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对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2例胃穿孔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21例。对比组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胃肠动力指标和胃肠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长与肛门排气时长均短于对比组,且胃泌素水平高于对比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对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胃肠动力,提高胃肠激素水平。

  • 标签: 腹腔镜 胃穿孔 胃肠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芬太尼不同给药顺序对全身麻醉患者诱导期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90例(2020.8~2021.11),随机分为I组、II组和III组(对照组),每组30例。全部样本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各组诱导方案及给药顺序如下:I组为依托咪酯-阿芬太尼-罗库溴铵,II组为依托咪酯-罗库溴铵-阿芬太尼,III组为照组(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对比三组诱导期血流动力指标变化。结果 I组、II组T1、T2、T3、T4、T5心率和血压指标显著高于III组(P<0.05);I组、II组诱导期心率和血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探讨在全身麻醉诱导中阿片类药物阿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相比较,前者对血流动力的影响更小,循环更稳定,且给药顺序变化,无明显影响,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阿芬太尼 给药顺序 全身麻醉 诱导期 血流动力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开展剖宫产时运用腰硬联合麻醉,探究此项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妇机体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期间抽取在本院开展剖宫产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50例进行研究,回顾相关资料,以不同的麻醉形式为依据,将5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25例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25例用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随后对比麻醉效果、血流动力、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评估麻醉效果,实验组阻滞起效时间与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5min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妊娠期 高血压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缩短阻滞时间 血流动力学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短程心理动力治疗强迫症的作用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我院收治强迫症患者60例均分为A(n=3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芬太尼在ERCP手术中的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血流动力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ERCP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麻醉方案。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在麻醉5min后、内镜达到十二指肠时,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更加稳定(P<0.05)。实验组苏醒时间、肌力恢复时间更短,在丙泊酚用量上也远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ERCP手术中,阿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显著,且对血流动力影响小,值得推广。

  • 标签: 阿芬太尼 ERCP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治疗中,对患者应用Ⅰ期根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50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展开研究,基于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组比较,其中行Ⅰ期根治术的为观察组,行切开引流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肛肠动力指标比较,术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脓肿复发率比较,观察组脓肿复发率为4.0%,显著更低(P<0.05)。结论:对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行Ⅰ期根治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肛肠动力情况,并降低患者脓肿复发率。

  • 标签: Ⅰ期根治术 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 复发率 肛肠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选择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32例于我院实施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将前1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后16例纳入观察组,实施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平均动脉压、心率)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水平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方式在麻醉起效后的生命体征受到的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好,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实施。

  • 标签: 子宫肌瘤手术 右美托咪定 七氟醚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考察纳布啡与丙泊酚联合麻醉对其对血流动力的具体影响。方法:基于麻醉方式将统共入组的80例上述患者(收取年限:2020/01~2021/12)均分为40例/组,对比分析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纳布啡复合丙泊酚(观察组)的血流动力、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睫毛反射次数等多项测验值。结果: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在T1时段HR、SpO2以及MAP等指标水平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表2数据提示观察组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睫毛反射次数等均更具优势(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施以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清醒快,血流动力指标更加平稳。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纳布啡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瑞马唑仑和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及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8月于晋江市医院行椎管内麻醉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D)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组(R)给予瑞马唑仑,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认知功能的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T0时MA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T3时与T0相比MAP、HR均有明显下降(P

  • 标签: 瑞马唑仑 右美托咪定 老年 椎管内麻醉 血流动力学 术后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选择麻醉下手法松联合关节镜松的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我院在2019-2021期间接诊治疗的40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结合麻醉下手法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结果: 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7.41±1.23)分,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为(2.51±1.06)分,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冻结肩 肩关节镜手术 麻醉下手法松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体腔灌注治疗癌性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近期在本院就诊的68例癌性积液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体腔灌注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腔灌注化疗对癌性积液有良好疗效,能够降低病情复发率。

  • 标签: 癌性积液 体腔热灌注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合并鹦鹉衣原体感染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临床药师对一例合并鹦鹉衣原体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宏基因组高通量技术检测结果、药学监护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通过抗感染、化痰、保肝等治疗,患者感染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结合患者感染特点及宏基因组高通量技术检测病原体,精准治疗少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宏基因组高通量技术(mNGS)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被称作骨关节病、磨损性、退行性、肥大性关节炎,为患病率最高的关节炎类疾病。当患者患有骨关节炎时,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晨僵)、肿大、肢体无力、活动能力下降(不同程度)等典型症状,患者常因行动不便或机体不适而产生一定的落差感与负面情绪,进而降低其交往与工作的欲望,在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骨关节炎,清除患者病变组织,已成为人们关心与关注的重点。相关资料显示,光动力疗法具有创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无药物不良反应、有效清除病变组织等优点。为此本文将对光动力疗法应用于骨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与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 标签: 骨关节炎患者 光动力疗法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选择小儿速清糖浆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小儿速清糖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咳嗽、发热、流涕、皮肤疱疹等临床症状积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咳嗽、发热、流涕、皮肤疱疹等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而言,给予患儿小儿速清糖浆的临床效果极佳,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小儿热速清糖浆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