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护理不良事件中的人为差错与行为形成因子的关系,确立行为形成因子对人为差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采集的护士的人员相关的差错事件372例,依据发生不良事件分级进行分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采集4组不良事件的护理人为差错类型、行为形成因子分类,采用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相关性。结果Ⅰ级不良事件以知识运用不良型差错为主,占比达75.00%;Ⅱ级、Ⅲ级以规则执行不良型为主,占比分别为74.83%、61.11%,技能不良型次之;Ⅳ级不良事件以技能不良型差错为主,占比达76.36%;不同人为差错类型间比较,操作者的生理疲劳、心理压力、专业素质、知识储备水平、机械设备、组织及任务、人员沟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规则执行不良型差错中,生理疲劳、专业素质、知识储备、组织及任务、人员沟通因子的OR值分别为9.910、0.102、0.066、5.975、0.472。知识运用不良型差错主要与生理疲劳、心理压力、专业素质、知识储备、机械设备、人员沟通6种行为形成因子相关,其OR值分别为:1 012.771、171.519、0.001、0.201、0.167、8.801(均P<0.05)。结论不同护理不良事件分级的护理人为差错类型存在差异,知识运用不良容易导致严重不良事件、规则执行不良容易导致中型不良事件、技能不良型以造成轻度不良事件为主;在对护理人员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不同护理不良事件的行为形成因子差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降低护理人为差错的护理管理方案。

  • 标签: 护理 人为差错 行为形成因子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及与信息意识、信息焦虑的关系,为护理实习生护理信息能力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信息焦虑问卷、信息意识问卷以及护理信息能力评定量表对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185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护理信息能力总分为(111.6 ± 19.7)分;护理信息能力与信息意识呈正相关(r值为0.358,P<0.001),与信息焦虑不相关(r值为0.136,P值为0.065);信息意识对护理信息能力有预测作用(β值为0.287,P<0.001),信息焦虑能够调节信息意识与护理信息能力的关系(β值为0.175,P值为0.011)。结论护理实习生护理信息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通过改善信息意识,提高护理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缓解护理实习生的信息焦虑水平。

  • 标签: 信息意识 护理实习生 护理信息能力 信息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及与信息意识、信息焦虑的关系,为护理实习生护理信息能力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信息焦虑问卷、信息意识问卷以及护理信息能力评定量表对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185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护理信息能力总分为(111.6 ± 19.7)分;护理信息能力与信息意识呈正相关(r值为0.358,P<0.001),与信息焦虑不相关(r值为0.136,P值为0.065);信息意识对护理信息能力有预测作用(β值为0.287,P<0.001),信息焦虑能够调节信息意识与护理信息能力的关系(β值为0.175,P值为0.011)。结论护理实习生护理信息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通过改善信息意识,提高护理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缓解护理实习生的信息焦虑水平。

  • 标签: 信息意识 护理实习生 护理信息能力 信息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急诊病房专科特点,探索急诊病房不同区域护理工作负荷与人力资源的关系,评价基于护理工作负荷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法的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医嘱平台为基础,调取2019年6月至12月急诊病房不同区域护理工作负荷项目,运用德尔菲法,由10名专家通过2轮问卷调查确立纳入护理项目指标,用负荷权重法确立护理项目权重,形成科室护理工作负荷计算公式,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病房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护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抢救室与观察室护理级别类(Z=8.571,P=0.010)、抢救类(Z=9.825,P=0.010)、治疗类(Z=10.182,P=0.014)、呼吸支持类(Z=6.000,P=0.019)护理单元工作当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室患者的护理工作量均低于抢救室。实施人力资源调整措施前、后半年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63‰(12/18 864)下降至0.10‰(2/19 805)(χ2=4.183,P=0.002),调整后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总满意度及满意度评分均较调整前明显提高(均P<0.001)。结论急诊病房不同护理区域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工作量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抢救室与观察室,人员配备应基于多种因素进行配比。基于科室护理工作负荷测算标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满意度,为三级医院急诊病房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急诊病房 护理工作负荷 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数据量正以指数级爆炸式的方式增长着,因此如何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变得十分重要,数据库技术由此需求应运而生。本文从数据库领域数据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区别,并重点分析了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三种实体映射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以及常用的SQL语句的使用方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关系型数据库 实体映射关系 SQL语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及其与职业获益感、留职意愿的关系,为提高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减少护士离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山东省7家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信息能力自评量表(SANICS)、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护士留职意愿问卷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0份,问卷有效率为97.8%。结果880名护士SANICS得分为(85.54±12.43)分,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得分为(132.21±19.56)分,护士留职意愿量表得分为(22.68±3.84)分。结构方差模型显示,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可以直接影响留职意愿(效应值为0.456),护理信息能力还可以通过护士职业获益感对护士留职意愿产生间接效应(效应值为0.067),总效应值为0.523。结论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通过提高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可以促进护士的自我发展,提高其职业获益感,从而增加其留职意愿,减少护士离职现象。

  • 标签: 护士 护理信息能力 职业获益感 留职意愿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74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观察统计两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理状态、乐观倾向、创伤后成长、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感染、切口出血、晶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8.92%(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悲观主义评分低于对照组,乐观主义、自我效能乐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创伤后成长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强患者疾病认知度,纠正不良心理状态,提升创伤后成长水平,以乐观态度面对疾病,并对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 白内障 护理干预 乐观倾向 创伤后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的现状,分析护理服务感知对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0—12月河南省3所三级综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儿父母50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服务Servqual测评量表、父母应对方式量表(CHIP)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探讨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对其应对方式的影响。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有效回收率为95.2%。结果476名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均分为(3.99±0.56)分,应对方式总分为(92.25±9.38)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呈正相关(r=0.271,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患儿父母应对方式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一般资料后,护理服务感知量表中保证性和移情性是围手术期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影响其应对方式,临床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儿父母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感知度,从而帮助患儿父母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

  • 标签: 儿童 父母 围手术期 护理服务质量 应对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及其与ICU护士工作压力的关系。方法2021年1月20日至2021年6月20日应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问卷、ICU护士中断事件调查问卷、护士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对128名ICU护士进行调查,ICU护士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累计320 h的观察中,ICU护士共记录护理中断事件1 280次,中断最多次数为12次/h,中断持续最长时间为251.5 s,平均4次/h。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ICU护士工作压力总评分、工作环境及资源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与护理中断事件呈正相关(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已婚、护士能级是影响ICU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护士参与过护理中断培训是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较高,而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可增加护士工作压力。护理管理者可对易发生护理中断事件的护士加强培训,以降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安全,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中断事件 工作压力 相关性
  • 作者: 陈靖安 张月 龚磊磊 蒲万敏 邵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7期
  • 机构: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班组 200333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儿科,上海 201907,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上海 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胸外科,上海 200065,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班组 20033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儿童白血病患儿护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并对护理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儿科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儿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责任护士进行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系统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结合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按照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两组从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患儿及家属的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疾病和基础护理知识的掌握度5个方面进行有效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对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对儿童白血病患儿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缓解抑郁和焦虑,进而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 白血病 技能培训 生命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联合"5A"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eplau人际关系理论联合"5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通过沟通交流、问卷调查、随访等方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尊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抑郁和焦虑状态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尊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术后发症、抑郁和焦虑状态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Peplau人际关系理论联合"5A"护理模式,促进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 标签: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 "5A"护理模式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专科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客户关系管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疾病患者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结合手术室护理的特点引入医院客户关系管理的服务模式,评价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控指标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口腔专科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入医院客户关系管理的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 标签: 口腔专科医院 手术室 客户关系管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出院前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变化及其与未满足的护理需求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90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出院前(T0,90例)、出院后1个月(T1,84例)、出院后2个月(T2,77例)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疾病不确定感、人口社会学和疾病状态等数据。利用广义估计方程考察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处于在职状态、年龄、未被满足的护理需求水平和出院前的中度和高度不确定感是患者3个时间点疾病不确定感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疾病不确定感的变化与未满足的护理需求相关;对出院前疾病不确定感程度高的年轻在职患者,应制订个性化的出院教育计划,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疾病不确定感。

  • 标签: 肝肿瘤 疾病不确定感 护理需求 纵向研究
  • 作者: 康婉龄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状态的观察来分析综合强化护理关系术后的重要影响。方法:随机选出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接受腹腔镜胆道78例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分别39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观察组进行综合强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恢复整体状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趋势,整体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手术关系术后实施综合强化护理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而且可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在临床上可得到深远的推广。

  • 标签: 综合强化护理;镜胆道手术;胃肠功能;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管理者变革型领导行为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分析护士心理授权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140名病房护士和310例住院患者进行抽样调查。采用护理管理者领导方式问卷(他评)、心理授权量表、汉化版患者满意度量表的总评条目调查护士感知护理管理者变革型领导行为、心理授权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和相关分析,并使用MPlus 7.0软件拟合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护理管理者采取变革型领导行为的频率越高,护士的心理授权程度越高(β=0.665,P<0.05);护士心理授权程度越高,其所护理的患者对医院的总体满意度越高(β=0.243,P<0.05);护士心理授权作为中介对护理管理者变革型领导行为和患者总体满意度的关系产生影响(β=0.162,P=0.014);护理管理者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和护士心理授权对患者推荐医院的程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可采取变革型领导方式,不断提升业务及领导能力、努力成为护士的工作榜样、及时解决工作流程中存在问题、适当授权并激励护士,从而提高护士感知的授权程度,使护士自主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最终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管理者 变革型领导 心理授权 患者满意度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潜在剖面分析社区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类别及不同分类特征,探讨其与职业成功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4—5月选取北京市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8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智力量表和职业成功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MPlus 7.0软件分析社区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潜在类别,采用SPSS 19.0软件对情绪智力与职业成功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有效回收率为92.63%。潜在类别模型分析显示社区护理人员情绪智力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支持3个潜在类别模型(P<0.01),即自我察觉型、中间型、消极反应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作满意度、护患满意度是社区护理人员自我察觉型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P<0.05);子女是中间型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P<0.05)。社区护理人员情绪智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职业成功感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不同潜在类别的社区护理人员职业成功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情绪智力与社区护理人员职业成功感具有相关性,管理者可通过针对性措施促进情绪智力的消极反应型向自我调察觉型转化。

  • 标签: 护理人员 社区卫生中心 情绪智力 职业成功感 潜在剖面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础护理学(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经过基护训练的学生,自制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考核成绩问卷。2020年4月,通过朋友圈发放二维码,微信扫描,匿名填写,立即发送返回。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结果有效问卷466份,有效率100%。其中专科学历270份,其余196份是本科学历。护生每天做家务时间平均(38.47±5.18)min,经常做家务占11.37%,大多数护生做家务态度是被动的及认为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分别为76.61%、74.46%,护生14岁及以上开始做家务人数占69.32%,护生做家务的种类≤2种占66.09%。其中,女性,经常或积极做家务,自认为与大人有同样责任做家务,开始做家务的年龄≥6岁或做家务的件数≥4件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促进因子;认为做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情,做家务劳动态度是被动的和开始做家务劳动的年龄≥18岁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阻碍因子。结论做家务劳动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劳动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做家务劳动年龄越早、做家务劳动的种类越多,其动手能力就越强,间接提高护生学习期间实训操作技能的精细动作,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家务劳动 实训操作技能 基础护理学
  • 作者: 邓朝,唐天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四川达州 635000
  • 简介:骨质疏松是比较常见的骨骼疾病,属于骨组织微结构、骨量低损坏,使得骨脆性增加,容易出现以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可能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是也比较常见于老年男性、绝经期以后的女性。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危害比较大,也是导致老年患者致死、致残的关键因素。在出现髋骨骨折后一年以内,有少部分患者可能死于并发症,大约超过半数患者致残,生活质量不佳。

  • 标签: 骨质疏松;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