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修辞起源于古希腊,是一种公共演说的技术。自理性主义勃兴之后,修辞饱受批判,被斥之为骗人的技巧。如果我们把注意力从"修辞之实践"转向"实践之修辞"的话,意见、意见冲突和谬误能通过修辞达到理解和沟通的可能之途。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推理基础上的修辞以"或然性"为基础,承认"从意见或常识开始、逐步有节制地上升到确定性知识"的正当性及合理性。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开题",通过"开题"甄别争议的问题并运用论题进行论证,使某一理由变得可信。

  • 标签: 修辞学 实践知识 辩证推理 开题
  • 简介:在诠释的语境之下,刑法解释是一个诠释性的概念,是指正义理念、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的相互对应。刑法解释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两者不可缺一。刑法解释的必要性,实际上是刑事法治和司法实践的要求,而刑法解释的可能性,则是司法运作和实现法治的基础。

  • 标签: 诠释学 刑法解释 客观性 主观性 必要性
  • 简介:犯罪有刑法之内的研究,也有刑法之外的研究;刑法学属于前者,犯罪属于后者。刑法学研究犯罪规范,犯罪研究犯罪事实。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不能混淆。古典刑法学以刑事法治为目的,实证刑法学以犯罪减少为目的。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实证刑法学家对古典刑法的批判创生了实证刑法,产生了犯罪。实证刑法是古典刑法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理论创新的动力是理论的目的性。要防止犯罪研究中的论域混淆。

  • 标签: 犯罪的刑法研究 犯罪的社会学研究 古典刑法学 实证刑法 犯罪学 理论目的性
  • 简介:作者在《法律和审判的执行》一书中列"比较刑法"一章,介绍世界三大法系:英美法系、罗马法系、社会主义法系。由于英美法中实体法、程序法不若罗马法系严格划分,因此,该文涉及刑法、刑诉法的比较,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因作者系资产阶级学者,文中有些观点是错误的,特别是对英国法律的吹嘘,希加以鉴别。

  • 标签: 罗马法系 社会主义法 法律制度 英美法系 刑事诉讼 刑法
  • 简介:关于刑法基本原则,许多学者对此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为什么给予刑法基本原则如此高的评价呢?笔者从这一问题后面的问题着手,论述了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不仅仅体现的是刑法制度中的物质成份和技术因素,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法的精神和理念,它体现了平等、自由、正义等法的基本价值,也体现了公开、稳定、统一等法的形式价值,并负载着最终实现刑法预防犯罪特有价值的重任,借以再次强调刑法基本原则对实现刑法价值无以复加的重要性。

  • 标签: 刑法 基本原则 价值
  • 简介:本文指出,罪刑法定原则是在欧陆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提出的,我国新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是符合我国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符合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刑法理论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同我国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一道,必然进一步促进我国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的进程。

  • 标签: 新刑法 罪刑法定原则
  • 简介:<正>中国刑法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四千一百多年,堪称源远流长。在这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刑法主要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这就是:一、有刑无法的萌芽阶段;二、法不成文的礼治阶段;三、寓礼于刑的法治阶段;四、西形中质的刑治阶段;五、法、人结合的法制阶段。这五个阶段从历史分期上讲,它们各自依次分属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范畴。这五种刑制的本质和特点,是各不相同的,但又有其因承关系

  • 标签: 中国刑法 刑法制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法制 以法治国 社会主义社会
  • 简介:刑法条文过度解读或是创设性解释的刑法解释泛化现象,是对刑法解释底线的一种破坏。刑法解释泛化现象是实质导向目的解释扩张适用所引发的刑法解释危机,违背了刑法谦抑性原则,不符合严格解释和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刑法解释应该自我节制,遵循形式解释优先的刑法解释理念、在文义解释所划定的解释活动最大空间内进行,这是刑法解释结论合理合法的基础所在。

  • 标签: 刑法解释 目的解释 文义解释 形式解释论
  • 简介:契约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依法订立的有关权利义务的协议,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私法上的契约即因相互对立的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的合意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公法上的契约即以发生公法效率为目的的契约。契约自由原则是私法上契约的基本原则,在公法上这一原则受到限制。近代以来,为了公共利益,法律上强制缔结的契约(强制契约)一直在增加。

  • 标签: 契约化 刑法 契约自由原则 法律行为 权利义务 意思表示
  • 简介:环境犯罪将环境利益作为保护的法益.从而与公害犯罪相区别,充分反映了人类对环境价值认识的变迁。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环境刑法突破过去只重视短期利益和人身利益保护的局限,决定了环境刑法的基本目标是保护包括环境利益与人类利益在内的生态环境整体利益。维护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刑事立法既要有生态的观念,又要有经济和社会观念,要注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刑法不能仅仅是对侵害的被动反应,还应作为危险防范和控制的工具。为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以行为为取向将环境犯罪设定为危险犯类型就成为必要。环境犯罪责任的承担者应是环境危险的制造者。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行为人只有在有人为疏失或者滥用权力而故意地选择承担危险以致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情况下,才应负刑事责任。

  • 标签: 环境犯罪 公害犯罪 刑事立法
  • 简介:模糊概念与刑法宋庆德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在文字和言语中使用的一些概念,如“很胖”、“较瘦”、“高个”、“小矮个”、“不错”、“比较好”等,由于这些概念的外延没有一个精确的界限,所以称之为模糊概念。刑法中也有一些概念属于模糊概念,如“情节恶劣”、“必...

  • 标签: 模糊概念 司法解释 罪刑法定原则 聚众斗殴 定罪量刑 我国刑法
  • 简介:法律趋同化理论主张“趋同”概念独立性的基本观点值得肯定。不过,“法律趋同化”这一概念的基本表达还可以商榷,应该区分趋同、趋同化、趋同性,“法的趋同”作为法学中趋同理论的基本概念更为妥当;法的趋同化、法的趋同性应该是派生概念。论文系统定义了“刑法的趋同”的系列概念——刑法的趋同、刑法的大趋同、刑法的小趋同、刑法的域内趋同、刑法的区际趋同,并分析了刑法的趋同与刑法国际化的关系,初步构建了刑法的趋同之理论分析框架。

  • 标签: 刑法的趋同 大趋同 小趋同 域内趋同 区际趋同
  • 简介:刑法中的当然解释面对的是法律对某事项没有明确规定的场合,如果法律已有明确规定,则无当然解释的必要;当然解释包括有利于被告的当然解释与不利于被告的当然解释,在刑法上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是不利于被告的当然解释;当然解释的当然依据是法律规范宗旨的预测可能性,其具体判断标准是事物属性及人的理性;当然解释的推理过程为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

  • 标签: 刑法 法律解释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司法 解释方法
  • 简介:在司法逻辑中,《刑法》第1条不仅仅涉及刑法的目的、根据,更是关于作为司法法的刑法是什么的宣示。它表露了刑法的规范之源、规范之构、规范之界、规范之用。对此,以司法逻辑予以理论建构,能够使刑法的概念不再是僵死的知识,而真正成为司法实践的观念基础和路径指针。

  • 标签: 司法逻辑 刑法的概念 刑法的规范
  • 简介:法律信仰不仅是法律作为逻辑、理性和科学的产物,也是法律作为修辞、诗性和诠释的产物。因此,法律信仰是法律作为制度修辞的必要要素。它既作为精神修辞作用于法律制度,也作为制度修辞作用于法律制度。法律信仰与制度修辞的基本联结方式,是依赖可形式化的语言和言语来实现的。法律信仰和制度修辞都具有浓厚的诗性思维特征。无论权利的授予,还是义务的约定,都可证诗性思维、法律信仰和制度修辞三者之间的联结。

  • 标签: 法律信仰 制度修辞 精神修辞 诗性思维
  • 简介:刑法之美是指刑法的外在呈现与内在蕴含所给予人们的一种感受。除了外在美与内在关的区分,刑法之美还有优美与崇高关的区分。刑法的优美指向的是刑法的外在与形式,而刑法的崇高美则是刑法内在美的最高表达。刑法之美不仅有着使人们知法、爱法、尚法的法治意义和“丰满人格”的主体意义,而且有着对刑法本身形象的正面直接的塑造作用。刑法之关是一种制度之美,构成了刑法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刑法之美 法治意义 主体意义 制度之美 刑法文化
  • 简介:刑法施行后原附属刑法的效力与适用问题●汪本立谢彤作为国家基本法律之一的新刑法已于199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订后的新刑法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即将原单行刑法以及散见于民事、行政、经济法律中的附属刑法规范集中纳入刑法典中。新刑法第452条明...

  • 标签: 新刑法 附属刑法规范 刑法的效力 法律效力 单行刑法 刑事法律
  • 简介:刑法定原则的确立对刑法分则修订的价值影响徐振华·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该项原则的确立,对刑法分则的修订产生了重要的价值影响,也标志着我国的刑事立法已开始走...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分则 立法机关 刑事立法 构成要件 犯罪行为
  • 简介:<正>近年来,在法学领域,一种哲学兴趣正在悄然兴起,并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势头。中国人民大学陈兴良博士的最新著作《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就是其中一部有代表性的专著。该书80余万言,立意新颖,堪称中国刑学学界的一部上乘之作。1.总观全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理论、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强烈热情。当刑法学界大量研究成果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理论探讨的时候,陈兴良却对刑法学的困境及其出路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忧虑和自觉,这确实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态度,这也正是他写作《刑法哲学》的内在动力。2.本书一开篇在导论部分首先讨论“刑法哲学的价值内容”,对“公正”、“谦抑”、“人道”这三个概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众所周知,这三个概念构成了法律后面的深层道德基底,这也正是刑法

  • 标签: 刑法哲学 刑法学 内在动力 哲学思维方式 上乘之作 理论探讨