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高流量鼻导管(HFNC)氧疗是治疗成年人呼吸窘迫一种新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HFNC氧疗对呼吸窘迫患者无效早期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危重症医学科162例呼吸窘迫患者进行HFNC氧疗,在医疗电子病历中提取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病史、诊断、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吸入氧气浓度(SpO2/FiO2,SF)比值、改良呼吸窘迫评分(mRDAI)、HFNC氧疗持续时间、更换高级氧疗支持时间、不良反应等数据。结果共纳入有效样本154例,中位年龄55(IQR47~72)岁,其中急性细支气管炎患者59例占38.3%,细菌性肺炎患者64例占41.6%,非典型或病毒性肺炎患者31例占20.1%;HFNC氧疗有效组患者129例占83.8%,无效组患者25例占16.2%。HFNC氧疗无效组患者在入院时SF比值较低,pH值较低,呼吸末二氧化碳(PCO2)较高(P值为0.008、0.012、0.001);HFNC氧疗有效组患者第1小时呼吸频率、mRDAI评分和SF比值改善明显(t值为1.732、9.783、37.591,P<0.05或0.01);HFNC氧疗开始后第1小时SF比值低于195(AUC 0.842,95%CI 0.743~0.942,P<0.01)是氧疗无效临界值。结论当呼吸窘迫患者运用HFNC氧疗支持时,患者初始指端SpO2较低、血气PCO2较高和SF比值小于195是HFNC氧疗失败早期预测因素。

  • 标签: 呼吸窘迫 高流量氧疗 SpO2/FiO2(SF)比值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由于数据质量和机会抽样影响,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获得对治疗效果/差异估计存在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有时作者仍然会使用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做出明确陈述,即治疗之间"无差异"。2001/2002年发表了一项评估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调查,1 212篇系统评价摘要中有259篇(21.3%)对"无差异"或"无效"提出了错误声明。我们重复了这一调查,以评估2017年已发表Cochrane及其他系统评价摘要中此类声明频率。共调查2017年发表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和其他系统评价摘要中各643项随机研究,剔除仅涉及研究方案、缺少结论或不包含任何结论相关信息系统评价摘要。调查过程中采取了减少偏倚措施。声明为"无差异/无效"者,在460篇Cochrane系统评价摘要中有36篇(7.8%),218篇其他系统评价摘要中有13篇(6.0%)。在2017年发表Cochrane系统评价中,"无差异/无效"错误声明比2001/2002年发表系统评价摘要中有实质性减少。我们希望这反映出2017年调查为减少偏见和不一致判断而做出了更大努力,以及对摘要措辞审阅更加谨慎。对效果陈述还有许多其他方式错误,这些问题也必须加以解决,因为它们对卫生和健康研究会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一个1岁男孩到您诊室就诊。这个男孩六个月前被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今日复诊,间断使用少量1%氢化可的松乳膏后,皮疹和瘙痒仍然恶化,并影响睡眠。经检查,他皮肤干燥,四肢和躯干有严重红斑。由于他家长担心TCS有副作用,并且乳膏不起作用,他们希望停止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TC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深部吸痰法对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10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按照入院号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吸痰,观察组实施改良纤维支气管镜下深部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痰鸣音及胸部X线片改善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痰鸣音及胸部X线片改善人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深部吸痰法在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时,保持呼吸通畅,提高满意度,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改良深部吸痰 清理呼吸道无效 纤维支气管镜下深部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纤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经动脉溶栓后效果不佳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起病5 h之内经动脉溶栓治疗1 d后效果不佳CRAO 19例(19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且在动脉溶栓之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均采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入尿激酶3 000 U/kg静脉滴注进行纤溶,2次/d,间隔期8~10 h,注射5 d后再进行检查。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视力及视野等。结果FFA显示:静脉纤溶前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为(29.9±5.9)s,纤溶后缩短至(21.3±4.9)s (t=26.13,P=0.032)。纤溶前视网膜动脉循环时间为(13.1±2.1)s,纤溶后缩短为(7.2±2.4)s (t=25.31,P=0.018)。静脉纤溶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92±0.05,纤溶后升至0.76±0.03(t=9.68,P=0.012)。纤溶前视野缺损小于30%者占15.79%(3/19),纤溶后升至63.16%(12/19)(P=0.021)。结论动脉溶栓后效果不佳CRAO患者再行静脉滴注纤溶可进一步提升视力、缩短视网膜循环时间及改善视野。

  • 标签: 阻塞,动脉,中央,视网膜 纤溶,静脉 溶栓,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效食管动力(ineffective esophageal motility,IEM)在非糜烂性酸反流相关疾病中作用、成因及第四版芝加哥分类标准(CC v4.0)对IEM诊断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因酸反流相关症状在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黏膜或结构无异常改变,且行食管高分辨测压检测和24 h食管pH值监测63例患者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根据食管高分辨测压检测结果,分别采用第三版芝加哥分类标准(CC v3.0)和CC v4.0进行分组,分为IEM组和正常动力组。主要对比分析同版分类标准下2组食管高分辨测压检测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结果和最终诊断,以及不同版分类标准下同一观察指标2组间变化程度。结果63例患者中,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14例、反流高敏感(reflux hypersensitivity,RH)19例、功能性烧心(functional heartburn,FH)30例。采用CC v3.0时,IEM组20例,其中NERD 9例、RH 5例、FH 6例;正常动力组43例,其中NERD 5例、RH 14例、FH 24例。采用CC v4.0时,IEM组16例,其中NERD 7例、RH 4例、FH 5例;正常动力组47例,其中NERD 7例、RH 15例、FH 25例。采用CC v3.0时,IEM组食管酸暴露时间[3.45(1.55,6.40)%比1.20(0.40,2.30)%,Z=-2.940,P=0.003]、DeMeester评分[13.8(5.8,21.4)分比5.3(2.9,10.0)分,Z=-2.851,P=0.004]明显高于正常动力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10.15(7.52,13.65)mmHg(1 mmHg=0.133 kPa)比15.40(11.20,21.60)mmHg,Z=-3.241,P=0.001]、4 s完整松弛压[(3.79±0.57)mmHg比(6.05±0.50)mmHg,t=2.727,P=0.008]、远端收缩积分[334.65(208.25,438.92)mmHg·s·cm比1 258.70(919.00,1 750.10)mmHg·s·cm,Z=-6.305,P<0.001]明显低于正常动力组。采用CC v4.0时,IEM组食管酸暴露时间、DeMeester评分亦均明显高于正常动力组(P均<0.05),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4 s完整松弛压、远端收缩积分亦均明显低于正常动力组(P均<0.05),另外,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明显低于正常动力组[34.60(21.50,48.05)mmHg比49.67(36.75,61.10)mmHg,Z=-2.140,P=0.032]。结论在非糜烂性酸反流相关疾病患者中,IEM与抗反流屏障功能受损相关,且与食管酸暴露相关。相比CC v3.0,CC v4.0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得IEM患者异质性减少。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无效食管动力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高敏感 功能性烧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情况及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80例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并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计数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血小板悬液无效输注发生率。结果180例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45例(25.0%),其中10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30例(27.8%),4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发生无效输注10例(23.3%),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无效输注2例(13.3%),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3例(21.4%)。辐照单采去白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17.0%,16/94)低于单采血小板(33.7%,2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 0.01)。对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5例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改善。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CD19、CD20、CD4和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最高,行血小板配型输注可提高疗效。利妥昔单抗对因免疫因素导致血小板无效输注有效。辐照单采去白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低于单采血小板。

  • 标签: 血液肿瘤 骨髓抑制 血小板输注 医疗无效
  • 简介:摘要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重要疾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是治疗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重要方法。然而,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血管成功再通后临床转归依然不佳,学者们将其称为"无效再通"。文章对无效再通定义、主要机制和常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栓切除术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尽管血管内治疗提高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再通率,但仍有约半数患者90 d时功能转归不良,称为"无效再通"。文章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预测因素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今后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栓切除术 血管内手术 医疗无效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多项观察性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风险,但最近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其产生疗效可能弊大于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1~2 cm肾下盏结石无效后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治疗临床效果,评估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ESWL治疗无效后行PCNL或RIRS75例1~2 cm肾下盏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PCNL组(36例)和RIRS组(39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辅助ESWL次数、3个月结石清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1% vs.84.6%,P>0.05)。RIRS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辅助ESWL次数多于PCNL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PC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IRS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经ESWL治疗无效后行RIRS治疗1~2 cm肾下盏结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但RIRS碎石效率不如PCNL,总体花费较高,术后需行ESWL辅助治疗才能取得与PCNL相当治疗效果。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输尿管镜检查 体外冲击波疗法 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尼非卡兰在治疗宽QRS波心动过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且予胺碘酮治疗无效(部分使用利多卡因、艾司洛尔等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10例患者,观察尼非卡兰静脉应用疗效及安全性。尼非卡兰用法:负荷剂量0.3~0.4 mg/kg静脉注射,除1例静脉负荷后未予维持量外,余维持剂量0.4~0.5 mg·kg-1·h-1静脉注射。复律后立即停用尼非卡兰。结果复律后证实有8例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其中1例为特发性左心室室速,余2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9例转复成功,复律时间最短5 min,最长105 min,平均(41.5±32.7) min,1例患者用药622 min仍无法复律且用药期间出现变态反应。转复成功率为90%(9/10)。24 h内维持窦性心律比例为88.89%(8/9)。用药期间1例出现QT间期延长,但均未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用药前后血肌酐、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未见明显变化,P值分别为0.459、0.232、0.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应用尼非卡兰在宽QRS波心动过速治疗中有较好且安全疗效,复律后立即停用尼非卡兰可减少TdP发生,但还需大样本量研究。

  • 标签: 心动过速 尼非卡兰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效食管动力(IEM)在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诊断中作用及其与酸暴露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3月至2019年5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胃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24 h pH值监测具有GERD样症状,且胃镜检查无食管黏膜和结构异常改变患者,基于罗马Ⅳ诊断标准重新评估,诊断分型为NERD、反流高敏感(RH)、功能性烧心(FH)。分析比较IEM患者食管HRM和酸反流相关参数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共收集228例患者资料,排除食管胃连接部(EGJ)流出道梗阻和重度食管动力障碍患者37例(8例贲门失弛缓症、9例EGJ流出道梗阻、4例远端食管痉挛、14例无效收缩、2例高收缩食管)、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53例(洛杉矶分级A级20例、B级15例、C级13例、D级5例)。最终138例患者入组,男60例,女78例,年龄为(50.1±14.1)岁,包括NERD 36例,RH 44例,FH 58例。按照食管HRM芝加哥分类标准将138例患者分为IEM组(46例,其中NERD 15例,RH 12例,FH 19例)和测压正常组(92例,其中NERD 21例,RH 32例,FH 39例)。两组诊断为NERD、RH和FH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M组下食管括约肌(LES)长度[2.70(2.40,3.00) cm比3.00(2.70,3.20) cm]、LES静息压呼吸平均值[16.55(7.98,22.95) mmHg比19.10(14.15,25.68) mmHg, 1 mmHg=0.133 kPa]、远端收缩积分[417.90(279.08,584.45) mmHg·s·cm比1 429.40(994.38,1 852.80) mmHg·s·cm]和EGJ收缩积分[37.86(26.97,46.78) mmHg·cm比45.19(35.39,58.20) mmHg·cm]均低于测压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3、2.09、8.09、2.90,P均<0.05);两组呼气末LES静息压、4 s完整松弛压、远端收缩延迟、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UES残余压、UES基线松弛时间、UES恢复时间、EGJ分型和食管酸反流相关参数[总酸暴露时间(AET)、立位AET、卧位AET、反流事件和Demeest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36例NERD患者分为IEM组(15例)和测压正常组(21例)。IEM组远端收缩积分低于测压正常组[401.10(276.60,555.60) mmHg·s·cm比1 135.00(903.20,1 537.65) mmHg·s·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P<0.01);两组EGJ分型、其他HRM相关参数和酸反流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EM与NERD诊断无关;表现为IEM胃镜阴性GERD样症状患者或NERD患者除食管体部动力减弱外,评价抗反流屏障功能EGJ形态分型与IEM也无关;在NERD患者,IEM与食管酸暴露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无效食管动力 非糜烂性反流病 食管pH监测 测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188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无效再通将患者分成无效再通组和有效再通组[无效再通定义为术后即刻DSA显示成功实现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但术后90 d患者功能转归不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比较无效再通组和有效再通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无效再通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患者术后发生无效再通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评估模型区分度,采用校正曲线评估模型预测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188例患者中发生无效再通92例。与有效再通组比较,无效再通组患者年龄较大,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高血压病史、侧支循环不良者所占比例较高,脑卒中和脑白质高信号(WMHs)严重程度、闭塞部位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侧支循环不良、重度WMHs、中度和重度脑卒中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以上6个因素建立预测术后无效再通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862(95%CI:0.809~0.914),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术后无效再通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809~0.914,P<0.001)。结论高龄、有高血压病史、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侧支循环不良、重度WMHs、中度和重度脑卒中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易发生无效再通。本研究构建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患者术后发生无效再通风险。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无效再通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和验证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后无效再通动态网页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取栓术且获得成功再灌注急性缺血性卒中30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7∶3比例将全部患者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建模组(n=216)和验证组(n=88)。以建模组数据建立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以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对于建模组,通过纳入在单因素分析中所有P<0.05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无效再通独立预测因子后构建列线图。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分别通过C指数、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来验证列线图性能。结果建模组和验证组间未检测到无效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216(62.0%)和56/88(63.6%),χ2=0.07,P=0.7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95%CI 1.00~1.08,P=0.033)、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11,95%CI 1.04~1.19,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OR=1.19,95%CI 1.07~1.32,P=0.001)、糖化血红蛋白(OR=2.02,95%CI 1.34~3.05,P<0.001)、较差侧支循环(OR=10.87,95%CI 4.08~29.01,P<0.001)、术后高密度征(OR=11.38,95%CI 4.56~28.40,P<0.001)为无效再通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与验证组列线图模型C指数分别为0.92(95%CI 0.88~0.95,P<0.001)和0.93(95%CI 0.87~0.98,P<0.001)。结论由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糖化血红蛋白、较差侧支循环、术后高密度征构建网页列线图能够便捷、精准与可靠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概率。

  • 标签: 急性病 卒中 脑缺血 无效再通 动态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血管内治疗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一线治疗方案。然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即使及时开通闭塞血管,仍有接近半数患者后期功能恢复不佳,这一现象被称为“无效再通”。无效再通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可能包括组织无复流、早期动脉再闭塞、侧支循环不良、出血转化、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以及低灌注体积较大等。针对这些机制靶向治疗策略已经在基础研究中进行尝试,但其向临床转化仍有待探索。文中针对无效再通病理生理机制和靶向治疗策略作一综述,重点关注无复流现象机制和靶向治疗策略,以加深对这一现象全面认识,为改善血管内治疗疗效提供新转化研究思路和潜在干预靶点。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动脉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 无复流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Tigris核酸检测(NAT)系统检测结果无效具体情况及原因。方法选择2018和2019年,成都市血液中心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3 752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NAT结果无效标本为2 397份,2019年为1 355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中心2018和2019年Tigris系统NAT总检测标本数、总检测结果无效标本数、无效工作列表数等数据资料,以及导致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原因。2018和2019年Tigris系统NAT无效检测率、工作列表无效运行率、有效工作列表中标本无效检测率、工作列表无效运行原因构成比、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原因构成比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8年和2019年成都市血液中心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情况如下。① 2018年总无效检测率为2.31%(2 397/103 777),高于2019年1.10%(1 355/12 289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726,P<0.001)。② 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率分别为2.35%(25/1 062)和1.34%(14/1 04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3,P=0.084)。2018年有效工作列表中标本无效检测率为0.20%(205/101 585),高于2019年0.15%(187/121 72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6,P=0.006)。③ 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原因构成比、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原因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8、86.966,P=0.013、<0.001)。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主要原因均为校准物/质控品无效,其导致无效运行工作列表数分别占88%(22/25)和50%(7/14)。2018年导致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主要原因为标本容量验证失败(VVFS),占40.0%(82/205);而2019年则以磁力洗站液面感应错误(ML)为主,占50.8%(95/187)。结论Tigris系统校准物、质控品无效和仪器故障问题是引起NAT结果无效重要原因。对采供血机构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尽早发现导致NAT结果无效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从而减少无效NAT结果产生,提高NAT质量和效率。

  • 标签: 血液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无效检测 Tigris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