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建国以来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对偷税抗税淝罪及有关问题作出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一项重要经济措施,是积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资金重要源泉之一。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已占国家财政收入90%以上,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税收在国民经济中调控作用越来越重要。由

  • 标签: 司法解释 有关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 直接责任人员 情节严重 明确规定
  • 简介:刑民交叉案件理顺序并非由刑、民案件关联形态决定,司法解释确立类型化思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加剧了实务中混乱。妥当解决方案是在《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中止规定框架下,通过精确界定诉讼中止“必要性”,限制“先刑后民”适用范围。在界定“必要性”时,应当着重考虑刑事判决在民事诉讼中预决力规则,以及刑、民案件不同诉讼目的与证据规则,充分尊重民事审判权独立性与专业性。

  • 标签: 刑民交叉 先刑后民 刑民并行 刑事判决的效力
  • 简介:<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好坏,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发挥。对此,我们以人民代表大会工作为中心,从我国宏观政治体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内部微观组织活动两方面,对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谈一些想法。

  • 标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外部关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 组织形式 政治体制 正确认识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1次会议于2000年9月20日通过《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司法解释是对1997年修改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二节走私罪重要补充,也是对2000年7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海关法决定,确立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缉私新体制,国家在海关总署设立专门侦察走私犯罪公安机构,严惩走私犯罪活动积极回应,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该司法解释中若干问题理解与适用发表个人观点,供探讨。  一、走私犯罪是行为犯抑或结果犯  有一种观点认为走私犯罪是行为犯,理由是只要

  • 标签: 刑事犯罪 走私案 审理 行政从属性 结果犯
  • 简介:“一国两制”对原有的宪法学知识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总结当代实践经验,提炼出一套自圆其说具有建设意义理论。本文试图为宏观理解香港政治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对峙是香港政治精神构造根本特征,是理解香港政治关键。本文所说对峙不仅仅指对峙现象,还包括对峙结构;既指向恶性对峙现象,也涵盖合法和正常对峙现象。“一国两制”是大智慧,两制对峙给国家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内含若干二律背反,造成香港管治很多难题。香港内部政治活力源于对峙精神结构,然而,香港对国家安全潜在威胁和香港社会内部政治危机也恰恰依托于对峙精神结构。在对峙结构中,我们不必奢求那种融为一体、亲密无间和谐,在维持国家统一和安全前提下但求异质之合作。港人要珍惜“一国两制”之大福,不要滥用对峙结构、滥用“说不”自由和权力。

  • 标签: 对峙 “一国两制”太极图 二律背反
  • 简介: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口号文化颇为悠久和发达国度。口号这种颇具感召力和号召力特殊的话语形式往往浓缩了一个时代主流信息,概括了一个社会鲜明主题,积淀和充斥着情绪、欲望、主张、观念乃至信仰。口号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与异己之声相对峙

  • 标签: 口号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法治经济 话语形式 感召力 法理
  • 简介:大学是崇真、向美、求善之领地,大学是国民教育之"象牙塔";现代大学治理是法律维度下治理,是以章程为制度载体治理。章程乃大学之"宪法",其演绎着校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博弈,折射着高校与政府、社会、师生良性秩序和谐。大学章程是"组织法",更是"权利法"与"程序法";通过章程现代大学治理是"校长治校"与"教授治学"之耦合,是学术自由与人权保障之凸显,是实体法治与程序法治之统一。

  • 标签: 大学章程 高教法治 校长治校 教授治学 权利保障 正当程序
  • 简介:断言“苏联犯罪构成体系是对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体系改造而来”,是依靠想象力量所作出伪判断;在苏联犯罪构成体系中并不乏评价要素,也没有将事实要素与评价要素混为一谈,只不过同德国殊路而已;德国与苏联犯罪构成体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苏联犯罪构成体系特点在于便于司法操作,极具实践品格;社会危害性在我国刑法中仍有存在价值,讨论它不能脱离刑法规范。

  • 标签: 犯罪构成 去苏俄化 社会危害性
  • 简介:“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无论在制度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都存在着不少问题。日前,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同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南分院在河南省郑州联合举办了“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理论研讨会。现将研讨主要问题和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刑事诉讼制度 不起诉制度 观点综述 制度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人民检察院
  • 简介:风险社会理论在全球化浪潮裹挟下已经成功地波及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风险社会与社会风险是存在差异概念,对风险社会理解必须置于特定语境和场域之中,中国风险社会具有强烈地域特色与时代背景。风险社会生成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理念更新,法理学界应当认真对待这种大变革。文章主要从法律理念以及法律制度构建与运行层面对风险社会进行法理学解读。

  • 标签: 社会转型 风险社会 社会风险 自然风险
  • 简介:我国法制建设自80年代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我们在法制建设中也碰到了许多困难,这些困难是多方面、多层次,其中最大问题是对法律认识问题。我们对法律认识存在着许多矛盾和相互冲突地方。这种不和谐已严重地阴碍了我国法制建设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引起了我们思想上混乱。这个问题已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我国法制建设健康发展前提是我们思想上应对法律有一个正确认识。

  • 标签: 法律 传统思想 概念法学 自由法学 法制建设
  • 简介:论文写作,对于学者来说是生存技能,也是看家本领。我始终认为,学者就是作家,不写作无以称作家。文科写作与理科实验可以对称,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写作对于不同学科也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性。例如实证性学科论文写作离不开田野调查,藉此获得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相应结论,而不能闭门造车。

  • 标签: 论文写作 写作者 生存技能 田野调查 差异性 学者
  • 简介:内容适法性与妥当性均系劳动合同生效要件。《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第2项应当被定位为体现劳动合同特色妥当性要件,起到规制劳动合同内容一般条款作用。该项规范功能及主要目的在于遏止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滥用其经济优势地位,过分压制弱势劳动者行为。作为概括性条款,该项规定适用应着重案例化、类型化操作方式;在适用顺序方面,原则上应明确妥当性要件补充适用地位;可借鉴《合同法》第52条第4项操作模式,即在妥当性要件下引入法律、行政法规以外低位阶规范(地方法规、部委规章等)中强制性规定,作为确认劳动合同效力依据。

  • 标签: 劳动合同 生效要件 内容妥当性 概括条款
  • 简介:一合伙合同概念和特征合伙合同是合伙人之间以进行共同事业为目的而达成协议。它是落成、双务、有偿合同。合伙合同具有以合伙人之间经营共同事业为目的特征。关于共同事业,有的国家规定必须是以营利事业为目的①②;而有的国家对合伙事业目的种类则无限制。作者认为合伙人只要对所进行事业有共同利益追求,不问其为物质还是精神,均可为合伙。这既是合伙成立前提,也是合伙维系纽带,没有共同事业目的,不可能产生合伙。合伙具体内容“只要合伙不背于公序良俗,其事业为公益或为营利,或以交谊娱乐为目的,均无疑于合伙之成立。“又“合比之事业,亦不问其为继续或为临时,为个个之事业或为包括之事业,放以单

  • 标签: 合伙合同 退伙人 法律效力 全体合伙人 债权人 法定退伙
  • 简介:20世纪以来,国际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大都将宗教方面的自由明文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但是对于宗教自由名称和内涵,无论是各国宪法还是学术界都存在较大分歧。有的国家宪法采用"宗教自由"称谓,有的则采用"信仰自由"名称,有的则采用"宗教或信仰自由"概念。本文认为采用"宗教自由"为妥。

  • 标签: 宗教自由 法理 解读
  • 简介:一、问题提出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吗?对于这一问题,中国法学教育教育界存在多种判断。在一流法学教育大家那里,对这一问题回答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法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应当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1]有的学者则认为,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要和职业需求相结合,

  • 标签: 法学教育 职业教育 导向性 历史 素质教育 综合培养
  • 简介:如何控制死刑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亟待解决重大现实课题。从各国实践来看,控制死刑主要包括实体控制与程序控制两种路径。尽管通过宪法或者刑法可以对死刑控制起到立竿见影效果,但是,通过实体控制死刑,存在难以克服局限性。相比较而言,通过程序控制死刑,则具有明显优势。在中国目前无法全面废除死刑而实体控制又存在较大难度情况下,通过程序控制死刑应是明智之举。

  • 标签: 控制死刑 实体控制 程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