型中,在最狭窄部位两组CDWS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相比于NISR患者,ISR患者的病灶在局部存在血流动力差异。CDWSS对局部发生ISR与否可能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内狭窄 血流动力学 壁面剪切应力 振荡剪切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膀胱功能的尿动力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符合术前纳入标准且临床分期为ⅠB~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84例。所有纳入病例均接受子宫颈癌根治术治疗,于术前1周内、术后6个月时行尿动力检测,观察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膀胱功能状态并分析其尿动力检查结果特点。结果所有患者中有58例患者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表现,26例无排尿异常表现,两种不同表现的患者之间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其中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症状的排尿异常,包括排尿困难(55%)、尿频伴排尿不尽感(34%)、压力性尿失禁(7%)、急迫性尿失禁(4%)。根治术后无排尿异常患者中仅有1例表现为尿动力检查异常(膀胱感觉异常),术后无排尿异常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检查结果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的病例中,43例(74%)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术前排尿模式正常而术后排尿异常需借助腹压。所有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尿流时间、达峰时间、膀胱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道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度分别为(12.9±10.3)ml/s、(6.0±4.2)ml/s、(148.0±36.8)ml、(32.9±22.1)s、(11.4±5.0)s、(260.2±219.2)ml、(12.1±8.9)cm H2O(1 cmH2O=0.098 kPa)、(16.1±4.3)ml/cm H2O、(354.5±204.3)ml、(587.4±152.5)ml、(97.6±33.1)cm H2O、(89.9±36.4)cm H2O、(29.6±6.5)mm;而术前1周相应各值分别为(25.1±11.4)ml/s、(11.38±6.6)ml/s、(318.6±96.4)ml、(29.2±18.5)s、(6.7±3.9)s、(29.9±21.5)ml、(31.87±21.43)cm H2O、(78.1±33.9)ml/cm H2O、(258.2±185.5)ml、(335.1±124.9)ml、(96.4±33.9)cm H2O、(88.5±35.2)cm H2O、(37.16±7.24)mm。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功能性尿道长度明显低于术前,而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达峰时间、膀胱残余尿量高于术前(P<0.05)。另外,尿流时间、最大尿道压力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术前术后并无明显差别。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排尿异常患者与伴排尿异常患者两者之间术前尿动力结果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者术后尿动力结果比较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之间、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排尿异常情况及尿动力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后伴排尿异常患者的尿动力特点主要表现为膀胱感觉功能减退和逼尿肌功能异常,而尿动力检查可提供客观的临床指标进行早期诊断。

  • 标签: 子宫颈癌 膀胱 尿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